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聿明特赦后首次见女婿,周恩来听到杨振宁对岳父称呼,赶紧纠正

杜聿明

前言

1971年初,中美关系解冻后,远在美国的杨振宁马上给国内的父亲杨武之写信,要求回国看望父母朋友。

杨武之火速将此信息向国务院汇报。国务院表示:祖国欢迎杨振宁先生回来!

很快,杨振宁与妻子杜致礼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土。

7月28日这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杨振宁以及亲属。

期间,杨振宁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还闹了个小笑话。

当时,杨振宁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妈妈”,称呼岳父杜聿明却是“杜先生”。

一旁的周恩来听到后,赶紧纠正道:“你应该叫岳丈大人!”

那么,杨振宁为何对岳父如此生疏呢?

杜聿明被俘,女儿在美国结婚

1949年初,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虽然国民党已经日薄西山、大势已去,但追随蒋介石几十年,身患严重肺结核、胃溃疡、脊椎结核等疾病的杜聿明,却坚持追随。

此时的杜聿明,依旧抱着“效忠党国”的信念,和人民解放军进行大决战,一直打到自己的部队溃不成军。

杜聿明年轻时期

眼看被俘,杜聿明掏出一把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一副宁死不做战俘的样子,准备了结自己的生命。

千钧一发之际,杜聿明的副官冲了上去,一把夺过杜聿明手中的枪。一心求死的杜聿明,紧接着又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使劲往自己的脑袋上砸,顿时鲜血直流。

不过,杜聿明最终还是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

此时,身处上海的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对于丈夫的生死全然不知。

情急之下,曹秀清向杜聿明效忠的国民党打听消息。但得到的答案却是:“杜将军已经被共产党杀了。”

上海即将解放,曹秀清突然收到蒋介石的亲笔手谕。

蒋介石称,曹秀清必须带着孩子们,乘坐国民党最后一架离开沪飞机转移到台湾。

为了打消曹秀清的顾虑,蒋介石还向曹秀清许诺,到了台湾后,一定会保证曹秀清一家人的生活,以及孩子们的学习费用。

不明情况的曹秀清,稀里糊涂地跟着蒋介石来到了台湾。

杜聿明夫妇与女儿杜致礼合影

但是,曹秀清一家接下来在台湾的遭遇,却让曹秀清恨透了蒋家天下。

当曹秀清带着杜聿明的老母以及5个年幼的孩子来到台湾后,才发现一切不过是蒋介石的骗局。

他们在台湾,没有房子,衣食没有着落。全家人的生活来源,只有国民党发给他们的一点点补助金。

那点钱,怎么能养活一家七口人呢?无奈之下,曹秀清只好去找宋美龄,但并没有得到回应。

经过四处奔走,曹秀清终于在台北烟酒公卖局制品厂找到了一份管内部收发的工作。

但由于薪资微薄,依旧难以改变他们全家的困境。很快,曹秀清年迈的婆婆,因为没钱治病,在贫困中病逝。

而曹秀清在美国读书的长子杜致仁,由于没钱交学费,只能白天上课,晚上打工。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处境十分艰难。

后来,杜致仁生病,无法继续打工。走投无路的杜致仁,即便知道母亲在台湾的生活很艰难,也只能给母亲写信求助。

蒋介石

曹秀清收到儿子的信后,只能再次去找蒋介石申请补助。蒋介石虽然答应给曹秀清一家1000美元补助,但却要分两次才能给清。

而杜致仁一年的学费就需要3000美元,蒋介石那分两次给的1000美元,明显远远不够。

想到父亲死心塌地为蒋介石征战几十年,如今却落得个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结果,杜致仁万分悲愤。最终,他选择用安眠药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与曹秀清在台窘迫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杜聿明在大陆的生活。

在战犯管理所初期,杜聿明虽然被称为最不能改造的“花岗岩脑袋”战犯,但党组织却对他十分关心。

在杜聿明被查出身患重病后,党组织马上派人用小汽车,将杜聿明送进医疗设备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帮助杜聿明治病,当中还派人到港澳,花费重金为杜聿明购买了国内奇缺的贵重药品。

考虑到杜聿明身体虚弱,管理所还专门为他开小灶,让他经常可以吃到烧鱼、炖鸡、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这样的伙食标准,甚至超过了杜聿明当“剿总”时期的标准。

杜聿明

在党中央的关照下,杜聿明身患多年的疾病,逐渐被治疗好。

就在杜聿明夫妇分隔两岸,有着截然不同境遇之际,杜聿明远在美国的大女儿杜致礼,与杨振宁结婚了。

杨振宁与杜致礼的结合,颇有戏剧性。

1944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杨振宁,以68.71的总平均分,获得了清华物理学唯一公费留美的资格。

按照当时教育部的规定,录取的考生,要在原机关服务留待候信,杨振宁的留待时间为一年。

在等候的一年中,杨振宁来到西南联大附中代课。当时,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正好是杨振宁执教的高二班的学生。

出落的亭亭玉立的杜致礼,在学校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对杨振宁这位出众的老师,也非常敬仰。

虽然两人都注意到了对方,但私下并没有接触。杜致礼回忆称:“当时杨振宁还是一个害羞的大男孩。”

一年后,杨振宁前往美国求学。1947年,杜致礼本来准备陪着患有肾病的父亲杜聿明前往美国看病。

杨振宁和杜致礼

但就在飞机即将起飞时,杜聿明却被蒋介石紧急调往东北战场,指挥作战。杜聿明只能独自前往美国读书。

1949年的一天,杜致礼来到美国休斯敦的一家中国餐馆就餐,碰巧遇上了杨振宁。

师生再次见面,俩人分外亲热。再加上同处异国他乡,年龄相仿,两人越走越近,最终于1950年结婚。

婚后20来年,因为种种原因,杨振宁一直没有机会与岳父杨振宁相见。

翁婿通信

杜聿明在管理所改造期间,国民党造谣杜聿明已经死亡,海外传言很多。

为了让杜聿明的家人知道杜聿明的情况,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杨振宁的老师在1955年,将杜聿明写给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的信,通过英国大使馆,转交给他们。

信中,杜聿明告诉女儿、女婿,自己在北京一切安好,请他们放心。

周恩来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引发全球关注。消息传到北京后,杜聿明以岳父的身份,给杨振宁写了一封祝贺信,交由杨振宁的老师亲自转交:

亲爱的宁婿: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杜聿明 即草

收到信后,杨振宁很快也给岳父回了一封信,委托老师交给杜聿明。

信中,杨振宁表达了对岳父的感谢。

与此同时,杨振宁与妻子马上给远在台湾的曹秀清写了一封信。信中,他们含蓄的写道:

“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记着你们母子的安全……”

曹秀清看后,瞬间明白了信中的“老朋友”是谁。原来,自己的丈夫还活着!曹秀清激动不已。

她立即提笔给女儿、女婿回信:“告诉我的老朋友,我和孩子们都好,让他不要着急,我非常想见他……”

而得知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蒋介石与宋美龄,也开始打小算盘。

杜致礼

一天,宋美龄突然派人开车来接曹秀清到官邸一聚。这突然而来的热情,让曹秀清不明所以。

自己一家已经被冷落了这么多年,这位台湾第一夫人,怎么突然想起自己了呢?

此次见面,宋美龄一改往日的冷淡,笑容可掬地与曹秀清握手,她笑着说道:“杜夫人,恭喜你呀,你的女婿杨振宁博士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该去美国看他。”

听到宋美龄这样说,曹秀清心里很是高兴。看来,自己马上就能去美国与女儿女婿团聚了。

但宋美龄接着说道:“希望你能把杨振宁带回台湾,让他协助反攻大陆”

这下,曹秀清明白了宋美龄的真正用意。

虽然曹秀清被准许前去美国探亲,但台湾当局却只给她半年的时间,如果逾期不归,将会对她们处罚巨款。而且,还不允许曹秀清带人和子女同去美国。

几经周折,曹秀清终于在1959年来到了美国,并坚决不再返回台湾。

杜聿明被特赦

也是在这一年,杜聿明被特赦。杜聿明获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曹秀清发去一封长信。他希望夫人能够来大陆,与他一起生活。

虽然杜聿明将自己在大陆的一切优待都告诉了曹秀清,但曹秀清还是有所顾虑。毕竟丈夫是国民党败将,保险起见,她希望丈夫能够到美国来,和自己一起生活。

经过沟通,曹秀清最终还是明白了丈夫扎根大陆的决心。于是,她在1963年,回到了久违的祖国,重新和丈夫团聚。

看到他们夫妻好不容易重聚,周恩来总理关切的叮嘱道:

“你们要互相关心,和和气气,把家庭搞温暖。你们的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来负责,希望你们以后为祖国的建设出力!”

周恩来的话,让曹秀清感到非常温暖,她终于确定,此次回国的决定没有错!

此后多年间,杨振宁一直没有机会回国看望岳父母。一直到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杨振宁才有机会带着夫人杜致礼,回国看望父母朋友。

杨振宁

初次见面

1971年,杨振宁给国内的父亲写信,表达想要回国的愿望后,父亲立即将该消息上报国务院。很快,国务院做出回复:“欢迎杨振宁先生回到祖国!”

于是,杨振宁带着妻子杜致礼,乘坐法航飞往上海,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祖国。

在上海,杨振宁先是去看望了生病住院的父亲。当时,杨振宁父亲身患糖尿病,被安排在国内最好的医院之一华山医院进行医治。

随后,杨振宁又与妻子来到北京,见了邓稼先等好友、师长。

好不容易回国一趟,自然是要见一见岳父母的。

7月28日这一天,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杨振宁以及家人。杜聿明夫妇也被邀请到场。

见到岳父母后,杨振宁亲昵地称呼曹秀清为“妈妈”,称呼岳父杜聿明却为“杜先生”,显得很生分。

一旁的周恩来总理听到后,赶紧纠正杨振宁:“你应该称呼岳丈大人!”

周恩来与杨振宁

周恩来还幽默地对曹秀清说:“你坐到女婿旁边去,丈母娘最爱女婿嘛!”在场人员忍不住哈哈大笑。

此后每年,杨振宁都会带妻子回国。从1971年到1973年,他们一共四次回国探亲,在国际上引发很大反响。

当时,新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在杨振宁的带动下,先后有100多位美籍华人科学家,回到祖国进行访问,帮助国家打开了与外界的科学交流之门。

另外,杜聿明与杨振宁,还利用各自在海外的影响力,为祖国统一积极努力着。

杜聿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全国政协常委后,积极在海内外的报刊上发表文章,在电台公开讲话。他说:

“我们这帮人,过去个台湾国民党当权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向台湾做工作,现身说法的讲述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他们可以借鉴。”

而杨振宁在为祖国统一努力的同时,还在用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杜聿明

多年间,他几乎访问了国内的所有重点大学,在近10所高校担任名誉教授。他还亲自出面向美国与香港的企业家募捐,资助国家的学者去美国大学进修访问。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为肾衰竭病逝。临终前,他还牵挂着祖国统一大业,他说:

“病危深思,最关怀者一言而已: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一起把我文明古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

5月6日,当女儿杜致礼赶往北京时,富于民已经不能说话。但看到女儿,他还是艰难的露出了笑容。

弥留之际,杜聿明依旧在用眼光找人,只是,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远在台湾的孩子们了。

就这样,杜聿明流着眼泪离世了。

杜聿明去世后,杜致礼让母亲给台湾发电报,想让蒋经国念着同学的情分,让杜聿明的孩子们,来北京奔丧。

杜聿明夫妇晚年

为了等杜聿明台湾的孩子,政协特意帮助杜致礼他们交涉,将杜聿明的遗体从首都医院,移送到北。因为,那里的冷藏设备更好。

遗憾的是,曹秀清和杜致礼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等来他们满心期盼的消息。

对于台湾当局的冷漠,曹秀清非常气愤,对其进行了公开谴责。

杜聿明去世后,曹秀清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想要再见见孩子们,不想像丈夫一样留遗憾。

但是,当时台湾当局拒绝与大陆实行“三通”。无奈之下,曹秀清只好在香港与孩子们相见。

1982年,年近八旬的曹秀清,辗转来到香港,见到了台湾的孩子们。

分别近20年重逢,孩子们激动的抱着母亲泪流不止,母亲的容颜虽然已经苍老,但他们却怎么也看不够。

无奈,相聚的时间总是显得很短暂。转眼间到了分别的时候,孩子们不忍将年事已高的母亲独自留在北京,便提出想要让母亲一起回到台湾,与儿孙们在一起,安度晚年。

曹秀清晚年

但是,台湾当局当年对他们一家的态度,就像是一根刺一般,扎在曹秀清的心里。

最重要的是,曹秀清不想违背丈夫杜聿明的心意。

她对孩子们说:“我个人寂寞事小,祖国统一事大啊!我不能昧着良心说共产党的不好,你们爸爸的历史在大陆,骨灰也在大陆,我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情啊!”

就这样,曹秀清重新回到了北京,继续帮助丈夫做他没能完成的事情。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聿明特赦后首见女婿,周总理听到杨振宁对岳父的称呼,赶紧纠正
杜聿明特赦后初见女婿,周总理听到杨振宁对岳父的称呼,赶紧改正
杨振宁初见岳父杜聿明,称其为“杜先生”,周总理一句话化解尴尬
杨振宁回到祖国后,见到岳父杜聿明,一番畅谈两人感慨莫名
360doc网文摘手
1973年,杨振宁与毛主席合影留念,杜聿明十分爱惜将照片悬挂客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