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品国礼】宫廷专享收藏佳品

【精品国礼】宫廷专享收藏佳品

2014-10-01 黄金历史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细薄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然后再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所使用的珐琅釉又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在中国古代,景泰蓝曾经深得元、明、清几朝统治者的喜爱,是一种宫廷专享的皇家艺术品。而现如今,景泰蓝也成为了收藏市场上的抢手货,屡屡在重要的拍卖会上现身并拍出高价。

市场分析


  近年来,掐丝珐琅的市场收藏行情逐年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人们的收藏热情也被再次激发起来。珐琅器作为市场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凭借近年来拍场上的不俗成绩,受到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关注。


  北京故宫藏瓷数万件,珐琅器也就六千余件。流失在海外的也就两千余件。清宫造辦处珐琅作所制御用珐琅器不惜工本,追求精益求精,在很长时间内,作为皇家用器,主要由 宫廷内御用作坊制作,除少量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恩赐给王公大臣外,民间很少流传,难得一见。所以珐琅器愈发显得珍贵,更多是作为尊贵地位的象征,即便是在 宫廷内,也多是在正式场合使用,难进寻常百姓家。因此,无论是在历代收藏中,还是在当今艺术品市场上,珐琅器向来都被视为贵重之器,倍受珍爱,所以收藏价 值与日俱增。

  拍场上掐丝珐琅器价格一路飙升,成交价屡屡破千万、亿元大关。“这都是稀缺性与时代结合的产物。”掐丝珐琅行情近年来逐渐启动。正在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儿"。


  此件景泰蓝塔型镂空熏香灯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像这样一对出现在市场的非常难得,且保存如此完美,近期将会在香港拍卖会现场与广大爱好者见面。


画珐琅六颈瓶,清雍正,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11.6cm,最大口径4.9cm。清宫旧藏。

瓶侈口,长颈,圆体,管钮形盖,肩部另出5枝细长圆管颈,连盖中央之颈口共6颈,故名。盖为黄珐琅地,饰紫、藕荷、浅绿、蓝、红色5朵折枝宝相花。肩施宝蓝地,周边细颈下绘如意头,间饰红折枝花。瓶身黄珐琅地饰缠枝宝相花,红瓣,宝蓝心,浅绿蕊,衬托以绿叶。足部黑地饰红色折枝菊花。足底中心双蓝线方框内署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六颈瓶图案描绘工致,花卉排列整齐有序。在珐琅地色的设计上,使用了黄色及当时流行的黑色。纹饰中又作了白、青、蓝三色退晕处理。此瓶整体设色清晰鲜明,色彩对比强烈,绚丽而又和谐。图案花纹用笔细腻,制作工艺考究,造型新颖独特,是清雍正时期画珐琅器中的新器形。


掐丝珐琅兽面纹出戟罍,清乾隆,高45cm,口径29cm,足径31cm。清宫旧藏。

  罍圆形,四出戟,两道镀金弦纹界出器物的颈、肩和腹。颈部饰云头式开光,内饰兽面纹,肩部饰夔、凤纹并凸起铜镀金乳钉共12个,腹部饰兽面纹,足上纹样与肩部同。底镀金光素无款。

  此器系仿青铜器罍制作而成,胎体厚重,造型端庄古朴,是清乾隆朝一件颇具特色的掐丝珐琅仿古器皿。


掐丝珐琅花卉纹玉壶春瓶,明,御用监制造,高27.1cm,口径7.4cm,足径9cm。清宫旧藏。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梅瓶,明早期,御用监制造,高21cm,口径4cm,足径5.5cm。清宫旧藏。


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清乾隆,通高39cm,宽25.5cm。

  执壶以黄金为胎,葫芦式。铜镀金龙首流,如意形曲柄,执壶下置铜镀金錾莲花纹底座。壶通体以蓝色珐琅为地,饰掐丝珐琅缠枝莲花纹并作多处开光,内施画珐琅,分别彩绘仕女以及山水、花蝶图等。壶身多处镶嵌珍珠和珊瑚。底錾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执壶的制作同时运用了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工艺,掐丝线条规整,图案绘饰精美。加之以黄金做胎并镶嵌珍珠和珊瑚,使该器尽显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


掐丝珐琅大佛塔,清乾隆,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通高231cm,底径94cm。清宫旧藏。

  佛塔为紫禁城东北角梵华楼内陈设的6座巨大佛塔之一。此塔依照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中覆缽塔之式样造型,由日月、宝珠塔顶、掐丝填珐琅梵文13级塔刹、覆缽式塔肚、掐丝填珐琅梵文圆形塔基以及掐丝填珐琅狮纹、金刚杵纹束腰方形塔座等几部分组成。佛塔随设佛窝一座,内置一镀金铜佛。塔座正面镌楷书“大清乾隆甲午年(1774年)敬造”九字款。此佛塔气势宏伟,制作工艺复杂,各部件衔接紧密,据遗存的清宫匠作则例载,佛塔的制作集中了大器匠、掐丝匠、錾花匠、镀金匠、填蓝匠等各种不同的工匠达11种之多。仅此塔造价即耗银近70万两。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和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弘历先后两次下旨烧造大型掐丝珐琅佛塔,每次烧造6座。这12件巨大的佛塔分别陈设于紫禁城东北的梵华楼与西南的宝相楼内,其高度相同而形制各异。这12座雄伟的珐琅佛塔需要众多工匠进行纷繁的工艺协作,工程庞杂,作为空前巨大的珐琅精品,其显示了乾隆年间殷实的国力和高度成熟的珐琅工艺。

掐丝珐琅甪端,明万历,御用监制造,通高36.5cm。清宫旧藏。

  甪端昂首,独角,二目圆睁,双耳,口微张,以为散香之用,四爪为器足作直立状,圆形垂尾,足下踏掐丝珐琅蛇。通体饰豆绿色珐琅地,用红、黄、蓝、白等色珐琅填饰纹样。甪端的头部可掀开,以便放置熏香。头部内镌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

  掐丝珐琅甪端的制造始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这是对金属胎珐琅器进行断代研究的一条重要依据。掐丝珐琅甪端在紫禁城宫殿中皇帝的宝座前多有陈设,使殿堂中的气氛更加肃穆威严。


画珐琅花鸟纹瓶,清乾隆,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44cm,口径14cm,足径15.2cm。清宫旧藏。

  瓶侈口,直颈,鼓腹下收敛,圈足。内壁施浅蓝色珐琅,口、足沿镀金,足内施白色珐琅,光素无款。通体以红色珐琅为地,用红、绿、蓝、粉、黄、白等色彩绘太湖石、牡丹、玉兰、绶带鸟纹。画面用晕染技法,描绘浓淡有致,画风写实。红色珐琅地将画面烘托出浓厚热烈的色彩效果。

画珐琅开光提梁壶,清乾隆,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通梁高37.8cm,口径8.8cm,足径13.3cm。清宫旧藏。

  壶铜胎鎏金,八棱形,腹部八面开光饰四季花鸟与山水图案。铜鎏金细流。壶上提梁中间握部为双瓶形金星玻璃,以便隔热。八方式珐琅盖,盖上铜鎏金八方盖钮,钮下饰红珐琅边黄地大卷叶花。壶颈分八栏,每栏饰多彩大卷叶宝相花。壶底施白珐琅釉,蓝珐琅双栏内署仿宋体“乾隆年制”竖行四字款。壶下有铜胎鎏金八方台座,四鎏金卷云足。台座中央置八方扁瓶式油缸,供点火加热用。

  此开光提梁壶造型仿西洋式,但装饰图案的色调及风格完全是中国化。此壶设计巧妙,做工精细,腹部山水花鸟画笔墨工致,设色明快,是乾隆朝画珐琅器中的罕见珍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熏,明早期,口径14cm。

  熏为圆球形,盖、器各呈半球状,中部有启盖钮可以开合。炉内有以大中小3层活轴相连的同心圆环,各环轴与炉耳轴成交错十字形,无论外层球体如何滚动,悬于三环中心的炉体总会保持水平状态,无倾斜之弊,故此器又称“悬心炉”。薰外表通施天蓝色珐琅釉作地,饰各色缠枝莲3层共12朵,掐丝细致,填釉饱满,色泽稳重,纹饰流畅。盖顶、炉底及口缘处均有铜镀金圆形镂花古钱纹透孔。

  此器为熏香用具,结构设计奇特、精巧、合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唐代的出土文物中已发现数件银质悬心炉,但明早期掐丝珐琅悬心熏炉此为仅见。

掐丝珐琅胡人捧瓶座落地烛台,清康熙,通高131cm,底座长23cm,宽27cm。

  灯座造型为一胡人单腿跪于方座之上双手托举观音瓶,瓶上置蜡钎,灯盘一侧有莲瓣形灯挡。通体以蓝色珐琅釉为地,瓶身及灯盘等处饰彩色缠枝莲纹。胡人深目高鼻,胡须浓密,身穿罩甲,甲饰缠枝莲及菊花纹,并于前身后背饰各色“寿”字,人物的头、腿、足部均镀金,面部表情丰富生动。

  此器釉色灰暗,砂眼较多,为清早期掐丝珐琅作品的风格。灯座的胡人形象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画珐琅山水图双耳炉,清康熙,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5.4cm,口径6.4cm,足距5cm。清宫旧藏。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盘,明万历,高2.9cm,口径23.3cm,底径16.2cm。

  盘折边口,平底。内外饰彩色花卉纹。盘内心施淡粉白色珐琅釉,其上满布缠枝山茶花纹,内壁及折边施天蓝色釉,上饰花卉纹。盘外壁天蓝色釉地上掐丝如意云头纹,盘底饰缠枝莲纹,正中以如意云头纹围成长方形边框,内嵌铜镀金片,其上镌楷书“大明景泰年制”六字双行款。

  此器纹饰缜密,掐丝纤细。在如意云头纹框栏内刻款为明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明显特征,此器原款被挖,原款应是绿地掐丝填红釉双勾“大明万历年造”款,景泰款系后人改刻。

掐丝珐琅出戟兕觥,清乾隆,通高11.4cm,长13.5cm,足径7 x 5.2cm。清宫旧藏。

  兕觥盖前部为兽头,头上有双角,颈、背部有铜镀金出戟,短双翅。器身呈匜形,前有流,后有鋬,圈足。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掐丝云雷纹为地,上饰红色及宝蓝色夔凤纹;盖前部填彩色釉兽面纹。底部镀金,双方框内錾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器为清乾隆年间仿照商代青铜盛酒器兕觥而作,造型庄重古朴,釉色纯正典雅。

  掐丝珐琅葫芦纹盨式炉,清乾隆,通高10.4cm,口径9.7cm,底径7.7cm。清宫旧藏。

  炉为盨式,扁圆腹,两侧有兽耳,盖上有铜镀金四螭钮,圈足下承铜镀金四兽面足。通体施天蓝色珐琅为地,盖面饰兽面纹,边缘饰葫芦纹及三角形等几何纹,炉身饰葫芦纹及变形几何纹。底部以蓝色珐琅为地,饰四朵缠枝花纹,中心镀金双方框内錾刻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炉为仿古青铜器造型,制作工艺复杂,掐丝工整,镀金光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清中期,高45cm,长28cm,宽22.5cm。

  香熏一对,以甪端为造型,铜胎,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成,置于宝座左右各一。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夷之语,知远方之事,好生恶杀,明君在位则奉书而至。将甪端陈设在宝座两旁,显示在位皇帝是圣明之君。

掐丝珐琅明皇试马图挂屏,清乾隆,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长63cm,宽119cm。清宫旧藏。

  挂屏长方形,紫檀木框,铜镀金地。挂屏分为左右两扇,右扇刻乾隆御制诗,内填蓝色珐琅,其诗曰:

  我曾見趙霖六馬傳貞觀,立石像人人拔箭。

  數騎尝寇陷陣中,凜凜英風千載羨。

  茲乃歌韓幹試馬寫明皇,疑是溫泉初罷醼。

  挼鞍袖手顏微酡,兩人夹持尚兢戰。

  嗚呼,開創何雄守何弱,宴安酖毒忽尔忘天眷。

  漁陽鼙鼓來動地,難免蜀道崎嶇擁款段。

  畫圖所貴鉴戒存,瞿然撫古興遐嘆。

  戊子新春月御题。

  由诗可知乾隆皇帝题此挂屏乃意在以古警今,告诫清王室勿忘骑射。左扇掐丝《明皇试马图》,内容取自唐代画家韩干的作品,人物形象及马的神态之刻画惟妙惟肖,犹如绘画之传神。画面中镌出“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等印鉴20余方,宛如原作一般。

  挂屏掐丝线条流畅,且不失法度,珐琅色彩纯正,以其铜镀金为地的装饰方法,风格独特。此挂屏为乾隆时代珐琅工艺与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型作品。

铜胎掐丝珐琅狮戏球海马纹碗,明中期,御用监制造,高10cm,口径22.2cm,足径9.1cm。清宫旧藏。

  碗圆形,直口微撇,敛腹,圈足。足内镀金,足外缘阴刻楷书“景泰年制”四字款。碗的内外口沿处均饰锦纹。内壁下部饰绿色海浪,上有黄、白、红、深蓝、浅黄、墨绿色海马各一只。外壁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六只不同颜色的狮子,舞红色飘带作戏球状。

  明中期以后,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题材日趋丰富多样化。缠枝莲花纹虽仍是主要装饰,但同时各种瑞兽纹样也普遍出现在珐琅器的纹饰上。布局风格则日渐繁缛。此件狮戏球海马纹碗内外壁均以动物为主题纹饰,对动物的动作形态把握得比较准确,是明中期一件烧制较成功的掐丝珐琅器。其足内款识系伪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掐丝珐琅典型器欣赏
故宫藏珐琅 清代(一)
馆藏大系丨故宫博物院珐琅之清代篇(三)
故宫博物院 藏 掐丝珐琅器
国粹珍品—盆景欣赏[组图]
故宫博物院明清花器特展(欣赏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