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刘建始

 

我国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将教学过程说成是动态变化过程,进一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小学13年级);

第二阶段:基本依靠教师阶段(小学36年级,75%依靠教师,25%左右靠自己学);

第三阶段:相对独立阶段(初中阶段。50%依靠教师,50%左右靠自己学);

第四阶段:基本独立阶段(高中阶段。25%依靠教师,75%左右靠自己学);

第五阶段:完全独立阶段(高中毕业以后)。

我们主要分析“基本独立阶段”与“相对独立阶段”,有利于我们的教学,也有利于知道自己的孩子处在什么阶段,以便指导学习,何乐而不为。

“相对独立阶段”的特点是: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后,好像特别有独立性,特别有对抗、抵触情绪。实际上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并不成熟。学生能看懂教材的一半内容,基础差的学生,可能要看两遍,乃至多遍。这时要教师教的是50%,绝不是100%

“基本独立阶段”的特点是:到了高中就进入“基本独立阶段了。这时,学生一般能读懂75%,当然基础差的学生要读多遍。但学生理解不深刻、不透彻。教师在教那25%的同时,要注意在深刻性、透彻性上下功夫。高中学生在纪律上面不出问题都很好,但一出问题就难收拾。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值得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其主要的步骤:

第一,启发,就是提示当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阅读课本,就是学习自己读课本。

第三,练习。既然读懂了课本,就可以做相关的练习题;

第四,当时知道结果。这一步很重要,做了练习之后,让学生当场核对或订正答案。

第五,小结。教师下课之前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

黎世法老师倡导的“异步教学”。 其主要的步骤:

第一步,自学。就是自己读课本。

第二步,启发。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

第三步,复习。回头梳理一下自己已经学了哪些内容,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第四步,作业,其实也就是练习。

第五步,改错。这一步相当于卢仲衡老师倡导的“当时知道结果”。学生做了练习之后,同学之间相互改错。

第六步,小结。

这几项教改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遵循了“先学后教”这一教学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按照我们实验的体会,这个转化过程可分为教读、导读和自读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教读阶段。这是实验的起始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弄清教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教师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能充分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形式应多样,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阅读思考题一般可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解释层次的问题、批判或创造层次的问题。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学习了。它的标志是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而且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难,学会自己提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已经由依赖阶段进入独立阶段了。而学生一旦进入独立阶段,就必须先学后教了,所以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联系。

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进度不一,怎么办呢?

其实,现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只不过是按照多数人的情况把进度强行统一起来罢了。当学生已经具有基本上可以独立学习的能力时,如果仍然采取这种强行统一进度的办法,那对学生是很大的束缚;而采取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的方式,则可以更好地解决这种“统一和不统一”的矛盾,做到该统一的统一,不一定统一的可以不统一。

首先是对学习的要求要统一,也就是学习后要达到什么标准要统一;

学习的时间地点可以统一,也可以不统一;

学习进度可以统一,也可以不统一;

教师指导可以有时统一,有时不统一;

最后,检查和成绩考核要统一。

这就叫做“两头统一,中间灵活”。两头统一,可以保证基本上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中间灵活,可以适应不同学生不同情况。

这样,会不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

现在,一般学校并没有采取这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管得很死的教学方式,也有教学秩序混乱的现象。可见教学秩序混乱,原因并不是教学方式灵活。事实上,教学方式太死,不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规律,正是教学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采取适合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规律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但不会造成混乱,而且会形成一种新型的、生动活泼的、格外良好的教学秩序。  

例如:学生可以统一按照课程表的规定在课堂上自学;也可以有的在课堂上自学,有的在自习室、阅览室等地自学。学习进度,可以统一规定一些阶段性的时限,也可以不限;但中间有检查,最后要统一进行成绩考核。教师指导,有时可以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起来统一指导;平时则随时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并不会引起什么混乱。现在,学生的自习不正是这样进行的吗?

教师应该相信,当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独立的学习能力时,把学习主动权进一步交给他们,同时把学好一门课程的责任也交给他们,他们的学习精神要比在课堂上听许多不需要再听的讲解会振奋得多,他们在学习上要花费的心力和所得到的收获也会远比被动听讲大得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高三年级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研究》(开题报告)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多彩的生活----美术与环境
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
培养小学高段作文写作能力的必要性与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