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那位红颜知己,他改变了整个世界对中国的偏见

本       文       约      37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李约瑟在英国剑桥大学办公室一张单人窄床上,与鲁桂珍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性爱之后,起身吸事后烟时,突然涌上来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要学中文!

鲁桂珍来自中国,是李约瑟妻子、同为生化学家的桃乐茜门下留学生。李与鲁的情人关系,桃乐茜完全知情,但不以为意。她与李约瑟婚前曾约定,与第三者交往,双方都拥有绝对自由。

因此可以说,李约瑟与中国结缘,起于鲁桂珍。要不然,作为一名生化学家,他已在自己的领域卓有成就,却突然中断学术生涯,远赴一个被日本人占据了三分之一领土的陌生国度,他是哪根神经搭错了?

李约瑟、鲁桂珍与桃乐茜

1

最早,是1939年,中国访问学者罗忠恕教授组织牛津和剑桥的学人集会,商讨派人赴华调查各大学在战争中受损情况,确定哪些领域最需要得到帮助,以供英国政府在对华提供援助时参考。

但学者操办这种大事,难免拖拖拉拉,直到1942年,此动议尚未落到实处。后经官方背景的英国文化协会参与推动,事情才终于成了。李约瑟自告奋勇,担任赴华使者。英国政府给予他外交人员待遇,授使馆参赞衔,并考虑战时特殊情况,允许他佩枪。

临行前,接受BBC采访,李约瑟第一次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在剑桥,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像鲁桂珍一样聪明敏锐、热情好学,那么,拥有如此众多优秀年轻人的一个大民族,为什么近代以来,对科学的贡献并不大呢?

辗转抵达昆明不久,一件小事进一步激发了李约瑟的探索欲。在一座公园里,他发现一位老园丁正在给李树做嫁接,其手法,与李约瑟父亲的手法完全不同。李约瑟相信,这是中国人独自开发的方法,或许已使用了上千年。那么,到中国古籍里去寻找这种树木嫁接的记载,然后与英文著作里的园艺史做比较,不是很有趣吗?

李约瑟与鲁桂珍

这件事被李约瑟郑重地录在笔记中,成为他为未来洋洋数百万言《中国科学技术史》写下的第一行灵感。

好奇的嫩芽破土,惊喜的花朵就在李约瑟心头次第开放。在一家算盘店,老板告诉他,算盘的历史像山岳一样古老。可李约瑟不接受这种模糊的说法,埋头古文献堆翻查,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早在公元190年,关于算盘的描述,就已被中国人准确地写下来了:“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

在重庆,李约瑟曾被茶馆闲人误导,记下不实信息,说中国古人发明过飞机,但因太过惊世骇俗,发明者被皇帝偷偷处决了。李约瑟在笔记中谨慎地写道:“此事有待进一步核实。”但是,中国人在远航船只上使用罗盘,比西方人早了一个世纪,这件事是确凿真实的。

李约瑟还想知道古代中国人如何犁田,如何建桥,如何炼铁,如何造水坝,如何制马具和砖块,他们给病人吃什么药,小孩放什么样的风筝,以及攻城炮是什么形状。先辈中国人在实用科技方面表现出来的大胆与精致,令李约瑟暗暗称奇。

李约瑟清楚,当时在欧美,一种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现在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发现,将有助于克服这种无知,消除西方对中国的偏见。

2

李约瑟在中国的日常工作,是走访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统计他们所需的物资,开列清单后,报给伦敦。英国政府负责采购,经由驼峰航线每周一次运抵重庆,再由李约瑟具体调配。李约瑟任内,共接收科学仪器、化学药品及科技期刊达数千吨。

这种“散财童子”的角色,让他走到任何地方,都大受欢迎。

三年间,李约瑟赴各地考察十一次,造访296所大学及科研机构,行程四万八千公里。他在日记中说:“一台阴极射线示波仪让昆明的优秀物理学家开心不已,几克的秋水仙素就让省立四川农业实验站恢复了生气。”

1944年,中日战事正烈,可李约瑟所到之处,有植物学家发现了世界上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植物余甘子,有生物学家在编辑《云南毛毛虫指南》,有农学家正研究花生在地下结实的完整过程。此类见闻,令李约瑟振奋,他坚信,这样一个民族,是任何黑暗势力都打不垮的。

在著名的李庄,李约瑟造访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他发现,该所成员到处挖掘有趣的资料,如公元二世纪的爆竹,以及1076年皇帝发布的禁止将火药卖与鞑靼人的诏令。要知道,这个时间,比西方通常认为施瓦茨合成火药的时间,早了两个世纪。

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七号洞,李约瑟见到了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这早于欧洲印刷鼻祖古腾堡六百年以上。在当天的日记中,李约瑟说,只要这一件印刷品,就足以证伪“中国是落后地区”的典型西方看法了。

李约瑟像着魔了一样,寻找所有事物在中国的起源。为此,他不放过任何可能有参考价值的古书,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英国使馆工作人员现在开始迷惑:这个剑桥的科学家跑到中国,到底是干什么来了?

也是在李庄,李约瑟结识了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生王铃,并聘他为研究助手。至此,李约瑟撰写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想法成熟。当然,那时他还不知道,要等到回国,真正艰苦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李约瑟在剑桥的办公室(一楼左二),后为物理学家霍金拥有

3

1948年5月15日,李约瑟给剑桥大学出版社寄出“机密”函,详述了他的中国科技史写作计划,准备用一册大书,探讨中国在过去数千年里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出版社顺利地接受了。

刚刚进入整理工作,李约瑟突然收到从中国寄来的一大批图书及文件。看寄件人姓名,叫竺可桢。竺可桢是谁?李约瑟紧急查阅笔记,才记起来,1944年在贵州遵义,他见过这位浙江大学校长,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当时竺可桢请李约瑟去,是希望获得一些原版教科书。在笔记中,关于竺可桢,只有一句话:中国重要的气象学家。之外,大量记录的是浙江大学正在研究的项目,如蚕丝力学,如瓢虫色泽花纹遗传等。很显然,竺可桢当时并没有给李约瑟留下深刻印象。

可是,竺可桢却牢牢记住了李约瑟闲聊时透露的梦想。抗战结束,形势稳定,竺校长主动收集图书文件,小心包装,直接寄往剑桥。

在这批资料中,会令人大吃一惊,是一套《古今图书集成》。这是康熙四十年即1701年启动编纂的一套大型丛书,到雍正四年即1726年完成,共两千册。可以说,中华帝国原创知识精华已尽在其中。

无言感激唤起的是充沛激情,李约瑟进入了近乎疯狂的写作状态。连续数月,从清晨到日落,他可以整天一言不发,一直奋笔疾书。老友赫胥黎从伦敦来,想见他一面,也被他一口回绝。

简单说,李约瑟的工作,就是用最原始的手工方式,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寻找全部的“中国第一”,包括所有最早由中国人想到以及制作的机械发明和抽象概念。

放在今天,这种工作,不是应该由中国政府立项,然后组织成百上千人大兵团作战吗?可在遥远的剑桥,在一座古旧风格的房间里,只有李约瑟,带领着他的中国助手王铃,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默默耕耘。

沈括被发现了,早在1088年,他就记录过,把一根磁针吊在丝线上,可以指明南北方向。《淮南子》也被发现了,其中明确记载,在炼铁时,使用搅炼法,可以去除冗余的碳,从而增强铁的硬度。

可以想见,这类发现越来越多,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从一册变成四册,又变成十五册,直到李约瑟去世,共印出了二十四册。

《中国科学技术史》编纂质量之高,可以用一个小插曲来证明。1978年,李约瑟应邀赴美国西北大学演讲,主要介绍其中一本《火药的起源与应用》。听众中有一位数学家卡钦斯基,曾被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授退稿,于是为了报复,他自制火药及爆炸物,寄给该教授,结果不幸把校警炸伤。

其后十余年,卡钦斯基不断寄炸弹给学术界人士,造成三人死亡,二十多人受伤。直到1996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才将他捉拿归案。他承认,制造火药的方法,正是从李约瑟著作中学到的。

剑桥李约瑟铜像

4

英国评论家乔治·斯坦纳这样评价李约瑟:“他重新创造及组合了一个古代的中国,在某种程度上那是被中国学者自己所遗忘,以及被西方所忽略的中国。”

当然,也有中国批评者担心,李约瑟的观点,容易被有意或无意地误用,从而为一些人的盲目自大提供支持。“足球及一切都是中国人发明的”,这种话,自己说,没什么力量;可要是由外国人来说呢,效果就不同了。

但实际上,细读《中国科学技术史》,我们会发现,李约瑟的研究工作,并没有解决他当年对BBC提出的疑问:古代中国做出了很多重要的科技贡献,可在公元1500年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突然失去了活力与动力,最终,现代科学也没有出现在中国,这是为什么?

此即著名的李约瑟之问。

对此,有众多科学家、哲学家和史学家围绕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社会习俗等方面,试图给出中肯的答案。其中,冯友兰先生从思想史角度立论,听起较具原创说服力。

冯先生认为,至秦末,墨家与儒家中的荀子一派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古代思想中重视“人为”的传统彻底断裂。从孔孟到宋儒,只重视向内心寻求幸福,完全无视认识自然与征服自然,因此,科学与技术,对中国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至于其他如大一统专制、科举制、重农抑商等因素,都是这种核心思想派生出来的制度安排与习俗惯例,只应被视为“中国未产生现代科学”的二级原因。

因此,如果读懂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中国人都不会产生额外的自豪感。曾经的世界第一,是前人的成果,与今天的我们无关;进入现代科学发展阶段,我们落伍了,搞清楚落伍的原因,急起直追,才是我们逃不掉的责任。

1987年,九十二岁的桃乐茜过世。此前,剑桥人经常可以看到,桃乐茜与李约瑟、鲁桂珍三人,挤在小酒馆的火炉前聊天至深夜。两年后,李约瑟与鲁桂珍结婚。他们1937年相识,当时鲁桂珍只有三十三岁,无名无分陪伴李约瑟五十二年后,终于修成正果。

李约瑟骨灰安放处

关于李约瑟与鲁桂珍,最有意味的一句评论是:“由于对一位中国女子的爱,李约瑟只身改变了西方人看待东方人的方式。”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894 篇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约瑟的婚外恋与“李约瑟难题”
相爱50多年只做了800多天夫妻李约瑟与鲁桂珍的旷世奇缘
“李约瑟之问”的诞生与命运
城忆|西迁浙大被誉为“东方剑桥”的由来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剑桥学者谈“李约瑟之问”:中国现代科技已处于领先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