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6年,22万百姓盼毛主席为董存瑞题词,主席没答应:朱总司令合适

有革命就会有流血、有牺牲,我国革命史上为国捐躯的烈士比比皆是。其中有很多人都被毛主席题词纪念。

然而烈士董存瑞牺牲后,22万百姓联名让毛主席为他题词,主席却拒绝了,并表示:朱总司令合适。

当时毛主席为何拒绝为董存瑞题词?

隆化前线,形势危急

解放战争是继抗日战争之后,我国进行的针对全国范围内的解放同国民党分裂势力进行的战争。

为了民族崛起、国家独立,无数的中华好儿女付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

人人熟知的抗战烈士董存瑞就是其中一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董存瑞最为瞩目的事迹就是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碉堡,最后扛着炸药包,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战场的优势。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董存瑞的壮举,和其之前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董存瑞出生于1929年10月15日,老家在张家口怀来县。

早年间还没有枪杆子高的他就已经是儿童团的先锋团员了,1945年,还没成年的董存瑞更是早早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虽然年纪小,但是董存瑞的革命斗争经验甚至要比很多老兵都要丰富。

初入八路军队伍的他,俨然一副“老班长”的形象。

初生牛犊的董存瑞打起仗来毫不含糊,冲锋号一响董存瑞就带头冲锋。

难能可贵的是董存瑞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还能保持头脑灵活,并能随着战场形势的发展随机做出反应。

新中国成立前,董存瑞有着三年的八路军战士经历。

这三年里,董存瑞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每一次都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三年之后他军功章无数。

董存瑞第一次成为班长,还不到二十岁,这些都是对他的勇敢和忠诚之肯定。

时间来到1948年开春,解放战争来到了最为重要的时刻,国军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反扑。

当时国民党的主要军队全部都在东北地区,中央决定将主战场设置在东北,因此解放军就进入东北,国军也被分割在锦州、长春和沈阳三地。

此次计划从战略层面来说,就是解放全东北,全歼国民党守军。

只不过胖子不能一口吃成,要达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先解放冀察辽地区的根据地。

而隆化县是好几个地区的咽喉,也是连接处,因此,隆化县的解放是一定要完成的,这是后续战略构想完成的必要条件。

只不过蒋介石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解放军出发前,蒋介石就在隆化县修建了军事基地,并派重兵把守。

总攻前,董存瑞所在的某部6连紧急召开了誓师大会,而大会上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小组的组长,他的任务就是碉堡攻坚战。

因为国军在隆化县周边和内部设置了非常多的火力点,全部都是碉堡组成的,没有爆破攻击效果会很差。

1948年5月25日凌晨,针对隆化县的进攻正式开始。

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开始,董存瑞就感觉身上压了千斤重担。

董存瑞已经有很多年的战斗经验的,指挥部为何要设立爆破组他再清楚不过了。

他深知自己的爆破小组就是解放隆化县的关键,董存瑞接过任务后立下了军令状:“人在炸药包在,一定保证破坏既定目标地区的堡垒,我们爆破小组会用生命完成任务!”

随着第一声炮火炸裂在空中,激烈的战斗就打响了。

在无数喊杀声的背景下,东崔瑞带领爆破小组长驱直入,一次次在敌人眼皮底下安置了炸药包。

他们的行动消无声息,但是一处处碉堡的开裂和敌人的喊叫证明了爆破小组的存在。

战斗开始之后不久,爆破小组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敌人设置的4座炮楼和另外5个负隅顽抗的碉堡在爆破小组的努力下化成了灰。

正是由于董存瑞他们的冲锋,后续部队才能逐步前进。

前期任务完成后,董存瑞所在的6连发起了集体冲锋。

本来以为前面的火力点被清除干净了,结果6连的战士们冲到一半,突然一个火力点开火了!

重机枪发出吼叫,子弹倾泻而来。

前面的一排战士很快就在敌人的弹雨中牺牲了,谁也没有想到,国军将碉堡设置成了和桥体一致的样式,导致董存瑞他们先前没有发现。

6连连长又气又急,但是却丝毫无法前进一步。

要是一直这个样子,后续部队还怎么冲锋?

炸碉堡舍生取义

解放军总攻隆化县不到一个小时。

此时,国军安置在桥头的碉堡依然疯狂吐着火舌,步兵战士们根本无法接近,更不要说冲锋了。

如果现在不拔掉这个硬骨头,之后的攻击就无从谈起了。6连连长立刻命令爆破手再次冲锋,炸掉碉堡。

然而,爆破手拼尽全力,却都在半路牺牲了,接连损失了好几名爆破战士,那座碉堡依然在那里动也不动。

董存瑞是爆破小组的组长,没有看到这个碉堡他有直接责任。

现在又是接连不断的小组成员的死亡,董存瑞心里非常难受。

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必须自己上了。

董存瑞立刻找到连长,他请求自己上:“不能再让其他同志上了,作为爆破组长,我有责任拔掉这个碉堡!”

但是董存瑞已经连续冲锋好几次了,前面的九个据点已经消耗了董存瑞的大量体力。

连长也知道这个事实,因此他不愿让董存瑞上,毕竟按照之前的情况,现在董存瑞上去可能冲锋时间还没有牺牲的几位战士长。

然而,董存瑞当时已经铁了心了。

他再次向连长请求:“誓师大会上领取爆破任务的人是我,我有责任完成这次任务,我也有责任照顾好剩下的爆破组组员!”

连长心疼董存瑞,也心疼其他战士,但这都不是理由。

战斗就是要流血牺牲,就是有人不断地死去。

最后连长还是答应了董存瑞的请求,他也没有办法。

爆破小组中经验最丰富的人就是董存瑞了,与其让其他组员线上,让董存瑞上可能成功的概率还大一点。

“实在冲不过去就先下来,保住命我们再想办法,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连长这样嘱咐董存瑞。

看到连长终于同意了,董存瑞长出了一口气。

他带好炸药包,检查完引信,给连长敬了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连长为了保险,给董存瑞指定了一位观察手——郅顺义,让他配合董存瑞一起完成任务。

就这样,董存瑞和郅顺义二人开始朝着碉堡摸了过去。

郅顺义在二人小组中负责火力掩护,这样董存瑞就能够专心观察目标了。

虽然是久经沙场的战士,但是已经冲锋了好几次的董存瑞,体力不支加上精神紧张,好几次都差点被流弹击中。

要不是炮火声太大,董存瑞感觉自己在冲锋过程中都能睡过去。

在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夹着炸药包成功穿过了铁丝网。

但是接下来才是最危险的,因为这之后全部是空地,就相当于董存瑞和郅顺义两人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没有任何掩体。

董存瑞思考了几秒钟,他转过身来告诉郅顺义:“拿着手榴弹,掩护我!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冲过这片区域!”

说完这句话,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就冲了上去。

碉堡内的敌人很快就发现了董存瑞的身影,紧接着就是“哒哒哒”的机枪声。

桥头碉堡内部光重机枪就有六挺,火力覆盖面极大,更不要说目标只是董存瑞一个人了。

但是董存瑞依然借助快速移动保持自己能始终向前位移,当时他的体力已经消耗很多了,但是强大的精神意志迫使他不断前进。

就在董存瑞即将到达那片空地的边缘时,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左小腿。连长在望远镜中看到了倒下的董存瑞,他心提到嗓子眼了。

但是连长原本以为牺牲了的董存瑞,却在数秒之后又爬了起来!

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董存瑞趁着敌人机枪冷静的空隙,拖着自己已经受伤的腿冲了出去,这次他一口气跑到了碉堡下面。连长心理狂喜:成功了!

然而到了桥下的董存瑞心里却凉了半截。

因为他准备安放炸药的时候才发现,碉堡不像他们想的那样和桥一体的,这座碉堡完全在桥上,网上将近两米的地方才是真正的碉堡!

本来炸药包是有支架的,但是因为董存瑞受伤,为了争取时间他就只带了炸药包。

回去是不可能了,他看了一眼自己壳子已经碎掉的手表,总攻计划马上开始了,时间来不及。

董存瑞思考了十几秒,突然就有了办法。

他将绑腿拆了下来,然后把自己的胳膊和炸药包绑在了一起,这样他就能让炸药在碉堡正下方爆炸了。

设置好后,董存瑞深吸一口气,望着前方点燃了炸药包的引信。

随着引信越来越短,董存瑞听到了我军的冲锋号越来越近,他面带笑容,大喊:“为了新中国!前进!”

随后,“轰隆一声”,炸药爆炸了,连带着炸开了那座阻挡我军已久的碉堡。年仅19岁的董存瑞壮烈殉国!

至此,隆化县战线完全打开,后续部队顺利冲锋。

像董存瑞这般舍身为国的民族英雄,自然是百姓心中的模范,隆化县人民对于董存瑞心存深深的感念。

当地百姓不仅要为他立碑纪念,还想请毛主席为烈士题词。

可是他们的请求竟被拒绝了。

毛主席婉拒群众的请求

隆化县的解放任务完成地很圆满,因为董存瑞和其他爆破组员的英勇冲锋,他们用生命为后续大部队换来了生命通道,也为整个冀察辽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直到隆化县完全解放,6连的战士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司令程子华来到现场,看到战士们情绪不高,询问之后才发现,是因为爆破组组长董存瑞用血肉之躯炸掉了阻挡队伍冲锋的碉堡。

战友们在战斗结束之后赶紧去找董存瑞班长的遗体,然而,那样大当量的炸药,连碉堡都炸碎了。

当时董存瑞站的地方什么都没留下,看到如此情景,战友们再也抑制不住悲痛,全部对着一片废墟哭了出来。

程子华这才了解了事情全部的经过,他站在董存瑞牺牲的地方,默默注视着脚下的土地,什么都没有说。

回到办公点,程子华立刻命人写出董存瑞的英勇事迹,并且在各大报纸发表。

从那时起,因为程子华的努力,人民英雄董存瑞被老百姓们一直怀念。

1956年年末,隆化县要为革命烈士修建陵墓,并且建一座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筹建人是冀兴坡。

隆化县22万百姓当时联名请求毛主席为董存瑞烈士题词,冀兴坡为此来的北京,找到了处理烈士相关事宜的部门——优抚司。

然而冀兴坡连续四次进京都没有任何结果。

优抚司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冀兴坡非常失望,因为他是担负着22万群众的期望来的,他却辜负了这些期望。

不想放弃的冀兴坡于1957年年中又来到了北京,此时优抚司已经办好这件事了。

然而当冀兴坡拿到题词之后,发现上面的内容是“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更让他疑惑的是,题词人并非他期待的毛主席,而是“朱德”。

冀兴坡带着疑问看向了接待他的领导,他询问:“百姓们的请求是希望毛主席能够为烈士题词,但是这个落款为什么是朱总司令?”

他接着说:“毛主席当年为我们的烈士刘胡兰同志也题词了,为啥不给董存瑞烈士题词呢?”

接待冀兴坡的领导非常耐心,按照主席的话原样转达给了冀兴坡:“这两位烈士的身份不一样。

刘胡兰同志牺牲时是人民群众的身份,而董存瑞同志是解放军战士。”

这么一说冀兴坡就全明白了。

毛主席当然可以为群众中的烈士题词,也不是不能给董存瑞题词。

但是,作为解放军战士的一员,董存瑞烈士的赞扬词当然由朱德总司令来题更合适了!

毛主席传达给工作人员的解释,让冀兴坡非常感动。

他热泪盈眶,当天就出发,赶紧把这个珍贵的题词拿给当地百姓看,百姓们也是拍手叫好,非常感谢主席和总司令!

1957年10月,隆化县关于烈士陵园的修建,在冀兴坡的主持下终于完成了。

而董存瑞烈士纪念碑也如期建成,这座纪念碑高达14.5米,最上面就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形象。

在纪念碑下半部分,镌刻着朱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结语

纵观董存瑞烈士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19岁。

但是他的生命同时又是无限的、永恒的,因为毛主席、朱总司令、人民群众记住了他,今后千千万万的中华民族子女也会记住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2次题词刘胡兰,为何“拒绝”给董存瑞题词?主席:不合适
毛主席2次题词刘胡兰,为何拒绝给董存瑞题词?伟人:我写不合适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毛主席为何没有给他题词?背后还有这段故事
毛主席两次为刘胡兰题词,为何拒绝为董存瑞题词?主席:我不合适
舍身为国炸碉堡的董存瑞,毛主席为什么拒绝给他题词
主席2次为刘胡兰题词,却不给董存瑞题词,为何?真相让人感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