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理想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教育理想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见120328《浙江教育报》3版

    教育理想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本报记者言宏

编者的话

    春天悄悄地来了,春的气息蕴含着生机和活力。春天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充满了无限遐想。“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理想?”这样的叩问,正等着你我的回答。

    在今年年初的全省教育局长会议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提出: “干教育固然不能太理想化,但干教育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我们应大力培养和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以远大的教育理想感召人、鼓舞人、引领人,使我们的队伍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今天,《浙江教育报》搭建起“我们的教育理想”大讨论平台,从宣传、讨论、倡导、教育、践行等多种维度,演绎出我们浙江教育人的价值、精神认同。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理想也是神圣而崇高的,理想是行为的动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和理想,是我们教育人永远的追求。因为我们知道,在社会加速转型、彼此间奢谈理想的当下,在教育事业疾速奔跑时,人们更容易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是的,面对层出不穷的困境难关,面对穿不透的“现实”、“制度”、“政策”的迷墙,面对望不尽的苦旅征程,总有失望、彷徨。可是,作为教育事业的一员,我们在舞尽喧嚣迷惘的时候,是否还可以将我们对教育的敬畏之情与高贵之爱放置于教育的乌托邦?

    对教育,我们保持尊敬,因为她的崇高、美好与纯洁。对教育,我们时感畏惧,因为我们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且爱之愈深,惧之愈甚。

    3月23日,本报约请部分嘉宾参加报社举办的“我们的教育理想”座谈会,从自身的感受和理念谈起,探究树立教育理想的现实意义,思考当今的教育工作者该构建怎样的教育理想,应该如何办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办使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教育,办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快乐和走向成功的教育,自觉转变教育理念,坚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锲而不舍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嘉宾

杨建华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省社会学会会长 教授

王健敏   省教科院副院长 博士 研究员 

吴跃文   杭州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发展规划处处长  研究员

李昌祖   浙江工业大学宣传部长  教授

阎亚军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博士

蒋莉     杭州上城教育局局长

宋焕新   安吉县教育局长

尚  可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  
郑  英   杭州天杭实验学校教师   

茹茉莉   嵊州城南小学校长

陈  霞   衢州衢江四小教师

安华珍   绍兴县稽东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主持: 

言宏     浙江教育报  编审

   

             “必要的乌托邦”意味着教育走向未来

    教育理想是什么呢?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育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当你在反复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断给出自己的回答时,就说明你对现实的教育存在不满,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也就意味着你的心中有一种教育理想,在指引着你从事教育活动。

 

    王健敏:事实上,理想并非高层人士的奢侈品,而是普通教育者的必需品。因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要点燃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梦想,教师自己必须要有理想。有教无类,以大爱和责任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用激情激活每一个孩子的信心,以智慧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尚可: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确立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并鲜明地宣称: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乌托邦是对未来的一种思考和设想,包含着理想、希望乃至于梦想。曾遭受伪理想欺骗和伤害的民众将其等同于空想或虚假。事实上,“任何能改变人类命运基本条件的事业势必包含有一些空想成份”(《学会生存》),人类的乌托邦的冲动代表了一种最有希望的潜质:要趋向于完善的不灭的冲动和对于实现人类最佳状态的持久关注。人类的历史是不断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历史,在其中,教育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教育不同于作为事实体系而展开的纯现实,而是一种灌注着人类理想的活动,其本身就富含着一种令人激动的乌托邦色彩。之所以说“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首先在于,相对于现实性,教育更具有超越性,“必要的乌托邦”意味着教育是走向未来的教育,教育总是以未来的可能,理当如此的理想来预设今天的模式和行为。其次,相对于继承性,教育更具有批判性,教育必须不断对自己的生成轨迹审视和调整,才可能保持纯洁并最终有一个“为人”的目的,“必要的乌托邦”终究要建立在建设性的批判之上。再次,教育相对于经验性,更具有实验性,所以教育行进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朝着未知领域,怀抱理想信念,不断探索的过程。必要的乌托邦还意味着,在人们越来越被现实功利包围乃至迷醉之时,由于教育体现着人类生活的最高诉求,保留着超越实利的价值追求,至少还可寄希望教育去保持警觉,起到平衡和矫正的作用。

     阎亚军:人们对理想的教育或者说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期望,就是教育理想这是教育理想的一种含义,也是我在此所指的教育理想的含义。教育理想还有另一种含义,即人们希望通过教育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比如理想的人,理想的生活和工作。教育理想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是人们对现实教育反思的结果。人们有不同的需要,因而往往有不同的教育理想。有教育理想或者能够坚守教育理想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能够超越一时之利,将教育看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成全人、帮助人发展的过程。这种教育理想,是自己根据现实教育的问题主观建构出来的,是你对教育诸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的一种要求和设计。只有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想是基于教育自身的诸构成要素,而提出或设计出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或形态,有效而又合乎道德地进行组织,才能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而一般的人或群体,他们身处于教育之外,他们的教育理想往往偏重于教育是否能够实现他们的理想目标,“教育”在他们那里只是实现他们理想目标的工具。

                       我们的教育理想

     呼唤并践行我们教育的理想是一种刻不容缓的事。面对教育意义回归、教育使命和责任的承担,需要理想给我们的探索以感召和勇气;面对教育的乱象丛生,面对太多的失望,彷徨和无奈,需要理想给我们的改革以动力和引导,也唯有充满远大的理想,飞扬的激情,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使我们教书育人的工作既是职业又是事业,更是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李昌祖:我们今天讨论教育理想这一命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因为社会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的评价已经充分说明这一命题的极端重要性。目前的状态是每个人基于自我的认知和传统的影响确立自己的教育理想,其实这不是我们讨论的主要内容,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应该也必须是共同的教育理想,一个能够统领教育系统以及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职业人的价值观和职业理想,前者我把它称之为自律性的教育理想,而后者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教育理想,这种教育理想应该是一种共同的职业理想。当今社会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诟病有加,主要不是一部分教师个体教育理想的缺失,而是对这个教师共同体的教育理想缺失的担忧,让人感到最为迫切的问题是教师在个体行为上的理想自觉难以有效上升为整个职业群体的理想自觉,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其实共同的职业理想必须建立在一个独立的高度自觉的职业群体的基础至上,我们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师职业共同体,在这样情况下奢谈教育理想有所不妥。当然,我们的教育理想最终必然定格在“立德树人”上,这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映证了这一点,“立德树人”是教育者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是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所在,社会上对教育事业的批评也集中在“立德树人”的缺失上。要改变这一状况,从建立教师职业共同体入手,首先要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此来凝聚教师们共同的职业理想;其次要有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崇高的职业要有较高的地位来衬托;再次要确立共同的职业规范,违反职业规范的,解除其教师职业,终身不得从教。当然教师职业共同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载体,要有自己的职业协会进行内部治理。

 

    蒋莉:教育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对区域教育而言,就是要致力于教育的公平,让每一所学校都均衡,让每一位教师都出色,让每一位孩子都幸福,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2011年,在第十届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上,杭州市在会上发布了“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就是:求是、正德、开明、启福。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秉持求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充分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唯真务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崇尚正德,融人类先进核心价值体系于教育全过程,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守法、诚信、互助、感恩等道德品质;彰显开明,形成适应并引领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体制、模式,鼓励创新创业,满足公民“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需求,创建国际化、多层次、开放性、城乡覆盖、全民共享的大教育服务体系;致力启福,成为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着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升人的幸福、尊严,使人的生活更充实、精神更丰富、生命更有意义。

    宋焕新:教育理想离不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话题。从培养人的角度,我们的教育理想是够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品质、科学探索精神和求真欲望,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创新人才。我们的理想其实是对教育的质朴追求,实现这一追求要从尝试真正的教育开始,因此,安吉教育提出了“践行品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

吴跃文:教育理想是与岗位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岗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理想教育理想是具体的,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师,其教育理想是不一样的。这是与学生成长道路多样性,与教师发展多样选择相适应的。而多样的教育理想中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教育使学生、教师生活更美好”。在高校工作很多年,我始终有两个梦想:行政岗位上的我期望自己能够参与办一所一流大学。教学岗位上的我期望自己的学生能在自己的指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既有才,又拥有美好生活。尽管也有人从理想的车上下来歇息,也有人改变方向,但大多数的教师还是默默地坚守着这份理想,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巨变的时代面前并没有让教育理想流逝。

    茹茉莉:教育理想应该“儿童本位”。因此,理想的教育必须树立“儿童第一”的教育观。只有“儿童”、“儿童化”、“儿童本位”深深扎根并茁壮成长,教育才可能是富饶、生动、水分充足的。这样的教育理想应该靠谁去实现?靠教师。教师,除了要有爱,更需要拥有的是专业智慧。爱与智慧,就像是一个鼓的两面,不管少了哪一面鼓都敲不响。

    安华珍: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想。我1991年作为第一个正式的幼师毕业生分配到县的一个最偏僻的山区乡镇——稽东镇工作。那时,看着我们那个简陋得无法形容的幼儿园,我的理想就是拥有一个漂亮的、现代化的幼儿园!也正因为有这个理想作支撑,激励我为实现这个理想而一直更努力的工作。如今,这一理想终于实现了。要说我现在的最大理想,就是如何能给我们山区的孩子提供一个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环境。我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担子很重,时代给了我们机遇也给了我们责任,我要努力工作积极探索,为我的学前理想努力!

 

 

                   要为教育理想纠偏、护航

    教育家蒋梦麟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个性,培养特长,进一步增加个人价值”。但现实的教育却是逐渐屈从于人们的欲望,已经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本义。家长喊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教育功利愈演愈烈,攀比风不断,择校风盛行。而当前一股急功近利的社会力量也不断地为之推波助澜,以至于环环相扣,形成了利益的链条,这种社会状况又把教育的应试功能推到了极端,形成了残酷的现实教育环境。

    杨建华: 校园里缺少了一些本应激荡飘扬的人文气息。在一段时期里,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了鄙俗的物欲压制着精神、短视的功利窒息着良知的现象,英雄主义、人文主义、仁爱善良等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被一些人遗忘。我们的社会道德患上了普遍“流感”,而且非常严重。这是一个物欲与功利长袖善舞、大多数人被拉进了不知今朝何世的温柔乡里的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年代,是一个箴言与谎话交战、良知与邪恶相搏,理想、崇高、英雄主义等好像是寂然而殁的年代。教育也存在着这样的流感,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教育目的发生扭曲,教育缺乏人文精神。一些老师受功利浮躁的社会大环境影响,放松了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求,变得更加急功近利,把教学作为谋利手段,损害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良好社会形象。我们的一些教育制度安排也始终围绕着分数这个指挥棒在旋转。

    吴跃文:要为教育理想纠偏、护航。如果说忧虑的话,就是当前一些教师的教育理想出现了一些或轻或重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被懈怠与不适应折磨着,时不时地放任履职,成为缺乏方向和动力的牧羊人;被分数挟持着,偏离学生健康成长的轨道,成为仅为分数奋斗的领路人;被私欲所挟持,偏离服务学生成长的轨道,把教学生变成了成就私欲的基石。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教师还留有教师本色的话,那么第二阶段的教师和第三阶段的教师就已经完全丧失了教师的本色。怎么纠偏?对处于第一阶段的教师当采取诫勉为主,从正面帮助他们回归教育理想;而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教师,已属于深度“中毒”,将他们隔离出教育战线,直接进“戒毒所”或许是最好的纠偏办法了。

    尚可:教育中实利主义在不断被渲染和弥漫。国人向来实际,那种把任何一种倾向都推向极端的能力更是把现实功利抬到了君临一切、高于一切的地步。由此,“理想的生活”、“理想的工作”、“理想的学校”、“理想的老师”、“理想的分数”、“理想的升学率”等等,我们的教育正是在追求这些现实的“理想”中,逐渐背离了理想。诚然,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成人,然而个体成人的过程并不是当下个人周遭现实生活的简单适应,而是精神成人,是个人人格的完成,他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对现实的必要超越。

 

 

 

 

                      教育理想因坚守而美丽

    实现教育理想的过程都需要静静等待,不求速成,耐得寂寞、甘于清苦、静默奋斗、低调耕耘,在看似平淡中积蓄力量。做一生快乐无悔的教育人!

 

    杨建华:“让人文主义阳光洒满校园”。我国学者周国平先生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即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要让公众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根基在教育。或者说,人文精神就是教育的灵魂。学生素质的核心是精神,即人文精神。具体到个人,它表现在追求、信念、道德、气质和教养等各个方面。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人文精神是教育的太阳,它能照亮自己和照亮未来。自觉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促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做现代化国家负责任的“公民”。我们需要通过教育,让人文精神的光辉照耀伴随教育的发展,需要让人文主义气息吹拂学生的心灵,让人文主义阳光洒满我们的校园。

    陈霞:要争做一个有较高职业敏感度的教育者。争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育者,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心系孩子的安全,关心他们的健康,关注他们的思想。我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十大知晓”生情当案。里面详细地记载了学生个人情况、家庭背景、每天必须历经的上学放学路径和交通方式等。所以才能有机会救助去年因煤气中毒的的翁家三口。在我们看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的,是我们应该这样做的。仰望着大爱教育的星空,我们意识到,大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更需要脚踏着常规管理的实地,珍视自己,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努力过好每一天。

    郑英:我要做一棵像毛竹那样的草。毛竹是一种草,但毛竹是可以长得最高的草。它绿得纯粹,碧透原野,一生本色不改,不受百花魅惑,不因风霜改颜,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执着前行。我也坚定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一辈子做普通老师,平凡得如同一颗草。人说我胸无大志,我说我只忠实于自己的心灵,这可以帮助我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所以,我希望做一棵草,坚守一位普通老师的本色;但我也努力追寻一棵草所能达到的高度。为此,我也勉励自己像毛竹那样生长,那样扎根蓄势。通过阅读和写作实现自己的理想。

 

     吴跃文:肯定大多数教师具有教育理想,是促使远大教育理想回归的基础。加快改革分数制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远大理想得以全面宏扬的关键。将教育理想归为本职工作,我们是教师!将教育理想归为远大,我们还是教师!唯一改变的或许是净化的教育整体环境,换来的是教育更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当然是我们期待已久的。

 

 

 

                    教育理想支撑教育改革

 

    随着改革的深入,教育领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参与改革的同志越来越感到困惑、无奈或无助,开始怀疑甚至抛弃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想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教育改革为什么会发生?因为现实的教育不能或者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理想的教育存在差距。教育改革就是一个由现实的教育走向理想的教育的过程。

也许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并不缺乏教育理想,缺乏的是变革现状的勇气和实践理想的行动,因此,在践行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豪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必须体现在对当前教育现状的的变革、发展和创新的努力实践中。

    王健敏:教育理想支撑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进入到攻坚战,人的精神动力显得尤其重要,这是教育的内源性力量,是决定改革能否进行下去的首要因素。教育理想是人精神层面的深层因素,它以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持续稳定的教育信念为支撑,并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理想使人在任何困境和挫折中永往直前。当下浙江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诸多矛盾因素显现出来,急需教育人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理想产生于对教育的本源性诉求,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美国最佳教师奖得主克拉克,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他坦言随便放三十名学生在他班上,不管从前成绩、德行如何,他都能把全班每一个都教成优等生,待人彬彬有礼,成绩突飞猛进。这源于他对教育的一份坚定信念,“优秀是教出来的”,从而产生永不枯竭的教育激情。只有依托教育理想,教育行为才不会偏离正确轨道。教育的使命是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一份事业,“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这是教育人的庄严承诺。以教育理想支柱教育改革,把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个性发展、让所有孩子快乐成功,这是我们最现实的教育理想

    阎亚军: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当今这个十分浮躁的时代背景下,“不为”往往比“为”显得更重要,因为“不为”,不跟着别人盲动,恰恰是更好地坚持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体现了一个有教育理想的人的本色。当别人耐不住寂寞,经常周末、课外去给学生办辅导班赚钱的时候,你不去做;当别人加班加点抢占学生学习时间,搞应试教育时,你不去做;当别人都一窝蜂地搞那些不着边际的课题时,你不去做;当别的地方教育部门整天搞评比、竞赛,看排名时,你不去做……你就在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坚持自己的教育改革方向。因为你知道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改革就是要面向不确定的未来,实现理想的教育。

     蒋莉:事实证明,我们并没有理想化地在干教育。我们一直追求的就是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名校集团化战略、卓越教师打造、教育管理创新等措施在努力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最近我区实行阳光招生,下大力气解决盲目、过热的择校现象,这也是我们实现教育公平这一教育理想所做的努力。这需要勇气与坚持。

    宋焕新:实现教育理想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从自身层面清除教育改革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因此,我们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减负扩权、自主办学”和“深化改革、开放办学”两条路径。通过“开放办学”来拓展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眼界,不断学习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让教育改革成为我们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就有了实践教育理想的激情和坚定教育改革的信念。

    任何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机制设置必须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改革中牢牢把握培养人的重点环节,开展了以“三项推进”工作为抓手的全方位区域教育改革,一是推进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二是推进以加强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的“美丽学校”创建;三是推进以满足和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为目标的校本课程开发。

 

     尚可: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契合点。在浙江省新一轮深化课改的实践中,作为试点学校,我们要把握机遇,创建“高素质、强潜能、多选择”的课程体系,“高立意、强思辨、多互动”的教学体系,“效能化、专业性、研究型”的师资团队,以“和谐+个性+卓越”作为学生培养目标的主题,让基础性、发展性、创新性相得益彰。我们需要努力超越传统与激进,维持与改革、本土化与全球化这种二元对立,在理想的指引下,以更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面向未来。

 

 

 

 

     让我们以教育为本,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更加积极、理性和执着的态度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开放和卓越;让全民教育为人的共同发展、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让品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交相映辉、比翼齐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 师 者
学校教育品质向“理想”提升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
孔子的教学论思想及其现
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工匠精神”也是语文教育精神 严华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