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九龄三首中秋明月诗,海上生明月,流光万里同,首首都是经典
张九龄中秋望月三首: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世人谈起唐诗,都会被李白的光芒所照耀,李白更是和明月结缘,留下无数明月诗章。但是在写中秋明月上,他的《静夜思》不得不让位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张九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完盖了李白“举头看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张九龄的更加大气浑厚,如同黄钟大吕的悠扬回荡,更加振动人心。 张九龄是早唐进士,唐玄宗时代的名相和政治家,他比唐玄宗大12岁,这个几乎和唐玄宗同龄的人,和唐玄宗,张说等人共同开创了开元盛世,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唐玄宗的肱骨臂膀。他活了68岁,在64岁的时候,也就是唐玄宗52那年,安禄山讨伐契丹失利,张九龄以敏锐的眼光察觉到此人有反心,将是朝廷心腹之患,奏请唐玄宗杀掉安禄山。但唐玄宗此时承平日久,富有四海,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有德行能力控制压服安禄山,对安禄山宽大释放。 而且唐玄宗也因为忠言逆耳,将张九龄调出京城,去往荆州。实际就是让他远离身边,找个远远地方养老去。四年后,张九龄去世。去世前思乡心切,恳请唐玄宗让他回到故乡广东邵阳,但是未果。 帝国如张九龄洞见的一样,在唐玄宗的盲目自信中表面繁荣的滑行,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这才幡然醒悟,然而为时已晚,在逃亡四川的路上,命人在广东曲江致奠张九龄。

那么我写这么多,和张九龄的诗有关系吗?当然有。张九龄不仅是诗人,还是唐玄宗时代的政治家,他比唐玄宗年龄大,且并不昏聩,高瞻远瞩的丞相气质,成就着诗风的高屋建瓴,大气浑然。 可以说这海上明月,天涯此时,是诗中王气,不仅普照盛唐,还流光所及,千年如新。 那么张九龄何以开口就是海上生明月呢?实际张九龄广东韶关曲江人。张九龄家族世代在广东,当地望族,从小就被父亲带着游历了南岭山山水水,对于海上日出月生,并不陌生。因为当时广东到京城的路,主要就是海路。海路颠沛,也看不尽那海上壮丽的月明。 岭南在唐朝还属于荒蛮之地,虽然植被丰富,但是交通道路艰难,人才稀少。张九龄自发筹集资金和人力,亲自指挥施工,打通了大庾岭古道。这条道路被称为古代的京广线。这证明张九龄是一个心中有大爱的实干型人才。 张九龄在京城做官之后,兢兢业业,事务繁忙,作为唐玄宗信任的丞相,他几乎是没有太多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的。而故乡也就不是想回就回。而他的家眷多半还在广东老家。 那么这首诗是写在什么时候呢? 64岁的张九龄为什么被皇帝安排到荆州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一方面是唐玄宗不愿意张九龄在身边唠叨,二方面荆州大都督府实际掌管两湖、两广、云贵地区的军事武装,当时没有安排节度使,长史实际就是最高官员。这是一个重要的岗位,唐玄宗显然非常信任张九龄。但是他并不知道,张九龄此时已经有病缠身,最想回的是广东老家。 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后,又一个八月十五来了。插个小话题,是张九龄时代,八月十五作为重要的国家节日,合并了唐玄宗的生日,放假三天。而且由张九龄编入国家法典《唐六典》。

荆州并没有大海,但是当一轮明月升起的时候,张九龄想到的是故乡的大海,是帝国的天海。此夜有无数人举头望月,他更如此。 这个情人在古代是个宽泛的词,是指一切有感情的人,包括恋人,爱人,亲人,朋友。是指一切在别离中思念远方的人。 在这样美好皎洁的月下,月光如水,照耀眼中,落在心头,而相思相思,是自发的从心底升起,徘徊在皎洁月光之下,复又飞向远方。 这个怨,用得哀怨动人。因为古代的秋分和八月十五接近,是昼夜平均的开始,而自这夜后,夜晚会比白天长,所以一句遥夜,点出了夜色漫漫。而只有明月相陪。在这样的夜晚,怎么不会思念呢? 那美丽的月亮,蜡烛熄灭更觉得清光四溢,而户外有无数晶莹的露水。 可是我能够采下一片月光送给你吗?我只能睡觉,用在梦中回到你身边的方式和你相会。 实际张九龄是相信有归期的,他思乡心切,打报告要求回家祭祖。但是他这个级别的官员,更知道遵守法度,反而比其他外放的官员更不自由。本来可以自行安排的,他必须等到唐玄宗或者中枢机构的反馈。 请假的信息,是早就送了上去的。但是这个批复还没有下来,张九龄就病死了。 这首诗的厚重,是一个帝国老人的思乡之笔,是他自己最深沉的情怀,打动了亿万人心。 在梦里,我依然飞向你,是故乡,是亲人,或者也有最初的爱情吧。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花)华空。”张九龄《秋夕望月》 实际上张九龄的每个八月十五,都有深沉的思乡情怀。这首应该也是在荆州所做。 当一轮八月十五的秋月升起,那月亮清明和寻常迥然不同。 流光万里同,仍旧是张九龄一贯大气的手笔,流光万里,天涯此时。 我的思念如同梦里一样,和你各自相望在月亮下。 在唐朝玄宗时代,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已经有了阖家团圆的重大内涵。因为唐玄宗明确规定了千秋节也就是八月十五的具体内容,必须孝顺老人,为老人敬酒添寿,乡间举行秋天的农村祭祀和赛事。而望月本身又是八月十五重要的民俗,所以在这天,团聚的人欢度佳节,而不能相聚的人,自然会对着月亮,寄托相思,送上祝福。 很遗憾的是,张九龄参与制定了八月十五的种种节日活动,强化指导了民俗,却没有能够真的回到故乡。但相信,频繁的书信,仍旧能够给他带来安慰。 家人在看月亮,在想他,他也如此。 这里用了嫦娥掷桂花的传说和典故,传说嫦娥在八月十五,因为思念人间,而将桂花枝和桂花香洒向人间。这也是思念的代词。 作为朝廷重臣,他如何不是月中嫦娥,圆满了别人,孤独了自己。 但是他一生是有大爱的人,别离让相思如酒,酝酿成一个又一个团圆的梦吧。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张九龄《西江夜行》 这一首,和前面两首不同,更个人。 依然是张九龄喜欢的“遥夜”。在江边,在远离故乡的水边,在月光下行走。 晚年的张九龄,知道身体的每况愈下,也更加思念故乡。 在月光如水的江边,天上一轮圆月,水里无限清光,天地之间更加空旷浩渺,他行走在月光之下,像一只孤独望月的鹤,每一次抬头,都是分明恳切的思乡望乡之情啊。 这时,天地一片寂静,只有江流在月光下静静流淌。 我想回家啊,又是一年秋风落叶。 我想回家啊,又是一年露水沾衣。 而这时,有一只孤鹤,在月到中天的时候,叫了一声,叫出了,我的愿望。 张九龄风度翩然,他难得是广东人中的高个子,连爱美的唐玄宗都喜欢张九龄那种翩然风度。李林甫推荐丞相时,唐玄宗就问,新人可像张九龄? 这首诗是张九龄的自写。一句切切故乡情,看到了他的无奈和忧患。 唐玄宗可能真的是一个相当自我而自负的人。如果他有张九龄这种清醒,或者不会发生安史之乱,如果他真的知人善任,不会忽视张九龄思念家乡的那种迫切。让一个老人客死异乡。

而张九龄三首中秋八月十五的明月诗,首首经典,句句都是朴素的人心和心怀,海上生明月,切切故乡情!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涯共此时。五十五岁的张九龄,写下这首望月怀远,成为千古名篇
应该如何欣赏张九齡的千古名篇《望月怀远》?
九龄风度的望月怀远,与九连真人的《望月怀远》
怀远思人望月时
【醋溜唐诗85】终于知道几十年的中秋月,从来没看明白过
唐朝最有风度的诗人,一首望月思乡诗,感情真挚,传唱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