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

何谓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来备课。在新课改中,它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推崇和喜爱。集体备课从它的过程和结果上来看,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它可以使教师们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教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使教案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和更加完美;它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的功能,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教师们整体的业务水平;同时它也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集体备课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引发了一些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其思维指向存在误差,对其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对其目标和任务的认识不明确。要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就要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

       一、和而不同:集体备课的理性思维指向

       受旧的教学和课程观的影响,传统的集体备课思维指向是求“和”。即如何吃透教材和怎样把教材教给学生,是从教师“本位”、教材“本体”、教法“本身”着眼,以追求教材的承载量、教师的传递量和学生的接收量。这样,集体备课的终极就是形成集体意见,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受到自己的经验背景、生活阅历、文化基础和独特感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可能形成统一的理解,也就不需要统一的备课模式。因此,集体备课单单研究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研究教学对象的先前经验,发挥教师的自身能动性,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各类教材、确定教学整体目标以及找寻普遍的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方式上,则不宜强求统一。我们应该将“和而不同”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倡导把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切勿使自己的思想完全被别人俘虏。

       二、解决问题:集体备课的理性功能定位

       利用大家的力量来设计教案,这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课堂教学不能照搬理论体系或教学体系,而要求教育者必须在通晓理论体系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力求把学生感兴趣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切人点,引导学生介入、思考和探讨问题。同时对新的理论成果和学术观点进行实证分析和逻辑论证。

    我们知道,教案一般都由一些基本的目标要素、教学流程和方法手段构成。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流于形式。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是定位在研讨问题,就有利于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就有利于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就有利于避免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鸣中深化认识,在参与中提升水平,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三、共同进步:集体备课的互助合作内涵

      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开展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作用。当前,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然而,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太多强调以老带新,注重老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其基本模式是,先中心发言人发言,然后其他教师做补充。大多情况下,中心发言内容是在老教师的引领下拟订的,补充发言的也大多是老教师。他们或予以总结,或进行修正,或做出补充。而年轻教师基本上是听,很少参与其中。这种备课形式虽然利于发挥老教师的专业引导作用,有利于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进程,但不利于发挥备课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以及传播新理念、新方法。

      我们应该紧紧抓住集体备课的互助合作的内涵,在实践中更加注意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可以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这样,集体备课就从过去的以老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在平等基础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不仅可以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弥补新教师的缺陷不足,而且还可以用新教师的新理念和新观点撞击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这样,集体备课就真正实现了新老教师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目标。

      四、个性发展:集体备课的学生本位价值

      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学较多的着眼于教育的外部功能,把社会需求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合格人才,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服务。这种思想反映在集体备课上就是注重“统一”,希望以“统一”来促进学生“同步发展”。诚然,教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但应该看到社会发展也是为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而服务的。因而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经验的生成过程。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背景、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各有差异,因而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不应是让学生“齐步发展”,而应该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要反对模式化,倡导个性化;反对整齐划一,提倡丰富多样。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设计有特色的个性化方案,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体验、感悟、思考和探究中领会知识、理解文本、提高认识、增强能力,把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态系统”。

      五、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的科学任务追求

      在教学一线,许多学校和老师在旧的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下,仍然坚持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写教案,这样一方面使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缺乏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良好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使集体备课的教研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实际上是低估了教师智慧的力量,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对集体备课的任务和重心进行调整,不仅要使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融为一体,而且要把重点从过去的备课转向教育科学研究。以课题研究推进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结构和体系,要做到校本教研与教育科研的常规化、经常化,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座平台。 来源:中国课堂教学网—教育科学论坛 作者: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金绍荣 王德清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以及操作流程
集体备课公共论坛
教师备课、上课的常规要求
备课改革: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分享
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李春华)-yy世外桃源-搜狐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