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颅骨转移瘤影像分析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颅骨转移瘤影像分析

1、颅骨转移瘤MR典型特征:病变为局灶性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破坏,强化不均,部分呈环形强化结节或肿块,部分对颅骨内外板、皮下软组织、脑膜侵袭,为明显线状或双凸形影,强化明显。

2、MRI是诊断颅骨转移瘤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增强可进一步显示颅骨转移、脑膜转移、脑内转移的病灶,且MR较CT可发现更多的转移灶。

3、MR-DWI为为较敏感序列。


图示:增强颅骨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结节影,部分为肿块影,侵及颅骨内外板、皮下软组织及邻近脑膜呈双凸形影,膨胀性生长。


图示脑膜转移,呈结节样及线状增厚强化,脑内转移。


图示:DWI清晰显示异常高信号,与邻近正常骨质低信号分界明显。

病灶在T1WI信号较T2WI明显。且MRI上发现了更多颅骨病灶。

总结:肺癌,乳癌、前列腺癌为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颅骨转移为其中一部分。多为血行转移。板障为松质骨结构,血运丰富,故易了生于此,再后向颅内外板侵犯。可有头痛、头晕不适感,也可无症状。当局部触及包块,无痛感,质硬,宽基底,生长迅速,并有原发恶性肿瘤时要考虑颅骨转移的可能。

检查方法:

正常颅骨板障高信号,内外板无信号或低信号。

颅骨转移瘤MRI:局灶性溶骨性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成骨性及混合性病灶呈长T1短或混杂T2信号,增强颅骨不均匀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结节或肿块影,部分对颅骨内外板、皮下软组织、脑膜产生侵袭,为明显线状或双凸形影,增强后明显强化。


MR-DWI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均能清晰显示异常高信号。


ECT敏感度相对较高,能对转移灶初步确认及定位。但细节信息显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CT:能够对颅骨转移进行显示,尤其对溶骨性病变较敏感。对病灶显示范围较MRI小,小的转移灶可能会不显示或显示不清,同时软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

鉴别诊断:

颅骨骨肉瘤:MRI其信号混杂,T1多为低信号,T2多为等高信号,内见絮状或放射状等低信号肿瘤骨,骨膜反应可能Codman三角,增强不均匀强化,部分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区为瘤骨或坏死区。

CT:肿瘤骨和骨膜成骨再破坏在颅骨骨肉瘤诊断和鉴别中具有价值。


右颞皮下软组织肿块伴高密度骨质影。骨窗显示骨膜反应及肿瘤骨,瘤骨不完整,有骨质再破坏。T1WI肿瘤呈等信号,内见条状低信号。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其内肿瘤骨不完整呈条片状低强化区。

LCH:

MRT1WI中低信号,偶有稍高信号,T2WI混杂中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增强中度强化,病变侵犯脑膜,脑膜增厚强化,跨越颅骨形成葫芦状外形。

CT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性生长,侵及内外板,呈内板小外板大的梯形骨质破坏,边缘极少硬化,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点状、短条状骨片及坏死区。


血管瘤:病变区骨质膨胀,呈栅栏状、网眼状或日光放射状骨质破坏,边缘轻度强化,未见软组织肿块。

骨髓瘤:常多发,典型为颅骨穿凿样骨质破坏,多发性好发于50Y以上男性,常有广泛骨质疏松,尿中本-周蛋白呈阳性。

参考内容:罗娅红教授颅骨转移瘤MRI影像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丨译文丨14种颅骨单发溶骨性病变影像表现【影像学院J101】
[易错与误判] “原发性骨内脑膜瘤”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经典病例分享!
脑炎性假瘤一例
EG-套袖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