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爱50多年只做了800多天夫妻李约瑟与鲁桂珍的旷世奇缘

相爱50多年只做了800多天夫妻李约瑟与鲁桂珍的旷世奇缘

日期:2009-05-22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1937年,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家李约瑟与中国学生鲁桂珍一见钟情。红颜知己引领着他来到中国。“李约瑟在我们两个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鲁桂珍说,“而我就是支撑这座拱桥的支柱 。”这一对恋人在相爱了整整 51年后,才终于得以结成连理 。然而这段婚姻只维持了800余天的时间,鲁桂珍便撒手人寰了。

    

一见钟情

    

    对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来说,1937年是非常幸运的一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的午后,李约瑟正非常惬意地隐身在他的实验室里,门上响起了轻柔的敲门声,来了一位客人。鲁桂珍,南京一位德高望重的药商之女,三十出头的她已是一位崭露头角的生物化学研究人员,她头脑聪明,富有魅力,十分迷人。鲁桂珍此次留学英国,尤其是到剑桥来,目的只有一个:拜访生物化学界她最仰慕的一对夫妻——李约瑟和他的妻子多萝西·尼达姆(多萝西后来取了一个汉名叫李大斐),并与他们一起共事。

    

    鲁桂珍后来写道,当时她想象自己将见到“一位蓄着浓密花白胡子的老头”。然而站在眼前的却是“一位头发乌黑的年轻生物化学家”。他身着一件朴素的白色工作服,衣服上有许多做实验时被酸液烧成的洞。李约瑟相貌堂堂,身上透着股刻意的帅气。他身材高大,肌肉发达,四肢修长,戴一副玳瑁边眼镜,一缕头发不停地从前额落下来,他不时用手将它捋回去。他的声音粗犷,但又有一种轻柔之美,稍微有点不清楚,鲁桂珍立刻就被这种声音所折服。1937年秋和1938年冬,他们双双坠入情网,不能自拔。

    

    李约瑟的妻子李大斐对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但她逆来顺受,从没有抱怨。那年冬天,他们三个人以朋友和同事的身份经常一起外出,毕竟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科学话题要谈。当冬天完全笼罩着剑桥时,他们三人有许多时间是挤在当地小酒吧里烧得很旺的炭火前度过的。

    

迷上汉语

    

    李约瑟与鲁桂珍初次见面整6个月后,事情出现了关键性转折 。这件事很可能发生于1938年2月一个潮湿的夜晚,在剑桥中心凯思学院那间舒适的K1房间里,两个人一起躺在他那张狭窄的单人床上。

    

    从李约瑟这一时期在剑桥大学所写的日记中可以想象出事情的一些细节:两个人释放完激情之后,好像是李约瑟习惯性地点上两支烟 ,递了一支给鲁桂珍,然后从枕头上转过头来看着身边的情人 。我们可以想象他冲着她微笑,轻轻地弹了一下香烟上的烟灰,问道:“你能告诉我这个东西的名称用汉语怎样写吗?”日记表明,她的确给他演示“香烟 ”两字的写法。在她的指导下 ,李约瑟在日记本上写下了汉字“香烟”。

    

    这是他第一次用这些遥远且又陌生的人们的语言来写字——就在他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仿佛遥远处一扇门突然向他洞开,向他呈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鲁桂珍回忆说 ,“他跟我说,我一定要学会这门语言——而且非学会不可!”他迫不及待地央求鲁桂珍当他的启蒙教师,而她也欣然接受。

    

    鲁桂珍细心地给他挑选了中文名字。她给他起的姓叫李,名叫约瑟。汉字的“李”可以表示李子,但通常当作姓使用。桂珍选择这个姓,因为她觉得这个字的发音与他的英文 李 约 瑟 名 字 中 的 姓Needham 的第一个音节相似。鲁桂珍同样也根据发音给他起了名字。“约”字表示“约会”或者“安排约定”的意思;“瑟”字表示一种类似齐特琴的乐器。约会瑟李子在英语中无疑是一个非常怪异的名字,但对中国人来说 ,李约瑟则是既响亮又高贵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只属于有学问的人。

    

    1938年的整个春季和夏季,李约瑟白天辛勤耕耘他的生物化学,夜深人静的时候,则埋头学习汉字。秋天降临剑桥之时,鲁桂珍意识到她的情人的汉语学习进展顺利,能够流利表达和读书写字了。

    

    通过所有这一切学习汉语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他爱上的不单单是这门语言,而且不可避免地爱上了这个国家。

    

    1939年那一年的深秋,当德国首批战斗机出现在英国的天空时,战争的阴云开始吞噬整个欧洲,李约瑟决定要到地球的另一端,亲自去见识见识那个他坚信充满各种神奇魅力的国度。

    

人物名片

    

    李约瑟(1900~1995年),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李约瑟发现,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文明成果,李约瑟将所有的发现以及这些发现的重大意义撰写成一部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于1954年出版,至1995年李约瑟去世时,已扩展成了18卷册。随后继续出版,现已写成了24卷册。这是西方有史以来所撰写的第一部诠释这个中央之邦的鸿篇巨制。

    

    “李约瑟难题”是李氏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中心论题。他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为什么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之后中国科技却停滞不前?

    

突发灵感

    

    此时,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已经在西方慢慢泄露开来,学者们觉得应该说服英国政府出于道义作出某种形式的干预,帮助中国知识界得以生存下来。很快人们就一致同意必须马上派遣一支富有同情心的英国人组成的队伍到中国去,进一步调查那里的局势,找出中国大学最缺哪些东西。李约瑟给中国驻英国大使写道:“我和我妻子渴望前往中国,帮助重建科学生活……”经过18个月的犹豫和外交磋商,英国终于作出派遣李约瑟前往中国的决定。

    

    一切安排妥当后,李约瑟决定去美国告诉桂珍。鲁桂珍最初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任职期缩短了,她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谋到了一份研究职位。1942年深秋,李约瑟决定去见鲁桂珍。这对情人在曼哈顿码头边一见面就住进了旅馆。他现在可以有声有色地给她讲述如何决定去中国的细节,并向她征求意见该去参观什么地方和拜访什么人。这是他俩过得特别开心的几天。他对中国的爱恋,他对鲁桂珍的一往情深,终于有了结果。

    

    在纽约的几天里,李约瑟还告诉鲁桂珍他突然萌发的一个想法的核心要点。“中国的科学从整体上讲为什么从来就不发达?”在纽约,他和鲁桂珍讨论了这个想法。他内心在想,是否有朝一日可以把这一想法变成一本书,向西方世界阐明中国的科学贡献是多么的深远和巨大。

    

相思之苦

    

    尽管有妻子在身边,李约瑟的内心却依然感到孤独和寂寞。他对桂珍朝思暮想;他在日记里给她写情书。百感交集之际,他似乎差点要泪湿衣襟。

    

    他写道 ,在中国西部时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一家美军福利社,如果他能用美钞付款的话,就可以从那里买双换洗的鞋子。在钱夹里,他找到了一张5美元的纸币,这是两年前他到纽约看桂珍时剩下的。他写道 ,顷刻间他的内心翻江倒海 ,被一股强烈的相思之情所吞噬,不能自拔。李约瑟给桂珍写了一封长信。这封信,桂珍说是她最珍爱的东西。

    

    不过,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让李约瑟得以与桂珍相会。

    

    1945年年初,李约瑟受命飞往美国华盛顿,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一个区域性外交会议,会议一结束,他就迫不及待地乘上了开往宾州铁路公司的特快列车,去看望在曼哈顿岛的桂珍。他急不可耐地向桂珍倾诉衷肠。她问,她能不能去中国,这着实让李约瑟喜出望外。毕竟,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工作已经结束,她也十分想回祖国,和他朝夕厮守。1945年年末,李约瑟巧妙地编造了一个理由,要求把桂珍从纽约送到中国,以领薪职员的身份加入他的队伍,编为营养学家。

    

    此时,战争已结束,身为刚刚任命的外交官,桂珍很快并轻而易举地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李约瑟急不可待地盼望着鲁桂珍的到来。他完成在中国最后一个主要的旅行——北方之行后,回到使馆却发现桂珍还未到达,就在这次旅行所记日记的末页上用很大的字写道:“痛苦”。几天后,鲁桂珍终于平安抵达。

    

    然而,他的同事们并不轻易接受这样的安排。桂珍的任命在平静的外交界中引起一片哗然,因为这似乎是公然的裙带关系。桂珍并没有非来中国不可的学术研究需要,她待在中国这段很长的时间里,只做了一次到南方的旅行。

    

    1948年李约瑟回到剑桥,1957年,鲁桂珍也回到了剑桥,住处与李约瑟同一条街,离他家仅几米的一个房子里。3个人几乎每天都碰面,这样的安排似乎让他们都各得其所。

    

修成正果

    

    1987年12月22日,李大斐在家中平静地去世,享年92岁。桂珍的健康也不容乐观,多年来她一直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疾病,大概由于她年轻时是个瘾君子的缘故。早在1982年,在她和李约瑟前往四川的大山间调查一处绘有中国第一支火铳的石刻前,因刚刚切除一叶肺,她不得不请人用担架抬上石窟。这件事之后没过多久,有人看见她步履蹒跚地行走在黑暗的剑桥大学校园里,立刻被送往医院——她的阑尾穿孔了。

    

    1984年她倒在上海的一家旅馆里,不得不被送往香港接受治疗。她恢复得很快,可以陪伴李约瑟去台湾。在台湾,两人都承认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然而,那次晕倒似乎是不祥的预兆。从此以后,她变得面容憔悴,似乎很难恢复年轻时那个倔强的烈性妹子形象了。

    

    这个故事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1989年初秋,李约瑟和鲁桂珍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937年,李约瑟第一次遇见她,1938年他们成为情人。在厢房等待了整整51年后,桂珍终于和这个与她一起分享永恒爱情的男人结成连理。然而这段婚姻只维持了800余天的时间。1991年深秋的一天,桂珍在剑桥大学一家昏暗的餐馆滑倒 ,摔断了胯骨。几天后,她躺在艾登布鲁克斯医院里无法动弹,呼吸越来越困难,仅剩的肺叶明显被感染 ,注射的抗生素已不起作用。11月28日,她在家中平静地去世了,真正的死亡原因是支气管炎,享年87岁。弥留之际,李约瑟一直握着她的手。

    

    1995年3月,“世纪老人”李约瑟追随爱妻上了天堂,享年95岁。摘自《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桂珍 简历
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发展出来?
89岁的李约瑟娶了85岁的鲁桂珍,更以此证明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爱恋
李约瑟的婚外恋与“李约瑟难题”
为了那位红颜知己,他改变了整个世界对中国的偏见
人生百岁,不负年华 —— 鲁惟一先生百岁生日小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