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钩沉] 清明时节忆故人,关于外祖母的点点滴滴..

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疫情之前的某年清明节,我们老哥仨,去给已经故去多年的姥姥烧纸祭祀。早年间的荒丘野塚,如今也已经修缮成了高标准的墓园,我们到达姥姥墓地时,只见墓园之前广场上车水马龙,售卖祭祀用品的摊床延绵一片,先人的安眠之地,竟毫无荒凉冷清的感觉,反倒是显得热闹非凡!

可今年三月至今,突然爆发的这波疫情让人猝不及防,小区封闭管控宅家,去给姥姥上坟烧纸祭奠,已然成为一种非分之想,于是只能用这手中拙笔,写出感怀追思之情,聊表心中歉疚。

屈指算来,姥姥已经离开我们好多年了。悠悠岁月,似乎冲淡了我们对她的思念,只有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在她的墓前,我才格外清晰地忆起小时候与她朝夕相处的温馨时光。

我的姥姥其实是一个极普通的老太太,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默默无闻的老年女性一样,她有一双裹过的小脚,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她有个不能称其为名字的“名字”:王唐氏。凸显着那个时代妇女地位的低下。姥姥的命很苦,我母亲四岁时,我的姥爷就因病去世,她含辛茹苦,寄人篱下把我母亲抚养成人。

小时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母总是匆匆忙忙的,匆匆忙忙的上班,匆匆忙忙的吃饭,家里平时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而姥姥是和我朝夕相处最多的人,也是最为和善的,她从不打骂我们,闲暇时还给我们讲故事,尽管她没有什么文化,但我觉得她讲的故事是最生动有趣的。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她的讲述,我们知道了人世间的是非美丑,忠奸善恶,她可以称得上是我的开启心智第一人。

她也是我们家起的最早,睡的最晚的人。为我们全家人做饭,还要为家里洗洗涮涮,收拾屋子,出去买菜,我们哥仨中的谁如果生病了,还要带我们上医院。她好像从来不知疲倦,尽管有时也发发牢骚。父亲母亲,除了周日,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只有姥姥,时时刻刻和我们在一起,我感觉她比母亲还要亲!

小时候,我们弟兄三人中,要数我的身体是最不好的,常常生病,是姥姥牵着我的手,带我去求医问药,化验打针!由于常常要做尿和血的检验,久病成医,大字不识几个的她,后来居然能很内行的看懂了化验单上的各种数据。

姥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还记得她把很小的碎布条条,用浆糊一层层地粘到一块平整的木版上,做成布鞋底的原料,比量着我们脚的大小做鞋样,然后戴上老花镜,上鞋面,纳鞋底,千针万线密密缝,让我们穿上一双双舒适合脚的千层底的布鞋。而如今我们逢年过节打扫卫生扔掉的旧衣物,不知要好过她做鞋原料的多少倍!有一天她听戏匣子(她对收音机的俗称)发表了感想:上消(学)可不能娇闹自满呀!有一次我和小三玩抓瞎子,一件棉猴反穿着。小三站在楼梯边上一脚踏空,从十几层木梯滚到地下室。三儿哇哇哭。姥姥吓坏了也跟着哭,哭了一会三儿沒事了,看着姥姥他倒笑了。

                                           照片中的人物便是我的姥姥。

  (这两张照片前后先相差大概7-8年吧,上面一张拍摄于文革前,长春市某某路。下面一张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初吉林延边农村某地,第一张照片拍摄时她心情舒畅笑容可掬。第二张照片拍摄时看得出她心事重重的样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的父亲母亲在所在单位,经历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姥姥在我们家,也跟着饱受了惊吓恐惧,颠沛流离之苦!在我们家下放延边农村的艰苦日子里,她殚精竭虑,养鸡喂鸭,开荒种菜,缝补浆洗,把本已破败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吃不够姥姥烙的千层家常饼,听不尽姥姥讲的传奇老故事。姥姥不知道“集体户”的含义,于是她非常诧异那些男孩女孩为啥要住在“机器库”里……

岁月悠悠,我们一天天长大,而姥姥却一天天衰老。终于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某天,孱弱多病的她跌倒了,患上脑血栓,半身不遂。一年多卧床不起的白发苍苍的姥姥,她、眯着眼缩成一团,几近失明,她已经瘦骨嶙峋,孱弱不堪,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终于有一天,姥姥竟突然辞世了,没有一点先兆,走的很安详!我因为工作原因(在运输公司开车),竟然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

处理完她丧事的那天晚上,我不听父母的劝阻,要坚持睡在姥姥辞世的屋子里,在朦胧之中,她好像来到了我的身边,慈祥地看着我说:“姥姥要走了,要去陪你姥爷去了,我的外孙咂,逢年过节记得给我送点钱那!”说着就急匆匆的向外走,我拉住姥姥的手,不肯放开。却怎么也拽不住她,情急之下,我便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唤:“姥姥!姥姥!……”忽然间,我被父亲摇醒了,母亲也在我身边,说我做梦魇住了,坚决地让我离开姥姥去世的那个房间。我其实也明白那只不过是南柯一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嘛,但我其实倒宁愿相信那是姥姥来和我告别的!后来多少年过去了,我竟再也没有梦到过姥姥!

姥姥生活的时代,生活物资较为匮乏,小时候有了什么好吃的,也是先尽着我们享用,很多时候就吃些我们的残羹剩饭,等我们生活逐渐改善和提高了时候,姥姥却已经不在了!有时候,我忽然天真地想,要是姥姥能活到现在有多好啊,我好想像她当年喂我吃饭一样,用亲自烹调的美食佳肴喂上她一次,哪怕她只吃上一口!但我知道这只是我头脑中的幻想!“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是刻骨铭心的体会到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其实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活了一把年纪的我,早就活明白,每一天每一步,其实我也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终将有一天,我要去见姥姥的。姥姥已经离开我好多好多年了,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再提及她,但我的内心深处,却依然感受着她对我的殷殷慈爱!这种爱,是那样的日久弥新,是那样的地久天长......

一林冷月写于2022年4月4日清明节前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的故事,听我慢慢讲来
清明时节
思念如马,自别离,未停蹄
我那沉默又倔强的姥姥啊
这位老教师身上彰显的风范,让人感佩!|随笔
一个中国母亲这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