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列方1759
地黄煎丸1
【处方】 生地黄汁1.2升 生杏仁汁600毫升 薄荷汁600毫升 生藕汁600毫升 鹅梨汁600毫升法酒1.2升 白蜜120毫升 生姜汁600毫升 柴胡120克(去芦,焙)木香120克 人参60克 白茯苓60克 山药60克 柏子仁60克 远志60克(去心)白术60克 桔梗60克 枳实60克(麸炒)秦艽90克(去芦)麝香6克(另研)熟地黄120克
【制法】 前八味,入陶瓷器内慢火熬成膏,再将后十三味研为末,入膏中拌匀,捣制成药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饭后以甘草汤送下,每日三次。
【备注】 本方方名原作"地黄煎",与剂型不符,现据《妇人大全良方》卷五改。
【摘录】 《中藏经》卷下
 
 
 
 
 
 
吃出来的好睡眠
中国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失眠是指经常性睡眠不足,或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甚至彻夜难眠。
 吃出来的好睡眠食疗方:
 一 龙眼莲子羹
 配方 龙眼肉20克,白莲子20克,百合20克,冰糖20克。
 制法 先用开水浸泡莲子,百合。将龙眼肉,莲子,百合,冰糖放入大碗中,加足水蒸透,即可食用。
 功效 补益心脾。
 用法 早晚服用。
 二 白鸭冬瓜汤
 配方 白鸭1只,茯神30克,麦冬30克,冬瓜500克。
 制法 茯神,麦冬用纱布包好后放入洗净的鸭腹内,加水1000一1500毫升,先煮40分钟,然后添放冬瓜,煮至鸭肉熟透,冬瓜烂熟,用盐调味。
 功效 宁心清热,滋阴安神。
 用法 吃鸭肉和冬瓜,喝汤,分2一3餐食完,可常食。
 三 桑椹茉莉饮
 配方 桑椹20克,百合20克,茉莉花5克。
 制法 桑椹,百合浓煎,将沸汤倒入装茉莉花之容器中,加盖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 补血安神开郁
 用法 每天1剂,分早晚服食。
 
 
 
 
 
有助抗衰老的六个好方法
衰老是人们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正如死亡无法抗拒。衰老是一切生物个体伴随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必然过程,它表现为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及功能的减退。
 衰老的进程虽然无法避免,但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延缓衰老。
 如何才能夠延缓衰老呢?一些好方法有助减缓衰老速度。
 一 积极向上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能使人更显容光焕发,充实的工作和多姿多彩的生活能使人保持健康的最佳状态。
 二 合理饮食和轻度饥饿
 合理的饮食是保持人体年轻的重要因素。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鱼,肉,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物质,能有效延缓衰退的进程。轻度饥饿,每天摄取热量最多为6不000焦耳,人体细胞活动就足以能加速新陈代谢,因此,医家主张每餐八分饱。
 三 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还可丰富日常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主动安排好工作和生活,从而增强心理功能。
 四 广交朋友
 朋友多,趣味浓。广交不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兴趣浓浓。彩色纷呈的生活,可将人的情操陶冶,忧愁丢到九宵云外,使人拥有青春焕发的心理。
 五 性爱刺激
 富有规律的性受刺激能促进人体的荷而蒙生成,从而增人体免疫功能,并能产生一些令人惊讶的返老还童的效果。
 六 在低温中保持良好睡眠
 人在室温17C的房间里睡觉,可以防止早衰。因为温度越高,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进行得越快,人也就衰老得快。
 
 
 
 
 
 
遵循睡觉四个戒律,人很难变老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对睡眠有独特的见解,按照他教的睡觉四个戒律,人很难变老。
 一 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
 睡觉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时(睌上11点一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有病就不好治了。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先伤肝,后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问题带来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晚睡的人,眼晴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既使白天补回来,但身体气血己经损伤大半了。特别提醒的是,睡觉的最佳时间在晚上11点之前。
 二 睡时宜一切不思
 很多时候,失眠源于入睡时有挥之不去的杂念。此时,不要在床上辗转反侧,以免耗神,更难入睡,最好的办法是起坐一会儿再睡。也可以在上床睡觉前,简单地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三 午时宜小睡或静坐养神
 午时(上午11点一下午1点),此时如条件有限,不能睡觉,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其实,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3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5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四 睡眠一定要早起
 对人体养生而言,早起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要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冬天不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前起床。早起的好处,可以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如果起床太晚,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完成排泄功能。此外,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在早晨7点到9点最为活跃,是营养吸收的黄金时段,千万不要赖床。
 
 
 
 
 
 
 
地黄煎40
【处方】 生地黄汁2合,铅丹(炒)1两,猪牙皂荚1挺(去皮,酥炙,为末),白蜜2两。
【制法】 上和匀,以瓶子盛,密封头,饭上蒸1时久,去滓收之。
【功能主治】 伤寒后咽喉不能咽食,口中生疮,积热上攻,涎出不止。
【用法用量】 每取1匙头,含化咽津。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地黄煎39
【处方】 生地黄汁1中盏,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黄牛髓6两,阿胶3两(捣研,炒令黄燥,为末),生姜汁1合,薯蓣2两(末),酥4两,蜜4两。
【制法】 上用石锅子纳一处,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 骨蒸肺痿,咳嗽,咽喉胸膈干痛。
【用法用量】 每服1茶匙,以温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一
 
 
 
 
 
地黄煎38
【处方】 生地黄1斤(研取汁),白蜜5两,马牙消3两(细研)。
【制法】 先将地黄汁及蜜入于石锅内,慢火熬成膏,去火,次下马牙消,搅令匀,用瓷盒盛。
【功能主治】 祛热毒,利胸膈。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抄1杏核大,含咽津;冷水调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五
 
 
 
 
 
 
地黄煎37
【别名】 生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1斤(捣绞取汁),牛酥1斤,白蜜2斤。
【制法】 上先以慢火煎地黄汁减半,纳牛酥更煎,良久,次下蜜,搅令匀,候稀稠得所,于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 填骨髓。主精极。
【用法用量】 生地黄煎(《普济方》卷三十三)。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地黄煎36
【处方】 生地黄汁2升,甘草3两(炙,末),豉心1升,葱白(切)1升,牛酥半斤,藕汁2升,白蜜1升。
【制法】 以小便6升煮葱、豉等,取2升,绞去滓,次下地黄、藕汁,更煎取3-5沸,下酥、蜜,搅勿住手,候似稀饧,以器贮之。
【功能主治】 妇人丈夫血气劳,骨热,日渐瘦悴。
【用法用量】 每服1匙,渐至3匙。桑枝熬煎汤调和服之尤妙;桃仁汤亦良。
【摘录】 《外台》卷三十一引《广济方》
 
 
 
 
 
 
 
地黄煎35
【别名】 地黄煎丸
【处方】 生地黄汁5升,生杏仁汁1升,薄荷汁1升,生藕汁1升,鹅梨汁1升,法酒2升,白蜜4两,生姜汁1升(以上同于银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却入后药),柴胡4两(去芦,焙),木香4两,人参2两,白茯苓2两,山药2两,柏子仁2两,远志2两(去心),白术2两,桔梗2两,枳实2两(麸炒),秦艽3两(去芦),麝香2钱(另研),熟地黄4两。
【制法】 上为末,入前药膏中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解劳生肌肉,进食,活血养气。主
【用法用量】 地黄煎丸(《妇人良方》卷五)。
【摘录】 《中藏经》卷下

地黄煎34

【处方】 生地黄汁3升,酥2升,蜜3升,枣膏2升,髓1升(牛、羊皆得用),杏仁1升(汤浸,去皮尖,研用之),生姜汁1升,天门冬10两(去心),麦门冬6两(去心),黄耆8两(锉),紫菀6两(去苗土),桔梗5两(去芦头),甘草8两(炙微赤,锉),五味子8两,百部6两,狗脊7两,丹参8两,牛膝10两(去苗),杜仲10两(去皴皮),防风7两(去芦头),地骨皮10两,桑根白皮10两,桂心6两,羌活6两,肉苁蓉10两(酒浸,去皱皮),白茯苓10两,薏苡仁10两。

【制法】 天门冬以下20味锉细,以水7斗,煎取3斗,续去滓,和地黄汁、生姜汁等,绵滤,纳于铜锅中,以微火煎之,3分减2,即下酥、蜜、髓及大枣、杏仁等相和,以重汤煎,以物不住手搅之,可如稀饧即止,以瓷瓶贮之。

【功能主治】 大补益,养命延年,驻颜不老。主

【用法用量】 每服1匙,以温酒调下,日3次。

【摘录】 《圣惠》卷九十五

地黄煎33

【别名】 地黄煎丸、地黄蒸丸

【处方】 地黄(生,取汁)6升,天门冬(生,取汁)3升,醇酒1升,生姜(取汁)2两,白蜜2合,鹿髓2合,牛膝2合,大枣(煮,去皮,研成膏)2合,石斛(去根)1两,黄耆(锉)1两,茯神(去木)1两半,枳壳(炒,去瓤)3钱,芎穷3钱,甘草1两(巳上6味并捣为末)。

【制法】 上先将地黄、天门冬、酒三物,慢火煎减半;次下姜汁、鹿髓,再煎减半;次下枣膏、蜜、煎如稠糖,侯小冷,细石斛等6味药末于铜器中,重汤上熬,勿住手搅,候可丸,即取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足厥阴经有余,筋实极,足下满痛,四肢筋急。

【用法用量】 地黄煎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二)、地黄蒸丸(《医学从众录》卷一)。

【摘录】 《普济方》卷十五引《千金》

地黄煎32

【处方】 生地黄汁3合,蜜5合。

【制法】 上搅匀,慢火煎如稠饧。

【功能主治】 伤寒心热,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半匙,含化,徐徐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

腰突胶囊

【组成】太子参150克,鹿角胶100克,三七90克,山芋肉90克,丹参250克,穿山甲150克,独活200克,酒大黄100克,仙灵脾150克,川断200克.制马钱子150克.制首乌150克,菟丝子250克,全虫120克.元胡200克.川芎150克。

【制用法】 上药共16味,共研细末备用,再用熟地300克.鸡血藤300克.木瓜200克.杜仲250克加水浓煎取汁适量拌入上药中,于燥研细过100目筛,装胶囊每粒0.5克,每日三次, 每次5粒口服,一个月为一疗程。

这是本人多年的临床经验,治愈数千名患者.

肾虚腰痛-内服神效丸

 【处方】大茴香30克,杜仲30克,破故纸30克,熟地黄60克,胡桃仁120克。

【制法】炼蜜为丸,每次服用6-9克,空腹黄酒送服,

【功能主治】补肾健腰、散寒止痛,主治肾虚腰痛。

散寒追风膏

处方:生川乌100克,细辛 干姜 良姜 白胡椒 肉桂 丁香各50克,樟脑25克。

 制法:上药共研为细分混匀,用时取适量用白酒(葱姜汁更佳),蜂蜜调成膏状贴与患处,包扎即可,每日换药一次。

 主治:由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肿块等,热证禁用!

 本方疗效确切,取材方便,制作方便,用药后患者患处自觉温热,疼痛减轻或消失,连用一周即可控制病情,快者有隔夜之效,立起沉疴

地黄煎31

【处方】 生地黄汁5两,蜜3合,生姜汁3合,沙糖1两半,升麻(细锉,绵裹同煎)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研成膏)2两,人参(为末)3两。

【制法】 上先将6味于银器中微火煎,频搅,以地黄等外汁尽为度,乃去升麻,下人参末搅匀,候冷,收置瓷盒中密盖。

【功能主治】 肺虚声嘶气乏。

【用法用量】 每服1枣大,含化,日夜各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地黄煎30

【处方】 生地黄汁1升,生姜汁1升,藕汁半升,大麻仁3两(去壳,为末)。

【制法】 上和停,以银器内慢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 产后诸疾。

【用法用量】 每服半匙,温酒调下。更以北秫煎膏半盏,入之尤佳。

【摘录】 《妇人良方》卷十八

地黄煎29

【处方】 生地黄(沉水,掬取汁)2升,生藕(取汁)1升,生姜4两(取自然汁),真酥3两,人参1两(为细未),阿胶1两(微炒,为末)。

【制法】 上先将地黄、生姜汁与阿胶末入石器,同慢火熬,候稍稠,即加人参末熬,少时,方加真酥熬,搅匀,稀稠得所。

【功能主治】 咯血、呕血、嗽血。

【用法用量】 每服1弹子大,早晨、日中、临卧含津咽,或以麦门冬汤化亦得。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七

冬藏妙方-金匮肾气丸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生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演化成今日熟知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对于此,吴鞠通认为:“不藏精三字须活看, 不专主房劳说, 一切人事之能摇动其精者皆是, 即冬日天气应寒而阳不潜藏, 如春日之发泄, 甚至桃李反花之类亦是。冬不藏精,阳气虚衰,脏腑机能失调,则易生水湿,阻滞气机,郁而化热,痰热互结,甚或兼瘀,易出现吐粉红色血水者,死不治的危侯。冬藏之时,肾气丸为常用方。该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又称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薯蓣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桂枝一两,牡丹皮三两,附子(炮)一两主治:在《金匮要略》中有4处提及肾气丸,治疗的病证包括虚劳腰痛、痰饮、消渴、妇人转胞,附方中崔氏八味丸与金匮肾气丸组成相同。即1.《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言: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3.《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4.《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十九》载: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溺,而反倚息不得卧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5.《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曰: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加减:肾虚水肿,腰重脚重,小便不利者加牛膝、车前子,即为济生肾气丸,空心、米饮下。陈老认为此方加牛膝活血行瘀,通其血络,改善肾功;车前子利尿行水,治疗水肿,较原方效果更佳。若视乳头水肿,视物模糊则加牛膝、车前子、地龙、补骨脂、白术,并改用熟地黄。是故肾阳虚损,气化不行,水液内停,上泛眼窍而致。应用:此方应用范围颇广,上述诸证但见一证即可使用,不必悉具。后世医家亦用本方治老人小便失禁、小儿遗尿、水肿、淋家,证见小便昼夜数十行、便后微痛、居常便意不断或欲如厕而便已遗;阳事不举;白浊,小腹不仁,腰酸无力,小便困难;妇女白带多等证。但应兼见舌体淡胖有齿痕,脉沉细而弱,始可投此。研究此方应该注意:首先所治证候都是肾阳虚损,气化失司,水液失调。另此方结构反映了滋阴与补阳同用、补虚与泻实同施、利水与活血兼顾的配伍形式,体现了补中寓通之法。减去滋阴药物即与真武汤、五苓散二方结构相似,减去利水药即与右归丸结构相同。如果减去滋补肾阴之品,就非补阳之方,而是温阳之法矣。

寒热共用和阴阳,苦辛并进复升降,补泻同施调虚实

汤(《伤寒论》)[组成]半夏12g 干姜9g 黄芩9g 黄连3g 人参9g 炙甘草9g 大枣12[主治]脾不运湿,湿热中阻,升降失调,心下痞,呕吐,下利,舌尖红,苔薄黄而腻, 脉弦数。[证析]痞、呕、泻是本方主证,据此而知病在中焦;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是其佐证,按八纲辨证,病性属热;痞、吐、泻三证都是津病,按气血津液辨证,属津气升降失调。少阳居表里之间,为津气流通之所;脾胃位居中焦,为津气(阴阳)升降之轴。外感风寒,表卫闭郁,津气不能出表,由少阳三焦内归脾胃,津气升降出入紊乱;或饮食不洁,由食管直侵胃肠,脾的运化功能障碍,致使湿滞胃脘而成痞;升降失调而呈吐泻;气郁化热而呈舌红、苔黄、脉数。故脾运障碍,升降失调,气郁化热,津凝为湿,是本方证的基本病理。[病机]脾不运湿,湿热中阻,升降失常。

[治法]清化湿热,调理脾胃法。

[方义]此证有气郁化热与津凝为湿的证象同时存在。热为阳邪,宜用寒凉,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寒温共用,才能和其阴阳。

此证有清阳不升而利,浊阴不降而吐的证象同时存在,其升降失调之机就是脾运障碍。施治之际,应该振奋脾阳,恢复脾运,苦辛并进,才合治病求本之理。

吐、泻、痞是津凝为湿的实证,津液之所以凝聚为湿,却因脾虚不运引起。这种虚实夹杂的矛盾同时存在,治宜化其湿浊,补其虚损才能兼顾。

综合上述,此证宜寒热共用以和其阴阳,苦心并进以复其升降,补泻同施以调其虚实。方用黄芩、黄连之苦寒,清中焦之热;半夏、干姜之辛温,化中焦之湿;人参、甘草、大枣之甘,补中焦之虚,缓胃肠之急,使热清、湿去,胃肠功能复常,则升降调而吐泻止。

[应用]1.以吐、泻、痞为主证,兼见舌红、苔黄、脉数即可使用。一个主证即可不必悉俱。

2.《类聚方广义云》:痢疾腹痛,呕而心下痞硬,或便脓血者;及饮食汤药下腹,每漉漉有声而转泄者,可选用以下三方(指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这里说明了两点:首先痢疾是疫毒直侵肠道,不是邪从表入,黄芩、黄连在此是直接消除病因,不是仅清郁热。其次是饮食汤药下腹,漉漉有声而转泄,是胃肠功能障碍,蠕动亢进的现象。故用干姜、半夏恢复功能,甘草、大枣缓其急迫,这些用法,将本方各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很能启人思维。

3.《芳翁医谈》云:休息痢,世医以为难治,盖亦秽物不尽耳。宜服笃落丸(大黄一味为丸)兼用半夏泻心汤之类。”“下利如休息而无脓血,唯水泻,时或自止而腹胀,泻则爽然,……与半夏泻心汤兼笃落丸为佳,且 宜长服。休息痢与水泻时泻时止,都是余邪未尽而正气已虚现象。此方有补虚扶正的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解毒的黄芩、黄连,加入导滞祛邪的大黄,颇为对证。

4.《方函口诀》云:因饮邪并结,致呕吐,或哕逆,或下利者,皆运用之,有特效。指出凡属中焦水液失调引起的吐、泻、哕逆,都可应用,但须偏于热者。

综上,凡痞、呕、利,或腹泻与腹胀交替出现,或下痢、或休息痢、或哕逆,皆可应用此方。

5.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痢疾,审其病机相符,均可应用。

诊余杂谈:论病机

1 辨证方法与病机

临证常用的辨证方法有病因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几种。几乎每一病人都是几种辨证方法同用。即用病因辨证察其致病原因,脏腑辨证确定病变部位,八纲辨证确定病变性质,气血津液辨证审查物质的盈虚通滞。

四种辨证方法综合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病机。所以病机包括病因、病性、病位三个要素,反映了定位、定性、定量的病变本质。病机是根据各种辨证方法确定的。

由于一种辨证方法得出的病机结论不具体,临床诊疾几乎每一病人都是几种辨证方法同用,综合分析病因、病位、病性。因此,我们在学习和运用时,必须结合相关病机体系的基本理论,才能对具体治法以及遣药组方的把握达到切中病机,针对性强的要求。

2 心脉病变与五脏的关系

血液必须依赖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降,脾气的统摄,肝气的疏调,肾气的温煦,才能运行不息,不滞不溢。没有肺气的宣降辅佐,心气也就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没有脾气裹护脉外,血液即将失去约束而外溢;没有肾气的温煦,血液将会涩而不流;没有肝气的疏调作用,运行于脉的血量也就无法调节,若只知血运与心脏有关,忽视五脏间的协同作用,显然是不全面的。所以,分析心脉病变,必须联系五脏,才能正确揭示病机实质。

3 少阳证的病机本质

邪在表里之间,成无己称为表里不和。其证有正虚的一面,也有邪实的一面;有表寒的一面,亦有里热的一面;有气郁化火的阳证,亦有津凝为湿的阴证;有清阳不升,亦有浊阴不降,因不属于任何单一证型,只能称为邪在少阳。

(注:少阳三焦由膜原和腠理组成,内连脏腑,外通皮毛,上至头顶,下至于足,表里上下无所不包,既不属表,也不属里,位居一切组织之间,故属半表半里;少阳三焦还是津气升降出入之路,一旦发病,就要反映津气病变证象)

升降失调的立法组方

升降失调,是指中焦津气升降异常的病变。升清降浊,是据升降失调病机拟定的治法。【适应证侯】以吐、泻、痞为主证;再根据舌质、舌苔、脉象辨其寒热。【病理分析】1.吐泻是指上吐下泻,吐泻交作而言。在正常情况下,五脏六腑升降协调气血津液运行有序,则健康无病。设若外邪相加,内犯胃肠,脾运障碍,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遂成上吐下泻。2.痞与否同,不通泰也。与胀满的机理略同而部位有别。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则无形。痞是胃脘似觉有物阻塞,以手按之则濡而不硬的自觉证象。脾胃位居中焦而为阴阳升降之轴。若外邪相侵,表卫闭郁,津气不能正常宣发于表,从少阳三焦内归胃肠,阻塞中焦则成痞。亦有因脾胃素虚,运化不及,湿浊阻于胃脘夹层而成痞者。【立法组方】1.吐、泻、痞皆因津气升降逆乱,法当升清降浊,恢复津气升降出入之常。故本法常用藿香、紫苏、白芷等升清之品和茯苓、通草、半夏、厚朴等降逆药和利湿药组成。分析其理,在于通过健脾、燥湿、芳化、淡渗达到恢复脾胃升降功能。方如藿香正气散、六和汤、蚕矢汤、连朴饮等,就体现此种配伍形式。2.若本寒标热、本虚标实、升降失调病变,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3.本类方在配伍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少用行气药而多用甘味药。吐泻本来就是津气升降失调引起胃肠剧烈蠕动所致,行气药有增强胃肠蠕动之功,用之无异助桀为虐,唯有配伍甘以缓急的大枣、甘草才符此机理。但吐泻而兼腹胀则又当别论。

4.升降失调虽然属于脾胃病变,但其他脏腑功能失常波及中焦者间亦有之。表邪内陷而致升降失调,宜以疏表为先,从肺施治;肾命气化不利而致升降失调,法当温阳化气,从肾论治,只有全面了解升降失调机理,才能认证无差。

地黄煎28

【处方】 生地黄10斤(浮洗漉出,1宿后,捣压取汁),鹿角胶1斤半,生姜半斤(绞取汁),蜜2大升,酒4升。

【制法】 上以文武火煎地黄汁数沸,即以酒研紫苏子滤取汁下之,又煎20沸下胶,胶尽,下酥、蜜同汁煎良久,候稠如饧,贮洁器中。

【功能主治】 扶衰。主

【用法用量】 凌晨取1匕,以温酒调下。

【摘录】 《寿亲养老》卷四

地黄煎27

【处方】 生地黄汁、藕节汁、蜜各等分。

【功能主治】 吐血。

【用法用量】 银铫内煎略沸,待温,用匙挑入口。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八

地黄煎26

【处方】 生地黄5斤(绞取汁)。

【制法】 上于银锅内微火煎1-2沸,投白蜜1升,再煎至3升。

【功能主治】 吐血,忧恚绝伤,胸膈疼痛,及虚劳唾血。

【用法用量】 每服半升,日3次。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五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潮祖医案精解》——久泄
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
【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用“开阖枢”理论方解血府逐瘀汤
气味配伍是中药制方精髓,至真要辅行诀温病条辨都大力推崇,为什么现在都主功用配伍呢?
化饮调气汤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针灸临床诊治特点及选穴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