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 | 你知道《淳化阁帖》有几个版本吗?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至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泉州本、顾刻本、潘刻本、肃府本等较著名。宋陈思《宝刻丛编》,清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容庚《丛帖目》等书著录。

遗憾的是,《淳化阁帖》祖本早在北宋就已损佚,至今未有可信的祖本传世。历代翻刻此帖却蔚然成风。据文献记载翻刻本就多达数十种之多。但绝大多数已失传,传世比较重要的宋拓宋刻阁帖有:

安思远藏本宋拓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共四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懋勤殿藏本宋拓淳化阁帖十卷(现藏北京故宫);

潘祖纯跋本宋拓淳化阁帖十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拓王右军书(淳化阁帖泉州本六、七、八卷残本)(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绍兴国子监本宋拓淳化阁帖卷九(现藏上海图书馆);

绍兴国子监本宋拓淳化阁帖卷一至卷八及卷十(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现藏上海图书馆);

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现藏国家博物馆)。

宋 代

▲ 懋勤殿本《淳化阁帖》

(每页尺寸13.1cm*25.1cm)

此帖曾置清宫懋勤殿,是供皇帝观摩临写之用。按照木匣上刻字,至少乾隆三年时此帖已在宫中。该本与《钦定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的每卷开数,行数,墨纸尺寸均同,只是印章略有差别,经鉴定该本为石渠宝笈著录本。该帖虽为宋拓善本,但有缺憾,即有补配及缺页,如第一、四、九卷中的部分拓页用另纸补配。

▲ 宋刻泉州本《淳化阁帖》

(每页尺寸纵14cm*25cm)

关于“泉州帖”版本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见明陈懋仁《泉南杂志》载:“《淳化阁帖》十卷,宋季南狩,遗于泉州。已而刻湮地中,久之时出光怪,櫪马惊怖,发之即是帖也。故泉人名其帖名'马蹄真迹’。余按沈源(明海澄人,字澄之,天顺进士)<释文序>云:'是帖纳郡庠,岁远剥濁,其后庄少师复摹以传’。则今帖非马蹄真迹,乃庄氏摹刻也。”另一种见张伯英题跋:“宋帖皆以地名,此永春庄氏重摹泉本,应名曰永春帖,以别于泉州郡庠之旧帖福清……”,“《泉》之初刻,南宋已损,故庄子礼重摹。此册字画明朗,是北宋拓,虽仅存右军之半,亦成瑰宝,……宋拓惟'庄本’'福清本’是《泉》之子,他皆其曾玄。”
  泉本阁帖的母本应是“马蹄真迹”或“马蹄帖”,但“马蹄真迹”至今未见。

明 代

▲ 明·顾从义刻本《淳化阁帖》

明顾刻本《淳化阁帖》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上海顾从义(汝和)刻。

顾从义,明代书法家、藏书家。字汝和,因得米元章砚,自号砚山。

▲ 明·潘刻本《淳化阁帖》

明万历十年(1582)上海潘允谅以国子监本阁帖为底本翻刻于五石山房,又名五石山房本。该本包括如下特征:第一卷标题下刻“贾似道印”,旁有“悦生印”,第十卷首题下刻“秋壑”印,卷末刻“长”字印。帖将成而卒,其子继之。帖成,其兄允端,子晋龙皆有跋记。

潘允谅,字寅叔。是明嘉靖间南京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潘恩的第三子。豫园主人潘允端之弟。其官职为詹事府录事,南京后军都督府都事。

▲ 明·肃府本《淳化阁帖》

明肃府本《淳化阁帖》,相传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二),太祖朱元璋封第十四代皇子朱楧为肃庄王,并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十卷以为传世之宝,秘藏内库。此部“肃府阁帖底本”久已失传,今人只能从其翻刻本“肃府遵训阁本”中见其大致面目。肃府本《淳化阁帖》即肃王府遵训阁本,刻于万历四十三年至天启元年(1615-1621)。肃宪王(朱缙)命温如玉、张应召摹刻,天启元年刻竣。因帖石在兰州,所以,又称,兰州本《淳化阁帖》。

▲ 明刻泉州本《淳化阁帖》

(每开26cm*23.5cm)

明刻泉州本阁帖,有明翻刻“庄夏刻本”《泉帖》和明刻马蹄冰裂纹本系列等几种。此为明翻刻“庄夏刻本”《泉帖》。该帖和泉州本《淳化阁帖》特征相同。

▲ 明·王著模本《淳化阁帖》

文献记载的王著模本阁帖,其帖每卷首题第一、第二下有“臣王著模”四字,而卷末篆书款题“圣”字提高一格。未见宋刻本传世,所见明刻本居多。

▲ 明·阁帖版本袁褧刻本《淳化阁帖》

袁褧刻本《淳化阁帖》和顾刻本《淳化阁帖》、潘刻本《淳化阁帖》,其底本均为国子监本《淳化阁帖》。世传袁褧明刻本《淳化阁帖》目前未见有袁褧刻跋拓本,所以,袁刻本《淳化阁帖》是有争议的一个版本。

袁褧(1495-1597),字尚之,晚耕谢湖,自号谢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文、书、画,与兄表弟袁袠及从弟袁裘时称袁氏六俊。书尤俊迈。法米芾,与文征明齐名。画山水潇远,林丘郁映。卒年近八十。著述有《奉天刑赏录》、《游都三稿》、《田舍集》等。

清 代

▲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

(每开24.3cm*15.3cm)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阁帖》刻石为陕西金石学家费甲铸按“肃府本”初拓摹刻上石而成,又称为“费甲铸本”、“关中本”、“陕西本”、“西安本”,刻成于清代顺治三年(1646),款题“顺治三年丙戌(一六四六)长至月关中费甲铸重摹上石”二行。

▲ 明·薛所蕴本《淳化阁帖》

(24.7cm*26.5cm)

 薛所蕴于清顺治十八年补刻的《淳化阁帖》,前八卷基本为百泉本阁帖,第二卷有王询书《伯远帖》。卷十帖后刻有薛所蕴题跋。
  康熙杨宾《大瓢偶笔》记载:“顺治十七年,薛所蕴得卫源阁帖石,乃补刻二十九段,上有银锭扣,较肃府顾氏本俱胜。”这是孟州帖石的最早记录。
  该本百泉阁帖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 薛所蕴发现, 百泉阁帖已残缺不全,有学者认为薛本阁帖前八卷基本为百泉本阁帖。百泉阁帖年代不早于明洪武二十四年,但明显早于万历二十四年的《余清斋帖》。薛补帖石底本是“南宋绍兴国子监本”。所以综合文献记载推理, 百泉阁帖应为明代刻帖。薛补帖石为清顺治十八年刻帖。

▲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每开30.4cm*34.8cm)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清宫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据《毕士安本淳化阁帖》重新排刻,《毕士安本淳化阁帖》,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太宗皇帝赐大臣毕士安一部《淳化阁帖》,此本明代经晋王府藏,后归孙承泽,清初进宫,世称祖石本。《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宋拓淳化阁帖赐毕士安本”,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后不知所踪。该帖至乾隆三十六(公元1771年)年竣工,改变原帖次序,草书加刻释文。帖石存圆明园淳化轩,咸丰年毁。这部《阁帖》摹勒上石时的底本至今仍存。油纸朱笔双钩摹写,以此上石。帖刻之后,再浓墨廓填,装裱成册。

材料来源:故宫博物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泉帖之祖|庄夏刻本《淳化阁帖宋搨泉州本》
读新印《淳化阁帖》潘祖纯跋本 20120325
上海博物馆藏《淳化阁帖》“修内司本”探析
《宋拓淳化阁帖》复制的意义 书界新闻
《史记》早期版本源流综述
新书丨四部要籍选刊《汉书》(全12册)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