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行理财也是有“坑”的 扒一扒银行理财产品的真面目

打开连尚头条,看更多新鲜猛料

在投资理财领域,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说是相当稳健的的一种理财方式了。虽然它的收益率并不高,但是很多投资者还是对其情有独钟。

挖财君了解到,很多购买银行理财的朋友,其实对银行理财产品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只是觉得银行可靠,银行理财“保本保息”,就把钱投入到了银行理财中。

其实,银行理财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靠,其“保本保息”的说法是个伪命题。挖财君就给大家扒一扒银行理财产品的真面目,不要被银行理财“坑”了。

一、“保本保息”的真相 营销手段真是高!

所谓“保本保息”,简单理解保本就是兜底,保息就是刚兑。本来只不过是一个预期收益,但是在银行刚性兑付的“承诺”之下,摇身一变变成了固定收益产品。

听上去确实很诱人,但是大家先不要得意得太早了。挖财君了解到,在2016年7月公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本行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类或最低收益率,超过的部分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或最低收益。也就是说,如果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95%,一年期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是3.5%,实际上,银行能100%兑付给你的收益率只是1.95%。

也就是说,银行能够保证的收益,只是等同于本行同期存款利率的收益,对于超出的那部分收益银行并不能做出实质性承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并没有所谓的“保息”产品。

“保本保息”不过是银行的营销陷阱,是个套路而已。银行员工向你承诺“保本保息”,自然你就愿意放心购买了。目前银监会已经不允许银行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保息”了。

二、最高收益率的美丽“传说”

了解银行理财的都知道,银行有一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很高,这类产品大多是结构性产品。

这类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之所以能够傲视群雄,并非其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由它本身产品结构决定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一部分用来购买可以保本的债券,另一部分用来投资外汇、股票、期货之类的产品,博取高收益。

挖财君举个例子,比如你投了了100元,银行把其中的90元拿去购买一个到期时可兑付100元的债券。也就是说,你的本金有了。接着,银行把剩下的10元拿去投资外汇、股票等产品,这些产品的收益可就说不准了。

银行给你一个预期收益率的范围,声称最高可达到多少多少。很多投资者被最高收益率迷惑了头脑,却忽视了预期收益率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跨度比较大的范畴,很可能你能拿到手的仅仅是最低的收益率,与保本型产品收益并无太大差异。

三、募集期延长导致收益缩水

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往往会有一个资金募集期,时间短则两三天,长则半个月,在这段期间内,将钱投入产品中的朋友们是没有收益的,最多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

通常情况下,募集期较长的都是一些假期专属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收益率确实会比较高,但是大部分产品都是节后起息,而遇上超长假期,募集期动辄超十天,虽然表面上的收益率高了,但购买此类产品并不划算。

挖财君在钱堂社区看到有个用户发帖,称自己有10万闲钱,国庆假期前抢购了一款预期收益率4.75%,期限43天的理财产品,节后起息。自己当时只看了收益率及期限就下手了,等到过节了,才想起这是个超长假期,10月11日才起息的产品,资金就白白占用了半个月,按照资金实际被占用时间计算,实际收益率只有3.52%,比预期收益率低了1.23%。

大家切记,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千万不要被高收益率所迷惑啊,看清起息期,不要让自己的资金站岗。

四、警惕银行代销、推销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通常分为三种:银行自家的理财产品、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以及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

银行自家理财产品安全性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是代销、推销的产品就要格外注意了,这两类产品挖财君建议尽量少买甚至不要买。我们经常听到的存单变保单、买了假的银行理财产品等新闻,全都是和这两类产品有关。

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要是出了事银行还是会出来承担一部分责任。但是如果是员工私自推销的产品,如果出现“飞单”现象,银行就不愿意管你了,最多就把员工给开除,却没空也没责任帮你追回本金。

不过,10月20日起,银行理财将会实行“双录”政策,要求录音录像。购买代销、推销类的产品,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我们还是要从自身做起,切记购买理财产品记得要到银行网点的理财专区或理财专柜办理,千万不要被别人拉到一边给你推销没有银行担保的产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知道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高?有什么综合查询的办法?
投资理财产品防被坑:预期收益率18%最后只拿到0
选理财产品要注意的坑有哪些?如何防范?
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陷阱”有哪些?
银行理财真的安全吗?你需要一份详细的避坑指南
在银行买理财产品 这4大坑一定要避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