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3年,杨振宁与毛主席合影留念,杜聿明十分爱惜将照片悬挂客厅
userphoto

2022.12.08 山东

关注

1973年7月,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第四次回国拜访。一回国,杨振宁就受到了党中央的热烈欢迎。杨振宁本人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这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一见面毛主席就开始亲切地与杨振宁寒暄,询问他接待是否有哪里不周。

看见一国的主席竟然没有一丝的架子,还这样和蔼可亲,杨振宁心里的紧张,在这一瞬间消散,他的话匣子也由此打开。

很快,会谈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结束了,二人带着笑意握手。随从的人员眼疾手快地拿起相机,将两位伟大人物同框的精彩瞬间定格下来。而这张珍贵的照片,在后来竟然出现在了杜聿明家中的客厅里。

图丨毛主席与杨振宁

杜聿明本人也十分地珍惜这张照片,将照片挂在了客厅里最显眼的地方。每每家中有客人到访,都会带着人前去观看,足可见杜聿明本人对照片的珍重。

愿意将如此珍贵的照片赠与,杜聿明到底杨振宁是什么关系?

二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图丨杨振宁

挡不住的缘分

1971年,阔别故土多年的杨振宁终于冲破重重险阻,再次踏上了令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大地。而在得知杨振宁回国的消息后,周总理百忙之中抽出了时间来接待杨振宁夫妇。考虑到夫妇二人离开祖国多年,初见自己难免会有不自在。

心细如尘的周总理,还特地邀请了杜聿明夫妇来与他们见面。总理以为,一家人相处肯定会自在一些。可是杨振宁见到岳母曹秀清女士时,能够自在地叫上一声妈妈。

可是到了曹秀清丈夫杜聿明的面前,他却显得格外拘谨,称呼杜聿明时是客气的“杜先生”而不是“岳父”。

图丨杜聿明

见到这般场景的周总理一下就明白了,他当即开口缓和了略微有些尴尬的气氛,面带微笑的对着杨振宁说道:“你应该叫杜老先生一声岳父哦!”语气好似一个谆谆善诱的长辈,引得众人欢笑连连。而现场的气氛也因为总理这番幽默的话语,变得其乐融融。

哪怕后来远在美国,杨振宁也依旧记得那天的场景,周总理幽默又体贴的形象,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么身为杨振宁岳父的杜聿明,与杨振宁的关系却如此生疏?而曹秀清却没有呢?

后来人们才知道,杨振宁1971年的回国,不仅是多年来第一次回到故土,也是与妻子杜致礼结婚二十多年来,第一次正式的会见自己的岳父。

图丨周总理

这一切还要从杨振宁与杜致礼的相识说起。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杨振宁,自小就成绩优异,或许是受到了父亲杨武之的耳濡目染,年幼的杨振宁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理科的学习尤其擅长。于1938年顺利地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四年后凭借优异的成绩从物理系毕业,后入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

在两年后,杨振宁再次回到母校西南联大,于此任教。而正是在这里,杨振宁遇到了未来的夫人——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

图丨西南联合大学

彼时的杜致礼正于西南联大读书,而杨振宁正是她的老师。那时的二人都是风华正茂的好年纪,郎才女貌的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彼此心中都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不过还未等这两颗种子生根发芽,杨振宁就因为申请到了奖学金,成为了公费赴美学习的留学生。二人就此分离。

好在老天不会让真正的有缘人错过。冥冥之中的缘分又让二人在异国他乡的街头相遇。

图丨青年杨振宁

光阴似箭,如约如梭。时间转眼间来到1949年。此时距离杨振宁留美已经过去了五年。这天,杨振宁和朋友一起去普林斯顿的一家西餐厅吃饭。

一次偶然的抬头,他看见不远处的一桌坐着的面容娟秀的女孩子。看起来十分面熟却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名字了,而在他看向女孩的同时,女孩也注意到了杨振宁。

在看见杨振宁的那一瞬间,女孩的脸上绽开了笑意,眼睛里都放出了光,她立刻起身,朝杨振宁这一桌走过来。这一系列行为行云流水,在杨振宁还没有反应过来之际,女孩子已经站定到了他面前。“杨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您从前的学生杜致礼!”

图丨杨振宁

眼前女孩的面容和清亮的声音,与记忆中的那个身影重合,杨振宁也顺利地记起了杜致礼。二人一番交谈寒暄过后,杨振宁得知了杜致礼也在美国留学,心里有些高兴。.

当年种下的那颗种子也在再度相遇的这一刻在二人心中彻底生根发芽,并且在后来二人的一次次交往中茁壮成长,不久后就开出了爱情之花。在异国他乡的相处让二人心中对彼此的好感更浓,在相遇不久后,二人便互相表露了心迹,正式确认关系。

1950年二人在一众亲友的见证之下,正式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结为夫妻。

而杜聿明作为杜致礼的父亲,理应到场见证女儿人生中这样重要的时刻。可是那时的杜聿明还真的做不到这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图丨婚礼

被俘虏的生活

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履历丰富,曾经参加过北伐、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大大小小多场战役,是蒋介石手下的干将之一。因为战功赫赫表现优异,多次救蒋介石于水火之中,人送外号“救火大队长”。

可是善于用兵的他,遇上了得民心的共产党最后还是败下阵来。1945年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的热切渴望,坚决发动内战。而共产党人虽然爱好和平,却也不是软柿子。

面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屡次诋毁挑衅,共产党选择了勇敢的迎击。决定彻底打败国民党,成立新中国,为人民创造一个真正和平没有战争的新国家,内战由此爆发。

图丨杜聿明

而杜聿明作为蒋介石的爱将,自然也参加了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将蒋介石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而履历辉煌,用兵如神的杜聿明在遇到解放军后,过去的光辉,都因为三大战役的失败,随着战争的硝烟彻底逝去。

1949年的淮海战役中,杜聿明率部下突围失败成为了我党的俘虏,被押送至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

虽然是为蒋介石卖命,可是杜聿明骨子里的血性却从未磨灭。不甘愿做败军之将的他车镁合金多次求死,可是都被解放军救下。多次自杀未果的杜聿明并不明白,为什么解放军愿意三番五次地救回自己。是要留自己一命,然后欣赏自己饱受折辱的模样吗?

图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后来的改造生活回答了杜聿明这个问题,而得知到答案后的杜聿明,也彻底被我党人士的心胸之宽阔所折服。

那时的杜聿明,身体状况极差。常年的征战生活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在了解到了杜聿明的身体状况后,战犯改造所的医护人员便对他精心护理。

主动无偿地为他治疗困扰多年的顽疾,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从国外购入为他治病的良药。而那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不久,自身的财政状况都有些捉襟见肘。

在医生们的治疗下杜聿明渐渐康复。而杜聿明也在与解放军的一次次接触中,不仅是身体被治愈了,那颗心也开始真正地交给了共产党。

图丨毛主席

因为他彻底明白了,与只顾争权夺利的国民党人不同的是,共产党人是宽容的有包容心的。即使是曾经处处与自己为敌的人,他们也依旧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甚至接纳。

与杜聿明受到优待的生活相比,他妻子曹秀清的处境就没有那么好过了。杜聿明被俘虏后就与妻子失去了联系。国民党人曾多次无情地告知曹秀清:丈夫杜聿明已经被杀。

后来国民党逃亡台湾,蒋介石下令要求曹秀清携带孩子共同前往,那时的她仍旧不相信丈夫已经去世。可是迫于形势只能跟从国民党一同前往台湾,才能够保证自己和孩子的安全。

蒋介石一贯无情,到达台湾的他,并未因为曹秀清是自己曾经干将的妻子,而对她及其家人多照顾一分,反而因为责怪杜聿明而对曹秀清冷淡至极。

图丨蒋介石

就这样曹秀清一个人携孩子们在台湾艰难的生存,所幸还有远在美国的杜致礼,时不时寄来的信件给她慰藉。后来儿子杜致任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的哈佛大学。虽然很高兴孩子的努力,可是高昂的学费又让曹秀清不得不为难。

在一番权衡之下,曹秀清为儿子申请了贷款,最终还是咬咬牙送他去上学。到了美国的杜致仁,得到了杨振宁一家的许多照顾,杜致仁的到来也让杨振宁与杜家的羁绊更深了一层。

在美国留学的杜致仁每每放假,杜致礼总是会带着弟弟来家中住下,给他改善伙食,让他能够节省一些日常花销。而对于妻子的行为,杨振宁并不反对,曾经他也是独自一人留洋深造,其中的辛苦与无奈他都能够感同身受。

图丨一家三口

在空闲之余,杨振宁也会和杜致仁交流,问问他的功课。就这样在杨振宁夫妇的帮助之下,杜致仁也算顺利地在美国完成了三年学业。可是就在即将苦尽甘来之时,意外突然发生了。曾经借款的台湾银行,突然开始催促杜致仁还清高达7000元的贷款。

那时的七千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姐夫杨振宁那时候只是个小小的研究员,无法解决这个燃眉之急。母亲曹秀清四处凑钱,甚至求助了蒋介石,可是也仅仅只得到了五百元的补助。

看见母亲寄来的五百元,杜致仁彻底崩溃了。于当天晚上在杨振宁的家中吞下一整瓶安眠药,那时离他毕业仅剩一年,他才22岁。

杜致仁的死让杨振宁愧疚不已,当年未能拿出钱来帮助弟弟摆脱困境,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在第二年拿到诺贝尔奖后他,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要加倍的对妻子和杜家人好。

图丨杨振宁

多年后的初见

1957年的一天,曹秀清突然收到了女儿和女婿的信件,信里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心里一直牵挂着丈夫的曹秀清明白了,那个老朋友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看完信后,曹秀清已经泣不成声。

早在儿子去世后,她就明白了蒋介石的冷酷无情,而今有了杜聿明的信息,她无论如何也要离开台湾,在有生之年与他再见一面。她向蒋介石多次提出了前去看望女儿的请求,却统统被驳回,直到同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知道杨振宁获奖后,蒋介石就希望能够通过曹秀清争取到杨振宁,而曹秀清也抓住了这个时机,成功到了美国与女儿团聚。

图丨杜致礼

到了美国后,杜致礼给母亲办了永久居住证,正式让曹秀清脱离了蒋介石的魔爪。至于争取杨振宁,完全是蒋介石在痴心妄想。

因为早在杨振宁还是一个普通学者时,周总理就已经让从美国回国的张文裕,代替杜聿明传递信件。曹秀清能够顺利得到丈夫的消息,也都是因为新中国党中央的关怀。

对比蒋介石当局的冷漠无情,到底谁才是真正心里挂念着他们的人,已经一目了然。而杨振宁在那时就对祖国心存感激。

图丨杨振宁(右)

杨振宁获奖的消息传到了北京之后,周总理立刻就派杨振宁曾经的老师张文裕前去祝贺。在出发前夕,张文裕还特地去了一趟北京功德林,让还在接受改造的杜聿明给自己素未谋面的女婿写上一封祝贺信。

而杜聿明也十分欣慰和骄傲,当即就写下了“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这样情真意切的祝福。

看见信件的杨振宁十分开心,虽然从未见过自己的岳父,但信中亲切的话语和衷心的祝贺,让杨振宁无比怀念远在故乡的亲人。

他的心里萌生了回国去见一面自己这位长辈的想法。

图丨杜聿明

可是那时迫于形势,杨振宁的身份背景也很复杂,他回国探亲的路途必定曲折而漫长。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有所缓和,杨振宁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好多年。在美国解除美国公民禁止前往中国的禁令之后,杨振宁立刻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国内的父亲写信,表示自己将回中国探亲。

而得知消息的周总理也十分高兴,在杨振宁回国的当天特地抽出时间接待他。那时的杜聿明已经结束了改造,和夫人顺利团聚,并且在党中央的安排下有了体面的工作。在周总理的陪同之下,杨振宁迎来了和岳父的初见。

图丨杨振宁与周总理

因为彼此挂念,在短暂的生疏过后,便是绵绵的真情流露,而杜聿明也成为了杨振宁除了父亲之外,在中国最挂念的亲人之一。

后来杨振宁每次回国,都会前去看望杜聿明。1973年杨振宁与毛主席会面时,毛主席还曾经特地让杨振宁代自己向杜聿明问好,后来那副合照也被他转赠给了岳父。

这也足见二人的感情深厚。

图丨杨振宁

结语

杨振宁本人在学术研究界的成就世界都能看见,在科学家中他是可以与牛顿、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忠义之人。

能与这样了不起的人同生于一个时代我们何其有幸,他是这个时代的骄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聿明特赦后首次见女婿,周恩来听到杨振宁对岳父称呼,赶紧纠正
杜聿明特赦后首见女婿,周总理听到杨振宁对岳父的称呼,赶紧纠正
杜聿明特赦后初见女婿,周总理听到杨振宁对岳父的称呼,赶紧改正
杨振宁初见岳父杜聿明,称其为“杜先生”,周总理一句话化解尴尬
1971年,杨振宁称呼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你该叫岳父大人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杨振宁一句话让毛主席大笑:你这话不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