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铜艺术 | 十五件顶级青铜尊 | 细品江湖中的绝世青铜

青铜尊属于一种大中型盛酒器,亦是青铜礼器之一,所谓礼器,也就是用于祭祀天地、神明、祖先之器,其身位之尊不言而喻。”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鸡彝鸟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

青铜一梦三千年,在如今的市场中,国宝青铜重器的出现次数可谓寥寥无几,但每一次的出现必定会在收藏行业引起不小的轰动,每一次都有王者回归之气势。绝世青铜,今天我们盘点青铜瑰宝之尊,回顾五年青铜尊在各大拍卖行的沉浮之路,带大家一赏其精美华贵的身姿。

古藏社查找所有大拍卖行的青铜重器,整理出近几年拍卖市场中的青铜尊,按拍卖价格排序,呈现给大家最为精彩的国之瑰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收藏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方尊

高 52.4 cm

估价:$6,000,000-8,000,000美金

成交价:37,207,500 USD (含买家佣金)

來源 纽约佳士得   2017年3月15日

大阪藤田美術館珍藏,入藏於1940年前。
展覽
東京,日本經濟新聞社,《中國殷周銅器展》,1958年11月25日至12月7日。
大阪,日本經濟新聞社,《古代中國青銅器名品展》,1960年8月30日至9月11 日。
文獻
《藤田美術館所藏品圖錄》,卷一,藤田美術館,大阪,1954年,編號77。
《中國殷周銅器展》,日本經濟新聞社,東京,1958年,編號54。
水野清一,《殷周青銅器與玉》,東京,1959年,85頁。
《古代中國青銅器名品展》,日本經濟新聞社,大阪,1960年,編號41。
梅原末治,《日本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卷二,大阪,1960年,編號132。
貝塚茂樹編,《世界美術全集:中國1,殷、周、戰國》,卷12,東京,1962年,編 號35。
《藤田美術館名品圖錄》,藤田美術館,東京,1972年,編號92。
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的研究》,卷一(圖版),東京,1984年,219頁, 有肩尊46。
樋口隆康, 圓城寺次郎編,《中國青銅器百選》,東京,1984年,編號31。

盛酒器。截面呈長方形,敞口、束頸、斜肩、短腹、高圈足。四角和四面中間置八 道長條形扉棱,從圈足至口沿並出簷,頸部以扉棱為對稱設饕餮蕉葉紋,頸根 置相對的夔鳳紋;肩部在相對的夔紋中間鑄有圓雕犧首、在四角鑄圓雕龍首形 鳥;腹部主體飾龍角饕餮紋,兩側填夔紋,饕餮紋上有四小象鼻夔紋組成的窄紋 帶;圈足頂每側中間有一小透孔,主體亦飾龍角饕餮紋,其上的紋帶由相對的夔 鳳組成。這些紋飾均為高浮雕,上飾陰線,下以雲雷紋襯地。附一銅製内襯,署「 癸亥春」(1923年)紀年。頁,編號101。頁,編號103。

西周中期 寿䍙尊

高19.3cm;口径18.3cm

估价:9,500,000-12,000,000 HKD

成交价:38,65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香港翰海 拍卖日期:2017-10-05

[ 来源 ]·香港重要私人藏家喇叭口,束颈,下腹部向外倾垂,矮圈足,接地处外撇,沿下折。口沿下饰一周蕉叶纹,内填变形饕餮纹。颈部前后增饰小兽首,间饰长卷尾鸟纹,鸟首向前,勾喙,冠羽卷曲,尾羽分为两股,上股尾羽细长,下部尾羽粗大迤逦,与身分离,内端出歧枝。腹部饰分解式大饕餮纹,云头形角,大眼眶,中间起极短的扉棱为鼻,阔口,桃形耳,身躯向上曲折,卷尾。外底起网格状阳线。主体纹饰皆以浮雕为表现形式,其上再用细阴线勾勒,而周围填衬细密的雷纹,形成『三层花』的视觉效果,纹饰满工,瑰丽华美,彰显雍贵。内底铸铭5行41字:隹(唯)九月初吉己亥,寿 (蔑)历于(侯)氏,睗(锡)马卅匹,寿䍙(扬)对(侯)休,用乍(作)乙侯寳宗彝,子(子子)孙(孙孙)其迈(万)年寳用。这类器体为『两段式』的垂腹筒形尊流行于西周早期后段至西周中期,根据装饰风格的不同可分为简约式和繁复式,这件尊是满工纹饰的杰出代表。与之形制、纹饰布局相近者,可举出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丰尊(76FZJ1:1)(图一)、日本白鹤美术馆所藏效尊(铭图11809)(图二)、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收藏的公尊(铭图11726)、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作宝尊彝尊(铭图11525)(图三)等。上述诸尊的时代集中于西周早、中期之际,本尊的时代也在此范围内。结合铭文字体来看,规整拘谨,结构紧凑,笔画中已无破磔痕迹,字体风格与丰尊最为接近,故其时代在西周中期偏早,即穆王世。铭文内容记九月初吉乙亥日,寿䍙受到侯氏的褒勉,受赐三十匹马。寿䍙赞颂侯的美恩,为祭享乙侯制作了这件宗庙的礼器,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寳爱使用。铭文中值得关注的有以下三点:1.『侯氏』称谓。铭文中出现的『侯氏』这一称谓比较特殊,侯氏之称因其家族世代为侯,爵位具有世袭性,带有『因官命氏』的色彩,故缀以『氏』。在西周时期的金文中『侯氏』一般只为诸侯的一种自称,见于如下诸器:甲.河南平顶山滍阳岭应国墓地M95出土的4件侯氏鬲(铭图02854—02857):『侯氏作姬氏尊鬲,其万年永宝。』乙.襄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两件侯氏簋(铭图04656、04657):『侯氏作孟姬尊簋,其万年永宝。』丙.新发现的一组侯氏盘、匜,盘铭(铭续0929):『侯氏作麌姬盘。』匜铭(铭续0983):『侯氏作,永宝用。』而东周时期侯氏才作为他称,如鲍子镈(旧称镈,铭图15828)、国差坛(铭图19256)铭中器主鲍子、国差等臣下对齐侯称之为侯氏。本铭中侯氏为器主寿䍙对君主的敬称,此尊为西周中期偏早之器,这是侯氏作为他称用法时代最早的一件证据。2.侯与器主寿䍙的关系。铭中的乙侯是受祭对象,他是这位在世的侯氏、侯的先人,从其庙号使用日名的情况来看,他的族属应该不是周人的宗邦、姬姓的诸侯。器主寿䍙可以制作宗庙的礼器祭享乙侯,可知其出自侯的公室,身份应为侯之弟,但他已然是小宗之宗子。3.『马』之义。马中的显然是修饰马的专有名词,前所未见。是从马,从卜得声的字,此字可读为『驸』。卜上古音在帮母屋部,驸在并母侯部,并母、帮母皆为唇音,侯屋阴阳对转,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驸,假借为赴、为䟔。』二字可以相通。《说文·马部》:『驸,副马也。从马付声。一曰近也,一曰疾也。』段玉裁注:『副,贰也。』并引颜师古注:『非正驾车皆为副马。』如果将副马理解为配车之马则马之义为驾辕之外的马;如果取『疾』义,则有『壮』(《尔雅·释言》)、『急』(《广韵·质韵》)之训,马则可理解为良马骐骥。器主一次性受赐马三十匹,数量巨大,这在西周赏赐类金文中是十分罕见的。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多一次赏赐马匹数目为三十二,见于大鼎(铭图02465、02466),本铭中赏赐马匹数量排名第二,颇为可观。这件器物在整体艺术造型上精致非凡,在铭文内容上极有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藏品。[ 注解 ]1.曹玮:《周原出土青铜器》,巴蜀书社,2005年,第608页。2.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5,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153页,一六一。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科学出版社,1962年,第723页,A448。

西周中期 應(金黽)方尊

长25cm;宽25cm;高21cm

估价:25,000,000-30,000,000 HKD

成交价:28,19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香港翰海 拍卖日期:2016-10-05

出版:1.《帝室博物馆鉴赏录·古铜器》图版八,帝室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前身),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2.《商周彝器通考》下册第二七九号,容庚,中华书局,民国三十年(1941年)。3.《殷商时代青铜器研究-殷周青铜器综覧(一) 图版》第394页,杂四,林巳奈夫,吉川弘文馆,1984年。著录:4.《商周彝器通考》上册第340页,容庚,中华书局,民国三十年(1941年)。递藏:1.田中源太郎旧藏。2.出光美术馆旧藏。展览:5.“帝室博物馆古铜器展”,帝室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前身),日本东京,1906年。

商晚期/西周早期 青铜饕餮纹尊

高30cm;宽26.3cm

估价:10,000,000-15,000,000 HKD

成交价:12,39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5-04-06

商晚期/西周早期 青铜饕餮纹尊

高21cm;口径31.2cm

估价:3,000,000-5,000,000 RMB

成交价:10,925,0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西泠印社 拍卖日期:2015-12-26

出版:1.《帝室博物馆鉴赏录·古铜器》图版八,帝室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前身),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2.《商周彝器通考》下册第二七九号,容庚,中华书局,民国三十年(1941年)。3.《殷商时代青铜器研究-殷周青铜器综覧(一) 图版》第394页,杂四,林巳奈夫,吉川弘文馆,1984年。著录:4.《商周彝器通考》上册第340页,容庚,中华书局,民国三十年(1941年)。递藏:1.田中源太郎旧藏。2.出光美术馆旧藏。展览:5.“帝室博物馆古铜器展”,帝室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前身),日本东京,1906年。


商 殷墟时期 裸井尊

高 13⅝in., 34.6 cm

估价:650,000-850,000 USD

成交价:1,455,000 USD (含买家佣金)

來源: 纽约苏富比  拍卖日期:2018-09-12

铭文:裸井 来源:长尾美术馆,东京 日本私人收藏 展览;《中国殷周铜器展》,日本桥高岛屋,东京,1958年,编号19 出版: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北京,1957年,编号189(铭文) 水野清一,《殷周青铜器と玉》,东京,1959年,图版82,图70g(铭文) 梅原末治,《日本搜储支那古铜精华》,卷二,东京,1960年,图版138 《世界美术全集:中国 (1) 殷 周 戦国》,巻12,东京,1962年,图版23 藤田国雄,《殷帝国:中国古代の美术》,东京,1962年,图版88 巴纳及张光裕,《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卷7,台北,1978年,页778,编号1273(铭文) 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1983年,编号4544 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殷周青铜器综览》,卷2,东京,1986年,图版4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北京,2007年,图版05444(铭文)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卷20,上海,2012年,编号11248

商晚期或西周早期 卫箙父辛尊

高31cm

估价:6,000,000-8,000,000 HKD

成交价:10,03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 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8-10-02

出版1.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补》,645,(台湾)台联国风出版社,1980年2.[日]梅原末治:《日本搜储支那古铜精华》,2.135,(日本)山中商会,1959-1962年3.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160,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4. [澳]巴纳、张光裕:《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1408,(台湾)艺文印书馆,1978年5. [日]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殷周青铜器总览》,觚形尊20,(日本)吉川弘文馆,1984年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05748,中华书局,2007年7.严一萍:《金文总集》,4698,(台湾)艺文印书馆,1983年8. 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B032,齐鲁书社,2009年9.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114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下),410,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1.刘雨、沈丁、卢岩、王文亮:《商周金文总著录表》,6276,中华书局,2008年;12.严志斌:《商金文编》,574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铭文:卫箙父辛 来源1. 日本京都川合定治郎旧藏2. 荷兰藏家Dr.A.F Philips(1874-1951)私人旧藏3. 伦敦苏富比,1978年3月13日,编号214. 重要欧洲私人珍藏商周青铜器中未见有将「尊」作为专名之例。以尊作为具体器类名始于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但是其具体器型尚未固定;与现时称之为尊的青铜器器类相合,以尊作为专名者,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可能是始自《博古图录》。1941年,容庚先生在《商周彝器通考》中最终将「尊」与觚、觯、壶、罍等酒器并列,使之成为单一器类的专称1。尊的用途,自宋代始就认为是酒器,学界无异议。根据考古资料来看,青铜尊作为随葬礼器流行时间从商代前期偏晚到西周中期。卫箙父辛尊,属于觚形尊,大口筒状三段式,腹微鼓,圈足外侈,通体有四道扉棱。颈饰仰叶纹,仰叶纹内填以倒兽面纹,仰叶纹之下饰夔纹一周,腹饰下卷角兽面纹,圈足均饰曲折角兽面纹。圈足内壁铸「卫箙父辛」4字铭文。此尊与湖北随州叶家山M27出土的鱼伯彭尊形制、纹饰几乎相同,唯后者颈部所饰为一周鸟纹2(图一);与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村窖藏出土商尊的纹饰风格也十分相似3(图二)。通体装饰四道扉棱的觚形尊,主要流行于西周早期。综合论之,笔者将卫箙父辛尊的时代确定为西周早期。为族徽,象矢器内受矢形或从二矢或从三矢,矢羽或露器外或藏于器内,应释为「箙」字。《周礼.司弓矢》郑注:「箙,盛矢器也。」《说文解字.竹部》:「箙,弩弓矢箙也。从竹服声。」「箙」见于甲骨卜辞之中,其为族长名、国族名,时代从武丁到武乙、文丁;「箙」族徽器目前发现15器17拓铭文,其中3器传出安阳,1器出土于安阳,余皆出土地不详,其与甲骨卜辞中「箙」时代、性质一致,为方国、族、氏名4。卫箙父辛尊铭文表示的当为「卫」与「箙」两族缀联盟姻,给日名为辛的父辈所作之器。卫箙父辛尊原藏日本京都川合定治郎氏,其收藏的中国文物多次出现在梅原末治等的著录之中,现在可见有商周青铜器、汉魏有铭铜镜以及唐代佛像等,所见文物级别均很高,可见川合定治郎应该是一位收藏中国文物的名家。但是,笔者遍查相关资料,其人其事几乎无记载,据相关资料推测,其应该是与日本山中商会大约同时期的人物 。我们知道,日本山中商会是横跨欧美亚叱咤风云的古董大鳄,其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巴黎等地均开有分店或开设代理店。1901年在北京设分店之后,迅速发展成为是20世纪初外国人开设于中国境内的最大古董商。山中商会先后在中国活动「淘宝」历时30多年,据调查,这段时间也是中国文物最精华部分流失海外的最重要时期,除了业内人所共知的卢芹斋的推波助澜之外,山中商会毫无疑问首当其冲。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把日本推向深渊,山中商会也厄运临头。美国旋即对日宣战,同时查封日本在美国的相关资产,山中商会纽约、波士顿及芝加哥三分店的全部库存,被悉数作为敌国产业为美国政府没收并于1943年公开拍卖,山中商会先后在中国30多年「兢兢业业」所获得的,包括许多重金购买的数以千计的艺术珍品,随着声声拍卖落锤敲击声的响起,流散于世界各地,不同藏家以及博物馆之手,有的则下落不明。前述,京都川合定治郎氏与日本山中商会大体同时,那么其所藏的中国文物也应该是20世纪初期入藏的,至于川合定治郎所藏文物是否与山中商会有关系,现在还不可考。卫箙父辛尊后被荷兰藏家Dr.A.F Philips(1874-1951)珍藏,1978年3月13日见于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被人拍得。根据相关的时间节点推断,此尊最有可能是20世纪初流传出境的,而且最迟在1951年前就被荷兰藏家带到了欧洲。此种通体装饰扉棱、纹饰奢华的青铜尊,在商周时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西周早期,青铜尊作为酒器的核心,与卣相配,形成「尊卣」组合的固定搭配,而且它们纹饰、铭文多相同。这一时期多可见铸造奢华的青铜尊,且多见长铭,享誉海内外的何尊就是此类青铜尊的代表。2015年10月6日,保利香港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专场拍出同样风格青铜尊一件(Lot3524),成交价格为1239万港币,可资参考。卫箙父辛尊铸造精美,纹饰华丽,是商周时期青铜尊不可多见的精品;如此高规格等级的青铜尊,流传有序,且从海外重回华夏,可谓一大幸事;再者,此尊所属的「箙」氏,是商周时期绵延数百年的方国大族,此族青铜器非常罕见,于是就更显得弥足珍罕了。总而言之,卫箙父辛尊是一件聚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于一身的青铜器珍品。1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2 深圳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礼乐汉东——湖北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精华》,文物出版社,2012年:112-113页。3 曹玮:《周原出土青铜器》,巴蜀书社,2005年:526-529页。4 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92-310页。

商 弓羍父癸觚形尊

高30cm

估价:2,000,000-3,000,000 RMB

成交价:6,095,0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  北京保利   拍卖日期:2015-06-06

商晚期 青铜文父卯尊

高31cm

估价:1,200,000-1,800,000 RMB

成交价:3,795,0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  西泠印社  拍卖日期:2016-12-17

出版:1.《中国商周青铜器》第九号,克里斯蒂安·戴迪安,东方青铜器公司,英国伦敦,1989年6月。2.《弗兰克·阿兹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第八号,第28至29页,克里斯蒂安·戴迪安,香港,2011年。铭文:文父卯。说明:尊与彝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宋代之后开始专指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尊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商早中期,以圆体尊为主,鼓腹折肩,圈足上多带开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尊和觚形尊。方尊与圆体类似,折肩上多圆雕兽头数个;觚形尊又称大口筒形尊,形似青铜觚,只是体较粗。西周时,出现垂腹圆尊,形状为大口,长颈,鼓腹下垂,圈足低矮。此件便是觚形尊典型器,侈口,上部光素,近颈部下方有一条弦纹。腹部微微鼓出,上部装饰虎耳兽面纹。纹饰被四条出脊四分,两条为兽面间隔,两条为兽面鼻基线。腹和足有两条弦纹,足部装饰转折角兽面纹。腹部和足部都采用三层花装饰技法,底部作云雷纹地,浮雕兽面纹,兽面上有阴刻。而兽面轮廓已不存,只有角、眉、目、鼻、耳、口突出,主纹地纹结合紧密,整体感依然较强,是商末常见特点。尊口内部有铭文“文父卯”三字,属祭辞。祭辞格式有繁简两种,简式仅有被祭对象,繁式则有祭祀者族名、私名、官名、祭祀对象及器名。“文父卯”中的“文”为族徽或族名,父己为祭祀对象,属繁式祭辞。递藏:1.戴福保收藏,美国纽约。2.东方青铜器公司,克里斯蒂安·戴迪安收藏,伦敦,1989年。3.弗兰克·阿兹收藏,比利时。展览:1.“中国商周青铜器”,东方青铜器公司,英国伦敦,1989年6月。2.“2011亚洲艺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011年10月。


商代晚期 饕餮纹尊

口径29cm

估价:3,500,000-4,500,000 HKD

成交价:4,180,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 香港翰海  拍卖日期:2017-10-05

[ 著录 ]·Lot 1213,“Fine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Christies New York,22 March,2013 [ 来源 ]·日本私人藏家,1950年前入藏·香港私人藏家大口外侈,束颈,宽折肩,腹壁较直,圈足较矮,上有三个小方形镂孔。颈部饰三周凸弦纹,肩部增饰三个高浮雕羊首,间饰夔纹,腹部饰三组大饕餮纹为主体纹饰,上下各加饰一周窄云纹带,起短扉棱为鼻,臣字形目,圆睛突出,长咧口,内有钩状小獠牙,身躯细长向上弯折,周围以云纹组成的列刀纹填充,两侧配饰小夔纹。圈足饰两列卷云纹带。与之器形、纹饰俱肖的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饕餮纹尊(图一),形制近似者可举出1977年河南安阳小屯M18出土的饕餮纹尊(M18:6)(图二),小屯M18的时代在殷墟二期。而此尊的纹饰正是由商代中期的粗犷向商代晚期精细繁缛的过渡阶段:饕餮之角由大云纹组成,而非具象,这一表现形式具有浓重的抽象意味;饕餮之面部、身躯皆充盈云纹,使得整体纹饰不凸出,与殷墟晚期纹饰『三层花』的构成方式相比,虽无层次起伏,但视觉冲击感毫不逊色。此尊之纹饰富有殷墟早期典型性的风格,故其时代应略早于小屯M18,约在殷墟一、二期之际。此尊作为大口折肩圆尊的典型代表,乃商代晚期肇始之际殷墟文化的产物,体量颇大,器体厚重,铸造精良,艺术价值丰厚。殷墟二期、三期是这类大口折肩圆尊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较大型的殷代墓葬中,这类尊居于酒礼器组合中的核心地位,受到高级贵族的普遍重视和青睐。[ 注解 ]1.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夏商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78页,一三六。2.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3,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97页,九六。

西周早期 青铜戈父己尊

高25.8cm

估价:1,200,000-1,600,000 RMB

成交价:3,565,0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 西泠印社  拍卖日期:2015-12-26

出版:《丹尼尔·夏皮罗藏中国古代铜器》第48、49页,拉里东方艺术。铭文:戈父己


西周早期 青铜征中祖己尊

高27.8cm

估价:120,000-150,000 GBP

成交价:293,000 GBP (含买家佣金)

來源: 伦敦苏富比   拍卖日期:2016-11-09

出版: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殷周青铜器综覧(一)》,东 京,1986年,页225


商 青铜兽面纹齿受尊

宽19.5cm;高26.5cm

估价:1,800,000-3,000,000 HKD

成交价:2,537,000 HKD (含买家佣金)

來源: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16-04-05

著录:1. 陈宝琛藏,孙壮编,《澄秋馆吉金图》,北平市:商务印书馆,1930年,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影印,1976年,页49、50。2. 罗振玉编,《殷文存》,上虞罗氏景印刊本,1916,上海:苍圣明智大学影印,1917年,页33。3.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 》,1935年石印本,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1972年,页27。4. 罗振玉编,《三代吉金文存》,北京 :中华书局,1937年,香港:龙门书店影印,1968年,第十一卷,页13。5. 柯昌泗,《谧斋金文拓本》,台北傅斯年图书馆善本室藏胶州柯氏手写并黏拓本,1931-1941。6. 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83,页2565。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五卷,页3588。8. 刘雨、王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页157。铭文:齿受且(祖)丁尊薄唇,束颈,鼓腹,高圈足外撇,为典型的觚式尊。腹部上下各饰两匝弦纹,弦纹之间前后两面饰饕餮纹,左右两侧饰变体龙纹纹,主要凸出的纹饰之上再阴纹线条。余部光素无纹,表面零星发绿锈及少量红锈。整体装饰简单素雅,又不失庄严。器内底部铸铭文:「齿受且丁」此器源自清代福建最显赫的陈家,即陈承袭旧藏。螺洲陈氏自咸丰以降连续五代进士及第,至陈承袭一代,育有六子,其中三进士、三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陈承袭孙子(陈宝缙)的儿子陈懋鼎也是进士,「父子叔侄兄弟同榜进士」亦为奇观。这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宣统皇帝的帝师陈宝琛(1848-1935),他于宣统三年进入毓庆宫开始担任溥仪老师,追随废帝十余载。陈宝琛藏书十万余册,「冠于全闽」。并且从其父亦醉心金石,1931年经孙壮选器八十五件编成。其中殷周彝器四十七件、兵器四件、汉器七件、镜二十四件、杂器三件。以全角拓本缩印,每器均记大小、重量。间收罗振玉、王国维、吴大澄、丁佛言等的释文和考证。此件拍品位列其中,并且经由罗振玉、柯昌泗等人著录,得以今日有诸多文献可查其脉络。目前此器最早可查的拓本见于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的柯昌泗《谧斋金文拓本》,从上面的钤印可知,此件拓本为为周康元于1924年孟冬拓于闽县嬴江。此器从陈家散出之后,流落欧洲,于一九八五年在佳士得再次露面之后,今日再现拍场,遇之当属有缘。来源:1.陈承裘旧藏2.陈宝琛旧藏3.佳士得,1985年,12月,编号76


西周早期 青铜传尊

高20.7cm

估价:1,900,000-2,500,000 RMB

成交价:2,185,0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西泠印社  拍卖日期:2018-07-07

著录:1. 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卷十三第二一页,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2. 吴式芬《攈古录金文》卷二第一册第三六页第四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3. 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五第九页第一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4. 吴式芬《攈古录》卷二第十二页,清宣统二年(1910 年)。5. 罗振玉《殷文存》卷上第二六页第五号,民国六年(1917年)。6. 邓实《簠斋吉金录》卷一尊四,民国七年(1918 年)。7. 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卷十九第六页第二号,民国七年(1918 年)。8. 刘体智《小校经阁金石文字拓本》卷五第二八页第三号,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 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十八第三页第一号,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十一第二九页第六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 曾毅公《山东金文集存》坿第十四页第二号,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 《殷周金文集成》第十一册,第零五九二五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4 年。13. 刘雨、汪涛编《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第一六三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4.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二一册第一一六九七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铭文:传乍父戊宝尊彝,亚牧。说明:此件青铜传尊为陈介祺旧藏,吴式芬《攈古录》卷二记载:“山东潍县陈氏藏,得于青州”,自清代中期面世以来屡见著录。尊侈口,长颈,圆鼓腹,高圈足,为商末周初流行的觚形尊。颈部及圈足近腹处,各有弦纹两条。腹部装饰内卷角型兽面纹,兽面双角甚大,纵向占腹部纹饰一半。鼻基线隆起,额饰华丽。臣字目,口张露獠牙。身躯向两侧展开,尾部上翘内卷,身下作一爪足。主纹以阳纹粗线构成,其余辅以细密的云雷地纹。器腹内底作铭文“传乍父戊宝尊彝,亚牧”九字,属繁式祭辞,多出现于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传为作器者私名,父戊为祭祀对象,亚牧为族名。整器传世熟坑,色泽淡绿,颇为别致。递藏:陈介祺旧藏。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青铜饕餮纹尊

估价:200,000-300,000 USD

成交价:310,000 USD (含买家佣金)

來源:纽约苏富比  拍卖日期:2016-09-13

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高古


西周早期 青铜子父乙尊

高25.1cm

估价:800,000-1,200,000 RMB

成交价:2,070,000 RMB (含买家佣金)

來源:西泠印社  拍卖日期:2018-07-07

铭文:子父乙。说明:此青铜尊黑漆古皮壳,侈口长颈,腹部微微鼓起,略粗于颈,下承外撇高圈足。颈部与圈足近腹处,各装饰两条弦纹,其余光素。腹部装饰曲折角型兽面纹,兽面仅有浮雕五官,眉平、末端钩,上连接曲折角。椭圆目,半环耳,花式鼻,阔口弯折,内现两排锋利的牙齿,属变形的兽面纹。这种兽面只保留角、目、鼻、耳、爪等彼此各不相连的线条,多为素面,少数有地纹。兽面两侧下方,有转头回望的弯角龙纹。主纹之外,满工以细密的云雷纹填充。圈足内侧,有铭文“子父乙”三字,为简式祭辞。《说文》云:“尊,酒器也。从酋廿,以奉之。”现今所称的尊,指高体的大型或中型容酒器,乃沿用宋代定名。尊的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鸟兽尊和觚形尊三大类。觚形尊,又称大口筒形尊,在商代晚期后段到西周早期乃至中期流行,春秋晚期又有短暂的复兴。本件即为西周初年觚形尊典型器。递藏:二战以前日本藏家旧藏。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艺术 | 你必须知道的十五件青铜鼎 | 顶级国宝零距离窥视
青铜价值?你真的知道吗?
香港保利2018秋拍的《九皋》16件青铜器!
回家的宝贝:火爆青铜器
【大象视界】香港保利:一场拍卖尽览各种商周青铜器形
【佳器品赏】史颂簋的前世今生 之前世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