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可能在岳麓山上路过他的墓,却不识他本人



拜谒丁文江墓

(范诚)

 

时值深秋,岳麓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节,我专程去拜谒了丁文江先生之墓。


提起丁文江,现代人大多很陌生,或者知之甚少。其实,丁文江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在湖南考察途中,不幸煤气中毒而英年早逝的,年仅49岁。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著名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聪颖好学,1902年起,留学日本、英国、美国,1911年回国,曾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等职,为我国地矿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但在地质调查和地质教育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而且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可以说是个全才。


他去世以后,胡适曾专门为他立传,著有《丁文江的传记》一书,称他是“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一个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傅斯年称之为“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可见时人对他的评价之高。


丁文江虽为江苏人,却与湖南结缘。他早年留学日本,就是湖南人龙璋慧眼识才,委托表弟胡元倓带去的,当时才15岁。

龙璋(1854~1918),字砚仙,号甓勤斋主人,湖南攸县人。出身世家,是左宗棠的外孙女婿,谭嗣同的亲家。他是光绪年间举人,晚清时历任江苏泰兴、江宁等知县及候补道。在此期间结识黄兴、蔡锷、宋教仁等辛亥革命志士,暗中资助革命,前后达20多万银元。回湘后参与领导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被袁世凯通缉,流亡上海三年。辛亥革命后,曾任湖南民政长、西路巡按使、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长、代省长,他是传统绅士从改良向革命转化的代表人物。

胡元倓(1872~1940),字子靖,号耐庵,湖南湘潭人。1902年入选湖南首批官费留日生,东渡日本,就读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1903年,在湖南长沙创办明德学堂(明德中学前身),是近代湖南第一所私立新式学堂,比天津南开中学还早一年。故享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的殊誉。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与张伯苓齐名。


1901年,丁文江报考上海的南洋公学,主考官正是当时的泰兴知县龙璋。龙璋听说本邑有一神童名丁文江,乃命丁父带儿子去县衙面试。龙璋出考题《汉武帝通西南夷论》,丁文江下笔千言,阐发分明。“龙大叹异,许为国器,即日纳为弟子,并力劝游学异国,以成其志。”龙璋是胡元倓的表兄,得知表弟已考取官费留学日本,便要胡元倓次年转道江苏,带丁文江一起东渡日本。


丁文江对龙璋和胡元倓的恩情念念不忘,1935年到湖南考察时,表示一定要看两个人,一个是胡元倓,另一个便是龙璋先生的夫人(当时龙璋已经去世)。这年12月3日,专程到明德中学拜访胡元倓,不巧的是胡不在家;龙璋夫人的住处也因一时找不到地址而未果。但是,12月5日,丁文江与张子高、朱经农等一起到衡山拜谒了龙璋的纪念碑,并作诗以怀念。


丁文江回国后,便显示出不凡的才华,尤其是在地质学方面。他一生中曾多次成年累月地在野外奔波劳碌,搜罗第一手材料,从而著书立说。他早年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时,就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之准则,为中国地质学者树立了实地调查采集的工作典范。


1936年1月5日,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丁文江在湖南考察时,因煤气中毒,遽然长逝。消息传来,知识界为之震动。丁先生此行主要考察探寻湖南的煤矿资源和清华大学南迁校址,以筹备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准备。


丁文江去世后,丁夫人史久元女士和胡适等友人想把他葬回南京去。但丁文江早年曾习诗明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他在1935年所立的遗嘱中,又提到“于余身故时即以所故之地方区域以内为余葬地”。1936年3月,其遗嘱执行人丁文渊从德国回来后,遵其遗嘱,主张就地安葬。当时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建议,葬于岳麓山南麓的左家垅,即清华大学的新选校址内。朱经农认为,丁文江葬于那里,可以勉励后学。后来,左家垅成了中南大学的校址所在地。

丁文江墓坐北朝南,丑山未向,占地面积约为200多平方米。墓台中心是圆型墓冢,正面立有墓碑,长方形汉白玉碑面嵌在花岗岩墓碑正中,上面镌有横书“丁文江先生之墓”。碑前设香炉、香台。周边用白玉石做墓圈围栏,墓圈正面为花岗岩的三门四柱牌坊,显得端庄而大气。


这里位于中南大学的后山腰中,后靠岳麓山峰顶,古树林立,郁郁葱葱。前面俯瞰中南大学校园,有莘莘学子,琅琅书声。不时有师生登山,经过先生墓地,放一束野花,以示悼念。令人称奇的是,中南大学作为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其采矿、冶金技术全国首屈一指,有“中国有色金属最高学府”之称。学校还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可以说秉承了丁先生的遗志,而又发扬光大。


我的中学同学邹树德仁兄,前些年在任湖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时,了解到丁文江先生的事迹,亲自担任责任编辑,组织编辑出版了《丁文江文集》。该书收入丁文江先生生前发表或经人整理的中外文著作、报告、文章、公文、诗歌、书信等,共7卷。这是海内外首次将丁先生的著作结集出版。书成之后,树德兄背着7卷本文集,登上岳麓山,来到丁先生墓前,一页一页焚化,书稿代替香烛,翰墨夹带书香,以告慰丁先生的英灵。


丁先生之归于岳麓山,幸也;岳麓山之学府有丁先生,福也!




 作者   范诚,湖南新宁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南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选刊》签约作家,已出版散文集《崀山走笔》《本色凤凰》《阅读湘西》《崀山乡土》《走玩湘西》《凤凰:那些人,那些事》等。

 

来源 | 长沙图书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地质学一代宗师丁文江突然死在长沙?安葬岳麓山?
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细数那些葬在岳麓山的英魂
泰兴将举行活动纪念地质学开山大师丁文江诞辰130周年
又美又飒!95后美女带队夺得全国冠军!教练我想打篮球……
山上埋英魂,山下办大学:湖南的这座山真是奇特呀!
丁文江——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