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教艺术品的收藏与欣赏

  明永乐鎏金铜无量寿佛

  彩罗汉

     佛教作为中华民族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佛教艺术品作为佛教思想的载体,更是受到人们的敬爱。两千多年的佛教文化历史,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赎,平抚世间种种困惑。通过艺术,呈现的是一门集宗教、历史、工艺价值的综合体,所依托的文化将随我们民族精神而存在,其生命力永无止境。

    

7至8世纪 斯瓦特 青铜嵌银释迦牟尼 690万元 2011年春拍

  藏传佛教艺术尤以其精湛的工艺,特殊的历史背景,神秘的派系传承而得到社会的关注。藏地佛像多以金铜铸造,称为利玛。精选的材质所塑成的雕像,均谓以制作人名号或地区名称前缀,如扎什利玛、桑塘利玛等。

                           

                           15世纪 西藏 金智行佛母像 437万元 2011年春拍

  尤其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藏传金铜佛像,藏地称其为永乐利玛。因受尼泊尔纽瓦尔艺术的影响,人物造型准确自然,工艺精湛,细微处纤毫毕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旨趣。藏传佛教艺术品较之汉传佛教艺术品存世量大,艺术特色也更加鲜明,并拥有国际化的收藏和市场背景,近年来藏传佛教艺术品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大量竞买资金涌入这一领域。

                         

                      明宣德 内陆宫廷 铜鎏金无量寿佛 1568万元 2007年秋拍

  市场上的佛教艺术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类为主。佛像做为主流,应该重点关注艺术审美价值高的金铜佛教造像精品,13世纪前的早期金铜佛像,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佛像艺术品;唐卡方面,早期唐卡作品、与宗教历史文化相关的作品,以及艺术审美价值高的唐卡作品较有收藏价值;法器也有三类值得关注,制造工艺精美、用料考究的法器,与宗教历史文化相关的法器,以及雕刻精美的护经板等。近几年来,拍卖市场上的主流拍品是明代永宣时期的佛教艺术品,尤其有题款的精品市场更为关注,其次是清代宫廷风格佛教艺术品,以出自六品佛楼的佛像最受欢迎。

                          

   有佛教艺术品收藏专家指出,当前国内佛教艺术收藏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这类藏品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收藏价格处于低洼地,“与书画、瓷器等艺术品相比,在拍卖场上,一尊最贵的佛教造像拍卖成交价,还不及一幅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画的1/10,故当前佛教造像市场是被低估的,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升值空间很大。”

                         

在当今多元化的艺术品市场中,佛教艺术品已渐渐成为人们艺术投资的新宠。近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场拍出的佛教艺术品,成交屡创新高,而且近一两年来,各大拍卖会都会配置一定的佛教艺术品作为精品拍品,佛教艺术品成为大型拍卖公司春秋两拍的“标配”。

  在今年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中,也可看到许多佛教艺术品的身影,而且佛像拍卖价格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如在6月10日结束的巴黎苏富比“亚洲艺术”拍卖会上,一尊明十五世纪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以339.5万欧元成交,成交价接近估价的10倍,冠绝全场。

  6月3日,在2015香港佳士得春拍“观佛三昧——中国佛教艺术”专场中,一尊制作于明代年间的鎏金铜无量寿佛以2200万港元落槌,以2588万港元成交,相当于估价的两倍。据悉,此尊佛像曾于2000年3月从纽约苏富比拍出,2014年3月27日在上海道明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以143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同为明代永乐年间制作的铜鎏金无量寿佛。同日,另一件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制作的粉彩罗汉坐像(两尊),也最终以2588万港元成交。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的拍卖场中,佛教题材的拍品行情一路看好,身价直线上升,“天价”不断被创造。据介绍,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一件明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当时内陆拍卖市场佛像成交最高价;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以1.166亿港元的成交价轰动一时;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北京保利在当年秋拍中推出“观自在中国佛教造像专场”,有63件拍品成交,成交总额高达7388.86万元,其中有两件达千万级别。

  上述佛教艺术品在拍卖场的种种表现,均表明当前佛教艺术品收藏市场在迅速升温,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家更是倾力追逐高品质的明清佛像。

          

  佛像价值尚处洼地

  “这两年我们佛教艺术品的买家市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每件单品数量上,近几年都有较大提高,尤其这两年热度比较大。”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佛像法器部专家柏漫林告诉记者,他曾根据佳士得伦敦、香港、纽约,苏富比伦敦、香港、纽约,以及国内的嘉德、保利、匡时、翰海,过往拍卖佛教艺术品的纪录,2006年—2013年,全球佛教艺术市场增长56%,中国佛教艺术市场增长259%。2006年—2013年,中国佛教艺术市场份额占全球比例由20%增长至47%。

                   

  “从纵比来看,这几年佛教艺术品收藏市场以几何级别扩大,佛教造像的升值速度也呈现高增长阶段。”柏漫林说,从纵向看,虽然近几年佛教艺术品身价在翻长,但横向比,与其他艺术品收藏比,该领域处于“低迷”状态。

            

  佛教艺术品收藏相对书画、瓷器等收藏品仍“小众”,业内预计,国内艺术品藏家市场,收藏佛教艺术品的不到5%。

                 

  柏漫林举例称,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的乾隆盛世三件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成交表现为例,2009年秋拍,一件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八宝云蝠纹“水波云龙”宝座,成交价为85,780,000港元;2010年秋拍,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成交价为252,660,00港元;而一件清乾隆御制千手观音像在2009年秋拍成交价仅为4,932,598港元。

                

  “再譬如今年中国嘉德春拍,潘天寿一幅《鹰石山花图》拍出2.79亿元,而一尊明永乐鎏金铜无量寿佛,在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成交价为2588万港元,只及得上潘天寿上述画作的1/10。”柏漫林指出,佛教艺术品近年走势一直是稳中有升,但相对于近年的书画和当代艺术市场的大幅上涨,其涨幅落后,而且其价值也被严重低估。

                      

  业内专家认为,佛教文化艺术品价值被市场低估的原因是,佛教造像是集宗教、历史、美学及工艺价值于一身的艺术品,体现了深厚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从收藏角度来看,该领域有较高的投资和鉴赏门槛,佛像自身承载的文化分量比较厚重,需要藏家有较系统的知识储备。

  当前“低迷”意味着潜力较大

  当前的“低迷”,在部分投资者眼中,却为未来无可限量升值空间埋下了可能性。曾在2013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36亿港元请回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的著名佛像收藏家、广东中山五觉斋主人郑华星表示:“恰好低迷,证明它有空间”。

  “佛像艺术品存世量少,而在市场上流通的量更少。”郑华星分析指出,佛教艺术品现有存量的分配,像布达拉宫等各大寺庙占30%,博物馆占30%,10%在大藏家手里,30%在市场流通,“我估算,这30%在市场流通的量大约只有60万件,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推动佛教信仰,这将掀起新一轮佛像收藏、消费热,作为佛教信仰载体的佛教造像,这60万件恐怕连广州珠江新城市场的供应量都不够,可想而知,未来佛教造像的空间有多大。”

  郑华星表示,他相信未来佛像价值会被重新认识和被藏家追捧,“至于什么时候到,时间不好说,五年十年都有可能,但这一天肯定会到来。”

                        

  柏漫林也认为,海内外丰富的佛教艺术藏品,为具有专业投资佛像经验的投资人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一价值洼地将在未来20年,为投资人带来超额的投资回报。

                 

  “佛教艺术品会有几轮的成长,2006年—2012年是第一轮的成长期;从2013年到将来的五至六年是第二轮的成长期。”佛教艺术品顾问西平措指出,如果用个人把玩,商业投资,机构专业艺术品投资管理,企业办博物馆,信徒宗教信仰供奉等几个阶梯来划分佛像收藏阶段的话,目前佛像收藏处于商业投资与专业艺术品投资管理阶段之间,还处于从个人投资向机构投资的起步阶段。

  ■收藏建议

  从近现代佛像工艺品入手

  佛教艺术收藏热度不断升温,有商机就会有投机。记者获悉,当前佛造像市场很乱,仿品甚多,那么作为初入行的藏家应如何选择?

         

  “佛教造像艺术品未来市场潜力大、升值空间大,但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把所有钱拿出来去投资。”郑华星表示,收藏佛像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要选择好的老师,好的拍卖行,还有最重要是好好学习,“不要听别人说你就去买,投机性购买不行。”

                   

  他认为,收藏第一要素是要有兴趣,第二要懂,第三要找对人,第四要量力而行,不能乱买,不能瞎买,因为假的、仿的东西太多,不要买了一堆回来,也没有一件是真的。“一辈子如果能够拥有一件跨时代的顶尖藏品,你收藏的地位、品位就都提升了,如果买一些普品或买一些差品,升值空间有限。”

                       

佛造像作为立体雕刻艺术的一个品类,流传时间长久,从最初的石刻大佛发展到泥塑佛像、木雕佛像、铜鎏金佛像等,可谓种类繁多。作为一个较特殊的收藏品类,佛像以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佛教信徒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青睐。

                     

  由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佛像法器部主办,广州佛聚轩承办的《伏藏—佛教艺术专题讲座》6月7日在广州古玩城举行。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佛像法器部相关负责人柏漫林系统地介绍了佛教造像艺术发展以及历史演变过程。资深收藏家中山五觉斋主人郑华星、广州佛聚轩80后木佛造像收藏达人詹皇添等嘉宾参与了讲座。

  佛教造像呈现明显地域风貌

  佛教造像是集宗教、历史、美学及工艺价值于一身的艺术品,体现了深厚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两千多年来,佛教艺术伴随着佛教的发展,在亚洲,因不同时期,地域和文化的审美差异,佛教造型艺术以不同的题材、工艺和审美意趣,在佛教教义的不断演化中,体现出风貌各异的美学标准,地域特征和时代气质。

                  

  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佛像法器部相关负责人柏漫林介绍,佛教产生于北印度。逐步通过南传佛教,从北向南发展,最后到缅甸、泰国、柬埔寨东南亚一片;汉传佛教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影响到日本、韩国;藏传佛教传到尼泊尔,帕拉(孟加拉),最后又影响到西藏,元代以后由西藏传到中原,传到蒙古地区。

              

  “早期佛教有不立偶像的要求,但随着大乘教义的广泛传播,仅凭心灵领悟似乎不再符合大量吸纳信徒的要求,佛陀,菩萨的形象也应运而生。伴随着佛教在贵霜王朝、笈多王朝和波罗王朝统治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印度佛教造像艺术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在各时期形成了诸如犍陀罗风格、秣菟罗风格,笈多风格和萨尔那特风格等特色鲜明的造像风格。”柏漫林告诉记者,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传入周边地区后,融入了当地的雕刻手法和审美情趣,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风貌。

                 

  据了解,犍陀罗艺术的主要贡献在于佛像的创造。而稍后的另一种佛像样式集中出现于秣菟罗(今新德里东南)地区,称为:秣莬罗造像,这种佛像较犍陀罗佛像保留了更多印度本土风格。笈多时期则有马土腊造像和萨尔那特造像。

  藏传造像宫廷造像备受追捧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较受追捧的是藏传佛教造像。“藏传佛教指的是七世纪在西藏地区形成的以藏语为载体的佛教,在印度高僧寂护和莲花生入藏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形成显密二宗。藏传佛教极重视以美术弘法,为后世遗留下大量的佛教美术品,创造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无数辉煌的篇章。”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力介绍,除西藏地区外,北京也是藏传佛像的制作中心。

                            

  “京工造像多带有汉藏结合的元素。早在元代,宫廷就邀请尼泊尔工匠来汉地制作佛像,洪武时期有短暂的中断,永宣大力盛行,直至清代。乾隆执政时期为清朝盛世,乾隆帝利用佛教怀柔蒙藏等边疆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上层人物,加之本人也崇信藏传佛教,因此广建佛寺,精工制作大量佛像。”王力告诉记者,乾隆宫廷造像延续了永宣宫廷造像艺术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更加华美而具宏阔气度的造像风格。

                     

  “据明代的历史资料记载,佛像已成为与青藏宗教上层互相馈赠的礼品,成为双方通纳的固定项目,是祈福、吉祥的象征物。每年大批的青藏僧界人士以各种名义到明朝廷朝奉,礼品中必有佛像。在这种交流下,汉式的佛像与西藏的佛像在样式上也有趋于一致的倾向。”柏漫林指出,汉地明永乐、宣德时期所造的藏传金铜佛造像,比例匀称、形体分明、清秀宜人,因而备受市场追捧。2013年10月,著名收藏家郑华星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用2.36亿港元请回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正是这一时期的金铜雕塑艺术巅峰之作及集大成者。

  佛教文化艺术品“潜龙在渊”

                       

  谈到佛教造像的市场发展,柏漫林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2006年,国际佛教艺术拍卖主要市场成交额6.18亿人民币,2013年成交额为9.5亿人民币。国内佛教艺术品拍卖成交额2006年为1.23亿人民币,2013年为4.42亿人民币。2006年~2013年,全球佛教艺术市场增长56%,中国佛教艺术市场增长259%。2006年~2013年,中国佛教艺术市场份额占全球比例由20%增长至47%。此组数据统计来源于佳士德伦敦、香港、纽约,苏富比伦敦、香港、纽约,以及国内的嘉德、保利、匡时、翰海。”

 

  柏漫林认为,佛教文化艺术品价值“潜龙在渊”:“佛教艺术品近年走势一直是稳中有升,但相对于近年的书画和当代艺术市场的大幅上涨,其涨幅落后。较高的投资和鉴赏门坎,海内外丰富的藏品,为具有专业投资佛像经验的投资人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一价值洼地将在未来20年,为投资人带来超额的投资回报。”

  北京翰海拍卖佛教艺术部主管一西平措则表示:“我们认为佛教艺术品会有几轮的成长,2006年~2012年是第一轮的成长期;从2013年到将来的五至六年是第二轮的成长期。如果用个人把玩,商业投资,机构专业艺术品投资管理,企业办博物馆,信徒宗教信仰供奉等几个阶梯来划分佛像收藏阶段的话,目前的佛像收藏处于商业投资与专业艺术品投资管理阶段之间,还处于从个人投资向机构投资的起步阶段。随着大众对佛教文化、传统文化审美的回归,佛像收藏的增值空间将更加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圣的艺术 佛像收藏近年快速升温[组图]
佛像收藏市场远未饱和
2016年度佛造像拍卖成交记录(四)
2012:佛教艺术品收藏年
鎏金铜佛像的这些收藏小知识你知道吗?
千万别弄错:藏地佛像与汉地佛像的区别竟然这么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