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簡化字的末日:繁體字通俗演義第六回(下)

(卫)

   形聲字,從行,韋聲。也是會意字。行是行走,“”的本義就是兩個士兵繞著城池巡邏,就是守衛,保衛。簡化字是現代人改造。但是“韋”爲什麼表示巡邏呢? 

 

(韦)

   本義是環繞。這個字中間是一個“”(讀‘爲’),注意,“”不同於“口”,這個問題我們以前也說過。表示一座城市。"韋"上下的形狀比較像人的兩隻腳。本義是一個人繞着一座城巡視。它是“”(围)和“”(卫)的本字。後來才分別加了“口”和“行”加以區分。簡化字仿照草書改造。這樣一來就無法解釋了。尤其是“卫”,完全與“韋”(韦)斷絕了聯繫,破壞了漢字之間的規律性,學起來沒有系統,非常凌亂。

    說到“囗”,我們順便說一說“”。圖也是以“囗”爲偏旁。

 

(图)

   會意字。按《說文解字》的說法,“圖,畫計難也。從口,從啚。啚,難意也。”也就是說“”的本義是出謀劃策。外面的“囗”意思是規劃,裏面的“”(讀?塗’)意思是困難。大家可以想像這個“圖”的含義了吧,所謂“有機可圖”,“圖謀不軌”。後來,這個字才引申出圖畫,地圖這些意思,因爲做地圖也需要仔細規劃的。

   但有學者認爲恰恰相反,“”中間的“”實際上是“”的變體,表示城市,邊邑。因此,“”的本義就是繪地圖,謀劃反倒是由此引申的。無論哪種解釋正確,簡化的“图”是仿照草書改造的。竟把裏面改爲了“冬”,實在是既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

 

”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

   ”是形聲字。《說文解字》:“術,邑中道路。從行,术聲。”它的本義是供人行走的道路。後來逐漸引申爲某種學問的門道,比如藝術,武術,法術等等。所以,簡化後的“术”沒有了“行”,藝術,武術沒了可以行走的道路,就走不通了,如果這樣,藝術,武術又怎能成為一門體系,一門學問呢?

   實際上簡化後的“”讀“竹”,是另一個字。“术”是個象形字,像一種草的樣子,它就是“白术”。中藥“人參白术”我們很多人念成“人參白術”;還有《說岳全傳》中的“金兀术”,我們很多人也念成“金兀術”,都是受到簡化字的誤導。

   與之相同的情況還體現在“後”與“后”二字。

 

後 

兩個完全不同的字。

”,《說文解字》:“后,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厰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后也。”按許慎的說法,“”是指君主。但這其實是引申義。根據現代專家的考證,“”的本義是指懷孕的婦女。由於人類早期處於母系社會,女人是整個族群的領袖,因此“后”就引申爲君王,君后。後來人類進入父系社會,男人成爲一個族群的最高領袖,所以“后”就不表示君主,而表示國王,皇帝的配偶,比如王后,皇后。

”,《說文解字》:“後,遲也。從彳,幺,夂者,後也。”意思是說,“”就像是一個人的腿腳(夂)就好像被繩子(幺)拴住一樣,無法行走(彳),走不動,走不快,落後了。所以“”表示“前”的反義詞,“後面”“落後”之類的意思。

   所以說我們現在的簡化字隨意將兩個字形字義毫不相干的字合并,確實毫無道理,因爲二者意思毫不相干,你根本無法解釋簡化字“”爲什麼既表示“王后”又表示“后面”。而且這種被隨意合并的字數量還非常多,我們以後還會陸續講到。

   講了這麼多以“”爲偏旁的漢字之後。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受簡化字的誤導,把“”讀作“雙人旁”,應該讀作“赤”;更不能理解爲“兩個人”。當然,對於這個“彳”字的本義,無論它是指“人的腿腳”,還是指“街道小路”。有一點是共同的,也就是這兩種解釋都是爲了表達“彳”的意思是“人在走路”,都是和走路有關係。

   說了“”,我們順便說一下“”。“”確實就表示一個人,它是“人”這個字的變體。我們來看這麼一個字。

 

(备)

   會意字,本義是小心謹慎,引申爲戒備,準備。右半邊是象形字。像許多箭插在箭桶里。加“亻”作偏旁,意思是說士兵的箭筒裏已經裝滿了箭。準備好了。簡化的“备”,上面的部分我們馬上要講,它表示人的腿。所以這兩個部分合并,怎麼也表現不出剛才我所說的意思。

   現在我們就來看“”。“夂”(讀‘止’)這個字前面已經出現過多次,它很像人的兩條腿,所以它的意思就是人的兩條腿。

 

(处)

   會意字,由“”,“”(讀‘楚’)會意。也是形聲字。本義是靜止,休息。“”也是會意字,由“”,“”會意。“”表示是凳子(注:几只能表示供人休息的桌椅板凳,它和‘幾個’的‘幾’完全不一樣),“夂”表示人的腿。因此這個“処”字的意思就是“得几而止”也表示靜止,休息。而且“”是“”的早期寫法。但爲什麼後來要在“”的上面加“”呢?有專家通過對金文的研究發現,“虍”是指古人頭上帶的虎皮冠。因此“”的本義是一個頭戴虎皮冠的人坐在凳子上休息。“虍”作爲偏旁就表示“老虎”。提到“”我們說一些題外話,“”這個字也是會意字,王筠《釋洌》:“謂其通體皆象虎蹲踞之形也。”“虎”字上半部的“虍”是象形字,像老虎面部的條紋和牙齒。下半部也是“几”,表示老虎蹲踞休息時的樣子,與“處”的意思很接近。

   但是“處”簡化成“处”就沒道理了。你要非簡化不可,改爲“”到還說的通。怎麼也不該把“”簡化爲“”啊,難道是一邊走路一邊算卦?當然,有人發現,“”這個字上面好像有一個“”,這怎麼解釋?實際上,這個“”字是由“”和“”會意。《說文解字》:“咎,災也。從人,從各。各者,相違也。”本義是災禍。“各”表示與自己的意愿不同,所謂“各自”正是此意。與自己的意愿不同,當然就是這個人的災禍。因此,“咎”中并不包含“处”。

   還有一類字是以“(讀‘喘’)爲偏旁的漢字。“舛”的左半邊是“夂”,右半邊就是把“夂”倒過來寫。因此“舛”也是指人的兩條腿。漢字當中帶“舛”的字也都跟人的腿腳有關。比如“舞”“舜”“粦”等等。

   說到“”,我們就應該說說“”(无)。其實“無”就是“舞”,兩個字早期的字形字義完全一樣。表示一個人手上拿着野獸的皮毛跳舞。後來隨着漢字的發展,人們在“無”下面加一個“亡”表示沒有,加一個“舛”表示跳舞。楷書分別寫作“無”和“舞”。

   還有一個字是“”。《說文解字》:“粦,兵死及牛馬之血為粦。粦,鬼火也。”本義是被兵器所殺的人流的血以及死去牛馬的血化作了鬼火。我們知道古人認爲“鬼火”是人的靈魂,它是會走動的,所以它有一個“舛”字。不過老實說,這個“”字的上半部應該是兩個“火”。但由於兩個“火”連起來寫,看起來很像“米”,因此後來就逐漸訛爲“米”。所以這個“”就引申爲光亮的意思。

   在漢字當中,很多字都是由“”加偏旁延伸出來的。比如“磷粼燐麟鱗”等等,這些字都含有光亮的意思。

   還有幾個字,“”(邻),“”(怜),“磷”,“”都是互爲通假,有些時候是通用的。這裏我們要指出,“”和“”也是兩個不同的字,我們今天又按照那條非常不科學的“讀音相同,用筆畫少的代替筆畫多的”簡化原則,以“怜”代“憐”。“憐”是形聲字,表示可憐,憐惜。而“怜”讀作“伶”,意思和“伶”一樣,表示一個人非常機智靈敏。鄰居的“”(邻)也是由“粦”加“阝”(讀‘父’)造的一個形聲字。有時候也和“燐”“磷”通用。這些字都屬於一類字。

    請注意,“”也和“”一樣,被我們現代人亂念,瞎解釋。絕大多數人受簡化字的誤導,把“阝”說成“耳朵”。可是大家可以翻翻字典,找一找以“阝”爲偏旁的漢字,絕對和耳朵沒有任何關係,那麼這個“阝”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下回再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漢字的構造
15分钟学会繁体字
​李大遂:漢字的理據
0012殷墟甲骨文在文字學上的重要性
会意字
孫玉文:結合古文字談幾個字的上古音問題(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