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肾间元气的重要性——《难经—八难》

【原文】

八難曰:寸口脈平而死者[1],何謂也?

然:諸十二經脈者,皆繫於生氣之原[2]。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3]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4],三焦之原[5]。一名守邪之神[6]。故氣[7]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内也[8]。

【注】

[1]寸口脉平而死者:指寸口脉的寸部脉象没有显著的异常,类似于平脉。徐灵胎注:"平,谓脉不病也。

[2]皆系于生气之原:系,紧系、连属。此句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均连属于下焦元气,十二经脉的功能与下焦元气密切相关。

[3]肾间动气: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真阳元气,是命门之火的体现。徐灵胎注:"肾间,两肾之中间也。动气,气所开合出入之处,即所谓命门也。"原气,亦称元气、真气。

[4]呼吸之门:指肾间动气是主宰呼吸、气机出入的关键。门,门户,开合出入之地,引申为事物的关键。

[5]三焦之原:指肾间动气是三焦气化活动之源。

[6]守邪之神:指肾间元气还担任着防御外邪的主要作用。守,防御。神,主、重要。

[7]气:指肾间动气,即人体原气。

[8]独绝于内:指人体的元气衰竭。寸主阳、主上、主外,尺主阴、主下、主内。故寸口脉尺部候肾间元气。寸部脉平,但是尺部脉却异常,是元气衰竭于内的脉象。

【译文】

八难问:寸部脉象平和,为无病之脉,却仍然会死亡,这是什么原因?

答:全身十二经脉,其根源都来自于生命的本原之气、与肾间元气密切相关。平常所说生命本原之气,是十二经脉功能正常运行的根本,指的就是两肾之间所藏的真元之气。它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根本,维系呼吸之气出入的关键,是三焦气化的发源地。

此外,肾间元气又具有卫外御邪的重要作用。所以,原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元气好比是花草树木的根。根如果断绝,茎叶就会枯萎。因此,即使人体寸部脉象没有病脉之象却仍然死亡的,是因为其元气已衰竭于内的缘故。

【释义】

一、原气的概念

本难认为原气是"肾间动气",这一观点拓展了原气的概念,丰富了中医学理论。本难是后世原气、元气、元阴、元阳与肾关系的理论基础。关于原气理论,《难经·三十六难》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明确指出了所有五脏六腑之精气均封藏于肾,而且原气根于肾。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也说明五脏六腑之精充盛,则其精气归藏于肾脏。

《难经·六十六难》又指出:"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说明原气通过三焦布达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三焦者,决渎之官,元气以此为通道,输布作用于人体各部。

本难论述了元气的主要作用,即原气是人体十二经络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并推动呼吸的升降出入。且是三焦气化之源,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的正常功能。

因此,原气亏虚,对于小儿,则生长发育受阻,身体矮小,卤门迟闭;对于成年人,则表现为身体机能衰退,体衰多病。

二、原气的重要性

本难指出寸脉"脉平而死"的原因。"脉平而死"是因为"生气独绝于内"。生气,指肾间动气,即原气。原气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抵御外邪的根本。

因此,如果原气衰竭,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也会随之衰竭,抗邪无力,则预后多不良。

本难提示了人体原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原文"寸口脉平而死"可以看出,原气的盛衰主要反映于尺部。

三、尺部脉象能反映原气盛衰

本难指出:"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原气的盛衰主要反映于寸口脉的尺部,故从尺部脉象可以诊察原气的盛衰。

《难经.十四难》亦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所以尺部是诊察原气的重要部位,其脉象能反映出肾与命门之气的盛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的脉象有什么特点?(附语音)
笑解难经 八难
《难经》译文注解
郭朝印《八十一难经》讲座
中气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中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