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尴尬的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所谓“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大部分工科专业而言,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经济管理专业而言,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这是令人困惑的问题。
表1 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
6201
财政金融类
6203
经济贸易类
620101
财政
620301
经济管理
620102
税务
620302
经济信息管理
620103
金融管理与实务
620303
国际经济与贸易
620104
国际金融
620304
国际贸易实务
620105
金融与证券
620305
国际商务
620106
金融保险
620306
商务经纪与代理
620107
保险实务
620108
医疗保险实务
6204
市场营销类
620109
资产评估与管理
620401
市场营销
620110
证券投资与管理
620402
市场开发与营销
620111
投资与理财
620403
营销与策划
620112
证券与期货
620404
医药营销
620405
电子商务
6202
财务会计类
620201
财务管理
6205
工商管理类
620202
财务信息管理
620501
工商企业管理
620203
会计
620502
工商行政管理
620204
会计电算化
620503
商务管理
620205
会计与统计核算
620504
连锁经营管理
620206
会计与审计
620505
物流管理
620207
审计实务
620208
统计实务
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除了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类专业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教学对学生技能容易把握以外,其他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比较空,虽然各个开设专业的学校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请你们凭良心问一下自己,你开设本专业的底气足吗?学生有专业技能吗?这些专业技能靠谱吗?学生真的能学到东西吗?学生就业有竞争力吗?恐怕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不敢予以肯定的回答。
高职教育关于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很多,有一些是不能完全怪高职院校的,比如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现在全国几乎所有高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都面临这个问题,中国人太多了,每年5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其中经济管理专业大概有70万人,对人才市场的冲击力是巨大的。经济管理是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经济管理人才大多数是学校培养不出来的。
一、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   滥设专业很普遍。
许多高职院校认为,专业设置较多是学校实力的一种体现,其实这是错误的。不管市场是否需要,人为设置一些空洞的专业是没有意义的。表1专业目录中,共36个专业,对高职院校而言,大多数是空洞的专业。以上许多专业到了研究生阶段才有意义,如财政金融类专业,高职学生的素质根本驾驭不了。
滥设空洞专业,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即使社会上有少量的人才需求,也很容易被其他专业的学生替代掉。比如市场营销类专业,其他专业的本、专科生就业后很容易就可以胜任高职的市场营销岗位,而且其他专业的学生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比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更好,他们的就业更具有优势。
第二,拥有技能证书并不意味着真正掌握技能
在整个经济管理领域,以劳动部岗位技能鉴定为代表,可以通过考试拿证的证书五花八门,如市场营销、文秘、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等,真正是不怕你拿不到,就怕你想不到。这些证书中,大部分是意义不大的,都是理论到理论。证书已经变成了一种产业,劳动部成了这个产业的代言人。现在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考证都有具体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如果学生不拿一两个技能证书就不能毕业,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学生确实拿了证书,但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大专生人才的素质总体上是否定的,这是不用争论的事实。
第三,招生形势好并不意味着专业设置好
许多高职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往往很盲目,因为他们有很多基本问题搞不懂,比如,管理人才的工资高并不意味着你的孩子或你本人学管理将来就业收入就高。因为许多人不懂,何况许多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其他专业服从,加上许多专业就招一个班,造成了高职院校许多空洞专业招生形势似乎也不错。现在就业困难,大家也都能理解,因此,从就业方面也难以发现问题,何况现在的就业统计体系存在很多虚假的成分。所有这一切就掩盖了专业设置的问题,表面上一片和谐,实际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样,许多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异化后变成了拥有一张大专文凭的代名词,这是它唯一的意义,学生拿到了大专文凭,但是没有怎么学到东西。
二、几点建议
1、建议教育部重新修订高职专业目录
将大多数空洞的专业限制在成人招生,应届大专生不得开设类似专业。另外将现有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教学资源适当向其他工科专业转移,在工科专业开设一些工科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新专业,此外可以适当增加工科专业的经济管理类选修课。
可以考虑放开高职专业目录,这样一些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开设一些社会需求好的全新专业,带动其他高职院校发展。
2、高职教学指导思想不能千篇一律
强调技能变成了高职教育的最大一根指挥棒,这是有问题的。中国地方很大,地区间学生素质很不均衡。对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学生质量较好的地区,许多大专生的素质明显高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本科生。一些只能针对本科生开设的经济管理专业,在一些学生素质较高的大专院校开设也没有什么问题,教学模式完全可以适当向本科教育倾斜,或者探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一刀切是不对的。
3、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
现在社会对高职经济管理学生有诸多不满,专业知识不足恐怕还是个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思想品德、刻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缺陷。高职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素质教育,这方面的问题不是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所能解决的,恐怕高职院校的所有教师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上课时经常抽空向学生讲这方面的内容,这绝不是跑题,而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任。我几乎每学期教学评价都是优,学生对我的讲课模式比较认同,不过有督导听我上课时不敢说多,呵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1221”办学模式带动旅游类人才培养
3月5日高职单招报名开始!单招学生和普通高考录取学生有无区别?
【就业】沪2016年中职毕业生:平均起薪突破3000元
读职校还是上高中,看完秒懂!
以服务求发展 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摘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