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深色重墨团黑写就山川如铁坚

山水扇面

山水扇面

《点石移泉兴不同》

自5月9日至20日,“铁铸山川——刘三齐山水画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作为一名出生于1971年的中青年画家,在广州艺博院举办个展不到两年后,刘三齐就得以移师中国美术馆办展,可见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高度以及所获得的普遍认可度。

同时,作为一名生在潮州,求学工作于广州的南方画家,刘三齐看起来斯文而内敛,而他笔下的山川却如铮铮铁骨,厚重雄强,这也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

因此,在展览开幕前夕,记者与刘三齐进行了深入对谈,以期呈现一位当代中青年实力派画家的艺术自觉和探索历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粤军、李巧蓉

艺博院个展受赞赏

北上展览顺利获批

广州日报:这次到中国美术馆展览是有什么机缘吗?跟2016年在广州艺博院做的个展有没有关系?

刘三齐:这个展览跟2016年在艺博院的展览是有延续性的,同样以“铁铸山川”为主题。在艺博院展出的时候,现场去了包括潘鹤、林墉、许钦松、罗宗海、尚涛、梁照堂等多位老师,他们对我这批作品都比较肯定,觉得在广东看到的这一类山水画还是挺有力量的,我自己也更有信心了。特别是林墉老师,之前看了这一批画后,说他很喜欢这一路,并马上答应给我写文章,这对我是非常大的鼓励。随后有老师也建议我到北方办展,最好是能到中国美术馆去,因此我就试着去申请了。

广州日报:到中国美术馆办展的门槛挺高,很多画家一辈子的愿望就是到那里去办一次个展。作为“70后”画家,您现在就能够到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很了不起。申请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刘三齐:我也深知中国美术馆的门槛高,所以一开始就准备了两套方案——如果中国美术馆申请不下来,我就争取到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去。我给国家画院美术馆也寄了一套画册,他们很快就回复说可以,主要看我的时间安排。后来接到了中国美术馆的通知,才把那边给推了。应该说,我是很幸运的。当然,到中国美术馆办展,申请排期时间比较长,给我安排的这个时间距离申请时已经有一年多了。

广州日报:那您这次大概会展出多少件作品,跟艺博院的个展有什么区别吗?

刘三齐:初步估计展出作品为60件左右,而且有一半以上是在艺博院展览以后新创作的。这次展览主要以小篇幅作品为主,很多老师、同行也觉得展览不一定都要展很大篇幅的作品,我的条屏和扇面作品笔墨效果也很不错,写意性很强,也更放得开。中国画向来都是强调笔墨个性和风格,有时小画更能集中体现这个特点。

广州日报:您的作品无论是色彩、厚度,有人说您的画跟画坛前辈大师赖少其先生有一脉相承之处,您很喜欢他的风格特征?

刘三齐:作为一名画家,肯定会以美术史上某些前辈大师为标杆,或者说更喜欢某一路子。我一直更偏好雄浑厚重的风格,认为这更接近于整个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而就山水画来看,从现当代往前推,这一路的画家主要就包括了像赖少其、李可染、黄宾虹及更早的龚贤等大师,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必须从他们入手去吸取营养。

不刻意拉开距离 带着思考去画画

广州日报:那如何跟前辈大师们拉开距离,走自己的路子,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的考虑?

刘三齐:我觉得一位国画家,首先要深入学习传统,只要是好的就为我所用,不能为了拉开距离而刻意去拉开距离。你要分析,譬如赖少其先生的作品好在哪里,你要吸收哪些方面。我会觉得赖老的线条老辣,笔墨造型的美感上,墨韵色彩的运用上都做得很好。而黄宾虹先生跟赖老又有点不同,他是更有符号性的,传统程式化多一点;赖老的东西,借鉴西洋画的更多一点,随心所欲一些。比较这些大师之间的异同,慢慢去琢磨,到一定程度以后,各种所学自然而然就会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不能一开始就刻意地去和前辈不一样,刻意而为的不同是经不起推敲、考验的。

广州日报:就是说您会经常研究他们的原作?

刘三齐:对,有段时间,哪里有这些大师们的展览我都会跑去看,像有一年浙江美术馆有专门黄宾虹的山水画展,我就特意去了。到安徽也专程到歙县去游览他的故居。至于临摹赖老和黄宾虹先生的作品,就更多了,有一段时间还专门学赖老的写生花卉,也有用黄宾虹先生的积墨笔法去画。

广州日报:黄宾虹入蜀之后,整个风格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就您自己来说,您是从这些前辈大师们所获得的营养多,还是您从外师造化的具体写生中获得的东西更多?

刘三齐:我觉得自己从传统里面所汲取的营养更多一些,写生只是一种手段罢了,当你的艺术语言慢慢走向僵化、概念化时,写生可以带来新鲜气息,让你破茧而出,继续往前走。但关键还是你的文化判断,要有自己的清晰定位,自己的方向感。如果你没这个意识,写生再多也没用。你看传统的梅兰竹菊,就不太强调写生,而是强调程式套路。这种套路为什么还能继续发展,靠的就是画家个人对笔墨的理解。笔墨的理解肯定自传统中来,你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你的审美取向。

广州日报:您反复谈到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入了解,要带着思考去画画,您是不是从小就对传统文化就特别感兴趣?

刘三齐:的确,我一直就很喜欢传统文化。我觉得中国各种门类的艺术到最后都是共通的,都上升到哲学层面,只是形式、载体、表现不一样而已。比如我是画画的,你可能是玩音乐的或者是写文章的,最后都殊途同归,返璞归真,达到“道”的层面才是最高的。为什么我们说《红楼梦》好,说齐白石的画好,说吴昌硕的画好?放在大文化的角度里面去探讨,彼此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广州日报:您本身对中国哲学也深有研究?

刘三齐:不敢说研究很深,但确实发自内心地喜欢,有一段时间经常会和朋友们一起谈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特别是对涉及到“道”的东西,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会不断去思考。我到现在印象还很深刻,我在广州美院教育系就读的时候,有一次请了华工的老师来教我们画建筑设计图纸,但老师来了以后,并不强调我们具体怎么画,而是讲起了哲学问题。他说其实我们画的这些都是表象的东西,是次要的,关键要透过这些平面或者技巧的东西去看到审美方法的哲学意味,功夫是在画画之外的。当时他的这番话对我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触动非常大。

造型训练让笔墨更自由

中国画创作能不断深入

广州日报:您这次展出的都是山水画作品,但我留意到您1999年获得过全国美展银奖的作品《战友》是人物画吧?

刘三齐:那是用油画创作的连环画,当时是我和几个伙伴作为一个团体合作的。那时候我们画过大量主题性的连环画,参加过各种全国和省一级的展览,包括综合性美术大展和很多专项美展,1999年获得的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是最高的一个奖项。

广州日报:就是说您不止画国画,也画油画?您觉得油画对您的山水画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三齐:在广美教育系什么画种都学,连设计、雕塑都有。所以,油画、水彩画我都画过。西洋画的造型、审美基础理论跟中国画有点不同,正因为有了差异化的学习,使我的审美眼光更加开阔,更能够理解中国画的形意之妙。我觉得西洋画与国画就像中西医一样,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我们可以利用西画的造型功底,更重光影、透视感和理性,再来更好地发挥传统笔墨的平面化和写意性。因为在审美上,有时美不美就是差那么一点点,如果画家经过比较严谨、理性的造型能力训练,从有法到无法,拿起毛笔来会进入一种更自由的状态。

广州日报:所以在您看来,严格的技术训练还是相当重要的?

刘三齐:对,有法之后再进入无法才能经得起推敲。现在有些人特别强调文人画,但单纯过于讲文化,整天谈情怀,如果没有很好的造型能力、技法技巧,作品是达不到一定的审美高度的,这种所谓的文人画也就有欠缺了。就像写文章,文字应用能力不自如,遣词造句不熟练,再有思想也表达不到位,说不到点子上。在技法技巧滚瓜烂熟的前提下,又有文化滋养,艺术的路子才会宽。“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随心所欲而不违规,专业跟不专业的差别往往就体现在这里。

广州日报:您在连环画创作上屡获大奖,但您最喜欢的还是山水画创作,对吗?

刘三齐:获奖其实是一种幸运。而且做主题性创作是有时间性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展览。但作为一个中国画家,我还是希望找一个我认为未来可以不断地画下去、不断地坚持和深化的东西,所以必然地要回归到中国画上面。中国画是我们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不管能不能取得成绩,我觉得都必须回到这个领域上来。

广州日报:那您现在还画油画吗?还是全身心都投入到山水画创作中?

刘三齐:那种类型的很少画了。但现在除了山水画,也画一些花鸟画。因为山水画谋篇布局会更理性一些,或者说造型、结构强调得多一点,而花鸟画可以更写意,在笔墨上更自由、更轻松一些,彼此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因此,画一段时间的山水画,我感觉到有点太紧了,就会画画花鸟来调节一下。我们看黄宾虹先生的花鸟画,跟山水画的笔法差不多,都是很强调中锋用笔,只是表现题材不一样,花鸟更恣肆奔放一些。

广州日报:中锋用笔在山水画中可以达到什么样的表现力,您好像特别强调这一点?

刘三齐:会有力透纸背、入纸很深的感觉。我追求雄壮浑厚的山水气格,中锋用笔才能更好地达到这种效果。我的用墨用色也是以这一理念为支撑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家陈懋彰印象
笔墨春秋五十载---当代著名画家周明鉴作品
【国家艺术频道】徐泽林山水作品欣赏(全国书画名家展1630期)
安一辉、王然中国画双个展将于9月30日在中国画美术馆举办
当代著名画家陈伟明丨超凡入圣、刻画入微
笔演山河写西部壮美——浅谈时全兴先生山水画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