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逼孩子学习和放任孩子,哪个更残酷?



说起快乐教育,我还真有种哑巴吃黄连的苦!


因为自己小时候是从“残酷教育”中走出来的,所以我不由得暗暗发誓:将来我的孩子一定要顺其天性自由疯长,一定不能学得太辛苦!


然而,我很快就被现实打脸了。


三岁前,我还是坚持放任孩子自由玩耍,却在某一天发现,别人家的孩子早已跑出去好远好远:


表姐家的女儿4岁,能数清三国演义中不少人物志;

同事的儿子只比我女儿大半年,却懂得算术,说得外语;

16岁的女孩武亦姝诗词量惊人,才华横溢,秒变国民才女;

隔壁邻居的宝宝4岁能说3种语言,常随父母飞往国内外,眼界和知识面甩同龄人好几年的差距......


这些见多识广的孩子,不是行千里路,就是读万卷书。再回头看自家的孩子,书是堆了不少,却很少翻阅,大多数时间都是自由散漫,玩玩具、看动画、出去疯......是啊,真是好自由、好开心,但也好忧桑!


从那时起,我一改“慈父”笑面,带着曾经那股努力的劲,开始帮孩子全面恶补,一点点补充灌溉。


直到现在,看到孩子每天的进步,我仍心有余悸,如果我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她将来能跟上同龄人成长的步伐吗?



父母到底是该逼孩子学习,还是该放任孩子、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说到这个话题,让人不由想到著名钢琴家郎朗的成长之路。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曾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其奋斗中的坎坷经历。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曾说:“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郎朗是被逼出来的“匠人”,其父亲的教育方法毕竟只对少数人有效,对这种牺牲童年幸福的成长方式不敢苟同,孩子在童年时期应该“放任”一下。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前途的设计师,

而所设计的就是孩子各自的性情


不少人觉得郎国任的教育方法很残酷,比如用非人的打压方式来让郎朗努力弹琴,之后又辞职,让妻子一人承担家庭的开支,带着郎朗去北京求学;郎朗9岁时,因为误以为儿子贪玩误了练琴,勃然大怒的他甚至扔出狠话:要么跳楼,要么吃药!郎朗的童年就在不断的练琴练琴练琴、挨打挨打挨打中度过,郎国任从未给过郎朗第二个选项……


这是一种颇受争议的教育方法,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和快乐,但是比起郎朗父亲的残酷,我们也不应忽视另一种残酷。


比如一些家长以反对过分干涉孩子为由,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比如有些家长只顾着赚钱,把孩子扔给老人或者保姆来带,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比如有些家长一边对着手机、电脑、麻将桌全情投入,一边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啊,要不将来没出息”;比如有些家长为了自己省力,把电视、手机、平板交给孩子尽情“享用”,让孩子在动画片和打游戏中打发自己的童年。


也许你会好奇,这最多算是不妥,但是也不算残酷吧,至少孩子没受罪呀。可是我们现在不陪孩子苦练“七十二变”,将来要他如何面对人生的“八十一难”呢?!




人生前期不嫌麻烦,后来才不会错过让你心动的风景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蔡康永《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蔡康永的这段话在年轻人听来,会有一种自己曾经可以做却没有尽全力去做的后悔感。在做父母的听来,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在孩子想放弃游泳的时候,应该对他说一声:孩子,你再坚持一下;在孩子觉得英文困难之时,应该帮助他爱上英文,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太任性。不要让未来的孩子埋怨你现在没有逼他坚持,折腾未来的你。

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父母的思想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远。好的父母应给孩子这两样: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的能力!


有个朋友是一所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年纪轻轻已是正高职称,在业内很有名气。她的孩子比起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即使孩子没那么努力,相信依靠她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孩子将来也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这个朋友并不满足于孩子的“衣食无忧”,她深知,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比拼的不仅是孩子本身,也是孩子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眼界阅历、对政策的了解,以及物质条件、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于是从孩子两三岁起,她就开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陪孩子读国学经典、带孩子听音乐会等。


然而有些家长,在孩子该学各种技能的时候却放任孩子玩游戏、看电视、玩手机,完全忽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举个例子,李小璐和贾乃亮的女儿、国民闺女小甜馨因其好性格受到网友的喜爱,依靠其知名度以及父母为其打下的基础,相信将来也不会过的太差。然而李小璐、贾乃亮还是没有放松对小甜馨的教育,虽然才四岁,芭蕾已经跳的像模像样了!




孩子被“逼”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残酷”的,但在残酷的背后,可以看出父母培养孩子各项特长的远见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决心。我们不一定都要学习郎国任似的教育方式,但是必须让孩子懂得学习和坚持的意义,决不能让放任害了孩子。


最后,附上一段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习的年龄被“逼”出无限潜能,每个父母都可以给孩子一辈子受用的能量。


这些小学资料很有价值点击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爸妈,为什么当初你们不逼我学?!”
靠父母拿奖,他真是个天才
致家长:不逼孩子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优秀!(转给爸妈)
如何避开棍棒的同时,培养孩子成为下一个钢琴家郎朗
孩子想不学就不学,那还要家长干什么?”犀利评论揭露的真相扎心了……
被误解的“放养教育”,正在毁了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