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市的保护建筑之五(虹口)
6.上海海员医院

雷士德工学院是上海旧时著名的土木工程学院,它的建立与英籍工程师、地产商亨利·雷士德有直接关系。旧时所在街道名叫东熙华德路,今天是虹口区东长治路505号,是座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英国英中协会官方网站这样介绍“亨利·雷士德基金会”的:亨利·雷士德基金会是以亨利·雷士德(18401926)的名字命名的。在上海,亨利·雷士德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且于1926年在上海去世。亨利·雷士德托管基金接受符合以下所有条件的申请者之申请: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②在英国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生或更高水平的学习。③学习和研究的领域包括建筑学、医药学、计算机发展和机械科学。④有申请者的教授、系主任或其他相关专家的正式书面推荐。⑤申请者将返回中国。⑥一般来讲,申请者所学的知识与技术将有益于中国人民。不过,中国赴英留学的学生不一定清楚英国有这样一个机构,大多数上海人也不了解亨利·雷士德何许人也。但你看到该基金授予条款第一、五、六条时,对已经作古的亨利·雷士德其人应该有所了解。

  亨利·雷士德于1840年出生于英国,弟兄4人,他是老小。在大学攻读建筑学,获学士学位后返回家乡。不幸3个哥哥都患病先后去世,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无限的恐惧。一位医生指点他——离开家乡,离开英国,离得越远越好。于是,雷士德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惆怅,于1867年,即清同治六年与他的另一位同胞马立师搭乘一条货轮来到上海。在他们来上海之前,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也就是18601862年,是太平军东进时期,太平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攻陷了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宁波等苏南浙北的大城市。清军疯狂顽抗,造成了估计有30万以上的苏南浙北难民进入上海的租界避难;战后,仍有20万难民滞留上海及租界。难民中的一部分是江南富绅,他们携带的现银和细软是上海后来发展建设的部分“启动资金”,另一部分是破产的小手工业者,他们又成了租界经济发展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同治四年至同治九年,也就是18651870年,也就成了上海租界第一个经济增长和市政发展的高峰期。

  上海开埠之初,进入上海的侨民主要为传教士、商人、外交人员,总数只不过百余人,其中极少专业的或职业的建筑师或工程师。雷士德成为进入上海最早的建筑师之一。他到上海的当年就与租界工部局签订了一份3年的服务合同,负责租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监督。当时,一位叫史密士的美国人创建的史密士洋行已购进了租界的大量土地,成为上海早期最大的地产商之一,但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必须有专业的建筑师,于是,应史密士之邀,雷士德就成了史密士的合作伙伴和洋行的主要股东。当19世纪80年代史密士退休回国后,史密士洋行名下的房地产几乎全部转入雷士德的名下,雷士德成了名赫上海的房地产巨子。根据工部局相关规定,聘用期内的任何职员不得参与其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商业活动,当雷士德与工部局的3年服务合同期满后,他即创办了“德和洋行”,以后,他的英国同胞马立师、约翰逊等人入股,德和洋行遂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这个建筑事务所曾在上海参与设计和建设多少幢房子和工程,今已无法知晓,如今尚在的主要作品则有:先施公司(南京东路646号)、日清汽船公司(中山东一路5号)、普益大楼(四川中路110号)、字林大楼(中山东一路17号)、台湾银行(中山东一路16号)、仁济医院(山东路145号)、雷士德工学院(长治路505号)、三菱银行(广东路85号)、迦陵大楼(四川中路346号),这些建筑已被列为上海近代优秀保护建筑。

  雷士德还通过以房地产参股合资或收购股票的方式,成为上海多家商行、公司的股东或主要股东。总部设在字林大楼(即今友邦大楼)的字林洋行是旧中国外资在华的最大的报业印刷出版集团,该洋行出版的《字林西报》是旧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新闻业。雷士德即通过参股的方式成为字林洋行的董事长(他逝世后由马立斯继任董事长),他还是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的大股东和董事会成员。雷士德终身未娶,这可能与当时他老家的医生的叮嘱有关。雷士德的生活十分简朴,他私人不备汽车和“黄包车”,外出大多乘电车。他是这样讲的:乘电车比叫汽车或黄包车便宜,同时可以了解司售人员的服务质量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他穿着的衣服、领带也多是朋友送的,甚至是朋友用过的“旧货”。许多中国人讥讽雷士德“抠门”,甚至以此攻击他“为富不仁”,实在是智者说智,仁者说仁。

  1926524日雷士德在上海逝世,葬静安公墓(今静安公园内),他留下了一份很长的遗嘱,遗嘱首页是这样写的:在将近60年中,我主要和永久的定居处一直在中国的上海,现在如此,以后也将如此;很久以前,我就选择中国作为我的户籍,目前就是这样……。遗嘱明确规定,将他名下的全部产业委托租界工部局管理,并由他指定的亲朋好友监管,必须用于发展上海的教育卫生事业。遗嘱上写着,财产分配给圣路加、仁济、同仁等医院及盲人院和开办教育事业。他知道黄包车车夫的痛苦,指定捐5万两给“上海车夫福音会”。于是,工部局专门建立了“雷士德基金会”。之后,基金会即对雷士德遗产逐一登记和统计,当年估价总资产为1434万两,由于雷士德遗产大多为房地产,仅土地就有600余亩,到了第二年重新估价时,总值就达到了2000万两,而当时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注册资本也只不过为2000万两,可见雷士德基金会的实力雄厚。按基金会的意见,19343月在东熙华德路开工建雷士德工学院和附属中学,8个月后落成,耗资100万银元。学院设有建筑、土木工程、机械电器等工程,中外学生兼收,以华人居多。学生读书不用课本,以教授授课的笔记为教材。

  雷士德把上海视为自己的户籍,希望上海发展强大,他的遗嘱明确说明要在上海建立一所医工学院。1934年雷士德工学院在虹口(今长治路505号海员医院)建成开学,次年,雷士德医学院(今北京西路13141320号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落成开学。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日军出动飞机轰炸上海,上海城市遭严重破坏,飞机在战争中所起作用被国人进一步认识,于是以上海为中心掀起了一股“航空救国”的浪潮。雷士德工学院主建筑的平面与立面酷似一架凌空展翅的战斗机,而飞行的方向为正东北方,这确实是一个大胆明确的设想。而建筑的细部及窗架多以天平、角尺、齿轮、圆规、烧杯等科学仪器与机械图案作装饰,显示这是一所工学院,堪称上海众多建筑中建筑形态与用度结合得最好的建筑。从雷士德基金会开始工作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几年里,基金会投资兴建了仁济医院新楼,所以仁济医院一度被叫作“雷士德医院”。投资在虹桥路兴建的上海聋哑学校,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施精良的残疾人学校。

  雷士德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但根据他的遗嘱,学校不设宗教课程与教育,不使用其他学校教材,规定以华人子弟为主要学生,并适当接纳除英、美、法三国以外的其他国籍学生。雷士德工学院于1934年开学,1944年停办,培养出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其中有:徐鹏飞,机械系学生。1943年参加新四军,1948年任党领导的光大华行经理。曹文锦,1939年雷士德初中毕业,有香港“三大船王”之一之称。梁于藩,1938年雷士德高中毕业后入雷士德工学院机械系,19811987年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鲁平,1938年进雷士德初中,继而进高中,1990年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后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直至1997年香港回归。史久镛,1944年雷士德高中毕业,20002月任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20032月任院长。盛峻峰(草婴),1938年入雷士德初中,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雷士德工学院和附属中学占地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900平方米,由德和洋行鲍斯惠尔设计,平面呈“丫”字形。地上6层,地下1层,六层,即顶部有圆顶的塔楼,塔楼四周是券窗。主楼两翼是432层跌落。两翼的墙顶上装饰有雉堞形状。建筑远看像在大海上航行的轮船,近看又有欧、美议会大厦的丰姿。从空中俯瞰,大楼像展开机翼的飞机。有人说,这是完了雷士德“发展航空事业是中国兴盛的必由之路”的夙愿。大楼主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的底层勒脚石砌,上部贴的是浅色的面砖。底层前边有一排尖券门的外廊,上边是阳台。而至五层贯有券形装饰框。大楼的外观是英国哥特式与装饰艺术派结合。大楼前面有座庭园,内有亭台、喷水池和假山,楼后是大礼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全部沦陷,194212月,雷士德工学院被日本同文书院强行接管,改名叫东亚工业学院,日军宪兵队驻扎过这里。抗战胜利前夕,19454月停办。胜利后,国民党海军接管,后被吴淞商船学校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航务学院迁并大连海运学院,这里一直是上海海员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雷士德与雷士德医工学院
抛开邬达克,一个上海人不会忘记的外国建筑师。
德和洋行在上海(一)
闯荡上海滩的西方冒险家雷士德
#乔茗星ART#雷士德了不起的虹口英国人
雷士德的遗产(作者:乔争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