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盲目趋时 会随大流
名人是一种资源。
东晋的丞相王导很善于治理国事。当初渡江来到南京时,国库空虚,缺乏银钱,只有几千匹不值钱的白绢。为了渡过暂时的难关,王导自己先做了一件白绢的单衣穿在身上,又动员大臣们出门上朝也都穿上这样的衣服。上行下效,人们都争相效仿,穿起了这种白绢衣服。白绢一时供不应求,价格很快上涨到了每匹一金。这时王导下令将国库中的白绢全部卖掉,因此多得了几倍的银钱。
王导利用人们的崇拜名人、追慕时尚的心理,解决了财政困难。如果他想凭借强硬手段强行推销卖不出去的绢布,就会引起人们的反感,适得其反。
其实,王导利用名人威望的谋略在他早期的政治活动中就曾施展过。那时,晋元帝司马睿还只是琅琊王。王导觉察到天下已乱,便有意拥戴司马睿,复兴晋室。司马睿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后,当地人并不依附,时过一个多月,仍没有人去拜望他。王导十分忧虑,便想到要借助当地的名人来提高司马睿的威望。
于是他对已有很大势力的堂兄王敦说:“琅琊王虽然仁德,但名声不大。而你在此地早已是有影响力的人,应该帮帮他。”他们约好在三月上巳节陪司马睿去观看修禊仪式。
到了那一天,他们让司马睿乘坐轿子,威仪齐备,他们自己则和众多名臣骁将骑马扈从。江南一带的大名士纪瞻、顾荣等人,见到这种场面非常吃惊,就相继在路上迎拜。
事后,王导又对司马睿说:“自古以来,凡能称王天下者,都虚心招揽俊杰。现在天下大乱,要成大业,当务之急便是取得民心。顾荣、贺循二人是当地名门之首,把他们吸引过来,就不愁其他人不来了。”
司马睿听了王导的话,就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顾荣、贺循。受他们的影响,当地士人、百姓,从此便归附司马睿。东晋王朝终于得以建立。
名人和名声是一种资源,古今皆然,在商品社会它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和提高,这是从众行为的结果。人们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现象,就是“随大流”,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盲目趋时和效仿名人。
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就可以大打“名人牌”。当然,利用名人的前提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双赢才是两全其美的最佳选择。)第四节熟人可能就是指引你成功的关键
赵小姐给小李打电话。说起来,她们俩也算是“同学”,当时在一个学校学习,只不过专业不同,大二时在一个社团里认识的,毕业之后很少联系。小李接到“叙旧”电话,当然很意外。聊了一会儿,赵小姐便说出了自己的情况——她刚刚开始做公关,手头正好有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市场竞争很激烈,而且时间很紧,也很重要。她希望找点关系,帮她介绍一个报社的记者。问过大致情况后,小李便推荐了合适的记者给她。这个记者跟小李的关系不错,而且还比较容易说话。
在记者电话到手时,赵小姐千恩万谢。一个多月后,赵小姐又给小李打来电话,说要请她吃饭,因为小李介绍的那个记者帮了赵小姐大忙,她把这次的公关活动做得很成功。
不过,有了人际关系,关键还在于你是不是会用。
一位刚刚毕业的留学生想回国发展,但是找了很多份工作,都没有成功。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区招聘一个职位,他觉得这个职位十分适合自己,但是应聘这个岗位的人太多了,他认为仅凭自己单枪匹马地去竞争,成功的概率太小。这时,他想起在他们学校的校友录上曾看到过一位学长也是这个公司的高层,于是他连夜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发给了这位从未谋面的学长。在这封信中他强调自己和学长是校友,是某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很希望学长能给他一次机会,并附上了一份个人简历。
当时他并没抱有多大的希望,心想即使那位学长回信也无非是一些客套话而已,不可能马上就给他答复。
没想到一天之后,那位学长竟然给他回复了,回复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让他有点不敢相信。信里说让他在第二天直接参加面试,并且还为他附上了一些成功的祝福语。最后,他取得了这个职位,显然,他与学长的校友关系起了关键作用。
有一项很有趣的研究表明:任何人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人之间的距离只隔着六个人,不管你和对方身在何处,哪个国家,哪个人种,何种肤色。
不用惊奇,构成这个奇妙六人链中的第二个人,很可能就是你认识的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同学,更有可能是在公司里做清洁工的阿姨。可以想到,人脉其实很好建立。在现代社会,人脉是你成功的动力。
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人情礼仪的社会里,人际关系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有人脉就好办事,有关系就好说话。因此,若要做事就要善于建立和利用人际关系找熟人,这样办事就能顺顺当当,即使是难办的事也不在话下。)第五节借别人的点金石,化腐朽为神奇
战国时,齐王听信谗言,认为孟尝君的名望高过于自己,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就罢免了孟尝君的职位。孟尝君的门客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散去,只剩冯谖一个人。
冯谖对孟尝君说:“请派我到魏国去,我一定有办法让你重新受到国君的重用,增加封地。”
孟尝君于是准备好礼物,派他去魏国。
冯谖对魏国梁惠王说:“天下的游士驱车入魏,都想使魏国强盛,使齐国削弱;而驱车入齐的却都想使齐国强盛,使魏国削弱。这是因为魏、齐两国势不两立,谁能称雄谁就能拥有天下。”
梁惠王听了,就问:“怎样才能使魏国称雄呢?”
冯谖反问道:“大王知道齐国罢免孟尝君的事吗?”
梁惠王答:“知道。”
冯谖说:“辅佐齐国使之在天下举足轻重,都是孟尝君的功劳。现在齐王听信别人的诽谤,罢免孟尝君。孟尝君心中怨恨,一定会背叛齐国。如果他能投奔魏国,齐国的人心自然随之倒向魏国,齐国的国土就在您的掌握之中了。大王应该赶快派使者带着厚礼,去迎聘孟尝君,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否则,如果齐国醒悟过来,再次重用孟尝君,那么魏、齐两国谁能称雄天下,就未可预料了。”
梁惠王听了很高兴,当即派出十辆车,载着黄金百镒去齐国迎聘孟尝君。
冯谖辞别梁惠王,先行赶回齐国,游说齐王:“天下的游士驱车入齐的,都想使齐国强盛,使魏国削弱;驱车入魏的,则想使魏国强盛,使齐国削弱。这是因为齐、魏两国势不两立,一旦魏国强盛,齐国就会因此削弱。现在我听说魏国派遣专使带十辆车,载着黄金百镒来迎聘孟尝君。孟尝君不去魏国就罢了,一旦他去辅佐魏王,天下人都会去归附他。到那时魏国强盛,齐国削弱,齐国的临淄、即墨地区就危险了。大王何不在魏国使者到来之前,恢复孟尝君的职位,增加他的封邑,向他表示道歉呢?这样做,孟尝君一定会欣然接受。魏国再强大,又怎么能强请别国臣子去当丞相呢?”
齐王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他当即召见孟尝君,恢复原来的相国职位和封地,还增加1000户封邑。魏国使者恰好在这时来到齐国,听说此事,只好无功返回。
冯谖不愧为辩才,他先说服魏王派人去会晤孟尝君,接着又给齐王施加压力,让其认识到孟尝君的价值,在这两者之间让孟尝君成了一个抢手货。
有竞争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种炒作策略确实高明,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人做事能够领悟到这一点,必会受益匪浅。在一个凸显自我价值的时代,借助各种力量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感悟:老人言涉及人生生存竞争、交际处世、职场生存、恋爱情感、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经验,一条条富有启发性的老经验融入大量经典、生动、充满智慧的故事和实例中。经验是人生成功的阶梯。人生旅途中,每个想成就自己一生梦想的人,都力图在生活中超群绝伦、脱颖而出,但是,这种美好的想法往往被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各种突发情况所摧毁。然而经验可以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少走弯路,可以让你在成功的道路上事半功倍。人生有太多的经验,我们不可能全部都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获得,我们也没必要付出那么多的精力和那么大的代价。我们只需沿着前人的老经验走下去,也许它不能马上改变你的处境和生活,但它必将改变你的处世思想和人生观念,并让你终生受益。老经验是中华先辈思想的电光火石,是智慧的高度浓缩,是影响代代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法则,是我们生活求索的启迪。这些老经验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存竞争的经验,交际处世的经验,职场生存的经验,恋爱情感的经验,家庭生活的经验,等等。一条条富有启发性的老经验融入大量经典、生动、充满智慧的故事和实例中,如良师,更如益友,道尽完美人生的秘诀……文/单眼老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 (53)
战国四君子:沽名钓誉,谋国无成
五次大规模合纵攻秦,领头的没一个简单人物,怎么就是赢不了呢?
秦本纪(八)
秦国10大名将:杀神白起排名第一,有一人曾经佩五国相印
一件事就能看出孟尝君下场,为啥被灭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