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八章 骨科疾病治疗研究

第十八章  骨科疾病治疗研究

    第一节  颈椎穴治疗颈椎痢240

    几年来,笔者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中发现,在肩胛骨天宗穴直下约152寸处,有一压痛点,此点与颈椎病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我们暂命名为“颈椎穴¨。我们用此穴治疗颈椎病240例,现将观察结果损告如下。

    1_  一般资料

    本组240例,男性1 04例,女性136例,最小35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其中颈型40例,颈神经根型1 08例,惟动脉型5 I例,脊髓型4例,湿合型37例。两肩胛处有酸疼不适的感觉,两侧颈椎穴无压痛,即使有轻微压痛也和其它穴位反应相同。

    2.观察方法

    2.1  诊断方法;患者坐位,上身直立,医生站在患者的背后,在两侧天宗穴直下约1.52寸处,用两手拇指按压,局部出现酸胀疼等感觉者为阳性。

    2.2  治疗方法:取患者两侧颈椎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lOml针管抽取当归寄生注射液4ml,注射用水2ml2%利多卡困2ml。采用7号针头进针2.Scm左右有针感后,每穴往人4cm药物;隔日治疗1次,1 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观察站果

    本组240例,其中211例在“颈椎穴”处有明显压痛,占87. 9%29例有轻度压痛,占12.1%

    从临床观察结果可见,颈椎穴的压痛和各型颈椎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颈型和颈神经根型。同时颈椎穴压痛的一侧与症状严重的一侧相一致,压痛程度与临床症状成正比。颈椎穴压痛的患者,有部分临床表现为肩胛处疼痛、酸胀和沉重感。观察中还发现,有两肩胛处疼痛酸胀的患者,颈椎穴压痛明显。随着治疗,压痛可以减轻或消失,治疗前后压痛对比有若非常显著差异,即压痛的减轻或消失与疾病的好转或治愈呈正比关系。

    对其中151例在颈椎穴采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以症状、体征减轻,颈椎穴无压痛为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减轻,颈椎亢压痛不明显为显效;症状、体征减轻不明显,颈椎穴压痛明显为无效。本组151例,经23个疗程的治疗,临床治愈29例,占85. 5%;显效1 5例,占9.9}无效7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 4%。本法对各型颈椎病均有效,尤以颈神经根型为佳。

    4.讨论

    经络不仅是沟通内外、联系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网络和通道,而且是反映病候、传往病邪的途径。颈项为太阳经所循,张仲景《伤寒论》把头项强痛列为太阳病症,可见颈部病症当属太阳经所主。“有诸内必形诸外",所以其病候可通过太阳经反映出来,表现于太阳经穴上。颈椎穴位于足太阳经上,所以可反映出颈部症状。

    我们知道,颈椎支撑着头颅.要使颈椎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主要有颈椎和颈郁的肌肉,韧带等。从生物力学上来分析,颈椎和两肩胛骨压痛点连线,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架,两侧压痛点就相当于基点上,所以临床上就出现两肩胛的疼痛和局部压痛感。

    4,3  在临床中,颈椎穴的压痛可作为诊断颈椎病的一种手段。笔者在临床中曾以此方法作为颈椎病患者的初步诊断辅助方法,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临床中还可根据颈椎穴在颈椎病治疗中压痛的变化,判断有关治疗方法的疗效。此方法简便,医院和基层医生均可应用。

    第二节  颈痛穴治疗颈椎病30

    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部受寒、外伤、劳损等因素所致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和惟间盘,关节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化,从而压迫神经根,脊髓而出现的综合征。笔者自1 9941 1月治疗30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损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1 8例,女1 21年龄3162岁;病程2个月~8年。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主穴肩痛穴(BP-LEa).配穴①颈部左右转动不利者配颈痛穴(BP- UE)}②颈部前后屈伸不利者配指麻穴(BPLE..)。每次治疗只取2穴,1 0次为1疗程。

    2.疗效分析

    2.1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颈部转动自如,劳累后无不适感l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转动灵活,仅于劳累后时有疼痛或指麻。30例患者均有救,其中28例临床治愈。

    Z.2  典型病例:粱某.男.46岁.1 996820日初诊。主诉:手指麻木,颈肩郁疼痛两月余,近日加重。曾经中而医治疗效果不显。现颈部疼痛伴僵硬感,左右转动疼痛加剧,右肩部疼痛,右手指麻木,颈部C46压痛明显,X线检查C47骨质增生明显,诊断为颈椎病。平衡针灸治疗,取肩痛穴、颈痛穴,对应取穴法,左肩痛穴3寸毫针直刺2.5寸,泻法,针感直达足背。患者右肩及颈部即感轻松,痛立减。继针颈痛穴,患者转动颈部自如,仅存手指麻木和馓痛感。后经8政治疗而临床治愈。

    第三节  夹脊穴治疗颈椎病85

    我们采用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85例,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5例病人中,男35例.女50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77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25年。

    1.2  诊断标准:

    I2X线拍片检查或CT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变直,椎体唇样增生,椎间隙狭窄等改变。

    1.2.2  有颈部、肩背部疼痛反复发作或有酸沉僵板感,常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

    1.2.3  手指及前臂麻木、胀痛,劳累后加重。

    1.3  治疗方法;

   1.3.1  取穴:根据X线拍片或CT片提示的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夹脊穴。

    1.3.2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两臂自然下垂,头稍前倾,皮肤常规消毒,取282.5寸毫针垂直刺人穴位,得气后,针感传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时.立即出针,不留针。

    1.3.3  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

    2.1.1  临床治愈:治疗1-2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

    2.1.2  显效:治疗l2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但在天气变化或劳累时有不适感。

    2.1.3  有效t治疗12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但在过度疲劳后复发。

    2.1-4  无效:治疗后主要症状未见好转。

    2.2  治疗结果:85例病人中.据愈61例,占71. 76%;显效21例,占24. 76%;有效3例,占3.53%。总有效率1 00“。

    2.3  典型病例。‘愈某,男,47岁,1 993520日来诊。自述2个月酸左肩部、左前臂及左手无名指、小指麻术疼痛,严重影响工作。曾经用过普鲁卡因、强地松龙封闭治疗无效来我科治疗。x片正侧位提示.颈椎生理愈度变直畸形.56椎体间隙变窄。治疗第5次时症状基本消失.又续治5次,症状全部消失。嘱其避免劳累如受凉,随访至今来复发。

    3.体会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体虚,感受寒湿,寒为阴邪,寒性收引凝滞,湿性重浊,导致经脉阻滞。或因闪挫等外力因素损伤颈部脉络,导致经气部阻,不理则痛。而华佗夹脊穴主治相应部位的疾患,从神经解剖分析,夹脊穴附近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伴行,所以针刺夹脊穴可疏通经脉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第四节  肩痛穴加按摩治疗颈椎病5 8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2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者67岁;病史最短1周,最长1 2年;神经根型52例.椎动脉型5例,脊髓型1例。

    1.2  针刺疗法:患者取经位或卧位,取肩痛穴(BP-LE6).此穴位于足三里下2寸,侧于腓侧,针刺方法为交叉取穴,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303寸毫针快通刺人穴内,得气后即起针。

    1.3  按摩疗法:用拇指、食指点压按揉风池,大椎、天宗,肩贞、风府、率谷、太阳穴,每穴按摩2分钟。每日1次,7攻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

    2.疗效分析

    2.1  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感觉、反射、肌力恢复正常,颈肩功能恢复正常,并能参加正常工作。恢复:疼痛基本消失,颈肩功能大致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感觉,反射、肌力改善,颈肩功能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

    2治疗效果:58例中,大多经It2个疗程基本治愈,痊愈41例,占70%;显效1 1例.18. 96“;有效5例,占8.62%:无效1例,占1.74%。总有效率98. 26%

    2.3  典型病例:唐某,男.52岁,于1 9937月就诊。自述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10个月,有时剧痛而不能人随。检查肱二头肌腱压痛,肩后小圆肌附着处压痛,三角肌压痛,冈上肌、冈下肌正常,椎间孔试验阳性。X光片检查:C37前后缘唇样骨质增生,cs6椎间孔变窄。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采用针刺加按摩疗法,针刺健侧肩痛穴( BP-I.E)、肩贞、率谷、太阳穴。治疗2个疗程,临床治愈。1年后随访,一切正常。

    3.体会

    从现代解剖分析,肩痛穴位于经前肌、趾长伸肌之间,内有胫前动脉、胫前静脉及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等分布,深层为腓深神经。可能行强刺酸转移了大脑皮层疼痛的兴奋灶,或直接刺激传导神经,造成神经中的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障碍所致。

    按摩机理主要为以指代针,用指着亢,以点、揉、按、摩的动力引起经络气血的疏通,扩大血流量,促进病变部位软组织的松弛,解除颈肩部不协调收缩而引起的颈椎徽细结构的改变。

    针刺与按摩互不可偏,针刺肩痛穴取穴少、见效快、按摩虽见效慢而疗效久,“分言之,言针,日按摩。合言之,则用金针不能离按摩,行按摩者不能离金针”两者结合就有了见效快、疗效久、病人痛苦小的优点。

    该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尤佳,而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不佳。

    第五节  平衡针法治疗根型颈椎病

    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失调,进行性骨刺形成压迫神经根所致,好发干活动最多的颈45,颈56椎体。中医认为肝肾亏损.筋骨失养或风寒湿侵袭,留滞干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发本病。下因运用针椎疗法治疗根型颈椎病的心得损告如下:

    1.治疗方法

    主穴颈痛穴(BP--UE)):此穴相当于传统腧穴腋门穴.手法提插捻转泻法。

    辅助穴位肩痛穴(BP- I.E):此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针感以向踝关节、足两,足趾传导为宜,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点穴按摩配合,主要以舒筋、提拿、揉捏法,使肩部肌肉放松,寻找颈部阳性反应点及颈肩部筋膜、肌随增厚处,及颈肌附着点进行弹拨,适用搬法、牵法以调整失调的颈椎小关节,使关节序列达到最佳位置。改善对神经损部的刺激及压迫。两种方法交叉治疗。

    2.典型病例

    李某.女.37岁,财务工作.1 995106日初诊。自述颈肩背部不适两年余,近两月来出现左臂串麻、疼痛,并向小指放射。检查:颈部活动略受限,椎间孔挤压试验(+).左小指及无名指内侧痛觉减弱。服用颈复康冲刺及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未有改善。笔者以针刺右侧肩痛穴及颈痛穴后,病人自述颈部症状减轻,继之叉以手法按摩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经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半年后复查,未复发。

    第六节  平衡针灸治疗颈椎曲度改变的

    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手法治疗颈椎疾病确实有效。针刺与药物相结合,封闭与手法相结合,中药、牵引加手法、理疗等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但针对颈椎曲度改变的治疗与研究文献报告较少,且没有客现可靠的量化指标证实疗效。为研究寻求新的冶疗方法,笔者根据平衡针法的十大特点,认为平衡针灸加手法治疗颈椎病是诸多保守疗法中的另一种类型,这可能是提高治疗颈椎病疗效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本实验研究目的是探讨平衡针灸的机理,量化观察治疗效果,寻求简单、可靠的治疗方法。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前均经X线照片检查,证实有颈椎曲度改变,并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34例。男1 7例,女1 7例。年龄1760岁.平均38- 61岁。病程半天至3年。

    1_2  测量方法:根据孔庆德等编著《X线诊断测量图谱》,对颈椎前凸曲线进行测量。

    l_3  治疗方法:按照片及治疗日期先后随机分成两组。

    1.3.1  平衡针灸治疗组.主穴:肩痛穴(BP-LE6)、颈痛穴(BP-UEB)。头痛、头晕配头痛穴(BP-LEl2).耳鸣配耳聋穴( BP-LEz)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为主,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方法,283寸毫针。肩痛穴直刺2寸左右。颈痛穴300角向腕关节方向斜刺2寸左右。头痛穴呈15°角向足跟方向斜刺2寸左右。耳聋穴针尖向下呈45’角斜刺2寸以上。诸穴均采用泻法,强刺激,不留针。

    针感:肩痛穴触电式向踝、足背,足趾传寻。颈痛穴主要以局部、掌部酸胀痛为主,有时向小指及前臂尺侧放射。头痛穴、耳聋穴以局部酸麻胀为主,

    针刺参数:据病情每日或隔日1次,随时记录治疗效果。治疗24次后照片,复查颈曲变化。

    1.3.2  对照组;根据受试者病情均经骨科采用单纯手法,或中药、牵引加手法,或封闭加手法,或传统针灸加理疗等综合方法治疗。一疗程后复查颈椎片,测量颈曲变化,并记录治疗效果。

    2.试验方法

    序贯分析采用质反应开放型单向序贯试验。试验次序按受试者接受治疗日期先后随机。规定的试验标准为:

    SF数/FS数一丫=3时,表明平衡针治疗效果较优。

    SF/FS-le0l时,表明试验疗法效果较差。

    假阳性率a-0. 01,假阳性率p=oOl

    3.结果

    3.1  成组比较:试验组17例受试者均在24次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那时复查颈椎侧位片,测量自身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变化,平均增加10. 52mm,治疗前后变化数值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别(P<O. ool)。对照组1 7例患者平均治疗1疗程以上,临床症状多为好转(1 4例,占82“)。复查颈椎侧位片,治疗前后自身对比.颈椎曲度平均增加0. 12mm.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O. 05)。治疗组、对照组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尸<O. O01)。

    3.2  颈部功能活动受限治愈序贯分析,试验至第1 7例受试者时所面的实验线触及上界边界线。这表明平衡针灸治疗颈椎曲度改变时对颈部功能活动受限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3  疼痛完全消失序贯分析:试验至第1 2例受试者时,所画的实验线触及上边界线。这进一步证明平衡针灸治疗由颈椎曲度改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

    3.4  颈曲改善6mm以上序贯分析:试验至第14例受试者时,所面的实验线触及上边界线。这更进一步证明平衡针灸治疗颈椎曲度改变时,对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本攻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经成组比较与序贯分析.平衡针灸治疗颈椎曲度变改的效果均优于目前常规方法。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见《灵枢·海论》)。经络系统遍布于人体各部,几乎无处不到。奇经八脉中,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调节全身诸阳之气。任脉为“阴脉之海“,共同词节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人体十四条经脉,^条(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任脉)均不同途径通达头颈肩背部,且与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针刺特定的部位,经络能传导感应,调理虚实,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到调整,以保持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平衡针灸除来源于祖国传统医学外,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取穴方法,独特的特定穴位,独特的临床疗效。突出了平衡针灸的十大特点,强词人体自身平衡,不是把针灸当作治疗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不是直接去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认为机体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选择体表的某一特定穴位,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平衡的能力。平衡针灸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针刺作用给穴位一种外因刺激,激发调动病人机体的抗病潜力。它不同于药物直接作用干病原体,而是调整脏腑及营卫气血,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自身平衡的目的。现代医学的实验资料表明,针灸能向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输人不同的刺激信号,使脑垂体内啡肽释放,从而提高痛阚。刺激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炎作用,促使炎症减少渗出,延缓和缩小变质的时间和范围,促进新陈代谢。这是平衡针灸能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颈中劳损、外伤、退变,受风寒等刺激,使局部软组织保护性痉挛、牵拉,致使颈椎骨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失衡、小关节错位所致,本组34例颈椎曲度变直、颈曲成角、反张的病例中,几乎全部有小关节错位及棘突偏移。从局部解剖看,颈椎除环椎及枢椎上缘无钩突外,以下均有钩突。椎体下缘两侧端是圃钝的斜而,与下椎体的钩突内斜而相配合,中间有关节同隙,构成颈椎特有的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该关节轻微的错位、骨膜嵌顿、局部韧带肌肉痉挛、缺血,造成无菌性炎症、或充血水肿、或压迫周围神经根、或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各种疼痛使功能活动受限。骨结构改变固然可引起周围软组织以痉挛、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同理,局部软组织病变或受某种因素刺激亦可导致骨结构的失衡。上述原因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又可加重骨结构的改变,导致局部代偿性增生,退变,从而又可使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互为因果。因此,笔者纠正错位的钩椎关节,以平衡针灸通其经,词动人体内在抗病能力,提高机体镇痛效应.增强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炎作用,使各系统能调整平衡,促使颈部病变得到痊愈,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功能恢复正常。

    由于序贯试验系逐一试验逐一分析,适合临床中患者陆续求医的特点,一旦实验线触及上界或下界边界线,便能得出结论.立即停止试验。试验以自身治疗前后颈曲变化数值在6毫米以上、疼痛完全消失、颈部功能活动受限治愈的单项指标,作为下结论的依据。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在短期内获得明确结果,故均适合序贯试验的特殊要求。

    本次试验中还发现平衡针灸对颈性耳鸣、颈性眩晕、颈性头痛有独特疗效。这可能与改善了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颈半棘肌的血液循环,缓解了环、枢椎周围软组织病变对第l3颈神经、枕大神经的刺激,减少了对椎动脉的挤压与牵拉,椎动脉管径相对扩大,改善了血供,使耳鸣、眩晕、固倦、恶心、头痛等症状消失。

    第七节  腰痛穴治疗腰椎同盘突出

    一、60例疗效分析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九诊病员,均经CT确诊为腰椎闸盘突出。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1年龄最小23岁,最大6 1岁.平均年龄44{有腰椎扭伤40例,无明显诱因20I病程最长20年,最短2小时{工人18例,干部10例,农民25例,教师6例,司机1例;治疗时间最短3次,最长20次,平均1 2次。

    1.2  治疗方法:主穴;腰痛穴(BP-HNz).位于神庭与印堂连线的中点,轴穴臀痛穴(BP-UEl)、膝痛穴(BP-UEz),隔日1 0攻,1 0次为l疗程。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

    2.1.1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并能参加正常工作。

    2.1.2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

    2.1.3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功能无改善。

    2.2  治疗效果.临床治愈42例占70%.显救17例占28%.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

    2.3  典型病例,于某,女,59岁.199472日就诊.主诉,腰褪痛半年,腰椎有扭伤史,检查,腰45椎棘突旁压痛并向右髂腹殴沟及小褪外侧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右侧直勰抬高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内收内旋髋试验阳性.CT检查,腰45椎骶l椎间盘向四周膨出,超出椎体后缘0. 5cm,腰45椎骶1椎管狭窄,右侧神经根受压。治疗采用平衡针法,取穴腰痛穴、臀痛穴、膝痛穴,交叉取穴,用泻法,强刺不留针,令病人活动患肢,患者感到疼痛基本消失,经治疗一个疗程,临床治愈。

    3.讨论

    腰椎闸盘突出是因腰椎退行性变或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脊髋或神经所出观的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症状是腰痛并向单腿或双腿放射痛,多发于腰45椎或腰5至骶l椎间盘。因人体是一个巨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控制过程就是通过各层攻的子系统所发生的各种信息反馈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通过平衡针法强烈的针感传导与疼痛刺激兴奋了大脑皮层,促使其对痛闷进行了新的平衡调整,反射性的抑制了患处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灶,以达到机体的自身词整,完善自我修复的功能,依靠患者自己调整治疗自己的疾病。

    采用平衡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腰痛穴、臀痛穴、膝痛穴,是根据“病在上者而下取之,病在下者而上取之’’,及“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之理,旨在行气利脉通经止痛(《素同-阴阳应象大论》)o一般巨刺针法多用于疼痛及活动障碍的患者,取穴为上下左右相对应的健侧部位、经络,调整左右上下气血偏盛偏衰,使阴阳复归于平衡状态。同经相应取穴平衡论.同经即手足名称相同的经脉,相应,指部位相互对应,如,手指与足趾,手腕与足踝,肘关节与膝关节,肩关节与髋关节相互对应,但是在应用时要上下左右相对应,如,左上肢与右下肢,左肘关节与右膝关节,余此类推。笔者认为平衡一针疗法的取穴方法既同于巨刺针法也符合于同经相应取穴法及左右配穴法。

    二、35例临床报告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在35例中,男性27例,女性8l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最短一天,最长3年,平均3.6个月。职业以劳动者居多,发病部位以腰4、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为多,腰34椎间盘突出较少,压迫单侧坐骨神经及马尾神经较步。

    1.2  治疗方法:腰痛穴(BP-HNz)、臀痛穴(BP-UEt)、胸痛亢(BP-UE4)、肩背穴(BPLE)配合电磁渡照射20分钟,同时配合中药离子导人,每日1次.1 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7天。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

    2.1.1  痊愈:腰部以及下渡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及感觉异常消失,无间歇性膝行,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2.1.2  显效:下渡的疼痛基本消失.劳累时仍有轻微疼痛,腰与下肢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2.1.3  好转:下肢疼痛减轻,腰与下渡的功能有所改善。

    2.1.4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

    2.2  治疗效果:本组35例治愈34例,其中l例显效后因要求去疗养院而中断治疗,经用平衡针灸疗法4次治愈者1例.1疗程治愈者24例.2疗程治愈者7 例.3疗程治愈者2例。

    2.3  典型病例:

    病案1:粱某,男.31岁,机电大修工人,于1 993101 9日就诊。主诉:当天上午劳动时,因抬物不慎闲伤腰部,当时出现腰痛,下午出现下渡放射性疼痛,低头、咳嗽、腰部左右旋转、抬步等行动受限。来诊室时,一手扶腰,臀部凸向一侧,进门时必须侧身横行才能进得门内。脊柱侧弯不能直立,腰及下肢运动功腰障碍。经CT诊断:腰45椎间盘轻度膨出,经针刺腰痛穴、臀痛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4次,临床诸症基木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正常,至今未复发。

    病案2:许某,男65岁,退休工人,199352 1日就诊。主诉:腰及双下肢麻木,疼痛,月余.近日病情加重,夜不成寐,只能弓腰曲背趴在叠好的被子上睡觉。病见;病人表情痛苦,呻吟不已,弓腰曲背,身体前倾,行动困难,须两人搀扶方能行动,经CT诊断;①腰45能间盘膨出并钙化,双侧椎间孔狭窄,相应硬腰囊及双侧神经根受压。②腰5、骶1椎间盘膨出并突出,突人椎管6毫米,相应硬膜囊受压,腰4椎体前缘见边缘骨形成。选用平衡针疗法连续治疗1 0次,疼痛与临床体征消失,运动功渡恢复正常,临床治愈。

    病案3:朱某,男,37岁,行政科锅炉工,于941 123日就诊。主诉:慢性腰痛约20年,于926月腰痛加重,间时伴左能下肢痛,经CT诊断:①腰34椎间盘向后轻度膨出,致硬膜囊边缘受压。②腰45及腰5.骶椎同盘向后突出,突人约9mm,以腰5、既l为主,相应硬腰囊及神经根受压。曾经中医、西医及理疗保守治疗,但又能缓解症状,每年反复发作多次。

    现在症见.身体前倾、曲背体位,左右旋转受限,’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下蹲起立困难,不能直立,只能趴在自行本上,推车向前行动,腰及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小腰冷痛,足趾麻木,左侧较重,夜不能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查:腰34.腰5l椎间及椎旁压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选用平衡针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疼痛与临床体征均消失,腰与下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临床治愈,至今未复发。

  第八节  针罐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5例中,男性52例(占69. 33“).女性23例(占30, 67%);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58岁;发病时间最短的半年,最长的20年,其中伴有腰痛57例,单侧下肢放射性痛麻61例,伴双下肢痛麻1 2饲。

    ]治疗方法;

    1.2.1  平衡针灸取穴臀痛穴(BP-UEl)。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1根,向腋窝中心斜刺25寸左右,交叉取穴,隔日1次.1 0次为1疗程。配腰痛穴。

    1.2.2  平衡火罐:主要以闲罐、走罐为主。痛人俯卧位,术者顺脊椎从朐椎开始至腰骶关节,以脊椎旁开1.5寸、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从左至右、从右至左的顺序实施闪罐、走罐、摇罐,致使背部充血为止。

    1.2.3  平衡推章:主要为神经弹拨、神经点穴,配合推拿。病人取俯卧位.术者按照神经分布实施不同的手法。

    2.疗效分析

    2.1  治疗效果:临床治愈46例,占61.3%;好转Zl例,占28%{无效8例,占10. 67%

    2.2  典型病例:车某,男.48岁,卫戌区机关于部,199584日就诊。主诉右下肢活动受限3个月。追问病史.25年前在军队训练中有过外伤史。经军区总院诊断为腰椎问盘突出症。检查:腰肌紧张呈根状,右下肌内萎缩治坐骨神经通路压痛阳性,小腿外俩感觉障碍。右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L45椎间隙狭窄。采用平衡针罐推拿综合治疗,1次疼痛缓解,连续治疗1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

 

第九节  针推并用治疗颈性头痛和眩晕1 22

    颈性头痛和眩晕是指颈部组织损伤所致的头痛和眩晕,常由飞行训练,意外损伤和慢性劳损所引起。轻者可影响学习与训练。严重时哲可丧失工作和飞行能力。常规疗法对其效果不明显。本文收集19781995年门诊和住院病人122例,采用针刺和手法按摩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导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 22例中,军人85例,军工24例,地方1 3}93例,女29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6l病程最长10年,最短2个月。 临床分型:单纯头痛型55例,单纯头晕24例,混合型43例。各型患者在年龄段和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O.05)o

    2.诊断与治疗方法

    2.1  诊断方法;全部病人均经全面检查后排除了头、颈部和其他全身性疾病所致头痛和眩晕。病史中均有过颈部急性和慢性损伤或长期伏案工作造成颈部组织慢性劳损。查体时均可查出明显压痛点,按压痛点或转动颈部时均能出现头痛或诱发眩晕,符合上述条件者诊断为颈性头痛和眩晕。

    2Z治疗方法:

    2.2.1  取穴:在头痛部位的一侧或双侧的头、颈部,尤其是枕部下各肌内附着点处,以按压法仔细寻找痛点,注意寻找压痛较明显、可诱发疼痛或眩晕的结节作为阿是穴点,加以适当标记,无论多少均作为针剌的同是穴。

    2.2.2  针刺:以毫针垂直刺入所标记的各阿是穴点,如果该处有较明显结节,则针刺应穿透该结节,或两针从不间层面透过该结节。如某穴中结节小面硬可采用双针直透结节。每穴针刺均如此,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 0次为1疗程。

    2.2.3  手法按摩:出针后术者即以拇指指腹点压、按摩该穴,力度以病人最大耐受度为准。按摩方法顺肌肉走行方向力度强,垂直于走行方向力度略减,每穴按摩12分钟即可。

    3.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者。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无功能障碍,仅于劳累后略有不适。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不影响工作与飞行。无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4.治疗结果

   本组122例经治12个疗程结果见表1。复,有时转动颈部即可诱发头痛和头晕。近1月每天均发作并伴右手拇指麻木.虽经中西药及各种理疗治疗,症状未见减轻,被迫求助针灸治疗。查:后枕骨下同乳突之间有4个压痛点,井可触到直径约0. 5cm大硬结,颈椎456椎旁压痛并有索状物。X线提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椎间孔无狭窄改变。经用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

    6.讨论

    颈性头痛和眩晕与颈部特殊解剖有关.三叉神经脊髓束和脊髓束核系从脑桥下降到颈髓上部两个节段,并和面、舌咽和迷走神经有联系。面C13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后,与三叉神经脊髓束核有突触联系,第二级神经元跨过中线.终止于对侧的脊髓后角。椎动脉在颈椎横突孔内向上进入颅腔,正常人在极度转颈时一侧椎动脉的供血可下降50%左右。当各种原因引起颈部软组织急性和慢性损伤后,颈部肌肉韧带因出血、水肿导致增厚,形成无菌性炎性结节肿块甚至钙化。压迫牵拉上述结构而出现头痛、头晕。该病不仅是地面人员常见病之一,在飞行人员中更为常见。国外文献报道,在飞行员中颈部损伤不仅常见,面且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和其他机型飞行员相比,急性颈部损伤发生率较高。而飞行员颈部损伤,在未出现头痛眩晕症状之前,目标扫视及飞行操纵时,即属临时停飞范畴。可见治疗颈部损伤对飞行部队来说.意义更为重大。针刺加手法按摩,可通经活络,舒经活血,解软组织粘连,解除对周围经血管的压迫与刺激,从面起到改善局部循环、止痛和消除症状、恢复功能的目的。    第十节  腰痛穴治愈椎体型腰腿痛48

    椎体病变而致的腰腿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常因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准体滑脱、椎体骨折以及椎管狭窄等导致神经根机械性压迫而引起疼痛。用腰痛穴治疗此病.疗效较好,兹将其中48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24岁至69岁;病程6个月内的21例.6个月以上至1 227例。本组经脊椎X线摄片诊断.CT复查并排除其它疾病,其中椎体骨质增生33例,椎间盘脱出7例,椎管狭窄症8例。

    1治疗方法:取腰痛穴,此穴位为神庭至印堂连线中点。针刺方法,取2寸毫针平刺1.5寸左右,手法为捻转泻法,针感以局部酸胀沉为主,留针1 5分钟。隔日1次.7天为1疗程。不愈者,再进行第2个疗程,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腰部活动自如.1年内未复发。显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尔有复发.休息后消失。有效;症状与体征缓解,但仍遗留部分症状。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变。

    2.2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32例,占66. 67%。显效8例,占16. 67%。有效5例,占10.4%。无效3例,占6.25%

    3.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神经根压迫只会产生感觉异常或麻刺感觉。神经根受压迫,才会有坐骨神经的痛觉。在临床上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等均会造成神经根压迫。当局部组织渗出、增生、侵蚀、粘连等而致神经根及周围静脉丛血运障碍、组织缺血。在治疗上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义,针刺腰痛穴以活血化瘀、舒筋壮骨、通经活络、疏风止痛。解除腰部肌内痉挛,达到迅通治愈的目的。

 

第十一节  平衡针灸治疗股骨头坏死3例报告

    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臀痛穴治疗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髋关节软组织损伤的基础上,笔者曾用臀痛穴治疗股骨头坏死3例,均达到针到痛止,近期疗效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最小者35岁,最大者56岁。3例均经省级以上医院确诊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3年零6个月。双侧发病1例,单侧发病2例。治疗1次者1例,治疗1周者2例。3例病情均较轻,生活均能自理。

    1_2  治疗方法:取穴:臀痛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病人·采取坐位,暴露针刺部位,穴位常规消毒,取284寸毫针,进针后向下斜刺直遗极泉穴。双衡发病取双衡穴位同时进针,出现针感后,嘱其活动肢体,待疼痛缓解后15分钟出针.12次。

    2.疗效分析

    2.1  治疗结果:3例病人,均在疼痛持续发作加重时就诊(有一患者恳求肌注杜冷丁缓解疼痛,经说服先用平衡针法试治),采用臀痛穴针刺,出现针感后,3侧均疼痛停止,活动自如,一针有效率100%,有21日治疗2次,连续治疗1周,近期效果满意。

    2.2  典型病例;付某,男,50岁,辽宁省根仁县人。发病半年余,曾在沈阳市某大医院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多处治疗无效.957月来五常时病情加重.725日上午10时就诊。患者呈痛苦面容,步行艰难,活动受限,检查股骨头部位,外观无显著变化。右侧发病,取左侧臀痛穴,常规消毒穴位,4寸毫针透极泉穴,用泻法,出现针感后,嘱其站立活动,疼痛顿感减轻,留针15分钟,患者疼痛消失。一日针2次,连针l周,疗效满意.停止治疗。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骨外科疑难病,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的最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治疗上也较困难。此病非针灸治疗适应证,查阅大量针灸资料没有针灸治疗病例报导。平衡针法能针到痛止,达到近期满意的治疗效果,是因为平衡针法的调节作用,起到了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使患处络脉通畅,血运改善,“通则不痛”,突出了平衡针法“即时效应”的特点。望广大针灸同仁共同研究探讨,开拓平衡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途径,具有广阔前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刀松解斜角肌治疗颈源性眩晕90例临床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颈性心绞痛16例
针刀松解斜角肌治疗颈源性头痛100例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颊针疗法|头晕、头痛的颊针治疗
杨氏3A 疗法“枕五针”埋线针刀治疗颈性头痛临床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