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传承人推荐阅读《黄帝外经》第五十七章:从化篇


【白 话】

天老问:“燥从热发,风从燥起,埃从风生,雨从湿注,热从寒来,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岐伯说:“五行分别有它的优胜之处,也分别有制约它的因素。制约太过,那么被制约者就会出现适应,反而随着制约者产生变化。

因此,热势到了极点,燥气必然相随,这是金随着火而变化;干燥到了极点,风必然相随,这是木随着金而变化;狂风到了极点,尘埃就会产生,这是土随着木变化;湿热熏蒸到了极点,大雨必然相随,这是水随着土而变化;阴寒到极点,雷电必然相随,这是火随着水变化。这是承接与制约相互跟随的道理,有什么值得怪异的呢?”

天老问:“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它不跟随呢?”

岐伯说:“跟随火的滋润它的金气,跟随金的抒发它的木气,跟随木的培植它的土气,跟随土的疏导它的水气,跟随水的助长它的火气,不要不足,不要有余,得到平气就不会跟随了。”

天老问:“滋润金气而金仍然跟随火,抒发木气而木仍然跟随金,培植土气而土仍然跟随木,疏导水气而水仍然跟随土,助长火气而火仍然跟随水,怎么办呢?”

岐伯说:“这是阴阳已经产生了变化,水火已经分离,并非药物、砭石、针灸可以治疗了。”

【原 文】

天老问曰:燥从热发,风从燥起,埃从风生,雨从湿注,热从寒来,其故何欤[2]?

岐伯曰:五行各有胜,亦各有制也[3]。制之太过,则受制者应之,反从其化也[4]。所以热之极者,燥必随之,此金之从火也;燥之极者,风必随之,此木之从金也;风之极者,尘霾随之,此土之从木也;湿蒸之极者,霖雨随之,此水之从土也;阴寒之极者,雷电随之,此火之从水也。乃承制相从之理,何足异乎[5]?

天老曰:何道而使之不从乎[6]?

岐伯曰:从火者润其金乎,从金者抒其木乎,从木者培其土乎,从土者导其水乎,从水者助其火乎[7],毋不足、毋有余,得其平而不从矣[8]!

天老曰:润其金而金仍从火,抒其木而木仍从金,培其土而土仍从木,导其水而水仍从土,助其火而火仍从水,奈何?

岐伯曰:此阴阳之己变,水火之已漓,非药石针灸之可疗也[9]。

陈士铎曰:言浅而论深。

【注 解】

[1]此篇主要论述风、寒、暑、湿、燥、热化气的主要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2]燥从热发,风从燥起,埃从风生,雨从湿注,热从寒来:热气过多就会化燥,燥气过盛就会化风,风气到达极点就会刮起尘埃,湿气蒸发太过就会导致下雨,发热到了极点就会寒化。

[3]五行各有胜,亦各有制也:五行分别存在它能够克制的五行,也分别存在被其它五行所克制的情况。例如,木能克土,金能克木。

[4]制之太过,则受制者应之,反从其化也:克制的力量太强,那么被克制的一方,反而会跟随克制的一方出现“化气”的情况。

[5]乃承制相从之理,何足异乎:“承受”与“制约”是矛盾的双方,彼此相互依承,因此不足为异。

[6]何道而使之不从乎:有什么方法使它不跟随化气呢?

[7]从火者润其金乎,从金者抒其木乎,从木者培其土乎,从土者导其水乎,从水者助其火乎:这是五行从化的治则。

[8]毋不足、毋有余,得其平而不从矣:不要不足,也不要有余,调整到五行之间得其平气,就不会再出现从化的情况了。

[9]此阴阳之己变,水火之已漓,非药石针灸之可疗也:阴阳已经变化,性命即将竭绝,人之将死,药石针灸还有什么作用呢?

陈士铎曰:语言虽然浅近,道理却很深奥。

 

探 微:

篇名从化,从正化,抑或是从邪化呢?夫物极必反,宁可不足,毋可太过,不足尚可补足之,太过则无可挽回矣。后天阴阴偏胜,太过则致病。本来金可以制木,但金气太过则燥,干燥到极点,就会生狂风,所以无论先天修真还是后天养生,注重阴阳平秘非常重要,平气才可以化生,以自身阴阳调合天地阴阳,与天地阴阳处于平气,才能使生命长青,生生不息。

涉及到先天修真,就必然讲到修炼内丹的火候,讲究阴阳平气尤其重要,如果火候太过,则有炉崩火坏的危险。修者切切在意,因此说丹道是一门经验科学,不是过来人,亲身体验者不足以语道矣!

诗云: 茫茫修道险征途,谁掌阳阴造化炉? 男女同心看火候,乾坤万象变精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癸水遇丙辰?
《滴天髓》论天干宜忌:癸水
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的由来和运用的方法
六经六气之标本从化 (青云山人 黄小云)原创
彭子益先生16本书第十二本|民国医学讲义(一)
从化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