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长大后最吃亏的,往往是这三种孩子

养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没有人想让自家孩子长大后“吃亏”,可愿望毕竟只是愿望,现实是残酷的。

通过统计学的研究,教育专家得出一些结论可供父母们参考,以下这三种类型的孩子,长大以后更难取得成功。

一、懒惰、没有自控力的孩子

很多父母都会叹息:

自家孩子一玩手机就是一整天,作业、上学甚至吃饭都得三催四请,从来不会主动去进取。爸爸妈妈抱怨孩子太颓废,却从来不思考其原因,或许你家孩子的懒惰恰恰是你们纵容的结果。当小孩自己背书包时,爸妈代劳了。当小孩想分担家务活时,爸妈抬手制止,说你只要好好读书就是最大的帮忙了。当小孩怎么都想不明白某道题时,爸妈直告诉他答案,并且说你怎么这么笨,这都想不到……

一个小孩,如果不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论身体如何长大,也不过是一个“巨婴”而已。

现在,世界上的“巨婴”现象愈演愈烈,即使长大了还是离不开爸爸妈妈,即使工作了还是停不下来去“啃老”。

有出国留学多年的孩子,花去数百万学费后回国,结果也不去找工作,蹲在家里整日玩玩游戏度日。

有拿到硕士学历的孩子,因为不满意第一份工作的枯燥,辞职在家里睡觉刷剧,毫无愧疚地用父母的养老金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

......实在是让人叹息的现象。

或许溺爱孩子的父母应该早日明白一个道理:7岁时你没教孩子系鞋带,18岁时他的确可以轻而易举学会。可是,一个成年的孩子应该做的,是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甚至父母,可他仅仅学会了系鞋带。

小孩的自律性,自控力,完全靠爸爸妈妈的自小培养,没有真正的“懒小孩”,只有放纵的“懒家长”。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假如一个孩子很讨厌写作文,每次有作文作业都不做,家长们不必每次都强迫着他完成,可以找个适当的机会,让孩子直接去睡觉。

或许有家长会不理解,这样不是纵容孩子堕落吗?

并不是,孩子不做作业,老师自然就会罚他,或许是让他罚写多篇作文,或许是让他当着同班同学的面朗读自己的“丑陋”作文,有时候,让小孩子吃点亏,才会明白懒惰的后果,也才能真正明白成长的过程。

一个小孩,如果不知道放纵的后果,是不可能培养出自律的习惯的。

二、脆弱的、无法承受挫折的孩子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闻报导有学生自杀:

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一名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很多,经不起老师的批评,经不起学习的压力,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经不起父母的一点打骂……透过各种原因究其本质,都是因为家长将孩子保护的太好,让小孩的心里承受能力过于低下,稍微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放弃生命。

现在的孩子很脆弱,因为长期被家长保护在羽翼之下,

经不起挫折的孩子,未来的路会很难走。

学习只是孩子的义务之一,一个身心健全的孩子,不能只会学习。

有一个男孩不想上学,妈妈就带他去捡垃圾。沿着长长的马路捡垃圾,男孩早就汗流浃背,想要休息。

妈妈却说,你不继续捡垃圾就换不了钱,吃不起饭,买不了想喝的饮料,更不能心安理得地睡觉。

当妈妈再次问儿子,想上学还是捡垃圾时,男孩毫不犹豫地说,要上学。

要有意让孩子多吃苦,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有一个女孩想种豆芽,妈妈就陪着她一起尝试。可一直不成功,女孩越来越灰心丧气。

妈妈看出了女儿的退缩,于是一再鼓励孩子,没关系,我们再试试。最终母女俩成功种出了豆芽。

成年后的女儿成为一名科学家,每次遇到瓶颈时,都会想起妈妈的“我们再试试”,为自己加油鼓劲。

人体缺钙就会得软骨症,心灵缺钙就会造成心理脆弱。

给心灵补钙,就要让孩子走出温室,走到风雨之中接受洗礼,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真正的生活,现实的社会。

三、自卑的孩子,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小时候身边的笨孩子,现在都怎么样了?

有一个回答很让人心疼。她说她读小学时经常考倒数第一,母亲对她很失望,甚至当着全班的面骂她是弱 智。

她变得越来越胆小,经常被同学欺负,母亲发现后就把她转到新的学校。

面对新的环境,她很想改变,老师提问时她也想举手,同学讨论时她也想开口。

可只要一想起母亲的那句“弱 智”,她就丧失了全部勇气,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好。

如今出来工作了,自卑的性格让她越来越痛苦,甚至还被同事孤立、忽视。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却不是天生的,往往是父母造成的。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过:“孩子总相信父母说的关于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说孩子聪明勤奋,孩子就愿意努力学习,变得更聪明,更勤奋。

父母说孩子愚钝懒惰,孩子受到打击,不被信任,于是就不愿意努力了。

我国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奇葩说》冠军辩手詹青云小时候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她从小调皮爱玩,成绩一直垫底,经常被请家长,可父母并没有放弃她。

妈妈一直鼓励她,坚信她会破茧成蝶,爸爸经常带她去出差,认识世界,拓展见识。

在父母耐心的培育下,詹青云终于在高一那年“蜕变”,不仅成了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后来还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最后从哈佛大学毕业。

对于孩子,与其指责挫败,不如多给一些正面鼓励。

挫折面前,孩子得到父母的鼓励,就不再害怕挫折与失败,甚至越挫越勇。

父母积极的态度、表情和语言,会传递给孩子正能量,激起他更大的热情去争取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握好这4个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事半功倍!
亲子 | 当全能小孩长大之后
总有一些父母,很擅长“让孩子不开心”
痛心!开学没几天,已有多名学生跳楼或猝死!疫情 网课 开学,家长再忙也要看看!
家长焦虑季
“挫折教育”这么重要,99%的父母却做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