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弓弩传说:冷兵器的暴力美学


题外话
谈到弓弩,我们必须提到一位毁誉参半的中国导演。在张艺谋的电影《英雄》里,冷兵器的暴力美学被推崇到了极致,所谓的“秦军箭阵”华丽得一塌胡涂,幸好这种煽情还是有依据的。弓箭和后来演化出的弩,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长寿的武器,可列入吉尼斯记录,直到今天,它们仍在某些偏远地区发挥作用。

熟练使用弓箭是一项重要的生存和生活技能,“故言武事者,首推弓矢”。中国最早的英雄之一后羿就精于射术,大概也是凭着这手绝活当上了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在驱逐了失德的夏朝君主太康后,他拥立太康之弟仲康继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权臣。中国人顶礼膜拜的孔老夫子也是一位神射手,他提倡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精通射术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重要位置。制造弓箭是一项精密的系统工程,周代甚至有专门机构掌管此事,《考工记》记载了一套复杂得让人头晕的程序,大概有30多个专职的人员为生产这种高效的杀戮工具而忙碌。

弓的生产周期其实很长,一张普通的弓,大概要耗时一年左右,而一张良弓多半要搭上一位工匠的生命。春秋时宋景公让人造弓,九年方成,宋景公认为速度太慢,而工匠已听不到这种抱怨了,“献弓而归,三日而死”。一张良弓就是精湛技艺与生命精华的完美结合。制造弓干的材料也有讲究,一般用柘木、桑木,弓弦一般用牛筋,但牛筋不如兽筋,兽筋又不如鹳筋,需要射手根据自己的膂力选择。箭的配重也有讲究,全箭的重心在箭杆前部五分之二处,这样箭的射程更远,倾彻力更强。

在秦以前,箭杆的长度相对统一,河北蒿城商代遗址中箭全长85厘米,湖南长沙浏城桥春秋遗址中箭长75.5厘米,秦代的箭则大约在68-72厘米之间,这么长的箭杆引满而发,足以洞穿人体,一击毙命。箭矢的功能其实也是有区分的,例如兵矢专门用来杀伤有生力量;而矰矢的主要作用是对空射击,不需要太强的倾彻力,能射中飞鸟即可。
要成为一名神射手,技术固然重要,惊人的膂力也必不可少,古时以九斤四两为一力,十力为一石,著名的射手大都能拉开三石以上的强弓,像奥兰多·布鲁姆那样的小白脸,恐怕只能在《指环王》里硬充神射手了。当然,神射手属于稀缺人才,并不多见,唐朝镇西节度使马璘麾下有个能开二百四十斤强弓的士兵,犯法当死,马璘便想饶他一命。
弩是弓的升级版本,是有臂的弓,据说是楚琴氏发明的,当然著名的希腊腹弩也在争夺这项专利,不过迄今为止,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弩臂上设有弩机,弩机是冷兵器时代最精巧的机械装置之一,外面是匣,匣内有用于挂弦的钩,钩后和照门相连,照门刻有相应的距离标志,匣的下面是扳机,发射时只须扣动扳机,即可打击目标。弩不需要什么操作技巧,却有强大的杀伤力,击发装置与现代枪炮的原理相同,大大提高了射速。

弩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战术革命,能开强弓的神射手毕竟不多,而普通的弓箭手因体力限制,很难“引而不发”,所以将领们也就无法组织有效的齐射。弓的威力也不如弩,只能对付有生力量,无法破坏敌人的防御设施。弩则完全不同,由于配备了类似于延时机构的弩机,弩可以集中发射,也可以由多人发射重弩,破坏力不可同日而语。战国后期,甚至发展出以战车为发射平台的连弩,据说铜制的弩郭就重达34公斤,威力惊人。
相传越王勾践为了复仇,曾经聘请著名的制弩专家陈音帮助训练士卒,三月成军,在后来的灭吴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前434年的马陵之战,是战国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弩的威力第一次全面爆发。孙膑熟读兵书,庞涓也不是废物,更何况魏军的素质远胜齐军,所谓“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所以孙膑除了出其不意,能依赖的只有强驽。地形选择很重要,马陵道的小径破坏了魏军的序列,也打乱了庞涓的指挥系统,而齐军埋伏的万名弩手,适时发动了冷兵器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打击,在短时间内奠定了胜局。要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使用弩。

我们回头再说张艺谋,不可否认,他对古代兵器下了些功夫,《英雄》里秦军箭阵袭击赵国城市的片断颇具震撼力,特别是影片中准确区分了臂张弩、蹶张弩和腰开弩,相比其他导演,这是值得称道的成绩。

蹶张弩就是射手用脚踹和膝盖顶的办法上弩,单人就可以完成,腰开的方式用于强弩,射手平坐地上,双脚踹入弓担内,钩住弩弦,两手扯腰钩索,双脚用力前撑,身体后仰,手脚一齐发力,挂住弩机。如果要提高射速,一般需他人帮助。我们在《英雄》里的确见到了这种发射方式。不过,张大导演忽略了一点,战国时的强弓劲弩其实多是出自韩国而非秦国,韩国的谿子、少府、时力、距来等强弩,射程都在800米以上。苏秦曾吹嘘韩国士兵“超足而射,百发而不暇止”。秦国的小弩号称可射100米,大弩可射900米,但从兵马俑来看,出土的弩多达34具,可全是小弩,根本没有大弩,因此所谓“秦军箭阵,天下无敌”,与其说是艺术加工,不如说是人们对大一统王朝强大武力的臆想而已。
真正的强弩是人力无法拉开的。《荀子》里面提到魏国的12石强弩,拉力达到360公斤,当今105公斤以上级的挺举世界记录也只有262.5公斤,要拉开这样的强弩仍然差得远。《墨子》的“备临高”一篇还提到一种号称巨无霸的“连弩之车”,安装在有轮子的发射平台上,上弩时需要10人推动绞车,可以连续发射长达10尺的巨箭,而且箭尾系有绳索,可以回收,这种巨弩的射程据说可达千余步,也就是至少超过1350米,相当可怕。

一些激进分子认为,弩可以实现精确射击。因为从西汉以后,弩机大多安装了被称为“望山”的瞄准具,以西汉刘胜墓出土的弩机为例,上面的“望山”分出了5个刻度,每度又有2个分划,它是根据勾股弦定理确定的,功能类似后世步枪的标尺。在一些人看来,训练有素的弩手简直就是《生死狙击》里的斯瓦格。其实,人眼的有效分辨距离只有300米,超过这个距离就很难目视瞄准了,因此强弩的射程虽远,却不可能像狙击步枪那样精准,它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大群的士兵和车辆。

当然,我们可以用另一项世界记录补偿失落的爱国者,冷兵器时代的最远射击记录是由中国保持的。孱弱的宋朝军队虽然留下了屡败的恶名,但他们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成就。北宋真宗时,作坊使魏丕和知客押衙陈从信改进了当时的床子弩。标准的床子弩射程已达700步,约合1074.5米,改进后的床子弩射程达到了1535米,这是不可思议的记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外冷兵器史上最知名的七大古弓箭
古代打仗弓箭箭杆用啥材料最好?为何古埃及人用芦苇做箭杆
史上最强的4大神射手,李广箭棱透石,还有一人箭杆都射进石头
统治天空几千年的最强冷兵器中国弩
“强弩”使敌“灰飞烟灭”
古代都有什么样的兵器?哪些兵器在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威力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