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

与长安城外是否有郭区相关的是长安诸市,尤其是著名的东市、西市的具体位置。阎文儒[1]、佐藤武敏[2]、马先醒[3]、陈直[4]、杨宽[5]、佐原康夫[6]、孟凡人[7]等都曾推测汉长安城的市或均位于城外郭中,或至少有部分在城外

1980年代,汉长安城的早期发掘者王仲殊提出了“可以肯定长安城内有九市”的观点[8]。其列举的文献和考古依据是,“《三辅旧事》记述九市的位置在突门(雍门)附近、横桥大道(应即横门大街)的两侧,因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它们是在城的西北部。在城的西北部一带,有的地方发现地面上散布着许多陶俑和钱范,说明这里是手工业作坊的所在,也可以作为上述判断的一种依据”。

从行文即可知这只是一种“判断”。显然,手工业作坊之所在并不必然为市场。同时,市场不易留下确切的痕迹,故在考古发掘中较难辨识[9]。1980年代中期在城内西北部一带发现的围墙,发掘者断言“发现两个‘市’的遗址,二市四周夯筑‘市墙’,此即文献所载之‘东市’与‘西市’”[10],恐怕也只能看作是推断。就具体内涵看,“西市之内有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西市中的一些手工业生产是直属中央管辖的,如铸币业、属于东园秘器的陶俑制造业等。西市偏居于长安城西北隅,环境封闭,便于官府对重要手工业的控制”[11]。这样的一处带有独占、封闭色彩之所在,与对外开放、与贸易有关的“市”,似乎难以挂起钩来,其属于官营手工业作坊区的专门用地也未可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2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至于对文献中城门和道路的具体解释,学者间也尚无共识。

如杨宽认为“所谓‘道’,是指城门通向郭区的大道。西汉长安城内的道路叫‘街’,只有城外郭内的道路叫‘道’”,因而位于“横桥大道”两侧的市也就应在城外北郭的大道旁了[12]“无论《三辅黄图》所引的《庙记》,班固《西都赋》李善注所引的《汉宫阙疏》和《太平御览》卷一九一引的《宫阙记》,一致都说长安有九市,‘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13],这与考古发现横门内大路两侧院落西小东大(面积分别为0.2和0.5平方公里余)的情况不甚符合。论及东西二市之不在城内,杨宽指出班固《西都赋》讲到长安“九市开场……阗城溢郭”,“说明当年长安的‘九市’,不但‘阗城’,而且‘溢郭’……‘郭’更是‘市’的重要发展地区”[14];他还引用《汉书·百官公卿表》,指出“长安市令是京兆尹的属官,而东西二市的令署不属京兆尹而由三辅都尉掌管,也可见东西二市如同城西的柳市一样,不在城内”[15]。对此,刘庆柱则认为“‘长安九市’之说不确。这里的‘九’应为约数”[16],且以“(阗城溢郭)属于汉赋中常常使用的骈偶词句……这里阗与溢,城与郭实际同意”[17]加以否定;对于负责东西二市的官员身份问题,则未作驳议。

总之,这两处围墙圈围起的区域,是否就是文献中记载东市、西市或孝里市等,尚存疑问。汉长安城“市”的状况,应同“一百六十闾里”的具体分布情况和布局形制一样,目前还不甚清楚,有待于今后通过考古工作来究明。

退一步讲,即便这两处汉长安城内的围垣遗址属于官营手工业和“集中市制”的商业用地,甚至就是东、西市,也无人否认汉长安城的城外还分布着其他市场,有居民点分布,已如前述。汉长安的发掘者也不否认从文献上看,“城郊附近还有不少市,如便桥旁的交道亭市、渭城的孝里市、昆明池南的柳市、长安太学附近的会市等等”[18]。市的存在,进一步旁证了京郊居民区的存在。



[1] 阎文儒:《金中都》,《文物》1959年第9期。

[2] 佐藤武敏:《漢代長安の市》,《中国古代史研究2,吉川弘文館(東京),1965年。

[3] 马先醒:《汉简与汉代城市》,(台北)简牍社,1976年。

[4] 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5] 杨宽:《西汉长安布局结构的探讨》,《文博》1984年创刊号。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6] 佐原康夫:《关于汉代的市》,《史林》第685号,1985年。

[7] 孟凡人:《汉长安城形制布局中的几个问题》,《汉唐与边疆考古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1994年。

[8]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8页,中华书局,1984年。

[9] 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131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10] 刘庆柱:《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考古》1996年第10期。

[11] 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164-165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

[12]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60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3]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605-60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4] 杨宽:《西汉长安布局结构的探讨》,《文博》1984年创刊号。

[15]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58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6] 刘庆柱:《再论汉长安城布局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答杨宽先生》,《考古》1992年第7期。

[17] 刘庆柱:《汉长安城布局结构辨析——与杨宽先生商榷》,《考古》1987年第10期。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在收入《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时,删去了这段论述。

[18] 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的宫城和市里布局形制述论》,《考古学研究》,三秦出版社,1993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文】关于隋唐长安研究的几点思考
刘瑞:新中国秦汉考古七十年回顾
汉都长安的考古历程——纪念汉长安城遗址考古65年
李永迪:文献视野之外的安阳考古
知道 | 历史考古学
大都无城——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早期形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