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莹莹绿锈千载鼎彝
  历史就像一座大厦,要有坚硬基石的依托才会不倾。而青铜文化就是那块坚硬的奠基石,使夏、商时代和与之并存的辉煌文化得到了见证和举世的公认。
  大家知道,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同时具有礼器的功用,因此古人在铸造时不断演化与精益求精。尽管今天它已不具有这种功能,但其造型艺术仍然巧夺天工,震人心魄。
(图为上世纪早期的美国青铜器私人收藏)
  清末民初,在卢芹斋等人的推动下,大量中国文物流入东洋和英美等国,其收藏流转、展览著述的音讯不绝余耳,尤其是当时的美国和日本成了这股文物大潮的主要目极地。经过百年的沉积,青铜精品在美、日、欧等各博物馆中经常所见,同时回流余音流长,其部分见于下列拍品:


西周早期·青铜比丁爵   成交价RMB: 517,500

 铭文:比丁作父乙宝

  爵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见于夏代晚期,器壁多薄,表面粗糙,无铭文,腹部偶有简略的连珠纹,流和尾较水平,流作狭槽形,不设柱或有小钉状柱。鋬弧度大,纤薄,爵体呈扁体,底部平。从形制看,尚带有陶爵的特征。
 商代早期青铜爵延续夏代形式,流开始加宽,口沿加厚,设有双柱,分钉形和菌形两种。商代中期,器壁普遍较厚,菌形柱有演化为平顶柱帽者,足部作粗实尖锐的锥足。至商代晚期,爵发展成熟,流和尾长度接近,双柱从流口之际向后转移,流前段有加高趋势,鋬上多作牺首,柱有菌形、帽形等多种,足以三角锥形为多,少数有三角刀形。西周早期延续商末风格,两者极难区分。
 此件青铜爵便是商末周初器,器型较通常所见者大。铸造厚实,流前段高而阔,尾略短,双帽状柱高耸。柱头上大,中收,两道阴弦纹,下部大。腹部有两条凸起的弦纹,其余部分光素。鋬较纤细,顶部装饰牛首,三足修长,向下外侈。爵的铭文多在鋬内侧的腹壁上,此件则铸在立柱和鋬左侧器壁上,较为少见,属铭文较多的爵。“比丁作父乙宝”中,比丁合文,为作器者。作器用来祭祀父乙,这种格式常见于商末周初。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牺首鋬爵 高:20cm 成交价RMB: 1,725,000

戴福保(J.T.Tai)收藏,民国时期。现藏家得自戴福保旧藏专场。
 戴福保,又称戴润斋、J.T.Tai,著名收藏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在舅父的古董店作学徒,天赋异禀,头脑敏锐,三十年代便移居上海开古董店。五十年代移居美国,活跃于世界各地拍卖场。他与艾佛里·布伦戴奇和阿瑟·赛克勒交往甚密,购买的古董分别成为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和纽约赛克勒博物馆的典藏菁华。八十年代成立了戴润斋基金会,开展过大量慈善活动。
  雷纹为地,内饰两条对称简化的龙纹。腹身上方一周为短蕉叶纹,内部同样填以对称简化的龙纹。腹部装饰曲折角兽面纹,三条出脊,一条作兽面鼻基线,两条分割画面。兽面双目突出,角、眉、眼、口、耳等轮廓加粗,其余皆在同一平面,填以细密的云雷纹,是商晚期铸造技术达到顶峰的体现。整器通体黑漆古,在青铜爵杯中甚为少见。皮壳熟亮,足见传世已久。

商晚期·青铜丮觚 高:30.2cm 成交价RMB: 862,500

安娜·夏洛特·莱斯·库克收藏,美国夏威夷,1934年以前。
  安娜·夏洛特·莱斯·库克(1853~1934),出生于夏威夷,成长在一个身世显赫的传教士家庭,她的丈夫查尔斯·蒙塔古·库克是当地著名的商业精英。库克女士投资艺术品,有着丰富的收藏,门类广泛,涵盖众多文明。她经常光顾夏威夷一家家具店,店主的兄弟长年在中国,通过店主她接触到大量诸如瓷器、绣品等中国艺术品。库克建立了檀香山艺术学院,并于1927年开放檀香山艺术博物馆,相当数量的展品是她自己多年的珍藏。
  此件青铜觚大侈口,颈部向下收,颈部下端与腹部直径基本相同,高圈足,下有狭边。颈部以四条焦叶纹装饰,内部填充细密精致的云雷纹。颈部下端装饰蛇纹一周,蛇纹头部大,有突出的双目,身躯简练弯折,尾部上卷。这种形象的蛇纹最初出现在商代中晚期,旧称蚕纹。觚腹部装饰两内卷角兽面纹,有四条棱脊,两个为鼻基线,两个作分界。腹、足之间有“十”字孔,只留其形,不贯穿。圈足上方装饰弯角鸟纹,下方主体作曲折角兽面纹,与腹身相同,亦有四条棱脊。圈足内侧有铭文“丮”,为徽记。装饰纹饰中的兽面、蛇纹、鸟纹,只突出兽目,身躯保留轮廓,内部皆以云雷纹填充,这在商晚期形成一种风格。通过器型、纹饰判断,为商代晚期中段、殷墟三期器。

商晚期·青铜耳丁鼎 高:25.4cm 成交价RMB: 2,070,000

1.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收藏。埃里希为名小说《西线无战事》作者。1970年以前。
2.埃里希之妻宝莲·高黛·雷马克收藏。宝莲为卓别林前妻。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1898~1970),德国小说家,以1929年著有《西线无战事》一书而知名。这部小说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雷马克应征入伍,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战后在创作小说期间,他还担任赛车手和体育记者。该书出版后立即在国际上获得声誉,1930年根据它拍成的美国电影也同样获得成功。1932年雷马克离开德国,前往瑞士,1939年流亡美国,1947年加入美国籍。他的其他几部作品多写欧洲政治动乱的牺牲者,常被拍摄成电影。
  宝莲·高黛·雷马克是美国著名演员,1931年进入好莱坞,曾主演过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1958年与雷马克结婚。雷马克逝世后,宝莲·高黛继承了大笔财产,包括雷马克生前收藏的大量艺术品。
  此件青铜鼎厚唇口,其上有对称立耳,口沿下短束颈,腹部圆鼓下收,相对较浅,底接三柱足,是商末周初鼎之造型。其腹部有一条纹饰带,分别以八个虎头型兽面纹和八个火纹相间排列,浮雕,地纹填以云雷纹,形成“三层花”式。虎头型为诸多兽面纹中的一种,特点是耳作半环状。和内卷角的式样近似,区别在于内卷角根部宽大,角端尖锐,虎头型的两端都是圆势。火纹旧藏圆涡纹、涡纹或囧纹,在湖北屈家岭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陶纺轮上即已出现。
 青铜器上最早的火纹见于二里头文化晚期斝的腹部,形式原始,只有圆形,没有火焰旋转的弧线。商代早期火纹已经普遍,斝的腹部、柱头都有明确的火纹。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火纹多在鼎、簋腹部,或许与烹煮食物需用火相关。内腹底部有铭文“耳丁”,为祭祀祖先之铭。

西周中期·青铜祖鼎 高:16.5cm 成交价RMB: 1,955,000

1.戴福保(J.T.Tai)收藏,美国纽约,1965年以前。
2.阿瑟·赛克勒收藏,美国,1965年以后。
出版:
1.《古代中国的青铜礼器》,幻灯片讲座,罗伯特·普尓,纽约文学艺术出版社,1968年。
2.《殷周时代青铜器的研究-殷周青铜器总览一》第24页,鼎类第二六七号,林巳奈夫,吉川弘文馆,1984年。
3.《赛克勒所藏西周青铜礼器》第二卷B册,第二十号,第290至291页,杰西卡·罗森,1990年。
4.《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第九八二号(同铭不同器),巴纳、张光裕,艺文印书馆,1978年。
展览:“长沙文化之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967年8月至9月。
  西周初年,青铜鼎式样基本沿袭商代,到西周中期,开始出现大量变化,形成自身特色的造型及纹饰。此件青铜鼎便是西周中期典型器,口唇向内倾斜,上对立耳微微外撇,器壁倾斜,腹部垂鼓,腹身较浅,底有弧弦纹。三足较细,内侧平,外侧上阔中收,近足部加宽,已呈现出马蹄足的形态。
 纹饰铸造深峻,腹部上层为三组对称的长冠龙纹,这是西周初年出现的一种新纹饰,盛行于西周中期。长冠龙纹取消了常见的龙角,代之以凤纹的长冠,头部回转,龙身细长,上部一足作鳍形,尾部下转,分叉似鱼尾。腹部下层作钩连云纹,外观呈山字形粗线条,盛行于商末周初和春秋战国。三腿上方是带有鼻基出脊的虎耳兽面纹,出脊边缘带有起伏。器壁内侧有一“祖”字。此器类型自西周中期,一直延续至西周晚期。

商晚期·青铜文父卯尊 高:31cm 成交价RMB: 3,795,000

1.戴福保收藏,美国纽约。
2.东方青铜器公司,克里斯蒂安·戴迪安收藏,伦敦,1989年。
3.弗兰克·阿兹收藏,比利时。
出版:
1.《中国商周青铜器》第九号,克里斯蒂安·戴迪安,东方青铜器公司,英国伦敦,1989年6月。
2.《弗兰克·阿兹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第八号,第28至29页,克里斯蒂安·戴迪安,香港,2011年。
展览:1.“中国商周青铜器”,东方青铜器公司,英国伦敦,1989年6月
  尊与彝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宋代之后开始专指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尊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商早中期,以圆体尊为主,鼓腹折肩,圈足上多带开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尊和觚形尊。方尊与圆体类似,折肩上多圆雕兽头数个;觚形尊又称大口筒形尊,形似青铜觚,只是体较粗。西周时,出现垂腹圆尊,形状为大口,长颈,鼓腹下垂,圈足低矮。此件便是觚形尊典型器,侈口,上部光素,近颈部下方有一条弦纹。腹部微微鼓出,上部装饰虎耳兽面纹。纹饰被四条出脊四分,两条为兽面间隔,两条为兽面鼻基线。腹和足有两条弦纹,足部装饰转折角兽面纹。腹部和足部都采用三层花装饰技法,底部作云雷纹地,浮雕兽面纹,兽面上有阴刻。而兽面轮廓已不存,只有角、眉、目、鼻、耳、口突出,主纹地纹结合紧密,整体感依然较强,是商末常见特点。尊口内部有铭文“文父卯”三字,属祭辞。祭辞格式有繁简两种,简式仅有被祭对象,繁式则有祭祀者族名、私名、官名、祭祀对象及器名。“文父卯”中的“文”为族徽或族名,父己为祭祀对象,属繁式祭辞。

西周中期·青铜犭臣犬簋  高:15.7cm 成交价RMB: 4,255,000

贾文忠制全形拓片,配老木座及嵌玉木盖。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牺首鋬方斝  高:42.3cm 成交价RMB: 1,725,000

刘承干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刘承干(1881~1963),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土,晚年自称嘉业老人,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人。刘承干一生痴心藏书,醉心刻书,用心护书。他倾巨资藏书、刻书、聚书六十万卷、二十万册,并精心设计建造“嘉业堂藏书楼”用以庋藏,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
   斝是盛酒行祼礼之器,又有称其兼可温酒。《礼记·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斝,周以黄目。”《周礼·春官·司尊彝》记:“秋尝,冬蒸,祼用斝彝黄彝。”灌与祼为同音通假字,两条记载都说明斝为行祼礼的酒器。青铜斝最早见于二里头文化晚期,流行于整个商代,直至西周早期。商代晚期是青铜斝种类造型最丰富的时期,铸造工艺也最为精良。
  此件是为数不多的有盖方斝,甚为珍罕。盖平面长方,微微隆起,上有两外卷角兽面纹,分别对应前后两个方向。兽面两侧,对称分布弯角鸟纹。盖钮作一立体圆雕鸮,双耳立,双目圆,长喙前伸下钩,翅膀贴身,尾羽垂地与双足一起支撑于器盖中央。器身高大,平面长方,口内敛,上有两个方形帽柱。束颈,腹部垂鼓,一侧有鋬,作外卷角牺首。底承四个锥形足,足端微微外撇。通体装饰繁密,两立柱四棱为齿状出脊,四面由云雷纹和三角纹组成。器身纹饰自上而下四层,七条出脊。口沿作黻纹,颈部为倒置的蝉纹。腹部上层是对称的弯角鸟纹,下层是外卷角兽面纹为主体,两侧对称两只多齿冠凤纹。三条出脊短,为兽面鼻基线,四条分布腹身四棱。三锥足两面为头上尾下的卷角鸟纹,足棱齿形出脊。器盖器身纹饰都采用三层花技法,双目突出,鸟纹、兽面、蝉纹等浅浮雕,地纹填充云雷纹。

商晚期·青铜三羊首兽面纹瓿 高:27.5cm 成交价RMB: 2,185,000

  瓿,即文献中的“甂”,为容酒器。青铜瓿出现在商代早期,流行于商代晚期前段,当罍普遍使用后,这类器物变逐渐消失。商代早期晚段郑州白家庄层有兽面纹瓿发现;妇好青铜器群中,瓿与罍并存,但更晚的数据中,已无并存现象。青铜瓿流行时间很短,存世量少。此件青铜瓿敞口,口沿倾斜,颈部收束,上有两条弦纹。腹部圆鼓,肩上有三个高浮雕羊首。羊首双角外卷,臣字目,大口,与兽面纹相类。兽面两侧,各有爬行龙纹一个,尾巴上扬下卷。腹身主纹为三个曲折角兽面纹,身躯两侧展开,尾巴上扬下卷,下方有变体龙纹。高圈足上有三开孔,下方纹饰分三组,作面面相对的爬行龙纹,尾巴贴地上卷。主纹之外,皆有繁密的云雷纹地。主纹除双目外,多与地纹同处一个平面。模拟造型,为商代晚期前段器。

西周中期·青铜云雷纹甬钟 高:25cm 成交价RMB: 402,500

1.弗兰克·卡诺收藏,美国纽约,1963年以前。
2.阿瑟·赛克勒收藏,美国,1963年以后。
出版:《赛克勒所藏西周青铜礼器》第二卷B册,第一二七号,第744至745页,杰西卡·罗森,1990年。
  钟是两周时期青铜打击乐器,由铙演化而来,基本形式是在两侧尖锐的扁体共鸣箱上部的平面上,有可以悬挂的柄或钮,前者为甬钟,后者为钮钟。钟最早见于西周中期,其中,共鸣箱平顶称之为“舞”,正背的中上部宽阔的直条称“钲”,两边突出的乳钉称“枚”,“枚”的上下间隔称“篆”。大多数的钟“枚”、“篆”占据钟面的大部分位置。下部其余位置统称“鼓”,弯曲的下口称“于”,尖锐的两侧称为“铣”。“舞”面上桥形的悬挂梁称“钮”。
 无论钮钟或甬钟,其共鸣箱为上下覆瓦结构的,皆可以敲击出两个音。一个在鼓的中心位置发生,一个在鼓侧发生。通常钟成组出现,即为编钟,每组数量各不相同,完整的一组钟称为一肆。《周礼·春官·小胥》记:“凡悬钟磬,半为堵,全为肆。”此件甬钟身如两片相合的瓦,上窄下阔。篆部、鼓部装饰有简练突出的云纹。钲部素,两侧各有九枚,分三排分布,状作立柱。纹饰粗犷古朴,为西周中期风格

商晚期·青铜兽面蕉叶纹觚 高:24.7cm 成交价RMB: 483,000

  此件觚大侈口,颈部纤细,过渡自然,其上装饰四条蕉叶纹。蕉叶内龙纹已简化成几何图形,其余部分填充云雷纹。腹部较颈部宽,中部微微圆鼓,装饰两个曲折角兽面纹,两条出脊,为兽面之鼻基线。高圈足外撇,与腹部相接处两条弦纹,其中一处开孔。圈足作四个龙首,身躯较小,突出目与角,环布一周,地纹填以云雷纹。足底有狭边,比例和谐。整件纹饰铸造精密,线条深峻,清晰分明,为商晚期器。

战国早期·青铜绹纹敦  高:16.4cm 成交价RMB: 483,000

 1.阿瑟·赛克勒收藏,美国。
2.苏富比拍卖,1971年11月16日第7号。
出版:《赛克勒所藏东周青铜礼器》第五九号,第306页至309页,珍妮·苏,1995年。
  敦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秦代以后消失。敦是由鼎和簋结合发展而成,宋代以来诸多金石图录中,有鼎敦不分或簋敦不分的现象。敦的基本形制为盖与器身合成一球体或卵圆体,有的上下不完全对称或完全不对称。
 此件敦为直口双耳圈足式,平面椭圆,上下基本相同,有唇边,子母口。器身口沿下有绹纹,中部为凸起的弦纹,下方亦有绹纹,底部承圈足。盖部同样分布两绹纹一弦纹,只是位置略有向上,为放置时起醒目的作用。顶部有抓钮,倒置即作圈足,装饰绹纹一周。器身和盖身两侧各有一环耳,上阴线蝉纹。绹纹模仿绳索绞结之貌,流行于春秋战国之际,根据位置不同,有两条至九条不等。

西周中期·青铜尊 高:20.3cm 成交价RMB: 632,500

出版:《殷周时代青铜器的研究——殷周青铜器总览一》第239页,觚形尊二号,林巳奈夫,吉川弘文馆,昭和五十九年(1984年)。
  尊是大、中型的容酒器,自铭为尊彝。尊的字体象双手奉酉形,彝象双手献滴血的鸡形,因此合起来当指尊奉酒、鸡的祭祀。宋人将一类酒器统称为尊,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三类。觚形尊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后段到西周早、中期,春秋晚期又有短暂的复兴。
 此件觚形尊大口外侈,束颈双垂鼓腹,高圈足外撇。颈腹之间有纹饰带,分布对称浮雕的双羊首。羊首两侧,对称依次排列两回首的爬行龙纹,一尾上头下的龙纹。龙纹纤细,除眼睛外,各部粗细基本相同,纹饰带其余部分填充云雷纹。圈足上装饰两条弦纹,器身内底有铭文“作父丁宝尊彝”,为祭祀之辞。结合器型、纹饰、书体,断其属西周中期前段器。


西周早期·青铜兽面纹簋 高:14.2cm 成交价RMB: 437,000

J.J.LALLY(拉里)收藏,美国纽约。
  此簋侈口束颈,鼓腹圈足,底承狭边,兽首双耳,长方垂珥,敦朴稳定,雄浑庄严。口沿下装饰带状环柱角兽面纹,兽面被中心高浮雕之龙首分割,左右对称。环柱角兽面纹的角作半环形,中间有一短柱与额顶相连。环柱角型兽面纹初见于商代早期,商代中期减少,到商代晚期尤其是商末周初又盛行。腹部光素,高圈足一周,大小不一的云雷纹为地,居中有突出的兽目。此类簋的造型及纹饰,都是西周初年的铸器特征。

西周早期·青铜牺首火纹方罍 高:34.5cm 成交价RMB: 460,000

戴福保(J.T.Tai)收藏,民国时期。
  罍为盛酒器,金文中自名为罍,器型见于商代晚期。商代早期和中期皆没有发现,当时大型容酒器主要是大口尊及瓿,在商代晚期前段,罍开始出现,与瓿并存一段时间后取而代之。学者推测罍是瓿形体升高的结果。罍存世量不多,流行至春秋中期,分圆形和方形两大类。此件青铜罍平面长方,直颈,肩部圆鼓,腹部高深,向下收敛,底部内凹呈足。颈肩交汇处有两条弦纹,肩腹结合处有三条弦纹,纹饰集中肩部一周。两宽面居中浮雕外卷角牺首,两侧对称有火纹;两窄面有牛角牺首环耳,左右亦对称火纹。宽面近腹部下方,有单独一牛角牺首环耳,是商末周初罍的标准制式。

春秋晚期·青铜虎凤提梁盉  高:23cm  成交价RMB: 805,000

  王国维在《说盉》一文述:“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而和之而注之于爵。或以为盉有三足或四足,兼温酒之用。”青铜盉在商代早期已出现,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铭文中自名为盉的器物出现在西周,同时有铭文将盉与盘并称,担任了匜的功能。因此推测,盉很有可能是盛水用来调和酒浓淡之用。在春秋时期,主要流行提梁盉,
 此件青铜盉即为一例。盖中部隆起,上有三个活环,与提梁相套。盖有子口,与器身严合。束颈短,腹部圆鼓而扁,下有三个蹄形足。其流口为一只展翅飞翔的凤鸟,髪冠前伸,双目圆鼓,上喙可以活动打开,用以出水。双翅贴盉前部,浮雕阴刻而出。提梁作一身躯拉长的跳跃猛虎,前肢于盉前肩,后腿立在后肩,虎头前伸,虎口大张,贴临凤首。提梁的虎和流口的凤是装饰主体,阴刻规矩,细致入微。盉身仅有几条弦纹,于颈肩、肩腹、腹底处醒线,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典型器。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觚 高:29.6cm 成交价RMB: 207,000

  此件青铜觚大侈口,颈部光素,近下方有两条弦纹。腹部较颈部略粗,差别不大,其上装饰曲折角兽面纹。鼻基线起棱脊,腹身一周共两条,不似常见之四棱脊。腹身下方高圈足,上部两条弦纹,分别开十字形孔,其中一孔较大。
 觚自商代早期出现以来,多在圈足近腹部处开孔,早期中期多为大十字孔,到商晚期前段,继承商中期风格。到中期变细十字孔,晚期有的十字形,不开孔,甚至取消形式。圈足下方装饰曲折角兽面纹,与腹部技法相同,只有双目、眉、角、鼻等保留,其余填充云雷纹,兽面轮廓已不明显。圈足底部设狭边,通过器型纹饰判断,当是商晚期前段器。

商晚期·青铜亚又天鼋钺 长:21cm   成交价RMB: 368,000

  《说文》曰:“钺,大斧也,一名天戉。”钺即大斧,最早作为兵器,《释名·释兵》上曰:“钺,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后来演变为权利的象征。武王伐纣在牧野誓师,文献记录他“左权黄钺,右秉白旄”,战胜后,用钺斩纣王及二妾之头颅。虢季子白盘同样有铭“赐用钺,用征蛮方。”由此可见,钺也适用于诸侯和重臣。
 此青铜钺较狭,长内,上有小圆孔,肩内两长条穿。钺体两面纹饰相同,肩下三个凸起圆形内有火纹,连接三个蕉叶纹,内以蝉纹填充。刃部阔,两端有翘起之势。内上两面有族徽,一为“亚又”,一为“天鼋”。据金文研究,“亚”字铭多是商王朝周边方国。“天鼋”常见于金文,是周人姬姓之祖。郭沫若言之:“天鼋二字……器铭多见,旧释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周语》‘我姬姓出自天鼋’,犹言出自黄帝。”推测是商代晚期姬姓周人之物。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爵 高:19.6cm 成交价RMB: 529,000

上海博物馆退赔
  此件青铜爵造型挺拔,长流短尾,两菌形柱距流较近,腹身圆筒,下端圆润如卵。三足尖锐,流畅有力。立柱顶端,装饰火纹。流的下方装饰有大焦叶纹,内部有几何化的龙纹,填以云雷纹。颈部一周作三角形蕉叶纹,腹部有三条棱脊,将两兽面分割,另一个为兽面鼻基线。兽面图案轮廓省略,只有圆瞪的双目,曲折角,大口,双耳,其余全是细密的云雷纹,是商晚期图案蜕化的体现。器身有鋬,上有牛首,是商末周初器型。

商末周初·青铜若爵 高:20.3cm 成交价RMB: 345,000

日本龙泉堂。
  商代晚期青铜爵造型成熟,流与尾比例接近,双柱从流和口之际有逐渐向后移的趋势,流前段亦有加高的倾向。鋬顶多有牺首,鋬下铸有铭文。柱有菌形、帽形等诸多形态,尤以菌形最为常见。足以三角锥形为主,少数也有作三角刀形的。到西周早期,基本延续商晚期风格,因此这一时期爵的准确归属朝代难以区分。
 此件青铜爵流较低矮,尾向上翘,两柱挺拔,腹部微微鼓起,底如卵状,鋬纤细,三足修长。菌形柱上装饰火纹,鋬首作牛,腹身装饰内卷角兽面纹。除双目突出外,其余皆以云雷纹填充。鋬下器身有铭文“若”,为徽记。

汉·青铜上林行灯 高:8.4cm 成交价RMB: 230,000

 铭文:庙。为上林铜行烛镫一,容一升重二斤半。元封二年九月乙巳,水衡、少府、啬夫乐成于满意。工渭成胪曲里上造作毋故造。
 说明:据考古数据显示,青铜灯出现于战国中期,在秦汉两代流行,式样众多,用途细化。行灯便是专用于夜间导行,多作浅圆灯盘,直口平底,下有三矮足,一侧有执柄,自铭为“行灯”或“行烛灯”。此件上林行灯便即如此,盘口微侈,平底上有钉,三兽蹄足,一侧有虎首,口中延出柄。底部一圈铭文,记录其使用地、容量、重量、铸造年份、监工及造工。元封二年即公元前一零九年,水衡、少府、啬夫都是官名。
 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旧苑上扩建而成,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有灞、浐、泾、渭、沣、镐、涝、潏八水出入其中,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规模宏伟。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上林铜器有鼎、鉴、钟、灯等等一系列器物,多有铭文。内容多为纪年、重量、容积、工名,是研究汉代度量衡及物勒工名制度的重要数据。

(拍品摘于2016-12西泠拍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艺术 | 你必须知道的十五件青铜鼎 | 顶级国宝零距离窥视
回家的宝贝:火爆青铜器
盘点往期北京保利拍卖丨青铜器的成交价格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一[130P]
青铜艺术 | 十五件顶级青铜尊 | 细品江湖中的绝世青铜
国宝级汉代青铜“越王勾践剑”将在日本拍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