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启才教授谈关于针刺补泻的几个问题


2017-12-24 王启才 非主流针灸

关于针刺补泻的几个问题

针刺补泻是根据《黄帝内经》“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理论确立的两种不同治疗原则和针刺方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对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针刺补泻有关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


(一)补泻的含义


针刺补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针灸治疗原则,狭义是指针刺补泻手法。针灸临床所说的针刺补泻一般多指后者。针刺人肌体后,采用一定的手法激发经气的活力,起到或补或泻的作用,调节脏腑功能,促使阴阳平衡。凡能鼓舞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针刺手法叫作“补法";凡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叫作“泻法”。都是通过刺激经络和腧穴,激发经气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阴阳平衡的。

有人认为,补泻的真正含义是:“视其经气的虚或实(或者说针刺得气的迟速)的不同情况,所施行的应补应泻的刺法。"(张桐卿等:“浅谈针刺补泻",《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10期)。对此,笔者难以苟同。《黄帝内经》有云:“百病之生,皆有虚实"。针刺补泻主要是针对疾病的虚实性质不同而确立的补虚泻实原则。它立法于针刺之先,而不是在进针之后。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大气留止,故命曰补"。意指补法能使正气留存,使机体得以补益;泻法可令邪气外出,使病邪得以泻损。特别是《针灸聚英》所载:“针形至微,何以能泻有余补不足?如气球然。方其未有气也,则靥塌不堪踢,及从窍吹之,则气满起胖此虚则补之之义也。去其窍之所塞,则气从窍出,复靥塌矣,此实则泻之之义也。"更是象而明确地道破了补虚泻实的本质。灵枢·刺节真邪、篇云:“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乃后取之而下之"。《素问·缪刺论也说:“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都指出针灸治疗要先明虚实,确定补泻,而后刺之,调其虚实。如果补泻的真正含义只是根据得气的迟速来决定应补应泻的刺法,这岂不是说,凡治病应先行针刺,后辨虚实,再行补泻吗?这种治病程序显然是违背在四诊明辨虚实的基础上而行针刺治疗这一原则的。


(二)得气与补泻的关系


张氏根据《针灸大成》在有些穴位的刺法中有“得气即泻”一语,又给泻法下了这样的定义:“气至就是泻,并无复杂的手法叙述。"这又是一种误解。所谓“即",在这里不能作判断词“是”讲,而应作时间副词“随即就”讲。“得气即泻"的本义是说,某穴在针刺得气后,随即就施以泻的手法。如果把“得气即泻"理解为得气就是泻法的话,那么,针灸名言“气至而有效”,岂不成了针灸治疗只有施行泻法才有效吗?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根据“得气即泻"的本义,我们倒可以从中领悟出得气与补泻的关系。那就是得气在前,补泻在后。《难经正义·七十九难》注云:“欲为补泻当先候针下之气。”《针灸大成》中也有:“候气至穴而方行补泻。”可见,得气是补泻的先决条件,补泻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实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补泻手法的实施,反过来又可促进和加强得气之感。


(三)补泻的手法问题


张氏提出:“强而重的手法,应该称之为补;轻而微手法,应该称之为泻”。其机理是因《针灸大成》中载有些穴位“宜泻不宜补”,如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关于合谷“补即堕胎”一语,《针灸大成》所载三句原文是这样的:“文伯泻三阴交、补合谷而堕胎。”“文伯泻三阴交、补合谷,胎应针而下。”“文伯泻三阴交以补合谷,是血衰气盛也。”笔者拙见:以上三句原文主要还是偏重强调了泻三阴交对堕胎的作用。因胎儿乃精血形成之物,妇人常多气少血,孕妇之血更当补而不当泻。三阴交乃脾、肝、肾三经之交会,主阴血。今不补其血以滋养胎体,反而泻损精血,故易发生堕胎之弊。

还有人认为:“针刺引起的触觉、痛觉是没有治疗作用的,属于无效刺激”(何友信:“关于针刺有效刺激量问题”,《上海针灸杂志》,1984年第3期)。针刺的临床实践并不支持这一说法。得气包括酸、麻、胀、重、痛、走等多种感觉。这些感觉有时是综合出现,有时则是单一出现的。针刺有些穴位如十宣、十二井、人中、素膠、耳尖及耳穴等,均可产生较强的疼痛,从而治疗热病、昏迷、中暑、癫狂等疾病。在这种情况下,疼痛不但是针感,而且具有较大的刺激量。而毫针浅刺、沿皮透刺、皮肤针叩刺、腕踝针刺法,病人均只有轻微的触觉,同样有治疗作用,仍属于有效刺激。

针刺补泻刺激量的大小,古代针灸文献早有类似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意即实证可用刺血疗法(显然是泻法),刺激量大;虚证只宜轻刺,导引其气,刺激量小,而为补法。《灵枢·五禁》篇提出“五夺不可泻”,说明机体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不能施以刺激强度大的泻法。否则,“经气太虚···泻之则真气脱”〈类似晕针现象)。现今临床上,针刺提插、捻转补泻中,频率慢、幅度小、用力轻、时间短的,刺激量就小;反之,刺激量就大。而开阖补泻中,泻法要求摇大针孔,也就是一种加强刺激量的手段。再从《灵枢·背俞》篇关于艾灸补泻的论述中也可清楚看到,补法不吹其火,等其自燃,取其火性平和;而泻法速吹其火,使其快燃,要求火力强烈。至此,补与泻的刺激量孰强孰弱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高镇五教授“速迟刺法” 经验撷菁
针灸的“平补平泻法”有哪几种用法?
针刺补泻手法有哪些?
针灸补泻手法解密
按摩敲打拔罐艾灸针灸的补泻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