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陶瓷館」②


岳州窯青釉執壺

五代 公元907~960年


西村窯青釉風首壺

宋 公元960~1279年

徐展堂先生捐贈



白釉鏤雕殿宇人物枕

五代-北宋 公元907~1127年



絞胎陶碗

唐 公元618~907年



絞胎是唐代一種新穎陶器製作工藝。製作方法系用白、褐兩色(或多色)陶土相間糅和,按需要切成片後貼於器物表面,有的產品整器胎體相絞成型,然後施釉燒造而成。紋飾多樣化,最常見的是木理紋,頗有特色。


絞胎陶三足碗

唐 公元618~907年

顧麗江先生捐贈


絞胎陶枕

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蓋盒

唐 公元618~907年


絞胎陶杜家花枕

五代-北宋 公元907~1127年

陳器成先生捐贈



彩色釉陶罐
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雙龍尊

唐 公元618~907年



百花爭艷的宋、遼、金、元陶瓷


10世紀後期至14世紀中期的近300年間,中國陶瓷業進入個全盛時期。在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為宮廷燒造一代佳品的前後各個時期,南北各地名窯也以各自不同的製作技法向世人展示各種精彩紛呈的佳作,並在燒造中形成各種體系。


北方遼瓷和西夏瓷的燒造,使這一時期的陶瓷中增加了許多少數民族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品。



白釉蓮花口弦紋六管瓶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鈞窯天藍釉紅斑碗

金 公元1115~1234年


鈞窯月白釉荷葉蓋罐

金-元初 公元1115~1300年



白釉蓮花口弦紋六管瓶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鈞窯月白釉出戟尊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胡惠春先生、王華雲女士捐贈



以河北曲陽澗磁村、燕山村為中心窯區的定窯,在唐代即開始燒造白瓷,五代北宋及金代為其成熟發展時期,至元代趨向衰落。五代產品精細輕薄,部分已開始進入宮廷。北宋至金流行的刻花、印花裝飾,代表了這一時期瓷器刻花、印花工藝的新水平。由於採用覆燒工藝,進貢皇家的上等產品多包鑲金銀、銅口。


定窯白釉「官」字款碗

五代 公元907~960年



定窯白釉「官」字划花蓮瓣紋蓋罐

五代 公元907~960年

黃兆熙先生捐贈



定窯白釉「官」字划花荷葉式筆掭

五代 公元907~960年



定窯白釉「新官」字菱口盤

五代 公元907~960年


定窯白釉划花游鵝紋碗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定窯醬色釉盞托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定窯白釉執壺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定窯白釉紅彩「長壽酒」碗

金 公元1115~1234年



汝窯洗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汝窯盤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汝窯盤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被後人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燒造於北宋後期。1986年冬,上海博物館在河南寶豐找到了汝窯窯具及標本,從而進一步揭開了汝窯之謎。


北宋官窯和傳世哥窯至今未確切得知窯址在何處。而南宋官窯有重要發現,繼浙江杭州烏龜山下發現郊壇下官窯後,20世紀90年代在杭州老虎洞又發現了修內司官窯,兩處窯址都進行了多次發掘。


郊壇下官窯鬲式爐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浙江省杭州市烏龜山郊壇下官窯遺址出土


郊壇下官窯瓶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1952年上海市青濾縣重固鎮任氏墓出土



哥窯貫耳瓶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中至今未發現燒造遺址的瓷窯,但有產品傳世,燒造時代可能在南宋後期至元代。產品釉色以米黃色為最典型,還有灰青、淺灰青等色。器身開紋片,俗稱「文武片」、「百圾碎」等,其中大小結合的紋片分別呈黑色和黃色,後人稱之為「金絲鐵線」。


哥窯葵口盤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哥窯葵口盤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鈎窯月白釉梅瓶

金 公元1115~1234年



鈞窯是宋、金時代著名瓷窯。窯場遍布河南地區。尤以禹縣鈞台、八卦洞為中心產區的官鈞瓷燒造代表了鈞窯的最高水平,傳世有許多北宋宮廷專用品,製作精美,有的底部還刻有一至十的數碼。


鈞窯瓷釉以銅、鐵為呈色劑,所燒產品均為乳濁釉,有天藍、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色澤。


鈞窯天藍釉方瓶

元 公元1271~1368年


鈎窯天藍釉八角龍把杯

金 公元1115~1234年



鈎窯玫瑰紅釉鼓式洗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釣窯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鈎窯月白釉出戟尊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胡惠春先生、王華雲女上捐贈



龍泉窯青釉鬲式爐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始燒於唐。北宋時期產品依然深受越窯影響,釉多呈青黃色,以刻、划花為裝飾。南宋時期創燒的粉青、梅子青品種代表了古代青瓷燒制的最高水平,許多產品採用多次施釉方法,釉色蔥翠,鮮麗奪目。


元代龍泉窯產品製作趨於粗放厚實,但貼花、銅紅和鐵紅加彩的出現,為這一時期裝飾工藝增添了新的色彩。


龍泉窯青釉刻花蓮瓣紋五管蓋罐

宋 公元906~1279年


龍泉窯青釉刻花蓮瓣紋瓶

北宋 公元906~1127年



龍泉窯青釉靈芝耳瓶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龍泉窯青釉刻花魚紋洗

宋 公元960~1279年

龍泉窯青釉刻花花卉紋盒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龍泉窯青釉堆塑龍蓋瓶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耀州窯青釉刻花花口尊

宋 公元960~1279年


耀州窯月白釉蓋罐

金 公元1115~1234年


耀州窯姜黃軸刻花蓮花紋碗

元 公元1271~1368年



耀州窯青釉刻花纏枝花卉紋三足瓶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耀州窯青釉力士托荷葉高足盤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從唐代開始,陝西銅川耀州開始燒造青瓷,黑瓷及彩色釉陶等品種。五代時期青瓷產品達到了歷史上北方青瓷燒造的最高水平。北宋至金代所燒產品馳名海內,釉呈青黃色,以刻花、印花為主要紋飾,刀工犀利,線條流暢,部分產品進貢皇家。


由於耀瓷產品的精美和所具有的特色,在宋代,河南部分地區和廣東西村、廣西永福、容縣等窯競相仿效製作。


耀州窯黑彩梅花紋盒

唐 公元618~907年

耀州窯青釉葵口碗

五代 公元907~960年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

宋 公元960~1279年



龍泉窯八卦方瓶

元 公元1271~1368年


龍泉窯青釉露胎貼花雲風紋盤

元 公元1271~1368年


龍泉窯青釉褐斑瓶

元 公元1271~1368年



龍泉窯青釉葫蘆瓶

元 公元1271~1368年


龍泉窯青釉紅斑洗

元 公元1271~1368年

顧麗江先生捐贈



龍泉窯青釉堆塑龍缽

元 公元1271~1368年


龍泉窯青釉貼花雙魚紋洗

元 公元1271~1368年



地處江西吉安永和鎮的吉州窯,為宋代南方重要瓷窯。所燒產品有青白瓷、黑釉瓷、彩繪瓷等,尤以後二者最為著名。黑釉瓷採用貼花、刻花、彩繪、灑釉等方法,創作出許多別緻而又自然的紋飾,特別是木葉紋和剪紙貼花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彩繪瓷基本仿效磁州窯,但器身不施化妝土,外觀效果也與之不盡相同。


吉州窯黑釉白彩碗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吉州窯白地褐花葉紋三足爐

南宋-元 公元1127~1368年


吉州窯剪紙貼花三鳳紋碗

宋 公元960~1279年



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

宋 公元960~1279年


吉州窯白地褐花葉紋蓋罐

南宋-元 公元1127~1368年



吉州窯白釉刻花梅枝紋蓋罐

南宋-元 公元1127~1368年


吉州窯玳瑁釉執壺

南宋-元 公元1127~1368年



宋、金、元時期,南北方黑釉瓷燒造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福建建窯燒造的兔毫盞,器表黑釉中有放射狀毫光,宜於「鬥茶」。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窯場的「油滴」瓷同樣得到了人們的青睞。兔毫盞和油滴形成機理是:富含鐵分的釉內有足量結晶性物質,熔融後處於飽和狀態,在緩冷過程中產生了析晶,從而形成了兔毫盞細紋或滴珠紋。


黑釉褐彩瓶

元 公元1127~1368年


懷仁窯黑釉油滴碗

金 公元1115~1234年


黑釉褐彩瓶
金  公元1115~1234年



黑釉剔刻牡丹紋罐

金 公元1115~1234年

趙振綬先生捐贈


建窯「進璣」款茶盞

宋 公元960~1279年



白釉划花蓮魚紋瓶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李政道先生捐贈



磁州窯在今河北邯鄲地區,為北宋、金代著名民窯。裝飾工藝多樣化,有刻、划、剔,彩繪等技法,尤以白地釉下繪黑、褐彩和剔、划化妝土地紋樣製品的製作最具代表性。裝飾圖案的題材多反映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具有清新活潑的生活氣息和濃厚的民間色彩。


當陽峪窯黑釉划花罐

宋 公元960~1279年


磁州窯白地黑花把蓮紋枕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磁州窯彩色釉陶划花花鳥紋枕

金-元 公元1115~1368年



磁州窯白釉划花纏枝紋碗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陳器成先生捐贈


登封窯珍珠地划花牡丹紋枕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周銳先生捐贈



扒村窯白地黑花花草紋瓶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磁州窯白地黑花題詩孩兒枕

金 公元1115~1234年



磁州窯白地黑彩繪划雲雁紋罐

元 公元1271~1368年



磁州窯白地黑花山水圖枕

元 公元1271~1368年



靈武窯黑釉西夏文瓶

西夏 公元1032~1227年



遼代陶瓷以白、黑、綠釉及三彩陶為主要品種,基本繼承了唐三彩和定窯、磁州窯等中原窯場的燒制技法,但部分產品具有強烈的契丹遊牧民族特色。


西夏黨項族製作的瓷器具有北方少數民族粗獷質樸的風格。黑釉刻花器為其典型產品,已發現的西夏瓷以寧夏靈武窯產品最具代表性。


青釉刻花執壺

遼 公元916~1125年


彩色軸陶印花盤

遼 公元916~1125年



綠釉陶雞冠壺

遼 公元916~1125年


靈武窯刻花開光牡丹紋瓶

西夏 公元1039~1227年



彩色釉陶刻花絡敏盤口穿帶壺

遼 公元916~1125年


彩色釉陶印花海棠式盤

遼 公元916~1125年



彩色釉陶貼花鳳首壺

遼 公元947~1125年


黃釉陶瓶

遼 公元916~1125年



赤窯白地黑彩划花牡丹紋罐

遼 公元916~1125年



宋、元、明、清景德鎮瓷器


宋代的景德鎮以燒造青白瓷名馳海內。元代大批成熟青花瓷的製作使景德鎮地位迅速上升。明初,專門為皇家燒瓷的御器廠在此興建並長期燒造、製作出了無數精美產品。到了清代,當地官民窯在傳統燒造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因而名品迭出,成為舉世公認的「瓷都」。



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張水珍女上捐贈



景德鎮窯青花釉里紅海水龍紋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茶葉末釉獸耳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龔理華先生等捐贈



景德鎮窯青釉蓮瓣紋三系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徐士浩先生捐贈


景德鎮窯仿汝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仿官把壺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胭脂紅釉蓋碗

清雍正 公元1728~1735年



景德鎮窯仿哥石榴尊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松綠釉仿古銅紋碗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雍正官窯單色釉瓷的燒造在繼承康熙朝已燒造的紅、黃、藍、白、綠、青、紫、黑、醬等色瓷器的同時又有進一步的發展,創燒了仿官、哥、汝、鈞及湖綠、茶葉末、爐鈞釉等品種。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紀事》記載當時仿燒歷代名窯各色釉彩瓷達57種,尤以單色釉器為多。



景德鎮窯青花紅彩雲龍紋盤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粉彩花鳥紋碗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碗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粉彩過枝桃蝠紋盤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鬥彩花卉紋雙耳扁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五彩草蟲圖盤

清雍正 公元1728~1735年


景德鎮窯粉彩牡丹紋盤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鬥彩蟠桃提梁壺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粉彩人物圖筆筒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粉彩桃果紋盤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王潔之先生捐贈



琺瑯彩墨竹圖碗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胭脂紅地粉彩花卉紋碗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青花花果紋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青花釉里紅三果紋高足碗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陳萍女士捐贈



景德鎮窯青花仙芝祝壽紋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青花釉里紅折枝瓜果紋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雍正朝的制瓷成就達到了清代官窯的歷史高峰。無論是琺瑯彩、鬥彩、粉彩、雜釉彩、顏色釉、釉下彩器,均有精絕之作,如琺瑯彩為康雍乾三朝之冠,釉里紅製作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由於朝廷相繼派遣唐英等督陶官監燒官瓷,雍正帝本人又十分醉心於賞玩瓷器,從而導致了本朝官窯瓷業製作技藝的突飛猛進。


景德鎮窯青花四系尊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青花仿古銅器紋方尊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釉里紅魚藻紋缸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景德鎮窯青花蓮龍紋盤

明成化 公元1465~1487年


景德鎮窯青花雙龍紋碗

明成化 公元1465~1487年



景德鎮窯青花夔龍紋碗

明成化 公元1465~1487年



景德鎮窯鬥彩葡萄紋杯

明成化 公元1465~1487年

江西景德鎮珠山出土


景德鎮窯仿哥碗

明成化 公元1465~1487年



明清文人論明瓷時往往首推成化,「成窯」之名歷來飲譽海內。成化官窯所燒青花瓷,多采用國產青料「平等青」,呈色淡雅,富有層次,鬥彩瓷器以青花勾畫線條,以釉上五彩填色,色彩豐富,明艷鮮麗,被譽為明代彩瓷第一。其餘如紅、黃白、孔雀綠及仿哥、仿官等各類單色釉器亦為明瓷中佳品。


景德鎮窯鬥彩盤

明成化 公元1465~1487年

江西景德鎮珠山出土


景德鎮窯孔雀綠釉青花蓮魚紋盤

明成化 公元1463~1487年

陳器成先生捐贈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靈芝紋碗

十五世紀下半葉



景德鎮窯青花紅彩海獸紋碗

十五世紀中期


景德鎮窯紅綠彩纏枝蓮紋瓶

十五世紀前期



景德鎮窯青釉纏技花卉紋碗

十五度紀中期


景德鎮窯青花嬰戲圖碗

十五世紀中期



15世紀中期的正統、景泰、天順三朝,景德鎮官、民窯燒造的瓷器極少見有書款,因而被後人稱為景德鎮燒造瓷器的「黑暗時期」或「空白期」。傳世及出土明瓷中,有不少作品屬這一時期所燒,品種有青花、青花紅彩、鬥彩、青釉、白釉等,以青花瓷居多,不少器物具有高超的製作水平。


景德鎮窯青花雙獅戲球紋盤

十五世紀中期



景德鎮窯藍地白花魚藻紋盤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釉里紅三魚紋高足碗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青釉葵瓣形盤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白地醬釉折枝花果紋盤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白釉暗花雙耳扁壺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藍釉暗花龍紋盤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紅釉盤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豆青釉暗花萎口碟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花澆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執壺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景德鎮窯青花雙耳扁壺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馆藏的经典元青花!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三)辽金元
国家宝藏 65
老窑瓷(大全)
上海博物馆瓷器
上海博物馆(十六)明清景德镇以外地区的陶瓷器
品鉴:磁州窑刻花梅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