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播回顾 | 白宗让博士解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养生之道

编者按

3月21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白宗让博士在B站直播开讲“《黄帝内经》论长寿养生之道”。白宗让博士的讲座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和技术养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经典,它与道家思想同出一源,其主旨是祛病延年,健康长寿。中医不止于就医论医,而是从生命的整体与本源出发,将人体健康与宇宙论、心性论和伦理学综合起来考虑。当代的医学,可以通过各种的手段来延长人的寿命,但很少关注到形而上的层面。然而《内经》认为:健康离不开形而上的道德修养,人活着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的延续,更需要高质量的长寿,要做到心智健全,耳聪目明,动作不衰。

接下来,白宗让博士分别从道、德、神、气、形五个层面展开《内经》关于长寿养生的理论。

01  道:阴阳四时

《内经》中的“道”指的是四时阴阳之常理。众所周知,中医从整全性的视角来看待人,并且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存在同气连枝的同构原理。阴阳之道是贯穿宇宙与人体的终极规律,长寿养生要从天人合一之道讲起。古人观察到天地、日月、四时、阴阳的运行是恒久不变的,所以要顺着“道”来养生,这是首要法则。例如,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体现了生、长、收、藏的规律,人的意志和行为都应该顺应这个规律。

阴阳二者之中,阳主管刚健创生,阴主管含藏长养。人体之阳气应固密,阴气应平顺,阴平阳密的和谐是养生的首要大法。阴阳辨证极其复杂,必须依据具体的情势运用“象思维”来灵活判断。

阴阳四时之道本身就是一种规律性知识,所以并不反智,而是将智力发育作为养生的首要条件。《内经》中的“道”与道家的“自然”“无为”、儒家的“中和”相通。根据《史记》记载,古代哲人都比较长寿,例如孔子寿七十三,孟子寿八十四,老子在一百六十以上,庄子寿八十四,墨子也有八九十岁。现代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也长于全社会的平均寿命。“道”并不止于智识,更不是虚理。《内经》中的“道”需要人们去效法和体证,它本质上是德识并进,知行合一的。

02  德:恬淡虚无

“道”体现出来的无我无私的美德是修身的典范。人通过修道,将“道”得之于身,就叫做“德”。德使得人身能承载并且显现“道”。人效法道,就秉持了一种恬淡虚无的德性,就能做到无欲无求,纯真素朴,不惧于物,知足常乐,自然就能够长寿。“德”就是养生的根本要求。

“德”是人的心性本体,人天生具有某种合乎天地大道之至德,然而这种“德”在后天容易被蒙蔽,因此要做修养功夫来回复本性,而非向外求取。无为无欲不是没有欲望或是不作为 ,更不是消极懒惰,而是《庄子·大宗师》中的“撄宁”。“撄宁”指处在外界事物的纷扰中依旧保持心灵的宁静,或者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03  神:谨守勿失

《素问·宣明五气》中提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恬淡虚无之德为神提供了一个居所。神是有形生命的思想主宰,所以必须安住其所,这是健康的大“药”。

《内经》认为“心”是主神的居所,也是五脏六腑之主。因此,心必须静定、坚固、谨守勿失,身体的其他机能才能正常运作。

04  气:和顺充实

《内经》中的形而上修养最终落实并体现于气。阴阳之理也是阴阳之气。“气”是人体健康最直接的表征,可以被直观地感受到,也是从形而上过渡到形而下的枢纽。

先秦各学派都谈论“气”:儒家的气具有某种道德属性,比如孟子的“浩然之气”;道家之气偏重于身体性,老子说“专气致柔”;庄子的《心斋》也是“听之以气”。气论也贯穿了《内经》全书,外有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之气,内有五脏六腑营卫精血之气,通称为真气,真气是维护人体健康长寿的关键。真气是人天生具有的,也可以通过后天的饮食来滋养,但是最珍贵的气来自于天。

《内经》多从虚实论“气”,气虚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原因,真气充实就无疾病困扰,在疫病流行期间也能有足够的抵抗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清静之德是气产生效用的前提,只在气上下功夫而道德不明就会进入“修命不修性”的误区,从而与养生大道相去甚远。

05  形:丰满端正

《内经》对形体有着独到的见解:道、德、神、气最终都要体现于形体而得到长寿,不仅道德上要升华,身体也要获得自在与解脱。长寿之人在身体方面具有优点,例如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和皮肤致密。另一方面,身体的缺陷也会影响到相应的功能,甚至破坏形而上层面道、德、神、气的修养。

技巧养生

白宗让博士在介绍《内经》的养生思想与方法后提出:当今人们养生应该在注重技术性养生的同时培养道、德、神,从而追求更高的生命质量。他接着从 情绪、起居、饮食、预防四个方面梳理了《内经》关于技术养生的内容。

1  情绪

情绪直接影响“气”的状态,人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情感,应该适当地疏解自己的情绪。既要防止大喜大悲,更要防止自大、自私、狭隘、嫉妒等道德修养问题而引发的不良情绪。

2  起居

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天应晚睡早起,舒缓身体;冬天应早睡晚起,不剧烈运动。在日常行为方面,要防止五劳损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居所的选择以远离低洼潮湿处为好。

3  饮食

《内经》分辨事物的标准是味,饮食应该讲究五味搭配之和。“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宣明五气》)五味不和会导致相应的健康问题。《内经》非常注重食疗,病人饮食有“五宜”和“五禁”。

4  预防

疾病的发现取决于主体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敏感度,若预防不及,则应该在初期尽早治疗。《内经》提倡预防为上,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白宗让博士在讲座中详细地介绍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与方法, 从情绪、起居、饮食、预防四个方面梳理了《内经》关于技术养生的内容。讲座结束后,大家都对现存最早的医学类经典《黄帝内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白宗让博士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夜品读养生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浅谈《黄帝内经》养生观
故事: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但善于养生的人,却可以延缓衰老
真正的养生,是养心
古籍黄帝内经《长寿养生之道智慧》
自然规律与养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