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铜为鉴,正衣冠:湖州铜镜赏析

     铜镜在古代也称“鉴”或“照子”。春秋战国之前,铜镜是只有王公贵族才用得起的奢侈品,寻常百姓要照自己模样,只能端一盆水来看水中的倒影。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鉴”字,意为盛水或冰的金属容器,盛水后可以用来映照,因而“鉴”字就成为了铜镜最常见的别称,习语“以铜为鉴,以正衣冠”便由此出。


铜镜广泛的制作和应用是在战国时期,特别是位于南方的楚国更为普遍。战国铜镜通体质薄,背面中央有小桥形或三弦纹钮,钮上穿绳系带,方便抓握。纹饰除素面外,多流行蟠螭纹、勾连雷纹、菱形纹、山字纹、羽状纹、四叶纹、连弧纹。


战国铜镜纹饰比较稠密,有的用一种或几种细线条布满镜背,也有用单一或多种纹饰混合的细线条密布镜背作为地纹,再在底纹上加雕粗线条作为主纹,此外,更有错金银与镶嵌绿松石的铜镜。战国以后,铜镜可以随身携带,也常镶在镜架、镜台上陈设室内。


玻璃镜子出现前,古代的中国画中,常见美人对着铜镜梳妆的图画。不管你是羞花闭月的容貌,不管你是一脸的凶煞狰狞,总是被映照得隐隐约约,反射得影影绰绰。


四千年来,熠熠生辉的古铜镜仿佛历史留下的一串串美丽足印,见证着古人对美丽的追求,留给人们“破镜重圆”的缠绵、“自知之明”的思考。一面小小的铜镜,正面光清如水,清晰可鉴;背面纹饰考究,辞铭温雅。折射出古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承载着民族艺术的辉煌,朗耀千秋。


此面带柄铜镜直径:14.1cm,宽:25.2cm,镜面光素无纹,正中落“湖州铜镜”四字。品相完整,锈色自然,具有一定收藏价值。有柄铜镜的出现,可谓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它突破了长期以来人们的习惯思维,是中国铜镜进一步实用化的重要标志。


湖州铜镜即为南宋湖州(今浙江吴兴)铸造的铜镜。多作葵花形,亦有圆形和方形。一般都素背,或背上铸有商标性质铭记,如“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晋侯造”等。当时远销各地,广东、四川、内蒙古等地都有发现。朝鲜、日本也有流传。出现于北宋后期,一直至清代仍有生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以铜为镜可正衣冠)铜镜
【以铜为鉴正衣冠】——中国古代铜镜
以铜为鉴正衣冠——中国古代铜镜
青铜镜:古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古人正衣冠的铜镜,而今为何不让看到正面,只因为这一个原因
铜为镜,正衣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