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苗族的世界地图,原来是这样画出来!

苗族的世界地图,原来是这样画出来!

2015-07-17 

 

 

恩保羊,一位法国学者。从1950年开始,他先后在世界各国苗族地区生活30多年。


1984年,他在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介绍了老挝苗族的迁徙。之后由沈静芳加工整理,形成了《法国学者恩保羊谈印度支那半岛的苗族》。


今天,我们以恩保羊当年的讲话为底色,定格30年前的东南亚苗族迁徙生活史,为您呈现苗族由本土走向世界的几个瞬间,其中有血与火的考验,更有不变的民族精魂,如今都化作了一幅幅凄美的苗族世界历史画卷!


谨以此文献给

伟大的世界苗族!




一、迁徙东南亚,你不知道的一个秘密

(图片来自三苗网)

炎黄之战后,苗族从华东到中原、从中原到中南、从中南到西南,辗转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20世纪下半叶,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半岛的苗族又因战事迁往西方各地。


在苗族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迁徙洪流中,东南亚苗族只是其第五次大迁徙的一条支流,却对于世界苗族的形成有着特别的意义。


恩保羊介绍说,东南亚的苗族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战争, 另外一个居然是为了寻找大森林。



恩保羊说:“东南亚的苗族 , 大约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从中国迁去的。苗族部落的一些人曾告诉过我, 他们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战争, 当时中国东南部地区发生了农民起义, 引起苗族迁移;二是苗族想到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居住地——大森林。 现在居住在东南亚的苗族都说他们的祖先在中国。”


东南亚的苗族,有的从勐腊(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县)迁来 , 有的从麻栗坡(今云南省文山州东南部)迁来,有的顺红河迁来。他们沿红河进入越南。现在他们还能记住他们的祖先在中国居住的村寨名称。

二、天涯路,在幸福与苦难中跌宕

(图片来自三苗网)

有专家表示,西部苗族部分是从“三危”时辗转向南迁移而来,其历尽的艰辛度可列为最大。以西部苗族为主的东南亚苗族的迁徙之路,有着说不尽的艰辛曲折。


在恩保羊看来,东南亚苗族的迁徙经历主要分三部分:1960年战争前;1960~1975年战争中;1975年以后。


1老挝人眼里的有钱人



(老挝苗族过新年)


1960年前,苗族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高山,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不过,“在老挝人看来,苗族人是富裕的,他们有银条、家畜和较好的生活条件。这种说法有一定根据,因为老挝人衣着褴褛,身居破屋,与苗族相比,显得穷愁潦倒。”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往往把耕种所得, 换成一根根银条。“这些钱若用不完, 他们就将其埋在地下。时间长了, 常常会被遗忘,因而丢失银钱的事经常发生。我认识几个苗人 , 他们犁田时曾在这里或那里发现一罐一罐的银条。”


2战争突然打响了


(“秘密战争”中的苗族老兵及其后代,正在穿越老挝万象省的丛林。图片来自三苗网)


1960~1975年,是苗族炼狱般的一段苦难。苗族向往和平,但战争总是如影相随,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了,老挝苗族被卷入到这场极其惨烈的战争中。


这次战争似乎给苗族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但不幸也紧随而至。


在战争中心川扩的龙镇,他们建起了“第一个苗族的城镇”,在此从事经商、照相、修理、广播等各种行业。许多苗族青年参军,其中有人成了飞行员。苗族开垦了上千公项土地,联合收割机等现代机械在原野奔驰。苗族子弟开始到万象或其他地区去求学, 有人获得了博士学位。


(2008年5月16日,美国华盛顿,老挝苗族老兵参加越战结束33周年纪念活动。图片来自三苗网)


“战争虽然给苗民带来了灾难, 但也带来了不少益处。如果没有战争, 那么这些苗民可能还处在1960年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


然而,战机的呼啸和隆隆的炮声更多的是撕裂了祥和的生活。在战斗中,苗族作战勇猛,伤亡也极为惨重。苗族的鲜血染遍了异国的土地。1975年,遭受重创的王宝部队被迫撤离老挝,到泰国边境的难民营避难。这场战争让3.5万苗族人葬身沙场。王宝在1987年承认他损失了大约1/10的族人。


3苗族的种子撒向世界


(美国威斯康星洲苗族移民身穿苗族服饰,庆祝苗历新年。)


1975年,随着战争的结束,胜者为王,苗族面临着严酷的镇压,在相关国际组织的帮助下,东南亚各地苗族不得不迁往美国、法国、圭亚那等世界各地。


恩保羊说,法国苗族非常勤劳,为了挣钱,男的在外面整天干活, 女的在家里从事挑花等手工作业。据恩保羊表示,他们一般仅仅两三个月后就能分期付款购置汽车了。很快,他们就会购买电视等现代家庭用具,感到很幸福。这样的速度,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点赞!


刚来到圭亚那时,苗族人一无所有,只能在森林里架起几顶帐篷。他们把钱集中起来,用于集体事业:建造房舍和开垦良田。他们建起了几个8百甚至上千公顷的大农场。依靠农场的作物收入,每月每户可获得4~7千法郎的收入。


三、每种习俗,都是对民族的一份眷恋


从古到今,心性自由的苗族人采取不结盟策略,始终致力于保持文化的独特性。数千年的万里大迁徒,他们一直在寻找自由的天堂,正如古歌所吟唱:好地方就在山那边。


无论走到哪里,苗族都眷恋着远方的故土和同胞。但关山路远,他们只好把这种深情的眷恋化作了对一项项习俗文化的完整保存。


1入席、婚恋的习俗


(老挝苗族人新年“掷绣球”)


吃饭时要请客人先入席。客人应谦让,等主人三次邀请才入席。婚恋方面:小伙晚上到姑娘闺房外吹芦笛或弹口弦,表达爱意。婚礼有两种:一是小伙先到姑娘家求婚,征得父母同意后将姑娘抢走;一是先抢走姑娘,再征求父母同意。银条是苗族的财富,遇婚嫁之事,男方要将其作为彩礼送给女方。年中有找水节,节日期间,青年男女穿上盛装, 用抛绣球等活动传递情意。所有这些,都与国内的苗族习俗一脉相承。


2崇拜万物有灵的信仰



如果说习俗是一个民族的行为符号,宗教信仰就是一个民族刻在思想上的标记。苗族走遍世界,变化的是国籍,不变的是民族宗教和信仰。

恩保羊说:“苗族崇拜万物有灵。认为天上有精灵,森林中有精灵, 河边湖畔也有精灵, 到处是精灵的天下 ……为了与周围世界保持和谐, 他们就将得不到解释的一切都归诸于周围世界万物有灵。”


结语:他们以苦难创造了一个世界性苗族

(苗族大迁徙舞)

迁徙是人类谋生的手段之一。苗族长时期、远距离的大迁徙,在世界近2000个民族中极其罕见。伴随着迁徙的脚步,苗族由中国的一个民族一步步演变为世界性民族。


作为海外苗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东南亚苗族是苗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转站的作用。


正是他们的艰辛苦难、勤劳智慧和对文化的不舍,让苗族真正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不朽民族,也画出了今天的世界苗族地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苗音乐 | 好听的老挝苗族情歌《生活好了不要过问我》
中国境外苗族的分布与变迁
50年前被美国遗弃的一支军队,走投无路后,至今活跃丛林不为人知
【每天老照片】-1万-579- 珍贵老照片 美国在老挝的秘密战争
苗族历史上因战争而引发的两次大迁徙
秘密战争与灵魂的迁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