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照片:上海衡山路旧景

衡山路为法公董局于1922年修筑,连接淮海路和徐家汇,当时以贝当路命名,1943年改称衡山路。衡山路沿线多是花园洋房和高档公寓,是当时法租界里的高档次住宅区。

1920年代,刚修筑的衡山路,当时称贝当路。

1920年代,幽静笔直的衡山路,两旁的法国梧桐还刚栽下,未繁茂成荫。远处那座尖顶高耸的哥特式风格建筑是徐家汇天主教堂。

1936年,顺眼望去,衡山路直达徐家汇天主教堂,马路的右侧是当年刚落成的毕卡地公寓(今衡山宾馆),法新租界里最高的建筑,左侧是建于1932-33年的凯文公寓。行道上的法国梧桐已茂盛成荫起来,其实法国梧桐并非梧桐树,而是叶子似梧桐的三球悬铃木。

1936-39年,坐落于贝当路(今衡山路)汶林路(今宛平路)交角上的毕卡地公寓,于1936年建成,曾长期是上海西南区域内的最高建筑。

1936-39年,毕卡地公寓,衡山路。

1940年代,衡山路上的集雅公寓,1942年建成。影像右侧高耸的水塔地处永嘉路,是董家渡水厂的第三号水塔,建于1922年,容量1000立方米。

1928年,坐落于衡山路上(近乌鲁木齐路)的国际礼拜堂,砖木结构,建成于1925年,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

1930年代,美国学堂的操场上正举行运动会。与国际礼拜堂隔路相对的是美国学堂(亦称美童公校,学生为美侨子女),校舍建筑风格以美国费城独立厅为蓝本,拥有一流的体育馆、操场和礼堂,始建于1922年。

1930年代,美国学堂的操场上举办的社区运动会。

1930年代,美国学堂的操场上举办的社区运动会。

1930年代,美国学堂的操场上举办的运动会。

美国学堂始于1912年,原先的校址在四川北路,1923年搬迁到衡山路。学堂周遭居住的大多是美侨,学堂这里也成为他们的社区活动中心,经常举办各种社会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的故事(十六)
TuGus--途加网-有情调的街:漫步上海:细数十大情调各异之街
徒步衡山路,穿越老上海法租界,感受老上海的优雅小资
衡山路
住在上海最有腔调的4条路上
梧桐树下集雅公寓的故事,范文照又一设计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