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园惊梦-杨沛戏剧油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年2月24日--2017年3月10日
【展览地点】美门艺术馆 

杨沛早年学戏,中年学习油画,此次展览以“昆曲戏剧”、“京剧戏曲”的主要剧情为题材,展出了杨沛先生重要戏剧人物作品,共计70余幅。

此次展览呈现杨沛先生2000年-2017年创作的戏剧人物,有《牡丹亭·游园惊梦》、《拾玉镯》、《苏三起解》、《姚期》、《凤还巢》、《三岔口》《武松打店》、《钟馗嫁妹》等精彩的戏剧人物创作。

作品将为观众展示艺术家笔下戏中人物灵动的造型,戏剧表演艺术的专业风范,不是对戏剧的简单还原,而是在画布上升华的艺术创造。


















































我的意笔戏曲油画

 文/杨沛

  人要“叶落归根”,艺术也是。画画的人要画你最关注、最喜爱、理解最深、感情最浓的题材,那就是画家的根。戏曲对我来说即是这样的“根”,从小进科班,学京剧学昆曲,戏曲是我接触最早的艺术形式。

  十六年前,当时还在杨飞云先生的油画工作室画画,曾与杨先生讨论过戏曲油画的事。先生说:戏曲是写意的,所以不能用写实的方式来处理,否则形式与内容会产生矛盾。

  我曾经在央美一画室研修过两年,而弃掉之前所学的谨严的写实造型,转换成快意的写意笔触,谈何容易?我陷入了极深的矛盾中。又回到杨先生的画室,再次请教先生关于造型的问题。我以伦勃朗为例,求问先生:造型只要严谨,多笔繁复应是不可避免的吧?先生则认为:多笔不如少笔,数笔不如一两笔,一两笔之间有一种痛快、鲜亮之感。我当时不解,先生无奈,只撂下一句:你将来会明白的。

  在痛苦中挣扎、寻找,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思考。

  戏曲从化妆到灯光布景,都是人造的,背景非常难处理。开始,我先用舞台实际影相写实,发觉画出来不舒服。后来,又用国画做背景,有些尚可,有些便不行。再后来,发现背景的笔触有一点不合适都会影响主体。一次翻阅以往的素描作品,看到曾经与马刚老师学到的方法:以灰色作素描纸底色,再以黑画重色,以白提亮面、点高光,省了大部分时间画中间色(徐悲鸿先生也曾用过此法),一试,效果还不错。再后来,我以画面当作舞台,使画中人物盘桓于舞台中,空白处便如国画之留白,给观者再创造的余地,任其想象。慢慢地找到了点感觉,出现了写意的笔意,但造型并没有丢掉。

  就这样慢慢地画着,体会着,思考着。

  随着实践渐趋明白先生的告诫。开始更多地进行意笔的探索,能一笔解决的绝不用两笔,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人物背景处理经过多年实践,也有了些心得体会。写意并非弃掉造型,而是更为严格、更为高级的造型。那是极其严谨的写实基础的提纯或说是升华!

  这是十几年的一些探索与感悟。拿出这些画作来向师长和同道汇报,望予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关良戏剧人物画之“戏中有戏”
关良绘画风神独韵受追捧
像孩子一样的关良,一辈子画下九流的东西,画成了大师
彩凝而后 芙蓉千朵——岳海涛
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李伟 |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