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意人生”——语文教学的田园诗

“诗意人生”——语文教学的田园诗

                      刘建始

(2013-01-28 06:21:05)

 该文发表于20101222日《语言文字报》第517



 

“诗意人生”——语文教学的田园诗

  刘建始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功能。“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没有围墙。”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原本富有诗情画意、充满快乐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荒原”,欢声笑语不再。语文课堂充斥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学习的兴趣全无。生活即教育。语文教学没有了生活的底蕴,变得无血无肉,瘦骨嶙峋。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厌倦。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现状。

20089月,双港中学开始实施语文教学改革-——“为生命的美丽而作”,追求田园诗般的语文教学。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给学生具有审美的“诗意人生”,为语文教学涂抹上生命的亮色,成为了双港人的目标与追求。

“诗意人生”从经典诵读开始

中华民族的根是传统文化,双港中学紧紧抓住了这一点。从2003年开始,学校就普及经典诵读,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学校编写了《校园经典诵读读本》,让学生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内涵深刻,济世醒人。学生吟诵一首首优美诗词,诵读一篇篇千古奇文,就是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触摸中华民族文化的脉搏,感悟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书写自己的“诗意人生”。

校园读本是塑造学生“诗意人生”的桥梁,必须精雕细刻,选材丰富,既考虑思想性又考虑文学性。双港中学的校园读本包括如下内容:古代启蒙的经典佳作、诸子百家的传世文章、诗词歌赋词曲以及古诗词名句辑录。为了更好地让经典诵读深入学生内心,双港中学启动了《双港中学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设立目标,提出要求。由语文教师推荐每月阅读的内容和背诵的篇目,每学期评选经典诵读之星。

随着经典诵读的开展,学生的“诗意人生”渐入佳境。早晨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自觉诵读《经典诵读读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诵读了书中的警言妙句,而且还将其中关于孝道和学习的内容辑在一起,编成小舞台剧,演出的反响非常强烈。语文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如《诗意校园,诗意青春》诗歌朗诵会等,助推学生的成长。这是一次次文娱活动,更是学生一次次自我书写诗意人生的过程。学校还设立了班级图书馆,并且班级年级之间资源共享,拓宽了学生的读书量和读书视野。学校还组织师生编辑出版了《每日一撷——双港中学校园读本》,书中收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美文妙章,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时还收录了部分双港中学师生优秀作品,读来更是贴近生活,饶有品位。

孩子生来就具有诗意的审美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童年时代每个孩子都是诗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诗意审美被磨蚀掉,天真浪漫逐渐被“实用”代替。双港中学的做法就是要唤醒学生的童真,培育诗意人生的意识,把学生诗意人生的根,用传统文化筑牢!

20041012,天津市津南区教育系统在双港中学召开了《激情无限民族魂——传承民族经典文化,吟诵英雄诗篇》大型文化交流展示会。学生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展示,真正迈上了诗意人生的台阶。该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200863日,《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五周年巡礼》大型活动在双港中学体育馆召开。各个班以极具艺术性的多种表现方式诠释经典诵读,学生的诗意人生也伴随着经典诵读而成长。

就这样,经典诵读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潜移默化之中,为学生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绿色阅读丰富学生的“诗意人生”

绿色阅读即本色阅读,它强调自然本色的师生同读,注重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养成阅读习惯,发展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诗意人生”的品位。要让学生到图书馆,走进图书超市自由选购、自由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诗意人生。让学生跳出题海,走进书海,开展绿色阅读,让“浸泡—习得”成为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解决阅读量不足、读书兴趣不高、语感培养不够、指导不得法、课内外脱节等问题,使学生在书海中亲近语文,习得语文。为此,双港中学装备了三个学生阅览室,全校所有班级,每周开辟一节90分钟大阅读课,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开展绿色阅读,给学生提供精美的阅读书籍,使其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享用人间精美的精神食粮。读名家名著,读精美诗文,读精品报刊,读社会前沿信息。

根据问卷调查,在学校所有课程中,90分钟大阅读课最受学生欢迎,他们热爱在书海中自由遨游的生活,那是一种人生特有的幸福。为了使阅读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作用,使阅读课更加规范化,学校出台了《阅读课操作规程》《阅读课基本模式指导》等办法,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培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阅读课模式和途径的创新。同时根据初高中学生学习的特点,重点抓读书笔记的指导和积累,促进读书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求,初中每名学生一个学期读书笔记积累量至少1.5万字,每周800字,高中每个学生一个学期读书笔记至少20000字,每周1000字。一个学期下来,初中有的班级平均读书笔记积累量已经达到两万字以上,高中有的班级平均量则超过了三万字。学校对于读书笔记质量和数量均高的班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近几年双港中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图书馆设备逐步更新完善,藏书量逐年增加,人员配备愈加合理,从而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积累、交流的平台,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2009年“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评估验收中,双港中学的图书馆建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双港中学阅读课的课型包括:

●师生共读一本书

该课型适合初一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没有正式上过阅读课,甚至不知该怎样读书,所以初一年级语文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读书时随便读,放羊式的读书收效微乎其微。教师领着全班共读一本书,以传递读书热情,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全班共读后,教师会询问学生有所体验的地方、有悟性的地方,学生阐述时,教师就此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采用这样的课型,读完一本书,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的目的。

●规范读书笔记课

该课型适用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学生读书不能只停留在读的阶段,还要潜入写的阶段。学生读完书,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第一项写日期,第二项写所读篇目,第三项写内容摘要,第四项抄好词佳句,第五项写读后感。甚至要有背诵默写的内容。这种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读书和沉静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目标的阅读课

在上阅读课时教师印发精选的材料,全班共同完成习题,或教师指导分析语段与题型,指导学生完成,剩下的时间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这样,两节课拿出一节课,由教师精选文章,能给学生以阅读方向的指引,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收获。有的学生在阅读课上看一本书看得投入,会情不自禁地叹息,或感动万分。这时教师就会抓住这个契机,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写出心中之言。随时抓住机会指导学生读和写,能使学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阅读和写作之中。

一个人如果具有了诗的审美,他的生活是温馨和快乐的,性格是坚毅的,信念是坚定的。在此基础上,双港中学开展了读书接力活动。学校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建立书香家庭,用学生读书的热情去感染家长,让家长们参与进来,这就是接力。每年都要评选书香家庭和书香之星。二是将图书馆延伸到教学楼的楼道——在每一个教室门旁边摆放一个书架子,摆满书,供学生随时阅读。集腋可以成裘,聚沙可以成塔。双港中学就是把学生课间课后的时间很好地利用起来,在不断的积累中深化阅读成果。这种做法,既为学生的诗意人生提供了精神食粮,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管理的机会。当学生围在书架旁边,自主借阅,并在借阅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借阅时间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田园诗般的场景。

绿色阅读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一大部分学生爱上了阅读,高中部学生有的已经读完《史记》和《三国演义》等名著。清代纪晓岚曾说:“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乐。”让师生走进图书馆自由自在地广览博记,本色阅读,快乐读书,丰富诗意人生,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随笔化作文——为学生“诗意人生”的美丽而做

双港中学从2007年开始接触随笔化作文。校长、主管校长和部分语文教师三下山东邹平,向随笔化作文发起人成浩主任请教,到一些学校观摩学习;并请成浩主任、一些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到双港中学讲座、示范。与此同时,双港中学的刘校长受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新语文思想的影响,为全校语文教师购买了潘教授的著作《语文:表现与存在》,研究、学习和实践。钻研他人之长,学其形,寻其意,得其神,为我所用。

全体语文教师先从随笔化作文的概念学起。成浩老师将随笔化作文中的随笔定义为“随手下笔”。在这里,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是随笔。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

它顺应人的言语生命成长规律,以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和发展言语生命、培养健全的言语人格为目标,以“表现本位”为基本理念,以随时随地、随形随意的日记随笔为日常写作方式,以情境随笔课、随笔展评课、随笔修改成文课为主要课型,以读、评、改、展为促进手段,以顺应、养护、培植、激励、磨砺为基本原则,以“言语生命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先写后导,先写后读,为写择读,以写促读,读写互动,重在自悟,在日常随意写和课上有序改的有机结合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的写作潜能,实现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表达,为学生“诗意人生的美丽而做。

全体语文教师经过学习,积极性高涨,达成共识:随笔化作文能为语文教师带来快乐,重燃激情;与其疲劳应付,不如放手创新;等待不如主动出击。态度决定一切,短短时间,一株“随笔化作文”的幼芽从双港中学教改的土壤中钻出,继而呈现“疯长”的态势。

随笔化作文教学写、读、评、改、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对言语生命的尊重、顺应和养护。在教师创设或捕捉的情境当中受到激发和感召,生命中言语表现的激情被唤醒的状态下而写,或在真实的生活中,捕捉生活的灵感和激情而写。无论哪一种状态下的写作,首先都是言语生命的表现,并且作为生命的表现而受到了尊重。

在随笔展评课中,随笔化作文作为言语生命的表现,通过读、展,充分满足了学生表现与交流的欲望,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而随笔化作文的“评”特别注重对主体言语人格的呵护,关怀言语主体的体验和感受,顺应学生的言语潜能和个性,激发他们的言语自尊和自信,使他们热爱言说、敬畏言说。

最后,“改”的环节也以尊重、顺应、养护为原则,是针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评改,不会强行改变文章的思想、情感。

当你走进一个新的境界而豁然开朗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双港中学的随笔化作文课就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教师枯燥的指导不再,学生写作的痛苦不翼而飞,课堂上欢呼雀跃,激情无限。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各种情境中,浸润诗意人生,“为言语生命的美丽而做”。学生能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里写出八百字的作文,已成寻常之事。课上师生共写,共同体验诗意人生的美丽。教师写学生的故事、写自己的感受。教师写作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写作。

但是在随笔化写作收获了喜悦的同时,教师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习作只是文字语句的堆积,像流水账,不生动感人。学校及时召开教师会研讨,经过反复研究,得出结论:症结在于学生占有材料,但不会运用材料,材料摆在那,不会按题目要求论述,或论不到点上,大大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诊断出病根,就可以对症下药。于是语文教师走出情景随笔作文课,进入成文随笔修改课。教师分别从突出主题、调整结构、增删材料、推敲语言等方面入手;作文课上从开头、选材、结构、整篇作文等角度入手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语文教师不再用传统方法教给学生修改,而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凡事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修改也是如此。让学生和课本中的名家名篇比较,和随笔教材中的典范文章比较,和教师的下水文比较,和学生优秀作文比较。学生边读边比较,思维一下子开阔了,明白了自己作文的欠缺之处,文章变得精彩起来。

这样做下来,一个学生的作文体系就形成了:创设情景——写出作文——比较阅读——读中感悟——开阔思路——修改作文——成文展示。在这个体系中也融合了“议”“评”“改”“展”,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体系。教师可以自己运用这个体系,也可以两位教师共同运用这个体系,一位做情景随笔课,另一位做成文修改课,两位教师形成最佳组合。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把握“放”和“收”的原则。“放”就是放手,“收”就是指导。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写,体裁不限,题材不限。但是上课时要有教师“收”的指导。双港中学的学生有几个本子,包括阅读本、随笔本、日记本或周记本,还有一个班级的平时学生积累的好文章的文集。打开学生的本子和文集,有随笔、日记、周记、读书体会,丰富多彩。甚至有的学生用文言文写随笔,虽然不提倡,但是学生作文的水平已经可见一斑。

由于怕影响高考成绩,在高中敢于开展随笔化作文的学校不多。其实不然,经过三年多的实验,双港中学语文高考成绩不但没下滑,反而大幅度提高。六十分的作文卷,大部分学生能得五十多分。

随笔化作文确实是为学生诗意人生的美丽而做,它使学生的言语生命更加精彩。学校为了更好地顺应、养护、培植、激励学生的言语生命,创建了校刊《校园随笔》,为学生的精彩文章搭建平台,一年四期,至今已经出版十期,每期大约刊登学生作文六十篇左右,深受学生喜爱。

语文课——师生“诗意人生”的互动

双港中学的语文课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而是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给学生言语权,教师顺应学生言语,并加以指导,引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要符合课程标准。新课标中提出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将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到了重要位置。在双港中学的语文课堂上,对某一个问题的探讨,都是由学生先讨论、再发言,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小组合作的形式中有一对一的兵教兵,也有一对二、一对三的兵教兵,然后是师教兵。教师点拨不仅是给学生一个答案,更是唤醒和呵护学生的言语能力。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与生活、文化联系密切,双港中学的语文课堂总是氤氲着浓浓的生活与文化气息。课堂不再死水一潭,教学过程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师生形成心灵的对话,实现情感的交融。

语文课《品三国知中华经典,抒豪情展自我风采》是依据人教版教材必修五名著导读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本着新课程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双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延展语文课堂,丰实语文内涵,陶铸语文情思,锤炼语文心智为目的,设计了明历史源流、睹名著丰韵,知英雄故事、抒真知灼见,学三国文化、解建安风骨,诵先人赞歌、展本我风采四个环节。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解读《三国演义》,使学生深入了解这部名著,在对历史人物的把握和评价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课文学完之后,学生写出了《感三国成语》《举杯煮酒论英雄》《笑乃英雄本色》等优秀随笔。

学习过程中,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若干个小组,结合各自查阅的资料,经全体同学检验后定型,汇报研究成果。

语文课《津南访古》则是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样本,拍摄照片,获取生活和文化的气息,然后回到学校,学生讨论,进行合作探究,结合本地地理知识,写出具有学术研究性的文章。由此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淀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这样的课也促进了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写出的课例分析,许多发表在教育性刊物和网络上。有些教师的课成为市级、区级的优秀课;有些教师走出津门,到外地去做示范课,成就了自己,也为学校的形象增辉添彩。

师生互动,涵养“诗意人生”。教师在引领学生的同时,丰富了自己。有位语文教师在《优雅的双中人》写道:“优雅的人拥有向上的事业,游刃有余的技能,平和友善的心态,和谐快乐的工作环境。我的学校给我们创设了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发展空间,我们有学习制度,我们的理念走在教改的前列,我们为什么不优雅?快乐,很肤浅,优雅是一种深层次的生存状态。其实,优雅就是一种精神的自足和坦然。”

教师们的言谈话语,让人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快乐,以及唤醒、顺应言语生命的优雅。语文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融合在一起,就能谱写出一曲优雅的生命之歌。

“诗意人生”——语文教学的田园诗,由我们语文教师书写,在学生言语生命中种下“诗意人生”的种子,并在教育沃土中开花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附:《不拘一格教语文》的内容简介与推荐语)
经典阅读是语文教师的需要
第892期:【诗意语文·慧眼看课】《阿房宫赋》课堂评课
做一个诗意而睿智的教师
“ 谓有金石姿,良工心磨砺” ——水区中学语文青年教师'诗意说教学之疫情下我的语文教学故事”演讲...
我们都该这样走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