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玫瑰山谷间有一座全世界最著名的私人艺术博物馆,哪家?

“玫瑰之城”帕萨迪纳(Pasadena),这座百年老城散发出的闲适和浓郁的“加州风格”,不由得让人想起电影《不见不散》里葛优那句“欢迎来到环境优美的帕萨迪纳”。顺着科罗拉多大街玫瑰碗方向,延绵起伏的小山坡上,在一片葱茏绿意的掩映下矗立着诺顿西蒙博物馆(Norton Simon Museum,图1)。博物馆四周的草坪上散落着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作品,其中让人心情矛盾而陷入深刻沉思的《思想者》,正静默地坐看帕萨迪纳老城的车来人往。

1. 诺顿西蒙博物馆外景

在爬满绿植的墙面上,一排银色的大字“NORTON SIMON MUSEUM”沐浴着明媚的阳光,一如诺顿·西蒙(Norton Simon,1907—1993)一般,张开双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座全世界已知最著名的私人艺术博物馆,蕴藏着实业家诺顿·西蒙毕生累积的财富和美学修养——从欧美延伸到亚洲,横跨数千年的经典艺术品让人赞叹而向往,主要包括欧洲绘画、雕塑和挂毯,以及亚洲雕塑、绘画和木刻印刷品。

诺顿・西蒙

2. 诺顿·西蒙

他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投资7000美元建设了第一条果汁生产线,而后转向生产狩猎食品,并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经战后的发展与合并,最终成立了集食品、出版、化妆品、汽车等于一身的多产业跨国集团。

沿革

诺顿西蒙博物馆前身是帕萨迪纳美术馆和帕萨迪纳艺术博物馆,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于博物馆的雄心勃勃和新的建筑项目,开始经历严重的经济困难。于是,在1971年博物馆首次接受受托人的财政援助,并于1974年博物馆与诺顿·西蒙达成协议,共同商定了五年计划——由诺顿·西蒙为博物馆承担85万美金的建筑贷款和包括100万美金的累积赤字等其他财务支出,而博物馆则分出75%的空间,用于陈设、储存诺顿·西蒙的艺术收藏,其余部分则展示帕萨迪纳艺术博物馆的当代收藏品。同时博物馆成立了十人的新董事会,由诺顿西蒙集团的四名成员、帕萨迪纳艺术博物馆董事会的三名成员和西蒙提名的三名公众成员组成。而博物馆的藏品收集和建设项目也由诺顿·西蒙负责,作为回报,博物馆更名为诺顿西蒙博物馆,并按原定计划,以超过300万美元的成本对博物馆进行了翻新。1999年,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和园林景观设计师Nancy Goslee Power对其进行精心修缮,并于2000年完工。

翻新后的博物馆建起了一座雕塑后花园(图3),众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围绕着种满睡莲的池塘,宛若莫奈所画《睡莲》中的吉维尼花园,吸引了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享受如画般宁静的氛围。此外,馆中还包含西蒙诺顿剧场,日常为观众放映电影,举办讲座、专题讨论会以及舞蹈和音乐表演。

3. 诺顿西蒙博物馆后花园

诺顿西蒙博物馆藏有12000多件藏品,从古至今贯穿东西,涵盖了长达2500年的人类历史。馆内藏有美国西海岸唯一一幅拉斐尔画作(图4),以及三幅伦勃朗的画像、六幅梵高的画作等,也正因这些重要的永久藏品,诺顿西蒙博物馆才在国际上备受推崇。

4. 拉斐尔,Madonna and Child with the Book,1503年,诺顿西蒙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欧洲艺术藏品

诺顿·西蒙的艺术收藏从1950年开始,当时他得到了一批德加的绘画,然后是雷诺阿和塞尚的作品,并且他对伦勃朗的作品由衷热爱。随着他早期对法国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作品的收藏,逐步拓宽至古典画作,诺顿·西蒙的艺术品收藏热情由此一发不可收。在他接管博物馆之后,诺顿西蒙基金会的藏品也随之与原帕萨迪纳美术馆和帕萨迪纳艺术博物馆藏有的重要珍品(20世纪的欧洲和美洲艺术)一起加入馆藏,促成了如今以欧洲绘画,尤其是伦伯朗和印象派收藏最为著名的诺顿西蒙博物馆。

亚洲艺术藏品

1971年,诺顿·西蒙与新婚妻子去印度度蜜月,在新德里参观了国家博物馆,这次的参观令他开始着手收藏亚洲艺术品,直至1993年诺顿·西蒙去世,馆中亚洲藏品的数量已近800件。诺顿·西蒙没有任何的艺术背景,他仅凭自己的热爱,让众多精美的艺术品汇集一处,为大众打造这间艺术殿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道:“西蒙先生在他去世的前几天坚持专程来到博物馆,生命的最后阶段,再一次仔细端详自己毕生收藏的每一件展品。”让人不禁感叹他对这些艺术品的执着。

诺顿西蒙博物馆的亚洲艺术品陈列室(图5)位于地下一层,在神秘而隐约的灯光中,带着宗教特有的仪式感,那些教科书中久负盛名的喜马拉雅艺术品被安置在蜿蜒错落的展区,突显了创始人的呕心沥血和远见卓识。

5. 诺顿西蒙博物馆亚洲艺术馆

贵霜王朝释迦牟尼立像

2000年前的古印度,有一片“芬芳之地”犍陀罗。据《慧苑音义》记载:“乾陀是香,罗谓陀罗,此云遍也。言遍此国内多生香气之花,故名香遍国。其国在中印度北,北印度南,二界中间也。”

这件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地区的佛像(图6),呈现出浓郁的古希腊艺术风格,有着高度写实以及典型的欧罗巴人相貌。其波浪形的卷发依照佛陀三十二相在头顶梳成肉髻,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窝以及类似古罗马僧袍的通肩袈裟,形象宛如古希腊神明。雄壮的犍陀罗造像,是历史的进程中首次为佛陀造像的阶段。在此之前的“无像时期”,人们用“佛足”“白象”“圣树”来暗示佛出现的位置与场景。这是由于亚历山大东征,将造像意识带到了广阔的次印巴大陆,为犍陀罗地区的造像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

6. 释迦牟尼立像,贵霜王朝(200),犍陀罗,诺顿西蒙博物馆藏

此外,在欧洲艺术风格之上,犍陀罗造像又带着东方的柔美。余秋雨曾描写道:“犍陀罗的佛像从鼻梁、眼窝、嘴唇到下巴都带有欧洲人的某些特征,连衣纹都近似希腊雕塑,但在精神内质上又不是欧洲的,面颜滋润,双目微闭,宽容祥和,是一种东方灵魂的高尚梦幻。因此犍陀罗艺术已超越宗教范围,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杰出成果。”

笈多王朝释迦牟尼立像

1972年收入诺顿西蒙基金会的铜制释迦牟尼(图7)是笈多时期佛造像创作之精品。笈多王朝是印度人建立的一个空前繁盛的王朝,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大乘佛教盛行,被称为中世纪印度文明的“黄金时代”。这件立佛像袈裟的质地薄透,隐隐显出布料之下的壮实躯干。从他微卷的螺发、上扬的眉毛、深陷的眼窝、越加饱满的下嘴唇以及长而厚实的耳垂可以看出,此时的造像开始有了印度人的样貌。如此纯粹而直接有力的作品,尽管施以无畏印的一只手略有残缺,但佛陀嘴角微扬的浅笑、庄严沉静的气度以及饱满简洁的线条,都使得作品本身足以穿透时光,带着历经岁月的淡然,与今人一同鲜活在当下。这是诺顿·西蒙萌发对亚洲艺术收藏之后,第一年所收获的造像,足见他对艺术的认知和包容的心胸。

7. 释迦牟尼立像,笈多王朝(550),诺顿西蒙博物馆藏

克什米尔释迦牟尼坐像

这件闻名全球的克什米尔造像(图8)端坐于展厅中央,瑰丽动人地娓娓传递着千百年前的流金岁月。这组造像由佛陀本身和底座分体铸成,而遗失的背光应是作品原本的第三部分。

8. 释迦牟尼坐像,约700年,克什米尔,诺顿西蒙博物馆藏

克什米尔在古印度佛教艺术史中是里程碑一般的存在,克什米尔地区主要指今天印度北部、巴基斯坦东部及西藏西部的区域。这件约700年的造像作品采用黄铜合金,因而铜质润泽而密致度高,加之造像者细腻的手法,将整体的大气磅礴展现得淋漓尽致:丰盈饱满的脸庞,月牙形的双眉,望向远方的双眸,错以红铜的嘴唇。佛陀的坐垫带有中亚、吐蕃、唐朝的风格,每一个花瓣交织着丰富的金属装饰工艺,使得其不逊色于主尊。下方的方形金刚台座之上,艺术家将山石、金刚力士、动物、供养人等刻画得细致和谐。

除此之外,展厅中其他的喜马拉雅艺术也随着岁月流淌,散发出悠远的光芒,陪伴着诺顿西蒙博物馆,聆听春去秋来的绵绵情长。

Norton Simon Museum

411, West Colorado Boulevard Pasadena, California, U.S.A.

文·摄影|唐之淼,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硕士学位,“三水仓”公众平台负责人,收藏家

本文刊载于《典藏·古美术》中文简体版2018年10月刊,原标题:《诺顿西蒙博物馆——玫瑰山谷间的艺术明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随Mr.陈看世界 | 洛杉矶诺顿·西蒙博物馆
印度本土佛造像艺术的起源
专栏 | 诺顿·西蒙博物馆里,只身漂洋过海的诸神
展品选粹② | 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
古典佛教艺术的起源
诺顿·西蒙博物馆的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