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让课堂生活回归生命的原点

古得莱得在《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中写道,“要提高课堂生活的质量,最好以每个学校为基础,在教师互助之下来进行”,“改进每所学校的生力军就是与它息息相关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从“课堂教学的质量”到“课堂生活的质量”,虽是一词之差,其内涵却相去甚远。


“课堂生活”绝不仅仅只是教学的生活,更不是程序化的、模式化的生活,它还包含着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情感体验、智慧生成、生命成长等更为自然、灵动、丰满的内容。这就提醒我们思考,课堂教学改革在模式建构之后,将走向何方?如何提高师生课堂生活的质量?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无论是我们平日所看到的常态课,还是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大家津津乐道的更多的是“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当然,他们也会给这些冠以某种标签式的理念。而那些急于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寻求业绩提升的校长老师们,往往又会在效仿中迷失自我、目中无人。

教育是培养人,使人成为人的事业。教育教学应该有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但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只是一个既稳定又有发展变化的程序、策略框架,在运用的时候,要从教材内容、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灵活、多样地综合各种原则、策略、方法,而不是用一个模式去框定个性化的人。就如书法学习,先要通过临摹“入帖”,但“入帖”的目的是为了“出帖”,是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

提高课堂生活质量的出路不只在“术”,更在“道”。所谓“道”,就是对课堂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就是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理念的正确把握。当课堂教学真正开始关注个体生命,回归学生学习、成长、生命体验的原点之时,课堂生活才有可能回到“道”上。这样的改变一旦发生,我们就会在那些顽固势力面前,寻找从边缘开始改善的可能,慢慢地通过某些细小的变革,实现对课堂与学校的重新架构,使其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学习者的需求,让课堂朝着“对所有学生来说变得更美好”的方向去努力。


教师是课堂生活的灵魂,教师的使命就是让课堂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不仅需要教学能力的提高,更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教学能力得以提升,让课堂教学符合道德的前提。实现理念的转变,需要的是戒除浮躁,静下来阅读,沉下去思考,从自己身上寻找宝藏,挖掘潜力,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早已不局限于课堂生活,这就更需要教师基于对时代发展的敏锐体察,深化对学生、教材、课堂的认识,生成自己的教学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勇气,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到张扬。

“以每个学校为基础”强调的是学校的个性,“教师互助”“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是“生力军”主张的是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而教师是尤为关键的,只有教师把课堂教学当成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遇,当成个性化和艺术化的创造,而不是刻板化的技术操作,让课堂生活回归生命体验和成长的原点,课堂生活的改善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
课堂教学中的“10要”“10不要”
高效课堂如何抓学生的参与度
有效课堂教学
周一见·名师心路丨不忧、不惑、不惧,让教学回归教育本源
【教师视界】(18)|对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儿童课堂的反思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