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5年苏联警戒号驱逐舰叛逃,勃列日涅夫大怒:阻止它或者击沉它

1975年11月9日凌晨,正在熟睡中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被剧烈的电话声吵醒,电话里传来的内容让被搅了清梦本就有些恼怒的勃列日涅夫更加暴跳如雷:阻止它或者击沉它!

要知道,就在11月7日,才刚刚举行完了十月革命胜利第58周年纪念日活动,勃列日涅夫的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勃列日涅夫如此愤怒而急于除之而后快呢?

1975年11月7日,勃列日涅夫在红场参加阅兵式

时间回到11月8日,也就是十月革命纪念日的第二天,在立陶宛加盟共和国首都里加市中心的达乌加维河湾处停泊的苏联波罗的海舰队1135型“风暴海燕” 级的警戒号驱逐舰上发生了一系列惊人的变故。

当晚十点半,政委萨布林以军舰突发故障为由,把舰长波图尔尼中校,把舰长骗到了位于军舰下层的偏僻的隔舱内。对被领到这里来的舰长波图尔尼感到有些奇怪,还没有等他发问,就被藏在暗处的萨布林的亲信水兵沙因一下子打昏了过去,然后二人把舰长绑起来锁在了隔舱里,由沙因在外面把守,防止舰长醒来后逃脱。

控制了舰长以后,得手的政委萨布林随即通知舰上的16名军官和海军准尉们到会议室开会,他有重要的事情要讲。

晚上11点,等舰上的核心人员到齐以后,萨布林宣布,由于舰长生病,由他暂时代理军舰的指挥权,并率领军舰前往列宁格勒,以致敬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方式穿过涅瓦河,并通过广播揭露痛斥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腐化,因为他认为苏联已经病入膏肓,已经从根子里腐烂了,他要拨乱反正,让其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萨布林的话让这些军官们大吃一惊,沉默不语中,大家都在盘算萨布林的计划可行性。

警戒号驱逐舰

稍微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消化他的话的萨布林,接着说道,可以投票决定个人的立场,愿意追随他的就站到他身边,不愿意的,自然就是被软禁起来,这样可以避免这些人以后被追究责任。

经过一番思量,最终有八名军官站到了萨布林一边,另外八名则被关到禁闭室软禁了起来。

控制了军舰以后,萨布林立即召集军舰全体人员开会,舰上165名官兵中有150人参加。

在会上,萨布林对舰员们宣示了自己的思想与理念,并进一步说自己的行动得到了大多数军官的支持,要求士兵们都要服从他的命令。

或许是对当时苏联的状况大家都感同身受,萨布林的话在士兵们激发了热烈的讨论,大部分人都对萨布林的计划表示浓厚的兴趣。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并不认可萨布林的话,但都遭到了威胁,不得不也改弦更张,对萨布林表示支持。

萨布林还说,生病的舰长在船舱里,正在考虑他的计划。

就这样,萨布林的行动计划在一致同意的情况下获得了通过,并计划在次日天亮以后采取行动。

萨布林

那么,萨布林这样很具有煽动性的言论为什么会得到大部分水兵的认可呢?这就得说说萨布林本人了。

1939年1月1日出生于一个海军之家的瓦列里·萨布林,自小就聪明伶俐,16岁就被伏龙芝军事学院录取。这是一所苏联的精英学校,而入学以后的萨布林,也成了这所学校的精英模范学生,更是因为他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被称为“班级的良心”。

毕业以后,萨布林进入了北方舰队。在这里,他给时任领导人赫鲁晓夫写了一封信,当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这些看法也影响了他,计划中的晋升被推迟了。

后来萨布林被调往黑海舰队,但对此不满的萨布林又被调回了北方舰队,还被任命为北方舰队反潜防御舰PLC-25号的副舰长。

1969年,萨布林获得了到列宁军事政治学院进修的机会。这次进修,彻底改变了萨布林今后的人生走向,因为通过学习他发现,苏联社会的现实与理想格格不入,体制僵化腐败严重,但却没有人站出来说这些。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他后来为什么会挟持军舰叛逃的主要因素,因为他要做那个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1973年,从列宁军事政治学院进修毕业的萨布林以副政委的身份到警戒号上服役,不久即被提拔为政委。

由于萨布林思想非常正统,所以他在舰上的官兵中,威望还是很高的。

这也是他的计划公布以后,支持他的人比较多的原因之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他的想法,舰上的团书记、少校军官弗尔索夫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还是舰长的亲戚,对舰长生病一说持怀疑态度,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被限制了自由。

在自己的判断得到证实以后,弗尔索夫乘人不备通过系缆跳入了冰冷的海水里,游到了附近一艘潜艇上,说他要向基地举报萨布林的行为。

11月9日凌晨两点,被送上岸的弗尔索夫一路狂奔,门都没有敲就闯进了波罗的海舰队副司令柯索夫海军中将的办公室。

午夜时分,副司令还在办公室工作,可以说是很敬业的。

但当浑身湿漉漉的弗尔索夫上气不接下气地把警戒号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副司令以后,副司令并不相信他的话。开什么玩笑呢,这家伙一定是喝多了,精神出了问题才这样胡说八道,苏联的军人怎么可能叛逃呢。

无论弗尔索夫如何解释发生的事情,就是没有人相信他,甚至还因为他的坚持,而打算将他送到精神病院检查检查脑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弗尔索夫并没有被送到精神病院,因为在2时50分,副司令收到了警戒号启航开出了军港的消息,而舰队并没有安排警戒号出航的任务,这说明了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这下子,副司令慌乱神,这个该死的萨布林,你这是要往死里害我啊。

警戒号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出海呢?原因还在弗尔索夫这里,萨布林发现他不见以后,知道大事不妙,再不走就走不了。

于是他一声令下,警戒号启航,以30节的高速驶向波罗的海。

警戒号叛逃的消息,层层上报,很快就到了勃列日涅夫这里,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得到消息的勃列日涅夫大怒,下面的各级军官们不敢怠慢,急忙下令修理警戒号。

由于失去了先机,未能提前把警戒号封锁在港口,所以这次苏联方面出动了相当规模的立体拦截力量,波罗的海舰队、海军航空兵、空军前线航空兵从水上、空中展开了对警戒号的拦截行动。

海军方面自然是冲在最前面,由于警戒号属于海军,当然得由海军先出面清理门户了,波罗的海舰队的半数水面舰船都加入追击行动,那画面还是很壮观的。

波罗的海舰队的副司令柯索夫中将也不含糊,命令无需警告即可直接击沉警戒号。

尤尔马拉附近的图库姆斯机场,苏联第15航空集团军的第668轰炸航空兵团得到了指示,那就是击沉警戒号,绝不能让其叛逃成功。但由于警戒号吨位较大而且非常坚固,图16轰炸机并没有配备相应的航空炸弹,轰炸行动不得不推迟。

海军方面看似行动很快,但效果其实并不理想,因为毕竟都是海军的,有着同僚情谊,海军方面还下不了死手,出去执行任务的军舰和海军航空兵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对警戒号出手,因为他们说没有追上警戒号,它跑得太快了。

而这也是苏联方面派出空军轰炸机执行任务的原因。

空军方面在发现这艘军舰属于自己国家的以后,也一度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接到命令炸毁它,因为侦察机发现警戒号正在朝瑞典方向驶去,而不是列宁格勒方向。

原来,见军舰被苏联空军追击,萨布林知道自己去列宁格勒的计划是铁定实现不了的,于是便命令改变航向,朝瑞典海域的哥特兰岛驶去,而这也给了轰炸机轰炸它的绝佳理由。

在被轰炸机发现了位置以后,警戒号遭到了20多架轰炸机和军舰的围困,一颗炸弹也被投到了警戒号的甲板上。

爆炸导致警戒号的船舵被卡死,失去了船舵的控制,警戒号就开始在原地打转转了。

瓦列里·米哈伊洛维奇·萨布林少校

实际上,警戒号一路上遭到围追堵截的情况,自然被舰上的士兵们观察到了,轰炸机的轰炸更使得他们惊恐万状,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一部分对萨布林的计划起了怀疑态度的水兵,在海军中士科佩洛夫的带领下,跑到关押舰长的地方,制服了看守沙因以后,把舰长波图尔尼中校和其他被软禁的军官放了出来。

而实际上舰长在挣脱绳索以后,也试图逃出来,但没有成功。

重新获得自由的舰长,立即命令兵分两路,一路朝甲板冲去,自己则带人从内部过道赶到驾驶台。见舰长到来,萨布林知道自己失败了,而舰长则举起手枪,对着萨布林的腿上就是一枪,把萨布林击倒在地,然后被控制了起来。

实际上,对萨布林所作所为极为愤怒的舰长波图尔尼中校,开始是想直接打死萨布林的,但转念一想,发生了这么大事情,不能让其轻易死去,还是让他接受审判的比较好。

重新控制了军舰之后,舰长通过舰上的广播对外发布讲话,表示已经重新拿到了军舰的控制权,这也避免了军舰被轰炸机击沉的命运。

当警戒号打出已经控制重新军舰的信号后,对其进行追击的军舰上的水兵登上了警戒号,在舰长的引导下来到了驾驶台。

自然,他们带走了负伤躺在地板上的萨布林,他也是这次事件中唯一的一名负伤者。

而据在机场等待空军轰炸机返航的空军中校讲述,那架投下炸弹炸坏警戒号的轰炸机飞行员在走下飞机的时候,情绪非常不好,大概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本来是要投到敌人头上的炸弹,却不得不炸了原本是自己人的军舰,所以有些灰心丧气吧。

审讯记录表明,审讯者认为萨布林看起来非常天真,甚至有些孩子气,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1976年7月13日,把自己比作唐吉坷德的萨布林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以叛国罪判处死刑,并于1976年8月3日被处死。

萨布林的亲信沙因则被判了8年有期徒刑。

其余跟随萨布林的军官和士兵,则相继被开除、撤职或被调离,警戒号也在事件结束以后被调往太平洋舰队,成为堪察加区舰队第173反潜舰支队旗舰,于2002年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退役。

由于苏联方面对警戒号叛逃的真实原因一直讳莫如深,外界也一直按照叛逃来描述这个事件。

在1980年代,美国作家汤姆·克兰西还以警戒号叛逃事件为原型,撰写了小说《猎杀红色十月》,并在1990年被拍成电影搬上了好莱坞。需要指出的是,小说和电影里则把红色十月号的舰长雷米斯描写成了投奔美国自由世界的勇士。

1994年,苏联解体后不久,俄罗斯军委最高法院重审了警戒号叛逃案,认为当时对他的判决过重,认定萨布林行为不算是叛国,其罪名应为滥用职权,为他和沙因两人部分平反。

好消息来得有点晚,萨布林是听不到了。

如果萨布林泉下有知,得知苏联后来的结局,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联“警戒号”反潜舰兵变始末
1975年苏联“警戒号”军舰事件,真相是“叛逃”,还是“起义”?
1975年,一通电话令勃列日涅夫失态,冲着话筒震怒:击沉它!
1975年, 勃列日涅夫下令击沉苏联“警戒号”驱逐舰,背后有何隐情?
萨布林:让勋宗瞧瞧,什么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 循迹晓讲
劫持先进反潜舰外逃,20多架战机拦截,军方下出死命令:炸沉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