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炉钧

 编辑本段炉钧的定义

“炉钧”是仿钧的一种,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最早称炉钧之名的,是景德镇仿烧的钧瓷,又称南方炉钧。由清末神垕卢氏钧瓷世家创烧的一种釉色独特的钧瓷也称炉钧,也称卢钧,又称北方炉钧。[1]

编辑本段关于炉钧的历史记载

中国清代有关景德镇窑瓷器业的札记著作《南窑笔记》中有这样的描述:“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青者为佳,青点次之。”但也有人认为,从此种炉钧烧制的效果看,似不在极端环境下的小炉中烧制,而应是小窑所为。
但炉钧的烧制究竟始于何时,至今还是个谜。据有关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景德镇御器厂协理陶务的唐英,曾派厂署幕友吴尧圃来禹州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并有《送吴尧圃之钧州诗》为证。这说明,禹州神垕至迟在清初就应有炉钧的烧制,只是未见记载罢了。

编辑本段炉钧的南北之分

南方炉钧始创于清雍正,盛行于雍、乾年间,以仿宜钧为旨,多以紫砂为胎,先高温素烧固胎,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呈色典雅清新,多以红蓝相间,中杂青斑点、红斑点。以青斑点为主时称“素炉”,以红斑点为主时称“晕炉”。从传器实物看,雍正时期炉钧釉面流淌大,因红斑似高粱穗状,故有“高粱红”之称。《景德镇陶录》亦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炉钧色调丰富,几乎月白、葱翠、钧红、朱砂红等诸色皆备。由于使用了熔块釉,所以光泽性强,外表华美、艳丽。但缺少高温釉那种厚重、奔放感。雍正年间炉钧的特点是:釉流动很快,流动处呈现紫红,釉面常有桔皮纹似片状,反光显五色。乾隆时的窑变流动状如雍正时流利,釉中窑变纹颜色泛兰。到嘉庆时流得更不畅,色兰。道光后不再是自然窑变,而是用紫笔画上去的一个个比小米粒略大的圈圈。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特征之一,其釉层中,常有一条条曲折线,状如蚯蚓走泥。这种纹是釉层在干燥时或者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部分流入而填补裂缝所形成的。钧釉的釉层特别厚,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因而出现裂纹和缩釉等现象。南方炉钧以景德镇产为代表。
北方炉钧,是由神屋卢氏钧瓷世家创烧的一种釉色独特的钧瓷。据苗锡锦先生主编的(钧瓷志》记载,清光绪五年(1879年),神厘窑工卢振太、卢振中及振太之子天福、天增、天恩兄弟三人,受古玩商人高价收买宋钧的影响,立志恢复钧瓷。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试验,摸索出在釉料中加人铜的成分,并用焦炭捂火还原的方法,在风箱窑炉中烧制出小件仿宋钧瓷,使断烧300多年的钧瓷技艺得以恢复。这种风箱窑炉结构简单,其设施主要有窑膛、’炉栅、活动盖顶、灰炕、风箱、匣钵、支具等。窑膛内直径约40厘米,深约50厘米.窑膛内甸次放一个匣钵,匣钵内放1一2件作品。窑底为炉栅,炉栅下为落灰坑。窑膛上部是一活动盖顶。盖上活动盖顶捂火可造成窑炉内还原气氛。炉钧使用燃料为焦炭.系一次添加,整个烧制过程2一3个小时即可完成。由于炉钧采用风箱小窑炉烧成,故称炉钧。而创始人是卢氏家族,且影响久远,也有人称其为卢钧。北方炉钧以神垕镇所产炉钧为代表。
北方炉钧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卢氏二代传人卢广东的《折沿盘》、《乳钉罐》和两件青绿挂红的《桃子》。《折沿盘》、《乳钉罐》被赏家误作传世宋钧,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精美玉润的《桃子》被开封“群古斋”花重金400块大洋收购。当时有文献记载:“禹县神垕镇艺人卢广东、卢广文等兄弟,善仿宋钧,珍珠刻花,能做到以假乱真”。时传有“谨防卢瓷,小心上当”之说。

编辑本段南北炉钧的区别

神垕镇炉钧和景德镇炉钧虽类于钧瓷系列,但却是两种概念。
从产地上看,前者属北方钧窑系,后者属南方景德镇窑,也即前者属钧仿系列,后者属仿钧系列。
从年代上看,前者产自光绪年间,后者却以雍乾为盛。
从工艺上看,前者是低温素烧、高温釉烧,是标准的传统钧瓷工艺;而后者却是高温素烧、低温釉烧,有明显的青花粉彩工艺风格。
从造型上看,前者造型多以审美艺术品为主,如《乳钉罐》、《鼓钉洗》、《夹板炉》等,而后者多以壶具、碗类日用品为主。
从釉色上看,前者呈色飘忽,无均匀之状,却有波浪状的特殊审美风仪;而后者大多呈色均匀,似有规律可循。
从胎质上看,前者取材于神垕的矿质类;后者多倾向于紫砂类。
从迸片上看,前者玉涯冰裂明显,而后者细碎轻薄微露。
总的来讲,北方炉钧是在继承光大宋钧,南方是在探索钧瓷的演变,二者各具有特殊的审美风尚,在钧瓷发展史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编辑本段炉钧工艺特征

从传世的神垕镇炉钧器物的形态分析,这些产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为宣统二十八年(1902年)至宣统末年(1909年),在禹州衙门设窑烧造之贡品和神后钧兴公司时烧造的产品。这一时期的产品有炉、鼎、盘、洗、玉壶春、观音瓶、梅瓶、鸡心尊、天球瓶、寿桃等。早期釉色近似孔雀绿和碧蓝相间之色,晚期釉质浑厚,釉具五彩缤纷、兰、红、绿、紫相间,宝光内含,以宝石红和松石绿为基调,配之以高梁红、鸡血红和丁香紫相互纹错;格外迷人。其二为民国年间,伪县长王恒武私立县职业学校设陶瓷科时,烧造及解放前神后资本家商会商团垄断钧瓷生产时烧造的产品,这一时期的产品有炉、鼎、盘、洗、梅瓶、陈设器福禄寿桃类器,出现了抹红、飞红、山外红、大窑兰加彩新工艺,其釉色彩斑暗淡且呆板,远不及钧兴公司时烧造之器。其三为新中国建国初期,1956年始建神后钧瓷厂时烧造的炉钧产品,这一时期的产品有炉钧寿桃、观音瓶、穿戴瓶、八钉瓶、高足胆瓶等器。这一时期的产品已完全恢复了钧兴公司时的水平,釉色丰满、沉稳、色彩斑斓、精光内蕴。
可以说,炉钧是钧瓷恢复的先驭,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钧瓷的恢复,多以烧制炉钧为主,直至1958年.地方国营禹县神厘钧瓷厂成立,通过风箱炉小窑进行了100多次的试烧.初步总结出了窑变呈色的规律,才转人大窑烧制,炉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如今随着钧瓷业的发展,炉钧作为钧瓷的一个品种又得以恢复。其釉色风格与传统炉钧大致相似。其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基本按照传统方式烧制,每炉坚持烧1-2件作品,只是风箱变成了鼓风机。另一种则是按照炉钧的釉料配方工艺,在倒焰窑中烧制,每窑可烧数十件作品,且成品率有所提高。
炉钧烧制分素烧和釉烧两次烧成。炉钧的胎体先经过1000℃左右的温度素烧,然后施釉,釉层一般上厚下薄。釉烧过程并不复杂,属急火速烧,但用火及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较难掌握,产品易变形,底足常多垂釉、窑粘和炸裂,成品率极低。正是因为炉钧是在极端环境下烧制而成,釉面常呈现出温润古朴、浑厚内蕴的特征,釉色丰富且少有浮光,多以蓝、绿、红色调为主体。因着色剂聚柒形成红、紫、绿、金、银、铜色斑点或结晶体,金星斑点似炼金炉中金星飞溅,银星斑点则像蔚蓝色的夜空群星闪烁。

编辑本段北方炉钧的艺术成就

一、秞质古补典雅厚重沉稳。炉均温蕴古朴,秞面常常没有浮光。浑朴敦厚,含蓄内蕴,给人久远,朴实,庄重的感觉,这是炉均的特征之一。
二、釉色五彩斑斓变化莫测。炉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有单色釉和多色秞。单色釉指秞面以一类釉色为主,其中以红色为主的釉色有玛瑙红,鸡血红,朱砂红等;以蓝色为主的釉色有孔雀蓝,天蓝,月白,天蓝等;以绿色为主的釉色有玉清等;以紫色为主的秞色有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等;以灰色为主的釉色有瓦灰,鸽灰,蓝灰,青灰等;以绿色为主的釉色有瓜皮绿,孔雀绿,鹦鹉绿等。多色釉指同一器物上出现两种以上单色类釉,包括1彩斑类秞,指同一种器物的釉色上出现其他颜色斑块,斑点,条状色彩。因着色剂聚集成红、紫、绿、金、银、铜色斑点或结晶体,有的如簇簇山花竞相开放,有的似前片片雪花晶莹剔透,银星斑点像蔚蓝色的夜空群星闪烁,金星斑点似炼金炉中金星飞溅,这也是炉钧的特征之一。2多色釉,指一种器物上有两种以上大面积的片状、条索状、云雾状、山水状色彩。多色釉的炉钧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竟芳。在一件炉钧器物上,从上到下可见到蓝,红,紫色形成分段彩虹样色泽是炉钧一特征。
三、纹路千姿百态。炉钧色彩万变,多种奇妙美丽的纹路,更增加了炉钧的神奇与珍贵。
四、秞画意境无穷引人联想。炉钧由于釉色窑变及各种奇美纹路的相交叠置,浑然构成一幅幅的神奇的天然图画,有的在青色背影上弥漫各种红色的流纹,像雨过天晴泛朝霞;有的青、紫、红、蓝诸色交错掩映,宛如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有的深蓝色衬托着银色斑点,犹如星辰满天。有的似雨后彩虹,有的似礼花满天,有的似山花烂漫,有的似焰火夺目,有的高贵典雅,有的富丽雍容。同一作品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人来观赏,气象迵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器色釉之窑变花釉
从清代景德镇窑单色釉瓷器发展脉络——点赞华艺2014秋季拍卖单色釉缩影
炉钧釉
流动的色彩——炉钧釉!
钧瓷行情
卢钧与炉钧的辨析之关于:炉钧(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