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应有的“五识”

作家杨恒均在《人要有五识》中提到:一个人要想走得远,需要有“常识”、“知识”、“见识”、“胆识”,还得懂得“赏识”别人。于教师而言,其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具备“五识”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应有常识。所谓常识,多指众多周知的东西,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里的常识更倾向于我们平时熟悉的“规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而且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众多的实践结果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只有在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带着镣铐跳舞”,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显然,要很好的行走在教育的沃野上,必须掌握一定的与教育相关联的规律,比如学科的内在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等等。以经典之作《床边的小豆豆》为例,书中并不多见高深的理论,只是些让人觉得“稀松平常的小事”,但正是在这些小事中,折射出了教育的一个基本常识——让学生真正快乐起来。因为身处在一个快乐的氛围中,小豆豆在巴学园里才能够顺应着自己的独特生命脉络成长,而不是被粗暴的安排、机械的训练。该书的作者黑彻柳子也正是希望通过小豆豆的成长经历,揭示爱因斯坦所说的“一个人如果把他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全部忘掉,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

        其实,很多常识和规律我们都知道,就像我们常把“教育要有爱”、“教育要懂得尊重”“要把孩子当孩子”、“不能拔苗助长”、“蹲下来和学生保持同样的高度”等理念挂在嘴边。只是很多时候,了解常识和规律是一回事,真正运用常识、践行规律又是一回事。农民种庄稼,如果一季没有按照规律是耕种,至多是这一季收获甚微;可是教育孩子不同,他们的成长不具备“可逆性”,尤其在“互联网+”的时代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返璞归真,对常识和规律心存敬畏,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行为真正为了学生好,而不是仅仅是口头上的“为了你好”。

        教师应有知识。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好、更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的活动,没有知识是站不住脚的。韩愈早就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储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状和学生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也应该是动态,而非静止的。这其实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挑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丰富知识的层次。在自我不断的提升与发展中,才会避免出现要给学生“一碗水”时,自己储备不足,甚至是“无水可给”的尴尬。

教师应该拥有的知识包含专业的知识和通识。前者是教师站立在讲台上的根基,是自己的一张“无形的名片和招牌”;后者则代表了教师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广博吸纳的情怀。一方面,任何学科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不断向纵深挺近的,能够准备把握住本学科的时代命脉,才能做到跟上时代,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更加符合潮流;另一面,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接触的东西也需要教师及时接触,这样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教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且,当教师自身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后,会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将一些有用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并且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迈向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伴侣。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当教师有了对于知识的渴求,“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形成了。

教师应有见识。一个紧跟时代的老师首先就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师,因为自己的见识往往很容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打开一扇不一样的窗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书本以外的风光。比如在执教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课文时,教师相机结合自身的经验向学生介绍自己在欣赏这些风光时的轶事和感受,肯定比单纯的文字和网络上的图片更能给学生一种代入感;在讲述某个道理时,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经历或者思考向学生传达,这样也会让“传道”的过程更加有血有肉。更重要的是,这也在无形中给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示范,让他们在“随风潜入夜”的“受教”中真正去体味我们想要告诉他们的东西。

还有一点在于,尽管教育是师生双方共生共长的过程,但是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还是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毕竟学生特定的年龄段要求我们能够带来他们指引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生命空间。既然我们承担了一部分的指引责任,那就要求我们能够真正在“指”的过程中起到“引”的作用,而我们自身的见识是正确提供方向和路线指引的基石。在这样一个“大数据”“自媒体”的时代,学生需要的是不是我们告诉他们“是什么”,他们更需要的是“为什么”以及“还能怎么样”,如若我们还沉溺于过去的方式方法,只能被困在“经验的囹圄”,最终的结果是落后于身处的时代。

教师应有胆识。在很多人看来,“胆识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有胆识,首要是的大胆,要有革故鼎新的勇气,有打破窠臼的底气,其重要性体现在教师群体上更为明显。因为我们是与学生打交道的,而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不可能按照设定好的轨道前行。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一味的守旧或是机械的受制于现实都是不可取的。当然了,大胆也不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需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规律允许的范围内,还得契合实际的教育情境,否则胆识就只能沦为不受欢迎的“胆大妄为”。要有胆识,还表现在教师自我创新的能力。创新意识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当今的时代,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自由驰骋,教师要创新才能以“第三只眼”看待学生,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上推陈出新,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师要创新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们的教材,不再照本宣科,把更符合时代需要的东西挖掘出来;教师要创新才能在面对教育现状时保持一份独辟蹊径的冷静,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只是,教师的胆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形成与巩固依赖于教师本人不断的吸收与内化,需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再实践,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教师自己应当有“做一个有胆识教师”的主观愿望,还要有为实现愿望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此外,我们也希望外部环境能够多为教师“壮胆”。在内外的双重作用下,自然会涌现出一大批“有胆有识”的教师。

教师还应懂得赏识。如今的教育生态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人本主义”视域下的“赏识教育”也早已深入人心。赏识孩子,需要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在适当的时候,哪怕略作夸张也可以,这样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能行”的心理驱动下觉醒;其实这也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孩子总是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的,而作为他们生命旅程中“重要他人”的老师,有时候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动作、眼神、话语甚至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做一个懂得赏识的老师,不仅要赏识学生,还得学会赏识自己的同事。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周遭,有助于我们汲取成长的力量,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做一个懂得赏识的老师,还应该多多赏识自己,在赏识中悦纳自我,如此才能不断生成发展的内驱力。我们是与“人”打交道的,赏识也意味着要乐观,当我们看什么都是好的一面时,我们的教育也是充满温情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做一个具备“五识”的教师能让我们更好地向教育的纵深行进,也才对得起“教师”这个称谓。(教育星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的知识素养
【教育读书】实现教育改革一定要坚持“五大共识”
知识、常识、胆识、见识都非常重要 2022/9/17 19:57
教有所思
人的"五识"
读书能学到知识,但不等于就有智慧。智慧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