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拍美国著名的嬉皮士街


         美国最著名的旧金山黑特.阿什白瑞街头的乐队  
       
旧金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街区,名叫黑特.阿什白瑞,以下均简称黑特街(Haight)
这里曾经是全美国嬉皮士文化的发源地及最大的嬉皮士群居活动中心。

当我初次走在黑特Haight大街上,发觉这条大街的光景果然非常的另类。懂门道的人都知道,就是如今走在这条街上,也时常会突然闻到一阵阵的大麻味。

俺随便拍了一些图片,请博友们看看美国最著名的嬉皮士街景啥样。

旧金山的黑特街是美国60年代嬉皮士文化的活动中心。嬉皮士是在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和平的反传统文化运动。那年代,全美国的嬉皮士都纷纷涌到了旧金山这条黑特街,这里成为广大嬉皮士梦想所归的圣地好像到了黑特街你才真正投入到这场嬉皮士运动中。就像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年轻人都纷纷涌往文革的发源地北京大串连。


破窗而出的女人大腿似乎就是这条嬉皮士街的标志。


                 
婴儿潮出生的老美国人都记得,那时投身嬉皮士活动的年轻人到了黑特街,全在马路上露天睡觉。到了夜晚,在马路上一个紧挨一个的睡满了所谓的嬉皮士。 嬉皮文化提倡的就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反对传统文化对个性的束缚(尤其是基督-犹太教文化为主流的美国中产阶级文化),同时也反对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下的 在社会中泛滥的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推崇回归自然的生活习惯,更崇尚自由恋爱,和无拘束的性生活等等。


来到黑特街上的嬉皮士们同吃同睡,身穿奇装异服、留着各种长发,沉迷于摇滚乐中,他们想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来嘲弄正统文化及对抗整个社会。嬉皮士文化还从西方文化的早期思想(古希腊),欧洲 的原始多神和自然崇拜(Paganism,和一神教相对抗的),以及东方文化如佛教,印度瑜伽等等哲学思想中吸取营养,把在少数艺术家思想家中的人生观普 及成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群体意识形态。


下图中那两个路牌:HAIGHT ASHBURY 中文称:黑特.阿什白瑞     


黑特街特有的景象,就像当年的喜皮士,年轻人带着全部家当坐在路边。


                           黑特街特有的景象玩滑板的年轻人在两车之间横冲,太猛了。

 

一位到此来怀旧的老嬉皮士。光着脚,长久的在马路中间站着。


                   

                                              右边这两位,像是嬉皮士和乞丐的混合体。

                  


                        每天,这里仍然聚集着许多迷恋嬉皮士文化的年轻人。

嬉皮士们绝大多都是年轻人,它的是二战后的“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延续。在20世纪早期,嬉皮士的生活作风和观念早已 在欧洲尤其德国(“前嬉皮士”(Proto-Hippie)就产生了。在20世纪中期,嬉皮文化观念开始流传在美国的各大城市,尤其是纽约和旧金山的艺术 人士和年轻人中间。爵士和摇滚乐以及民歌都是嬉皮文化的“灵魂”。最著名的披头士,滚石乐队,和美国的很多其他歌手,如吉米·亨德雷斯(Jimmy Hendrix),鲍勃·德伦(Bob Dylan)以及琼·贝兹(JoanBaez),等等,都是在嬉皮文化中影响甚大的乐队和歌手。

 

                     
         这里是黑特街上最热门的酒吧,里面总是坐满有嬉皮士倾向的年轻人。

 


黑 特街的嬉皮士生活的确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推动美国的流行艺术和摇滚乐发展到新的水平。 虽然嬉皮士运动后来逐渐失去势头,但是嬉皮士的生活方式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嬉皮文化的精神影响却留存下来,在艺术中,音乐中,尤其爵士乐, 摇滚乐和其他非正统音乐形式中,那种追求人性自我释放的精神,成为和美国中产阶级死板的基督犹太教传统相对立的一股永不退色的文化潮流,是美国多元文化中 永远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如今这个黑特街也是旧金山的热门旅游圣地之一。很多人宁可不去看金门大桥,也要到此一游。


 


                                   





 
 

    在黑特街上每隔一会儿就能见到一辆旅游大巴,这种大车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黑特街上参观。




                                     前面是个骑单车的银,跟大巴士抢路。
 

                    


 



 



                                    背行李的人,典型的当年嬉皮士行头。



 

                                              橱窗里的女人。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黑特街的路边乐队。


                           他们热衷于街头演唱,长年累月,似乎风雨无阻。
                         






 


                                             
                                      黑特街, 门洞里的草根乐队。              

                            围观的都是游客。
                               
 

                       地上摆卖的是他们的CD. 每个10美刀。

“嬉皮士”崇拜的摇滚乐歌手是鲍勃迪伦(BobDylan)。他的演唱充满了吼叫和哀鸣。这些不带学院味道的粗俗演唱手法,恰恰是离经叛道的“嬉皮士”所 喜欢的。摇滚乐歌词多是反战、爱情、茫然或失望的内容,如“我无法得到满足”(滚石乐团)、“妈妈,我不知为啥生活”(鲍勃迪伦。迪伦在《大雨将至》中唱 到:
我要在大雨降临之前回家去,
我要走进最密的黑森林深处,
那里人丁繁众,可都一贫如洗,
那里毒弹充斥着他们的水域,
那里山谷中的家园紧挨着潮湿肮脏的监狱,
那里刽子手的面孔总是深藏不露,
那里饥饿难忍,那里灵魂被弃,
那里黑是唯一的颜色,那里无是唯一的数据……
    





 嬉皮文化是在70年代开始后开始走上了下坡路,最后终于被主流文化所一淹没。嬉皮士的形象,也从一开始的自由奔放的音乐家艺术家,跌落到无所事事的贪图性解放的吸毒者,为中产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所排斥。然而,嬉皮文化的精神影响却留存下来,在艺术中,音乐中,尤其爵士乐,摇滚乐和其他非正统音乐形式中,那种追求人性自我释放的精神,是美国多元文化中永远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摇滚乐是嬉皮士的文化核心。当时最受“嬉皮士”崇拜的有两个摇滚乐团:甲壳虫(Beatles)和滚石(RollingStone)。
它们的出现将“嬉皮士文化”推向了高潮。摇滚乐以它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年轻人的不满情绪;它使人坐立不安,令人振奋,想和音乐一起动;而且这种动完全是听凭内心的感受驱使的自由运动——没有章法、没有步调,想怎么动就怎么动,充分表现了活力,表现了自我的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滚石》50周年:理想未老,年轻人已老气横秋?
在纽约的市中心,为何会立一座清朝大臣的雕像?
反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群——嬉皮士 作  者: 温洋
1967:嬉皮·迷幻·爱之夏
旧金山1968年嬉皮士进城
嬉皮士の一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