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长的艰辛——记我的大妹
筱佳       成长的艰辛——记我的大妹
每当我闲暇之时,那如烟的往事便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尤其对妹妹小时的事情更是记忆犹新,随时想起心都特别的痛。听大人说,妹妹从小就多灾多难当时我们家姊妹多母亲是小学教师,工作繁忙,每天早出晚归,8小时工作外,晚上还要去学校业务学习两个小时。为了生活,父亲就租了一间铺面卖点小杂货,做小本生意维持生活。父亲每天要照看铺子,由于当时政策卡得紧,生意很不好做,生活异常艰辛。父亲每天忙于生计,劳碌奔波,一边忙于进货,一边照料我们的生活,没办法照料未满周岁的妹妹,就狠着心肠将妹妹送到一个保姆家去带。可怜的妹妹这么小就离开了娘。在撕声裂肺的哭声中,妹妹被抱到保姆家,每周才能接回家一天。
由于保姆家也很贫穷,妹妹有时吃不饱,没过多久父母就发现妹妹的眼睛总流泪睁不开了,他们马上将妹妹送到医院,医生告诉父母是由于小孩缺乏维生素D,要不是治疗及时,妹妹可能会双目失明。妹妹在保姆家,生活非常孤独和害怕,常被威慑的保姆硬性规定坐在一条小凳子上,哭都不敢哭,伤心的妹妹就用小手绢捏成一团,放到嘴边当奶瓶吮吸。母亲看到孩子这么可怜,常暗自流泪,就和父亲商量将妹妹接回了家。回到家里后好长一段时间里妹妹还改不了用手绢当奶瓶的习惯。
一天,刚吃过午饭,大人们忙着收拾去了,一时疏忽,坐在火盆边上的妹妹,一下子跌倒,一只手插到了还有一点余火的火盆里,妹妹稚嫩的手被烧得皮肉模糊,父母亲赶紧将妹妹送往医院,但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最终妹妹的一只手背上还是留下烧伤的疤痕。母亲常常叹气说这孩子从小就多灾多难。一位朋友看到我家生活艰难,多次向我父母婉言提出要收养妹妹,父母亲表示他们就是再苦再累,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与他人。
我们姊妹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慢慢长大,我们从小读书非常用功,学习从不让大人操心。这使父母感到非常欣慰,他们就是再苦再累,也盼着我们姊妹能长大成人,将来能读上大学,能过上好日子。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父母的历史问题,家庭受到很大的冲击。父母被隔离审查,我们姊妹只好相依为命。为了生活,才十二岁的妹妹,假期就跟着我们去找活干,挣学费钱,别人看她年纪太小,不愿意让她干,后来经苦苦哀求,才答应按半价开工资。妹妹跟着我们到沙场去打石沙、挖地基、打砖、到砖厂里去背砖。每个假期能挣到学费和一点零用钱。现在11、2岁的小姑娘,还在父母身边撒娇呢。可是当时,妹妹就跟着我们每天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让稚嫩的肩上背负了沉重的担子。记得到砖厂里去出砖时,那黑暗的砖窑,里面烟雾灰尘迷漫,我们背着20多块还在发烫的砖,来回几十趟。每天干下来,全身满是灰尘,满脸通黑,只能看到眼睛转动,肩膀和背都红肿,磨破了皮还硬撑着,就这样每天才能挣到一两元钱。
在沙场打工,在烈日下用一个小锤子用力敲击大石块,把它碎成小块。有时一不小心就会砸到自己的手指,还会被敲碎的石块崩到脸。为了多敲一点,我们起早摸黑地去干。一个大年初二,满天大雪飘飞,妹妹跟着我们到一处修建房子的地方去挖地基,我们站在比我们还高的地基槽里,一铲一铲地将泥土往上铲,用撮箕装满泥土往上传,让妹妹去倒,地滑泥土重,她摔倒了又爬起来,全身满身泥浆,全不像个人样了。但妹妹总是不吭一声,一直坚持这样和我们干。旁人看了都感到很惊讶,这么小的娇嫩女孩子怎么来干这重活?
由于被称为是“黑五类子女”,妹妹小学毕业后就失去了继续上初中的权利。13岁时,就跟着我们一起,懵懵懂懂地下乡到了农村,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笨重的农活。母亲看这不是办法,这样苦到何时才能抽调回城,就让妹妹去投靠了在边远山区工作的哥嫂。
从此妹妹一个人远离亲人插队到了一个更为边远的叫“小米地”山沟里。在哥嫂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艰辛的劳作,在那落后边远的山沟里坚持了下来。后来由于哥嫂的努力,终于争取到了一个上学的机会。报考中等卫校,这对于妹妹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改变人生的好机会,但是妹妹也面临一次更大的考验,作为只有小学文化的她,要在短时间内把整个初中的课程补起来,这谈何容易。妹妹向队长请了半个月假,回城去,借来初中的课本,在哥嫂的辅导帮助下,开始学习初中数学等功课。凭着哥嫂的耐心讲解和她自己拼命地钻研,硬是如期考上了专区中等卫校,茫茫苦海中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人的一生,遇到挫折在所难免,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果说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砺石”。要使人生之“刃”更加锋利,就必须经得起挫折这块“砺石”的打磨。如果没有挫折的考验,就难以造就不屈的人格。妹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的“砺石”中磨炼了如此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性格。
在全家人的期盼中,妹妹经过两年的苦读,终于从卫校毕业了,到一个区卫生所当了一名护士。妹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医疗条件极差、医务人员少的农村,为了能更好的为边远山区的农民看病,她抓紧机会向有经验的医生们请教学习临床经验她曾经多次被派出去给别人接生、出诊。这对于一个护士来说,无疑也是一种业务上的考验,妹妹总是非常小心认真地给病人看病抓紧这一次次实践学习的机会,一边为病人解除了痛苦,一边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术更重要的是,她由此感到了一名医务人员能为给山区农村的农民朋友的身体健康作出一点微薄贡献而由衷的欣慰。挫折是良师更是益友,对于一个绝不放弃的人,它是人生的财富,是上天给予的特别的恩赐。所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妹妹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调到中铁五局一处医院后,跟着施工队伍转辗南北,为一线的铁路工人们服务,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后来成为了一名护士长,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唯一的女儿,由于受到父母的熏陶和良好的调教,从小学习用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现在上海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妹妹也退休了,现在每天和妹夫一起,参加单位老年协会,每天锻炼身体,跳舞唱歌,生活十分充实,美满幸福。从妹妹的坎坷经历,我悟出了“人要生活,必须勇敢地闯出自己的幸福之路!”明天就是小妹的生日了,我们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是网络使我们能如此潇洒地随时联系,我和嫂子商量要好好为妹妹过生日,让她能忘记过去的坎坷,感受今日的幸福生活,体味姊妹的亲情和永远的爱......
筱佳首藏书馆欢迎您
谢谢您的捧场 期待您的分享
欣赏更多欢迎光临筱佳首藏书馆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11514971
温馨提示:源文来自互联网,但不表示馆主接受或同意其观点!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馆主即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5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父亲:“我肚子好饿,一天只吃两顿饭!” 女子埋怨哥嫂不尽心,谁想,嫂子失声痛哭:“我们已经尽力了”
陈志民:我的哥嫂
哥嫂去世后,我收养了侄子侄女,如今他们却成为我养老的最大支柱
爱,从未被忽略
杨娟 | 一次迟到的家访
王俊义|西峡民谣辞典【59--6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