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战争转折点在哪?既不是锦州,也不在大别山

解放战争,我军用3年时间就解放了大陆。但是关于我军战略反攻的转折点,学界一直有不同看法,有说是锦州战役的,有说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还有说是济南战役的。而小编认为,这几种观点理由都不充分,小编认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宜瓦战役。

内战之初,国军气势汹汹,摆出了要一口吃掉解放区的架势,我军自然在战略上处于防御态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战,国军才发现自己胃口太大了,他们不仅做不到一口吃掉解放区,反而在一些战场吃了败仗。

老蒋及时改变战略,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有人把老蒋的这一战略称为哑铃战略。基于这一战略,国军构筑了黄河防线,依靠黄河天险,对解放区形成挤压。

但是很快,国军在陕北和山东就先后遭遇失败,彭总在陕北三战三捷,打了几个漂亮的歼灭战,而许世友在山东也打了一个漂亮的莱阳战役,歼敌6 万多人。

最重要的是战争态势在悄悄发生变化。到了1948年,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就提出那一年我军的作战任务:进行战略反攻,把主力拉到外线,到国统区去作战。

刘邓大军是1947年6月30日渡过的黄河,很多人都把此战视为转折点,但是当时军委还没有制定战略进攻的计划。刘邓进入鲁西南以后,毛主席要求他们立即挺进大别山,并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缓解陕北的困难。

刘邓大军为了迅速进入大别山,扔掉了本来就有限的重装备,可谓孤军深入。很快他们就遭到白崇禧20万大军的围剿,形势对刘邓大军极为不利,为了避免被国军围歼,刘邓只好分兵撤出大别山,刘帅进入淮西,邓政委则在内线跟敌人周旋。

也就是说刘邓跟国军打起了游击,说起来不像是战略进攻的样子。

为了缓解刘邓的压力,军委做出了粟裕带兵下江南的计划。其实按照这个计划,粟裕也和刘邓一样远离后方和根据地,更大的可能是到国统区去打游击。

但是粟裕权衡利弊,采取了抗命不遵的做法,他亲自向毛主席申明理由,得到了毛主席的理解和支持。

当时胡宗南坐镇西北,拥兵38万,而陕北彭总领导的野战军只有7.5万人,而且给养严重不足,我军战士甚至到了饿肚子的地步。让刘邓向南进兵更多的是为了吸引胡宗南的部分部队,以减轻陕北战场的压力。

彭总为了解决给养问题,甚至不得不在缺乏重装备的情况下,两次发起对榆林的进攻,但是两次都没有攻下榆林。

胡宗南在陕北吃了几次败仗,已经不像初进陕北时那样嚣张,他的部队集中驻扎在延安、洛川和宜川几个重镇,这样的布局不仅有利于几处驻军的相互策应,而且必要的时候,胡宗南还可以支援中原。
要打击胡宗南,彭总有三个选项,一是攻打延安之敌,一是攻打洛川之敌,再就是攻打宜川之敌。

攻打延安,意义重大,因为延安是解放区的首府,拿下来政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打延安不符合军委的战略反攻的设计。


打洛川,能把战事引到国统区,符合战略反攻的设计,但是洛川有4个旅的国军驻守,我军在缺乏重装备的情况下,很难啃下这个硬骨头,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就有可能引来敌人的援兵,那样就会让我军陷入被动。

于是彭总调整了策略,他决定在南线对胡宗南发起攻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军的黄河防线,跟陈谢兵团呼应,让胡宗南腹背受敌。更重要的是,只有在南线打击胡宗南部,才能更好地策应军委制定的战略反攻计划。

而最符合这一策略思想的就是攻打宜川,而且宜川守敌只有一个旅的兵力,拿下宜川应该没有困难。当然,驻守洛川和宜君的刘戡兵团一定会来救援,那时我军就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来一个围城打援。

彭总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一旦我军在宜川开打,刘戡就会发来援兵,而他最可能选择的增援路线,则是沿着洛宜公路经瓦子街到宜川。于是彭总在瓦子街部署了9个旅的重兵作为打援部队,等待刘戡上钩。

1948年2月22日,宜川战役打响。各纵队迅速扫清了宜川城周边的国军,把守城部队包围在城内。

宜川围城战打响以后,胡宗南命令29军军长刘戡率部前去增援。刘戡的部队完全按照彭总的预计从瓦子街前去宜川增援。

瓦子街地形独特,其东面地势较低,南北两面都是山,是设伏的好地方。彭总把部队部署在瓦子街以东南北两侧的山上。

刘戡的部队很快就开到了瓦子街,我军派出一部引诱敌人,结果敌人真的上当,全部进入我们的伏击圈。3月1日,我军发起总攻,只用了17个小时,就全歼了刘戡的部队,并击毙了刘戡。

2日晚,我军对宜川守敌发起攻势,第二天就解放了宜川。宜瓦之战胜利告终。

此战虽然只歼敌3万人,但是意义却非常重大。这是西北野战军在外线取得的第一次大捷。胡宗南生怕西安有失,急忙把驻守洛阳附近的第5兵团西调,这样洛阳的防守薄弱起来。我陈(赓)谢(富治)兵团和陈(士渠)唐(亮)兵团联合起来乘虚进攻洛阳,并最终拿下了这一军事重镇。

拿下洛阳,我太岳和豫西两个解放区即被打通。最重要的是老蒋经验多年的黄河防线被打破,刘邓大军的压力得以缓解。不久,刘邓在淮西会师。又过了几个月,三大战役取得辉煌胜利,那才是真正的战略大反攻。

也就是说,宜瓦之战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此战推倒了全国战场的多米诺骨牌,不仅改变了西北战场的局势,而且改变了中原战场的局势,成为我军战略反攻的转折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大战役的时候,西北王胡宗南在干啥?被西野牵制,处处挨打
解放战争中的无形对决
解放战争国军的战略失误
1947年,邓小平收到毛主席的加急电报,为何看完之后便立刻烧掉?
豫东战役:解放战争真正的转折点,也是确立粟裕战略家地位的一战
1947年,刘邓12万大军跨千里挺进大别山,为何是解放战争转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