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债 吃香了(右头条)
本报记者 付碧莲 发自上海《 国际金融报 》( 2012年08月14日   第 01 版)
8月13日,中国证监会表示,已分别在7月12日和8月6日授予四家境外机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允许他们在中国境内购买人民币计价证券。
今年以来,中国不断放宽境外机构对中国境内投资的限制,与此同时,境外机构对中国国内债券的兴趣的确日渐浓厚。
资金撤离欧洲
以安全性为首要考量的各国主权财富基金而言,欧元区各国国债有再高的收益率,吸引力也不大
据境外媒体报道,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上周五表示增持中国公债,其对在岸中国资产的持仓已触及配比上限,并仍在尝试进一步增加。“在岸中国市场比德债和英债市场要大,(主权财富基金)对在岸人民币资产的持仓微乎其微。”巴黎银行投资伙伴公司全球主管Gary Smith说,“他们非常想涉足这块领域。”
“其实,不仅是各大主权财富基金,多家全球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各种类型的投资公司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兴趣都相当高。”一位外资银行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仅仅是中国,包括俄罗斯、印尼、新加坡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债券都比较受国际资本的青睐。今年上半年流入亚洲新兴市场的国际资金就已经超过去年整年的规模,达到200亿美元以上。”
“欧元区主权债危机,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投资机构,纷纷撤离欧债市场,尽管当前欧元区各国公债的收益率不断创新高,然而这同时意味着这些国家国债风险的加剧。对于以安全性为首要考量的各国主权财富基金而言,欧元区各国国债有再高的收益率,吸引力也不大。”上述人士表示。就在两个多月以前,市场传言称,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清空了所持的葡萄牙国债;几乎同一时间,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表示,正考虑降低在欧元区的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债券收益率的不断上涨则对各国主权财富基金释放着越来越大的魅力。“目前,中国各种债券的收益率多数在5%以上,有的企业债收益率甚至高达百分之十几,而境内投资者也偏好投资债券市场。”上述人士进而指出,“中国良好的财政状况及依旧高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借机“吸金”
持股比例的提高以及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的进一步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际资金纷纷流入中国
显然,除了投资者逐利本性的驱动力之外,今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放宽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限制,令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能采取增持中国国债的实质动作。
昨日,证监会在公告中称,香港的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于7月12日获得QFII资格,台湾的南山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的霍尔资本有限公司和得克萨斯大学体系董事会于8月6日获得QFII资格。至此,已有176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今年稍早中国政府将整体QFII规模从300亿美元扩大到800亿,证监会审核QFII资格的速度也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新批37家QFII,而去年同期仅新批7家。
另外,7月27日,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降低QFII资格要求,鼓励境外长期资金进入;满足QFII选择多个交易券商的需求,增加运作便利;将所有境外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由20%提高到30%;允许QFII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扩大投资范围。
“正是持股比例的提高以及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的进一步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际资金纷纷流入中国。”上述人士指出。数据显示,今年1到6月,除1月份QFII净汇出资金2.25亿元以外,其余5个月资金全部呈现净汇入且持续增长,累计净汇入资金104.22亿元。而6月以来的短短两个月中,QFII净汇入87.73亿元的规模就达到上半年累计净汇入量的84.18%。
上述人士进而指出,“目前来看,QFII资金流入股市的相对较多,但是资金加速流入中国债券市场趋势正愈来愈明显,预计下半年会有更多QFII选择中国债券市场。就投资者来说,债券市场较为稳定且收益率不错。而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加速对外开放,将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进入债市,这也更有利于中国债市的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亏损570亿美元!全球最大主权基金被股市“割韭菜”?
中投、汇金、中金、证金……都是什么鬼?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已是世界首位
“债王”格罗斯:阻击德债将是此生最好的机会
多路外资持续加仓中国!北上资金连续五周净买入
最近十年来,都没有出现过亏损的投资工具,你想了解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