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汉语更接近现代哪里的方言?

   

    现在学界普遍认为,古代的中原通语更接近现代的粤语,或闽语或吴语,也就是说,现在广东话、福建话、江浙话更像古代人的语言。理由主要是古诗词用粤语之类朗读更和谐,更押韵。依据是古代的韵书。

    但我认为古代的通语其实更接近今天的陕西话和河南话,与广东话差得很远。

    一、古代中原人听不懂南方话

    他们多认为,古代南方没有人类存在,更没有汉语,现在的南方话是由古代的中原人南渡后直接传播下来的。其实不是那样,在远古,南方就有人类居住了,他们主要是百越和苗蛮,他们有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但他们在春秋之前就已经从北方人那里学会了汉语,只不过各学各的,闽越人学的汉语与吴越人学的汉语差别很大,各自都带有自己原来的方言味道,相互之间听不懂。更为当时的中原人听不懂,被讥为“鸟语”。孟子曾说“南蛮鴂舌”,认为他们说话听不懂,是舌头的问题。

    《新唐书·柳宗元传》:“ 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恬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唐朝韩愈被贬广东阳山时,写过《送区册序》一文描写当地人的语言:“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苏东坡就曾说过广东人'面似猿,声如鸟’。”据人种学,岭南人属于黄种人中的马来亚种,与中原人面貌相差较大,在苏东坡的眼中,几乎就成了猿猴。而他们的语言更如鸟语一般难懂。

    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到惠州,深受语言障碍之苦。跟随他去惠州的儿子苏过为此写了二首反映听不懂惠州方言的诗,收在其《斜川集》 中,有几句曰:“茅茨谁氏居,鸡鸣隔林丘,……但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因语言不通而无法交流。

    如果南方话真的更像中原语,怎么当时的中原人会听不懂呢?

    以上都说明,在古代,南方话已与中原话差别甚远,不可能更像中原话。

    二、现代的陕西话、河南话其实更接近古语。

    现代陕西话把“吃”叫做“垤”(die),“好”叫做“嫽”,比如:“俄垤了一碗油泼面,嫽的太!”其实“垤”和“嫽”都是古汉语,《易·履》:“履虎尾,不垤人。”““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谓之嫽。”《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嫽兮”。还有“乡党”。“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所以有学者认为,古汉语、古诗词,需要用陕西方言来读,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词汇,理解当时的味道。

    河南话中同样有许多古汉语,比如“扁食”(饺子)、鳖孙(骂人的话)、枯绌(衣服皱)、“噫!”(惊叹词)如“噫!天丧予!”“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至于说到北人南渡,莫过西晋末的永嘉南渡,大量河南人迁入到南京,把本来属于吴语区的南京话彻底改变为今天的苏北方言,与离得很近的苏州话相差甚远。或者说,苏北方言其实就是河南话与吴语的结合。

  

    北宋末的靖康南渡,大量河南人迁入杭州,致使今天的杭州话也与周围的吴语不大一样。

    三、河南话从古至今一直是正音

    不管河南话如何变化,从古至今,唐宋元明清,文人们一直把河南话、中州话尊为“正音”“雅语”,从来没有把某种南方话尊为“正音”。

    [唐]李涪《刊误》:“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元]范德机《木天禁-语》:“四方偏气之语,不相通晓,惟中原汉语,四方可以通行。”

    [明]王伯良《方诸馆曲律·论须识字》:“识字之法,须先习反切。盖四方土音不同,故须本之中州。”

    [清]潘耒《类音·南北音论》:“河洛天地之中,雅音声韵之正。”

    这说明以河南话为正音为标准,这个观念一直没有变过。现在学界所说以南方话为古代正音,只是从清末辛亥革命以来,南方革命党人章太炎、黄侃等人的宣传所致。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宣扬反满,有意把粤语抬高为汉语的正根,其实并不符合史实。

    三、地方戏曲也能证明古代中原通语与现代中原语更接近

    中国最古老的戏曲秦腔,起于西周,源于西府(宝鸡歧山),成熟于秦,秦腔的腔调实际上就是陕西方言的延展。一般来说,即使方言随历史有变化,戏曲的腔调大多会传下来,形成固定的唱腔,我们从秦腔中听到的更多的是古代陕西话,很明显,它与今天相比并无多大变化。它跟粤语、闽语之间毫无相象之处。

    河南戏也是这样,从唱腔中我们可以推想,古代的河南话与今天差别不会很大。

    四、韵书这个依据并不可靠

    他们以韵书为依据,其实这个依据也靠不住。韵书产生于三国和魏晋时代,韵书产生之后,从来也没有任何一本韵书说它的标准音是洛阳音,甚至也没有一本韵书的作者是洛阳人。洛阳音与韵书作者自己的方言的区别在韵书中根本体现不出来。韵书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认字和作诗,并非用来学习方言。

  

    魏晋时代的南北分裂,定都南京使得文化中心南移,雅言的音韵掺杂了过多的吴语成份,历代文人都批评前代留下来的韵书吴音太重,这也难免,毕竟韵书主要都是在南方诞生的。雅言的正音在韵书中就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总体上还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其中以文人所看重的中州即河南话元素最多。

    五、其实南方话更接近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方言

    南方话并非如章太炎所说,更接近古代中原汉语,因为南方人源自南方少数民族,而他们与东南亚各民族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

    语言学家潘悟云先生说:“古代越人说的什么话,有很多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属于古侗台语。”

    据《百度》:“古越语属于侗台语,是今日侗语、水语、壮语、傣语、黎语、泰国泰语、越南京语、缅甸掸语等共同祖语的兄弟语。”

    这样,从语言学方面证明南方人、南方话,与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

    广东话中有一些独有的汉字,如:冧、喺、冚、嗰、乜、啲、鎅、焫、嘅、揾、嘢、咗、嚟,这可以说是百越语的孓遗文字,也充分证明粤语等南方话起源于少数民族语言。

    据《维基百科》:

    “百越有许多支系,其中干越、扬越、东瓯、闽越(闽越族)、南越(南越族)等几支百越中的大族,西瓯、骆越等演变为现代的汉族及中国国内外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壮族、傣族、黎族等,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境内的京族、岱族、佬族、泰族、掸族、阿豪姆人 等民族。”

    其实这很好理解,南方人尤其粤人、闽人与东南亚诸国山水相连,人民多有往来,无论人种还是语言都很接近,这是很自然的事。

    总之,因为古代没有录音机,我们无法直接听到古代人的语音,无法确知古代汉语的原始面貌,但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起码古代的河南话,陕西话,应该更接近今天的河南话、陕西话,决不可能更像今天的粤语、闽语、吴语。

              2023年2月1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知道古人怎么说话,让河南人说句“中不中”就行
汉语方言发展图
古代雅言通语官话缘何没有普及
与无尤精解雅言和韵书的沿变(完整版)
普通话的由来?
音韵学:研究汉语方言的神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