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举例6种 (咳嗽、嗜睡、坐骨神经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举例6种 (咳嗽、嗜睡、坐骨神经痛……)
2018-04-29 中医书友会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
中医书友会第167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本文整理了咳嗽、嗜睡、坐骨神经痛等6种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帮助我们理解少阴病并扩大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编辑/王超)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主编/陈明、张卯生
【方药】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01)
【解说】
本方所主,系太、少两感证。为少阴阳虚,感受寒邪所致。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沉为特征。用麻黄解太阳寒邪,细辛温少阴寒邪,附子温经扶阳。三药相合,于扶阳之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之中不伤阳气。
【运用】
一、咳嗽
医案:男性,30余。患感冒咳嗽,迁延未愈。曾服西药和中药,咳嗽不能止。肺部透视无异常。经服药一月,咳嗽仍不好,来我处就医。
体温37.5℃,喉痒咳嗽,痰白而稀量少,神形憔悴,声微嘶,困倦嗜卧,舌淡有薄润白苔,脉沉弦而尺部独浮。
据脉证分析,当是风寒入于少阴。虽然不是“少阴病始得之”的证候,但它是少阴病的见证则无疑义。于是乎,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给服二剂,微热退清,咳止声扬。原方出入,兼予调理,体力康复。(江苏中医1959,<2>;12)
按语:风寒侵入少阴,肺气上逆而咳嗽,此属太少两感证。《张氏医通》说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沉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噙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
二、嗜睡
江克明医案:施某某,男,21岁,1978年3月18日初诊。神倦嗜睡十月余,头晕头胀,精神不振,常有消沉感。每日早晨昏睡不起,呼之不易醒,昨日睡到中午才醒,曾遗尿于床上。先后服用过养心、安神、开窍、活血等方药,效用不显。査血压110/80mmHg,脉象小缓,舌胖,苔薄。
从阳虚不振论治,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麻黄3克,附子3克,细辛2克,炙甘草3克,仙鹤草30克,5剂。
3月23日二诊:近几天早晨就醒,自觉头脑比以前清爽,中午精神振作。治已中的,原方续服4剂,显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6>:37)
按语:《灵枢·寒热病篇》云:“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嗜睡多由阳气不振所致。邪传少阴经,阴寒过盛,阳常不足,故少阴病有“但欲寐”一症。本案舌脉之象,显露少阴阳虚,用麻辛附子汤以振阳醒神也。
三、寒痹(坐骨神经痛)
陈明光医案:游某某,男,53岁。专程来城治病,经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理疗、针灸、中西药治疗已三月余均未见好转,遂由某医生介绍来诊。患者素禀体弱,常居寒湿地带,腰髀连及腿足抽掣痠痛难忍,遇冷加重,入夜尤甚,不能步履,脉沉细涩,舌质淡、边缘呈瘀点,此乃一派阴寒之症候。拟温经散寒、化瘀通络之法,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
生麻黄12克,黄附片10克,细辛9克,鸡血藤膏9克,红花4克,水煎服。
患者服药7剂,自觉疼痛减轻,能外出散步。余守上方加䗪虫6克,取其瘀寒并祛。连进5剂以资巩固。(江苏中医1982,<2>:37)
按语:腰属少阴肾府,髀属太阳膀胱。本案腰髀痛,遇冷加重,入夜尤甚,舌淡,脉沉细涩,系阳虚不能卫外,寒湿乘虚侵袭肾与膀胱,经脉闭阻不通而致。本方以麻黄开太阳之寒,附子、细辛以温少阴之阳。又虑“初痛在经,久痛在络”,故加红花、鸡血藤膏化瘀通络,䗪虫走窜直达病所,以搜邪气。
四、哮喘
傅国光医案:钟某某,女,46岁,1948年6月3日诊。患哮喘十年,每因寒冷或气候骤变而发病,此次因劳动后汗出着凉而起。诊见:恶寒,无汗,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胸闷,咳痰清稀。舌苔白滑,脉象沉迟。辨为冷哮。由素体阳虚,气不化津,冷痰壅聚,内伏于肺,遇感而发,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10克,细辛6克,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二剂。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早晚二次温服。
6月5日复诊:药后哮喘见平,诸症亦退,后以金匮肾气丸加味调治而愈。(江苏中医1985,<10>:36)
按语:恶寒、无汗,太阳有寒也;苔白滑、脉沉迟,少阴阳虚也。寒邪外袭,肺肾虚寒,气冷津凝成饮,上干肺娇,而发哮喘。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解表温里,宣肺平喘。
五、水肿(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刘景祺医案:鞠某某,女,55岁,1982年2月16日初诊。患“慢性肾炎”已十余年,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十年前患感冒,咽喉痛,后全身浮肿,腰痛,当时诊断为“急性肾炎”。近来浮肿较剧,胸腹膨起憋胀,气短,手背、眼睑及小腿均有凹陷性浮肿,纳呆,全身无力,腰痛,怕冷以背部为甚,下午低烧37.5℃,尿常规化验: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舌淡,苔薄白,脉沉弦而尺部独浮。此太少两感之证,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处方:麻黄9克,炮附子3克,细辛3克。服3剂,全身浮肿及胸腹膨胀消退,气短大减。尿常规:蛋白(+),白细胞(一),红细胞(一)。又服6剂,尿常规化验正常,追访半年无复发。(《经方验》1987:115〜116)
按语:本案既有恶寒发热等太阳表证,又见水肿、腰痛等少阴里证。故用麻黄解外以“开鬼门”;附子温肾阳以复膀胱气化而“洁净府”;细辛辛温,专走少阴,能行水气而润肾燥。三者合用,温散兼施,表里同治。
六、失音
王琦医案:李某某,男,56岁。夜班一旬,寒邪外袭,初见寒热咽痛,继则声嘶乃至失音,视其咽部微红不肿,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证属暴瘖。盖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乃寒邪直犯少阴使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而散之。
麻黄9克(先煎去沫),制附片9克(先煎),细辛2克。服药2剂,咽痛已愈,声音亦扬。(《经方应用》1981:332)
按语:《灵枢·忧恚无言》云:“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至,故无音。”治宜温散之麻辛附子汤,正如《张氏医通》所说:“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
七、痘疹内陷
方舆輗医案:男孩,年甫五岁,病痘,初发,与葛根加大黄汤。自第三日放点,至第四日痘皆没,但欲寝,绝饮食,脉沉,热如除,宛然有少阴病状,因劝转他医,病家不听,强请治,于是潜心细诊,觉沉脉中神气犹存,乃作麻黄附子细辛汤服之。
翌日,痘再透发,脉复,气力稍振,起胀灌脓,皆顺利,结痂而愈。因思此儿本无热毒,不过寻常之痘,以多用葛根加大黄汤,发汗过多,大便微溏,致有此变化,此皆余初年未熟之咎也。(《经方应用》1981:333)
按语:患儿痘初发,因误用葛根加大黄汤误汗误下,虚其阳气,以致邪毒内陷少阴而见欲睡、脉沉之象,且痘旋隐没,所好沉脉中神气犹存,阳虚未甚可知,故改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透邪,病获转机。仲景未言此方能治痘,然施于此等见证,其效如斯,所谓“有是证即用是药”是也。
推荐阅读
谈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几种思维方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贴敷在临床的应用体会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出版。主编/陈明、张卯生,编辑/王超。校对/谭泉永、杨叶蓓蕾。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著名经方学者娄绍昆,为分享近35年的研究经方、应用针灸的临床经验,设立“一方一针解伤寒”音频订阅频道。已有近2100多名同道一起学习精进。
购买成功后即可反复学习所有已更新内容。进入“一方一针解伤寒”课程学习微信交流群。与全国各地的中医同道一起进步。
阅读原文阅读 10968
45投诉
留言
精选留言
41
开心一笑.王彦权. 13663870165
麻附辛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腰椎病,根据寒热调整附子白芍量,寒热证均可辨证使用,常能获效!
10小时前
15
一叶知秋
忘忧草同道,自病学中医的人很多,情不得已,也精神可嘉!你的情况可以试服:小青龙汤加当归地龙徐长卿防风巴戟天鹿角霜全瓜蒌(重用),可以服久些。~~你的病程很久,损伤的脏腑深达肝肾及奇经八脉了。若你想用附子代替巴戟天鹿角霜,最好不宜久服,温润之品助阳还能填精,阳和汤就是这样用的。~~服药之后可能病情变化有三:一会转咳,支气管痉挛闭阻则哮喘,解除痉挛会咳,咳排掉痰才愈,胸闭闷才松;二会泻,大便日2~3次。脏病溜腑,肺病从大肠而出,好现象,泻后食欲增加,屁多……体重会增的;三会身疼先加重,后痛止。营卫和,痰浊除,正复寒除,邪正相争时会疼痛先加重。不用担心。~~~望早日康复!
8小时前
9
李伟亮
经方之妙,妙在理法,法道自然,自然而然。浑然一体,体用存乎心,心合于道,无所不至之妙存。示以规矩,暗揭妙谛,知乎妙谛,经方之用不囿于几个条文矣。师仲圣之迹者下,得仲圣之心者上。虽千年以降,吾以道心求仲师心,必得。不同者世事,至一者道也。
9小时前
7
王胜军
麻黄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共同点:1,标位:均在左路。2,应象:均为内少阳外少阴。3,脉象:均见紧脉。4,君药:麻黄是君药之一。区别点:1,主气客气进退不同。麻黄汤是少阳进遇到少阴堵,麻辛附汤是少阴进,逼迫少阳退缩。2,治理少阳气的根末点位不同。麻黄汤使少阳气得释可也,麻辛附汤却要扭转少阳气的颓败之势。3,脉气的向浮,向沉的方向不同。麻黄汤脉浮紧,麻辛附汤脉沉紧。解:麻黄汤是在内少阳得位得运,一帆风顺地前进道路上,遇到少阴寒这个绊脚石,用麻黄把它一脚踢开,用桂枝茂少阳之枝叶,甘草缓之,杏仁降之,防其升散过度。麻辛附汤也用麻黄发散少阴,却用附子扶助少阳之根,使之在退缩中能站稳脚跟,细辛散阴之敛,解阳之郁。执大象,天下往。识得其象,临床上才不会被千百症状所迷惑。
6小时前
4
好人
碰巧昨晚刚服了一剂麻黄20附子30细辛15汤.又加了10克人参,因为昨天感冒恶风寒又加重且觉又略有发热。入被后不久汗出,晨起觉困扰近二十天的感冒身软恶风冷大好。正好今早又读到《内经》之五变第四十六这章,其中有“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和“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两段论述,知“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所以大凡总恶风冷而久不愈者,放胆用之,辄效也
8小时前
3
朱沛霆 汉方中医604-5058288
忘忧草,你的证可以考虑大柴胡加桃核承气 这是胡希怒先生治喘之法 甚效
7小时前
2
马俊杰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宣上,附子温下,细辛辛温,辛行温通,交通上下,开破郁结,细辛通窍,故此方可用于多种头面五官咽喉诸病。
7小时前
1
忘忧草
回复一叶知秋,谢谢你!我的好书友,也许您是大夫,我也因病虽已52岁但开始跟着灵兰诵读在背伤寒条文,自学中医为的开悟自救,35岁得病哮喘已肺气肿,也不能上班,生存自理能力也受限制,虽是快5、1节我还身着棉衣、毛袜子,正常人已经单衣了
7小时前
1
忘忧草
麻黄附子细辛汤跟着灵兰诵读已学过且背会了,可以理解了。第4个医案哮喘和我的哮喘那么相似,只是我还有吃白面食物引发哮喘。哮喘17年了而引发的身体怕冷特怕冷已经12年了。去年冬天至今5个月又增加了少腹胀、少腹疼,胃胀、胃疼,嘴巴想吃饭,可吃进里肚子胃难受,不消化,打嗝,呃逆。一月瘦了十多斤,现在饭量只有正常时的三分之一。极度无力、沒精神、全身所有关节也疼了。
9小时前
1
刘勇华
由于经方的这一严格属性,也就导致历代医家弃经方从时方,也就是经方虽好但却一直未兴的根源!
9小时前
1
医从本心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10小时前
郑煌杰
医者能以误案示人,以警觉后学,甚为难得 以上六案皆抓住根本,而不为外象所迷惑,可见深得《伤寒论》辩证论治之精髓!
7小时前
3396815(张会东)
忘忧草:所有的喘都是肺部后侧的肌肉有炎症所致,用厚朴及推后背即可解决此疾患。
7小时前
快乐人生
时至今天就别弄炫虚啦,什么附子破八半,秦始皇都统一度量衡了,建议八十岁以下的医生都用克计量吧,就别装有造诣啦。
7小时前
中医 老凌
经方越用越神奇!
8小时前
3396815(张会东)
中药店应该卖给病人《伤寒论》中的经方处方,经方不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经方是医圣张仲经的经验处方。
8小时前
蝴蝶泉边
巧了,昨天晚上刚找医生开的中药,撇见有细辛,附子大概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吧。舌苔白,薄,边缘齿痕。上火了左边的嗓子,鼻梁里面,眼睛,太阳穴里面,后脑勺都是疼的,不明白为何一上火就是这样,又为什么老是上火,有的人总吃辣就没事呢?我是一个老师,有慢性鼻咽炎。长期喝这个能治愈不?
9小时前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举例6种 (咳嗽、嗜睡、坐骨神经痛……)
伤寒论51少阴病307至320大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汤里寒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1(下)
《赵洪钧医学真传(续)
麻黄附子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治哮喘不能只平喘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